聊一聊北宋勤王义军失败的原因

Posted 军队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聊一聊北宋勤王义军失败的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聊一聊北宋勤王义军失败的原因

北宋末年,自白山黑水中走出的女真人,此时已经平灭垂垂老矣的辽国,转而将目光转向更为富庶的北宋,宣和七年、靖康元年,金国曾经两次挥军南下,兵锋直指北宋都城开封,面对这种危局,朝廷曾经多次以“勤王”诏令地方,要求各地组织部队率军勤王救驾。

开封之围

然而,从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次勤王活动皆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相反,几十万勤王义军在女真人猛烈的攻势下,纷纷瓦解溃退,一时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开始充斥朝堂。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在惊讶于金国军队战力之强盛时,也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以寡凌众的恐怖战绩背后,到底还隐藏着什么?事实上,对于古代战争史较为熟悉的朋友可能明白,在真正的战争史中,所有以寡敌众却能摧枯拉朽的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问题都出在人数众多的一方。

我们常常将北宋末期军队战斗力的衰落,归结到士兵士气低落,毫无战意上,甚至认为,正是因为北宋军队的种种积习和承平日久的处境,使得北宋军队根本无法在惨烈战斗中维持士气,这才会在女真的进攻下溃不成军。

然而,神州陆沉之际,勤王义军岂尽能是懦夫降臣?常年驻扎京师繁华之地,已经逐渐腐化堕落的北宋禁军暂且不表,在北宋都城开封遭遇女真袭击时,各地慨然赴难、以身许国之士并不在少数,这些人大多并非在籍军人,有不少甚至远在边陲苦寒之地,“四方忠义士虽素不预军籍,亦皆横身扼腕,自备器甲,效命登先”。

种师道

这些士兵组成的军队,绝不是全然没有血性和悍勇,在女真肆虐中原时,这些由各地义勇组成的勤王军,为何没有能挽救已然倾颓的国运呢?

由于两次勤王运动中,第一次勤王无论是规模还是时间都要远远高于第二次,因此,下面的讲述主要以第一次勤王运动为主。

一、“百万义师,一朝卷甲”:宣和七年勤王之役简述

金国在北宋末年,曾经两次南侵。这两次南侵之战,分别发生在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和靖康元年八月。早在第一次女真南侵发生时,宋廷就已经意识到仅以京都留守的所谓“禁军”已经无力抵挡金兵的入寇。

因此,宋徽宗下诏要求“天下军民入援勤王”。相比于靖康元年的勤王诏令,此时的大宋毕竟还未遭遇惨烈的败绩,因此,各地勤王军的召集工作极为顺利。

根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文献的记载,全国各地所动员的勤王军队总数高达五十余万。其中,最为重要的勤王部队来自于西北种师道所率领的西北边军。这支西北边军,在早年间西夏屡屡入寇的历史环境下,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军事素养和作战意志,在种师道率军赶赴开封的路上,其麾下士兵“虽师道令歇泊,亦皆不肯,星夜前来”。这也是为何这支仅有两万人的军队,成为北宋末年“抗金勤王”诸路大军主心骨的原因。

种师道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于开封城下趁夜逆击女真军营却最终导致自己麾下军队崩溃逃散的姚平仲,并未与种师道同行,相反,后者率领所部“骑兵二千、步兵一千”先一步出发,可见其作战意志的强烈,这也是姚平仲这位战败后“夜遁数百里”的逃跑将军,自身性格的矛盾之处。

而除了西北军以外,效法西北弓手边军的湖北湖南地区,同样以刀弩手屯驻边地,在对抗周边势力的同时,这些地区的军队也保持了较高的作战能力,湖北沅州、湖南辰州、澧州、靖州,仅有史料可查的四地,就动员了将近两万人星夜入京。

完颜宗望剧照

虽然这些军队,由于围困京师的完颜宗望六万兵马的存在,并非均能抵达京师,部分勤王军队未能突破其阻隔赶来,但即使这样,总数多达五十万的勤王军仍然有二十余万汇聚京师,成为北宋勤王护驾的最后军事力量。

然而,这样的一支军队,却最终未能抵御和阻挡女真的六万士兵,在前文提到的姚平仲夜袭女真大营计划失败后,宋朝再无任何敢于挑战金兵的举动,二十万大军坐困愁城,而金兵则在尽情掳掠后,与宋朝达成“和解”,接受北宋三镇割地与数目庞大的战争赔款,并于太原之围中再次击溃宋军。第一次女真南侵,以北宋的耻辱媾和作为结束。

事实上,北宋的覆灭之兆早在第一次女真南侵之时就埋下了伏笔,置于靖康元年的第二次开封之围,不过是女真在消化和巩固获得的领土和财富后,对于北宋最后的定音一击。

二、勤王军战败的原因分析

南北朝时期知名文学家庾信,追悼故国梁朝的覆灭时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哀江南赋》,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便是“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此句翻译过来是说:“号称百万的义师,怎么最终竟一朝卷甲溃败,被作乱者如同割草摧木一般肆意戮杀?”

而北宋末年的勤王义军,又是为何会遭到如此惨痛的失败呢?

在真实的战争中,两军交锋时的战阵冲杀其实只是战争图景中的一个很瞬间的一个剖面。相比于需要勇气和血勇支撑的厮杀,在战阵之外,关于军队的调度往往才是考验一个国家行动力的最重要考题。

笔者认为,两次勤王运动的失败,与北宋朝廷对勤王军毫无体系和章法的调度及指挥有关。

在北宋末年的勤王之役中,宋廷对于各地兵马的调度和居中的统筹管理,无疑是出现了重大失误和严重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除了官僚体系内部的掣肘外,同样与其统治者战和不定的战略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天有二日的朝堂

在女真第一次南下之时,宋徽宗因惧怕女真的汹汹兵势,宣布将皇位“禅让”于赵桓,即后来的宋钦宗。这一举动虽然是宋徽宗懦弱的体现,但就当时的时势而言,宋徽宗内禅,同样也让原先波诡云谲的朝政得以略显清明,对于宋朝抵抗女真进攻有着一定的益处。

然而,在这之后不久,听闻金军将至,宋徽宗以祈福的名义星夜逃往亳州,更是以“太上皇”之名义,诏令“杭、越两将将兵、江东路将兵及逐州不系将兵及土兵、弓手等,未得团结起发,听候指挥使唤。”

作为后世之人,我们已经很难从现有的史料中去了解徽宗阻止和收拢几路勤王将士的用意,然而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猜测,此时的徽宗,在镇江安顿下后,并未全然放下皇帝权柄。因此,在这种局面下,为了巩固自身权力,这位在史书中向来以书画自持的才子皇帝,才会做出如此不智的举动。

宋徽宗

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前往蜀地避祸,而他的太子也就是之后的唐肃宗却选择自立称帝,在这种局面下,已然无力回天的玄宗并未继续执着于权力的争夺,而是以自身的法统作为背书,全力支持肃宗登基,这一举动,也是肃宗朝得以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于玄宗,宋徽宗的种种举动,就显得太过荒唐和自私。

然而无论如何去批评和贬损对方,宋徽宗的此番举动,终究是在当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于皇权社会而言,“天有二日”的局面代表着激烈的政治倾轧,这种彼此间对于权力的争夺,对于那些可能被卷入其中的地方将领而言,可能比金兵之南下更加可怖。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为了斩断宋徽宗继续染指权力的做法,钦宗朝的君臣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来“迎奉上皇”。针对前者屡屡向军队伸出的触手,宋钦宗甚至多次以“伪诏”之名斩杀其金牌使者。这种局面下,朝廷对于地方军队的管理自然陷入了空前的混乱。

江南东、福建路、陕西路等诸路大军中,一些原本就畏葸不前的将领得徽宗诏令,便以此为由拒绝入京勤王,而一些原本计划勤王京师者,也因为徽宗的混乱指挥而无所适从。虽然无从统计有多少勤王军因此番政治斗争而裹足不前,但其影响之恶劣,仍是显而易见的。

(二)战和不定的政策

与我们想象中不同,无论是宣和七年还是靖康元年,在当时的宋廷看来,两次女真南侵的威胁下,他们需要做的,除了调集各地勤王军入京救援以外,更重要的活动其实是继续与女真进行谈判。

在第一次南下过程中,女真的主力部队有大半被牵制在太原城一代,这一雄城在当时成为当地守军与金兵最为可怖的战争磨盘,其战争之惨烈让金兵都为之胆寒。而直到女真完颜宗望所属的军队从开封城下撤军,太原依旧没有被金国所攻占。

可以说,在这一阶段,女真完颜宗望所属仅仅有六万士兵围困京师,这也是两次南侵中女真最为虚弱的时刻。若二十万勤王军可以在此时倾力出击,宣和七年的开封之围,并非完全无解。

然而,就是如此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朝廷的一系列做法却最终断送了战机。负责与金人斡旋的使臣李邺,不仅未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反而被金兵的气势所慑,从金兵大营返回后,他全然不顾军机要事的保密性,大肆宣扬金军战力之强横,称其“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诚然,自苦寒之地砥砺数十年的女真士兵,其体格之健硕绝非久居中原沃土的宋人可比,但是这种体魄上的差距其实并非两国士兵战力差距的唯一来源。

这种大肆宣扬敌军战斗力的做法,进一步使得主和成为朝廷的主流思潮。然而,无论主和还是主战,若无足以震慑敌人的军事力量,再多的善意和补偿也不过是“肉投馁虎”罢了。

但当时的宋廷,却似乎并未考虑此理。为了防止勤王军的到来刺激到女真统帅,宰相李邦彦面对星夜赶来的种师道部,不但未曾加以褒奖鼓励,反而以“敢言战者族”相威胁,阻止西北勤王军出战金军。

种种掣肘之事并未因各地勤王军的陆续到达而发生改变。

尤其是在西北军姚平仲擅自趁夜袭营一事发生后,宋钦宗更是直接罢黜了种师道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一职,至于种师道所提出的趁袭营之乱“正当再击之”的建议更是被直接无视。

也许在宋廷看来,他们的这些“议和”举动,不过是处于显示考虑而做出的理智判断,然而,二十万勤王大军自全国各地汇聚京师何其艰难,这些士兵于生死之际誓师勤王,却为主和者所力阻,甚至只能坐视纵兵劫掠多日的金军肆无忌惮的渡河北返,一腔血勇经此一事,尽成冰雪。在此局面下,义军士气之低靡,又如何能怨他们自身呢?

(三)混乱无序的管理

我们必须承认,在信息传递技术极其落后的古代,想要协调一支由各地士兵拼凑而成的军队,绝非一件简单之事。这些部队各不同属,由于距离远近,赶往京师的时间也并不相同。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将一支部队凝结成战力,所需要的除了管理者自身的能力与威望外,更需要强大的制度保障。

但这一点,却又恰恰是北宋所缺失的。

为了统帅各地勤王军,朝廷曾经先后设立多个临时机构进行管辖,除了前文提及的由种师道任正使的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司外,靖康元年,朝廷还曾经设立多个机构对勤王军进行统辖,如“河北、河东宣抚使司”、“陕西五路制置使司”、“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等。

然而,这些机构虽然看似权力重大,但多半毫无实权。即使是在开封之围最为危及的时刻,任“京畿、河北、河东宣抚使”的种师道,仍然毫无约束麾下各地勤王军的实权。“兵势患在不合,将帅患在无权”,没有权柄可言的宣抚使们,在战争过程中只得想方设法的配合下属各部的进攻策略。也正因如此,面对姚平仲冲动的袭营之举,种师道不但不能加以制止,反而建议钦宗出兵配合。

这种局面的出现,不能不说与北宋朝廷历来因循的“重文抑武”之策有关。对于武将的排斥和压制,几乎是有宋一朝刻入骨髓的政治基因,即使是在神州陆沉的时候,这种政策的惯性依旧不足以更改。

骄兵悍将无所制约,就连那些兼程赶来,严重缺乏补给的士兵,宋廷也并未能合理统筹调度物资,对其进行补给和支援。

在种师道被罢宣抚使一职后,替代他的是南宋初年抗金名臣李纲,然而,此时的李纲虽然被授予河北、河东宣抚使的职务,但同样没有真正掌握实权。为了安抚和补给远道而来的勤王义军,李纲曾经多次与朝廷交涉,希望以百万贯劳军却最终被朝廷否决。时至九月,勤王军补给未至,部分士兵甚至无冬衣可穿,只得“赤露被坚执锐”,而在太原保卫战失利后,宋军与金军对峙汾州的回牛岭一战中,处于激烈战斗中的宋军甚至只能每日以两升豌豆充饥果腹,如此情境下,勤王军士只得惨叹“军食如此,而使我战乎”。

试问,如此滞后的补给,又如何能维持在大战中已然倾颓的军心士气?

三、结语

北宋末年的宋金之战,其中最为后人熟知的当属靖康之役。然而,发生于靖康元年的这次战争中,金军并未受到太多的阻挠和冲击,相反,倒是宣和七年勤王之役中,金军主力反而与北宋声势浩大的勤王义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而这次大战,才是北宋挽救自身覆亡的最后机会。

然而,在这次勤王之役中,勤王军虽然偶有斩获,但在开封之围乃至太原之战中,其表现仍旧乏善可陈。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用北宋军队士气、战力的衰弱来解释这场失利。

但事实上,这种解释太过样板化,如果愿意,我们甚至可以用这一理由去大而化之的解释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场国运之战的失败,正因如此,这种解释虽然并不算错,却无助于我们理解那段历史的真实图景。

而如果仔细探讨和研究那场大战我们会发现,由种师道、种师中统辖的西北种家军,以及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地区的勤王力量,由于地处边地,并非承平之弱旅,而开封之围下完颜宗望与勤王军的对峙,正是北宋扭转战局的最佳机会。然而,在这场事关北宋国运的战争中,朝堂上二帝相争的混乱、执政者对待金军战和不定的态度乃至错落百出的军事管理,却最终造成数十万勤王义军“一朝卷甲”。从这一点上来看,北宋的覆灭,其实是种种问题和危机陈陈相因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2、《三朝北盟会编》

3、《论靖康之难中的种师道与种师中》

4、《北宋靖康年间勤王部队研究》

5、《宋勤王军的统帅部》

靖康(16)北宋(30)女真(23)

相关参考

同治皇帝在位13年,为什么没有子嗣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确实不假。且不说同治皇帝在位期间留下了哪些历史记载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拯救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我们只来看一下,同治皇帝身为一个男性为何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后代!同治皇帝6岁即位,在位13

同治皇帝在位13年,为什么没有子嗣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确实不假。且不说同治皇帝在位期间留下了哪些历史记载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拯救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我们只来看一下,同治皇帝身为一个男性为何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后代!同治皇帝6岁即位,在位13

俠名江、汝,力拔曹仁,聊一聊豪強出身的汝南太守李通

西江月(楊慎)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沉吟屈指數英才,多少是非成敗。富貴歌樓舞榭,淒涼廢塚荒台。萬般回首化塵埃,只有青山不改。三國這段歷史相信人們都十分熟悉,其中一些人物也被人所熟知,然而還有一些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聊一聊封建社會徽州女人的苦難生活

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土地和庄園”之稱。這是一個地處黃山與天目山之間,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聊一聊封建社會徽州女人的苦難生活

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土地和庄園”之稱。這是一個地處黃山與天目山之間,境內群峰參天,山丘屏列,嶺谷交錯,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澈,溪水回環,到處清榮峻茂,水秀山靈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文官集團

上次我們明朝簡單地了解下明朝的宗室,這也只是明朝晚期存在的其中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再來聊一聊明朝的文官集團,有人可能會說了文官幫助皇帝治理國家,怎麼會危害國家呢,豈不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明朝是一個

云南人郑和有多厉害

郑和是云南的骄傲,他是明朝名人,是中国历史名人,是世界历史名人。郑和,有多厉害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郑和,聊一聊郑和的功绩,郑和的故事。1371年,郑和生于云南昆阳。随后,于明平云南之战中被明军所掳,

没有根据地占领长安不思进取 黄巢失败原因

发生在晚唐的黄巢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唐帝国的疆域,起义军四次渡过长江,两次渡过黄河,纵横驰骋,来去自如,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攻克洛阳,占领长安。但建立大齐政权后,起义军首领不思进取,留恋富贵,结果被困长安。两...

没有根据地占领长安不思进取 黄巢失败原因

发生在晚唐的黄巢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唐帝国的疆域,起义军四次渡过长江,两次渡过黄河,纵横驰骋,来去自如,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攻克洛阳,占领长安。但建立大齐政权后,起义军首领不思进取,留恋富贵,结果被困长安。两...

和珅被赐死,不是因为贪污,而是替乾隆背了黑锅

野史、正史、秘史,三史聊一聊;宫廷、朝堂、江湖,探秘有趣的历史;大家好,我是李夫子,纵观历史,贪腐都是一个不能绕开的话题,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被誉为史上第一贪的「”和珅”和中堂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