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为什么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Posted 东周 柏举之战

篇首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柏举之战为什么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柏举之战为什么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2、为何称之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为什么称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阖闾,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前514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部分史书认为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战,五战五捷,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战争过程: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出动全国之兵,乘船溯淮水西进。至战略要地州来,舍舟于淮汭,登陆前进,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当吴、楚两军在汉水对峙时,楚将沈尹戌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的特点,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由令尹子常凭借汉水之障与吴军周旋,正面牵制吴军,自己去方城调集楚国兵力,迂回至吴军侧后,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然后与子常军实施前后夹击,歼灭吴军。

值沈尹戌赶赴方城调兵之际,武城大夫黑认为楚军不宜进行持久战,主张速战速决。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贪功之心,怂恿其速战。子常听信二大夫之言,又错误地估计了战场形势,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吴军,于是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

吴君臣得知楚军夹击之谋,又见子常军渡河来攻,为避免腹背受敌,改变原定在江、汉腹地与楚军决战的计划,由汉水东岸后退,调动楚军于不利地形。子常错误地认为吴军畏楚而退,紧追不舍,企图速胜。在小别至大别间,连续三战,楚军受挫,锐气大减。子常意欲弃军逃命,但受到史皇指责,只得勉强继续作战。

吴军停止后退,于11月18日在柏举与楚军对阵。夫概认为应先发制人,击溃子常军,尔后以大军继之,必败楚军。阖闾虑及胜败在此一举,务求万全无虞之策,不同意夫概意见。夫概见机而行,率自己所属5000人猛攻子常部。子常军一触即溃,楚军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立即发起全面攻击。子常弃军逃奔郑国,史皇及其部属战死,楚军大败。

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至清发水(追上楚军,阖闾欲立即展开攻击,夫概认为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大胜。楚军见吴军追至而未进攻,急于求生,争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时,阖闾挥军攻击,又歼楚军一部。吴军加快追击,竟使楚军在溃逃中虽炊熟而不得食。追至雍澨,与由息回援的沈尹戌军相遇。沈尹戌率军奋力拼杀,虽然击败夫概,但被吴军包围,楚军突围失败,沈尹戌见无法获胜,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楚军失去主帅,惨败溃逃。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带领家属亲信逃走。吴军于公元前506年11月29日攻入楚都郢。

此次吴楚大战最著名的战役是柏举之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柏举之战,孙武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子曾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为何称之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柏举之战

阖闾 ,姬姓,吴氏,名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公元前514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部分史书认为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战,五战五捷,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

战争过程: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亲率其弟夫概和伍子胥、伯嚭、孙武等,出动全国之兵,乘船溯淮水西进。至战略要地州来,舍舟于淮汭,登陆前进,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当吴、楚两军在汉水对峙时,楚将沈尹戌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的特点,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由令尹子常凭借汉水之障与吴军周旋,正面牵制吴军,自己去方城调集楚国兵力,迂回至吴军侧后,毁坏吴军舟船,阻塞三关,断其归路,然后与子常军实施前后夹击,歼灭吴军。

值沈尹戌赶赴方城调兵之际,武城大夫黑认为楚军不宜进行持久战,主张速战速决。大夫史皇亦迎合子常贪功之心,怂恿其速战。子常听信二大夫之言,又错误地估计了战场形势,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击败吴军,于是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

吴君臣得知楚军夹击之谋,又见子常军渡河来攻,为避免腹背受敌,改变原定在江、汉腹地与楚军决战的计划,由汉水东岸后退,调动楚军于不利地形。子常错误地认为吴军畏楚而退,紧追不舍,企图速胜。在小别至大别间,连续三战,楚军受挫,锐气大减。子常意欲弃军逃命,但受到史皇指责,只得勉强继续作战。吴军停止后退,于11月18日在柏举与楚军对阵。夫概认为应先发制人,击溃子常军,尔后以大军继之,必败楚军。阖闾虑及胜败在此一举,务求万全无虞之策,不同意夫概意见。夫概见机而行,率自己所属5000人猛攻子常部。子常军一触即溃,楚军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立即发起全面攻击。子常弃军逃奔郑国,史皇及其部属战死,楚军大败。

丧失主帅的楚军残部纷纷向西溃逃,吴军乘胜追击,至清发水(追上楚军,阖闾欲立即展开攻击,夫概认为乘其半渡而击,必获大胜。楚军见吴军追至而未进攻,急于求生,争相渡河。待其半渡之时,阖闾挥军攻击,又歼楚军一部。吴军加快追击,竟使楚军在溃逃中虽炊熟而不得食。追至雍澨,与由息回援的沈尹戌军相遇。沈尹戌率军奋力拼杀,虽然击败夫概,但被吴军包围,楚军突围失败,沈尹戌见无法获胜,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楚军失去主帅,惨败溃逃。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楚昭王得知前线兵败,带领家属亲信逃走。吴军于公元前506年11月29日攻入楚都郢。

此次吴楚大战最著名的战役是柏举之战。史学家称它为“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柏举之战,孙武以3万兵力,击败楚军20万,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尉缭子曾赞道:“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相关参考

柏举之战吴军竟用了历时如此之长的策略?

吴军对楚军的攻打可以说是一个历时非常长久的计策,先前先是花了六年时间对楚军使用了“疲楚”的战略,以至于楚国的士兵丧失了斗志,之后又伺机对楚军进行了奇袭,并且夹击楚军对楚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楚军中计之后

琅琊名将谱——春秋十大名将(一)

春秋时期,特别是中后期,以秦、晋、楚、齐、郑、吴等为首的诸侯国掀起争霸竞赛,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逐渐频繁,发生了崤之战、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长勺之战、柏举之战等著名战役。而在此间,也诞生了无数军

琅琊名将谱——春秋十大名将(一)

春秋时期,特别是中后期,以秦、晋、楚、齐、郑、吴等为首的诸侯国掀起争霸竞赛,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逐渐频繁,发生了崤之战、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长勺之战、柏举之战等著名战役。而在此间,也诞生了无数军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绩

中国古代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即墨之战田

楚国存亡之际,为何秦国成了救命稻草

中央之国的形成作者:温骏轩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我们继续聊吴楚争霸应该说楚国在柏举之战的这次落败,北方诸国是乐得在边上瞧热闹的,毕竟楚国这个蛮夷一直都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即使有人想救援,一般的小诸侯国也是决

后人该如何评价赤壁之战

导读:多年来,学术界对于赤壁地望问题讨论,诸说并起被近代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讨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

雅克萨之战及其后 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较量

彼得一世(1672——1725年),俄国沙皇(1682——1725年),被普希金说成“让俄罗斯腾空而起”,被马克思称为“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被列宁称为“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

�之战是哪一场战争

  之战,又被称为鞍之战,是春秋晋国和齐国的一次大战,最后是晋国胜利了。  齐国本来是攻打鲁国,想要攻占鲁国的土地,称霸东方,但是鲁国派人向卫国求救,卫国派了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所率领的援军援救鲁

克里米亚之战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后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