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记载的上古历史,为何很多与《史记》记载大相径庭

Posted 纪年

篇首语: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竹书纪年》记载的上古历史,为何很多与《史记》记载大相径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竹书纪年》记载的上古历史,为何很多与《史记》记载大相径庭

公元279年,西晋咸宁年间,盗墓贼在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时,发现了数十车记满古文的竹简。

晋人将散乱的竹简排定次序,并用当时通用的文字考订其中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十三篇史书,被命名为"纪年",后人称之为《竹书纪年》。

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成书年限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合作而成。

《竹书纪年》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了大约两百年,对于研究先秦历史有着极大的帮助。

按理来说,具有如此研究价值的《竹书纪年》应该在史学界有着极高地位才是。但事实上,这部《竹书纪年》并不为传统史学界所认同,历代史学家对其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本"异书"。

这是因为《竹书纪年》所载实在太过骇人,其内容与《史记》几乎是背道而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竹书纪年》确实有不少迥异《史记》的记载。然而,这些话也并不是古人没人说过。

例如:你以为尧舜篡位只有他说吗?《韩非子·说疑》就有: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再例如:你以为共伯和摄政只有他说吗?《吕氏春秋》就有:

《吕氏春秋》:“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

再例如:你以为二王并立只有他说吗?《左传》就有:

《左传》:“携王干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

这些记载都出自战国文献,司马迁明显都有接触过,但他没有采信这些资料,而采信另一些资料。比如:《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所以,你问《竹书》是否能颠覆《史记》,好比问《韩非子》是否能颠覆《墨子》。《韩非子》除了自己喊的几句口号,又有什么能够证明他说的对呢?

以尧、舜、舜的故事为例,我们接触到的记载,最早也就到春秋末年而已。没有当时的文字能够佐证,那么尧、舜、禹是否存在,本身都是存在疑问的。

我们从史料中只能判断,战国人的观念中尧舜禹存在。那么对于存在感都很薄弱的人,还去讨论所作事情的真实性,谁敢说自己是正确答案?

《竹书纪年》作为法家渊源地三晋史书,作者自然倾向于法家观念。但这仅仅是一种观念,不能说是还原了历史。

比如说伊尹篡位被杀,而甲骨文中伊尹所受商王祭祀规格颇高,说明《竹书》记载可能存在错误。

而如果舍弃尧舜的名字,从民族学的案例去看,酋长之间的权力交接,篡位或推选其实都存在,那么上古的某两位酋长,这两种情况又都可能的。

阴谋论是爽,但证明不了有啥用?这只是尧舜故事的例子,如果说信史的春秋战国记载,其实《竹书》同样没颠覆什么,只不过提供某个版本的记载而已,正确的考证方式同样是结合其他记载以及逻辑推断。

所以,有人拿着《竹书》嚷嚷说颠覆了先秦史,或者拿着《山海经》说解密了上古史。这基本都是刷点击的无脑民科,别当回事。

其实就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另外,不同意把两种观点简单划分为儒家和法家,战国本身有诸子无百家的说法,所谓的百家不过是汉人的划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所谓的儒墨道法都有参与论辩,观点各异。

比如:《孟子·万章上》:“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天与之。

再比如:《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在《史记》中乃是美好和平的大同治世,帝位继承更是选贤举能,三位远古先贤相继禅让,传为一段佳话。

但在《竹书纪年》中,这却是一场场血腥的阴谋政变。先是舜囚禁尧,最后把尧杀死,夺取帝位。后来禹又据夏地抗舜,最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遂死在苍梧。

再比如据《史记》记载,商朝的伊尹是一代贤臣,他一心为国,当国王太甲暴虐无道时,他将其囚禁,代为治理国家。而三年以后,太甲改过自新,伊尹便将国家还给了他。

但按照《竹书纪年》中的记载,伊尹却是篡位,他放逐太甲以后,就自立为王,并没有还政于太甲。后来是太甲自己潜回国都,杀掉了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武王伐纣,按照《史记》记载,乃是商纣无道,武王姬发替天行道,推翻暴政。但在《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却是,商与周本就是敌对势力,双方处于战争状态。周文王当初之所以被囚于朝歌,并不是因为崇侯虎的谗言,而是在其与商朝的战争中战败被俘。而后来的"武王伐纣"乃是纣王主力东征东夷,都城空虚。周武王姬发乘虚而入,灭亡了商朝。远没有《史记》所记载的那般大义!

以上种种记载,可以说是完全推翻了《史记》所言,为世人呈现了一个充满了血腥和阴谋的上古时代。

然而多年以来,《史记》一直被认为是史家正朔,乃"正史"之首,在历史学界地位极高。特别是其中所宣扬的治世理论,道义思想,更是代表了儒家学派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大道。与"《春秋》三传"这样的儒家历史经典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换句话而言,《竹书纪年》的出现,冲破了儒家的整个古代历史体系,自然是不会为当时已经主导史学界的儒家学者们所认同。

所以《竹书纪年》被定为"异书",为传统史学界所不容,更不为大众所知。

但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竹书纪年》似乎更加真实,因为它比《史记》更加贴近人性。

《史记》中记录的先秦时代那段历史,太过于的理想化,似乎远古的先民们,比后世的人们更加的文明,这未免太不真实。至少在我的认知中,人类的发展,绝对不会是从文明走向野蛮,由儒雅走向血腥。历史的车轮或许会有短时间的停止,或者些许的倒退,但绝对不会逆向而行。

所以在缺乏先进生产方式,缺乏足够的食物以及足够道德思想理论支撑的情况下。上古先民们的时代,应该是黑暗的,是血腥阴谋的残酷斗争,是你死我活的以命相博,这才符合人性。

当然,这里更多的是对《史记》等儒家史籍的质疑,并不是就此断定《竹书纪年》就一定真实。因为《竹书纪年》同样有着主观编撰的嫌疑,其记载的内容不排除为政治服务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竹书纪年》是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编撰,而在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侯之于天子,早已经不再是臣属。而"三家分晋"更是以下克上,完全背离礼制,作为参与者的魏国,很可能会通过《竹书纪年》来宣扬自己的合法性。

因为按照《竹书纪年》的记载,上古就没有禅让,只有血腥的政变,以下克上,自古有之。如此一来,他们赵魏韩三家分晋甚至于自立为王,就可以说是顺天下大势而为,合理合法,无需受到道德的谴责。

所以,《竹书纪年》虽然比儒家史书更加贴近人性,但其真实性同样值得怀疑。

目前来说,竹书纪年在战国时代的记载可以说比《史记》还是靠谱一些。王国维、钱穆、杨宽等大师均用《纪年》来证《史记》战国史料之误。从这以后,《纪年》基本成了研究战国史必须查阅的史料,可以说《纪年》的价值和史料性不需要怀疑。

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关于上古尧、舜、禹之事与《纪年》的时代也想距甚远,未必可以说绝对可信,但这种说法绝不会无端出现,我们可以从“三晋之学”的渊源中发现《纪年》如此记事的原因。

《史记》就曾对战国之世的三晋游士有个评价:“三晋多权变之士”。

钱穆也曾在其《秦汉史》中谈到:“三晋之士多言功利法制”。

可以说,在三晋的学风中,受儒家影响较小,其学术也会有着不同的“历史观”,因为战国的游士谈说学术往往求证之于古,既然学术不同,对历史的认知与见解甚至可能是所见的流传也有不同。

《韩非子》可以说是明显受到了《竹书纪年》这种对于远古的史观影响的三晋之士“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着也”,可以说《韩非子》的记载可以与竹书纪年互证,也就是说三晋中本流传着这样一种与儒家史观并不同的对于所谓“圣王”的记载。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是三晋学术思想上与他国不同之处,其事的真实性我们并不能去详细考证,但《竹书纪年》实录三晋学说中的见闻谈说是没有错的。

对于尧、舜、禹、汤的记载,问《史记》和《竹书纪年》哪一个的可信度更高,就像一些后世史书,如《晋书》、《宋史》引用春秋、战国的故事与诸子,与《纪年》,与《史记》有矛盾,我们因之来问《晋书》、《宋史》的可信度一样。

所距时代太遥远了,我们只能从当时学人的“官方说法”来记述,而这“官方”在战国,是有多个的,所以有矛盾很正常,并不影响其书的史料性。

史记(19)纪年(3)儒家(19)

相关参考

对司马迁《史记》记载伊尹的死,提出质疑

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这里说伊尹是被太甲领兵杀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则完全不同,司马迁说: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

上古帝王帝俊为何神秘消失

在我国最早期的神话历史记载中,《山海经》算是时间较早的一部,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山海经中除了记载了人文地理风貌外,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传说。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传

告诉你《竹书纪年》为啥分古、今两个版本

原创:唐封叶想了解中国上古史,就不能不提一本极其重要的古代史书——《竹书纪年》,它躲过了秦始皇焚书之火,记载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说起《竹书纪年》的来历,那还是古代「”考古学”的一项伟大成就。话说西晋

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真实可靠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三大骗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该如何去辨别历史事件的真伪?这是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初步疑问。而如今我们眼见《史记》上所记载的关于公叔痤在临死之前与商鞅之间的对话;再看瞻项羽在乌

周懿王姬简介 在位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

  周懿王姬简介在位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  周懿王姬,西周第七代国王,谥号懿王。《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人写诗讽刺他。《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

《竹书纪年》与《史记》相比,谁的真实性更高一些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汲郡有个叫不准的贼盗发界内古墓(魏襄王冢),获古书简册凡数十车,经过官方整理,得书75篇,《竹书纪年》13篇即其中最重要者。《竹书纪年》上起黄帝,下到战国,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史

西周第七代国王周懿王简介,在位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

周懿王姬兀西周第七代国王,谥号懿王。《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人写诗讽刺他。《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

太甲真的杀了伊尹吗

伊尹是一代贤相,不仅是因为他是商朝开国功臣,先后辅佐多位君王,更与他放逐太甲又重新扶立他为王的故事颇有关系。这个故事在《史记》、《孟子》等多部古代经典中都有相同的记载,但是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最后却发

诗经记载帝乙归妹,商国为何要与周国和亲

微信公众号|寒山喷史《上古先汉民族史》系列116帝乙归妹文/图/辑|寒山忆雪上节说到,商王武乙死后,文丁即位。文丁在位中前期,商军主力继续与方戎作战,周公季历则联合兄弟之国虞国,攻打山西的戎狄部族,并

荆州出土四千余枚楚简 与《史记》记载有出入

新京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近期获得重要进展,发现了湖北荆州龙会河北岸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荆州一市发现了324枚战国楚简和4546枚西汉简牍。此次公布的考古成果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