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嫁了三代,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

Posted 松赞干布

篇首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嫁了三代,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成公主嫁了三代,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

文成公主是否嫁三代皇帝

文成公主入藏多年,无子无宠,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赞干布的饮食起居,实与那个高高在上、雍容高贵、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国母形象大相径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她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却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华都埋没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赞干布去世前的9 年中,她的婚姻也绝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赞干布共有6个有名分的女人,还有无数没有名分的,又能顾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却只有3年产生交集,大部分的时间被冷落遗忘,显然谈不上受宠,但是也没有嫁过三代皇帝的说法~

文成公主嫁给谁了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松赞干布即位为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国王),年仅十三岁,并依靠论科耳,尚囊等辅臣,讨伐叛乱,统一吐蕃。当唐帝国称霸中原时,松赞干布也已称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定都逻娑(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并积极谋求与唐朝建立密切关系。从公元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向唐皇求亲。公元641元,唐太宗终于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于是文成公主在唐蕃专使及为侍从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   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时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扩展资料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的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17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

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

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逝世,新君高宗李治继位后,遣使入蕃告哀,并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 。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为何没有按吐蕃规矩再嫁也没有回到大唐?

吐蕃没有夫死妻归、或夫死子承父妻的风俗。这种习俗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

因为当时北方草原民族众多,而且彼此都有往来,女方出嫁时,都带有庞大嫁妆(财产、人口及活畜),为防止夫死妻归造成家族财产流失,才形成这种习俗。

而吐蕃从来不是像突厥回纥那样的游牧民族,而是像阿拉伯那样的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吐蕃当时民族非常单一,没有这个习俗。这也是文成公主没有在吐蕃再嫁的重要原因。

文成公主不是没有依靠,吐蕃大相以及后来的赞普都是她这一派。当时印度陷入战乱,唐朝正值强势时期,文成公主以一国公主身份下嫁,不但带去了庞大的陪嫁队伍和丰厚的嫁妆,而且,文成公主以整个强盛的大唐为后盾,身份高贵,影响力比较大。

在文成公主的整个生涯中,为土蕃的稳定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成公主没有回国的原因:

一是宗教及政治稳定需要。松赞干布去世后,当时土蕃的情况也不允许文成公主回国。

因为吐蕃当时大部分旧贵族都是苯教徒,历代吐蕃赞普都是苯教徒,就连松赞干布原先也是苯教徒,但却支持佛教。现代西藏佛教不同于中原佛教就是因为吸收了苯教。

当时的吐蕃不是佛教国,其实是苯教国。当时苯教暂时压制,但幼主即位,大臣除了路东赞等少数大臣外其他的基本上都不支持佛教。太后的娘家是个小国,没有分量。

文成公主时期佛教非常脆弱,这个局面一直维持到路东赞死后。但佛教依然不强,到吐蕃颠峰赤松德赞时期,佛教才开始有一些力量,这时吐蕃文化积累足够了,才开始对外征伐,东征大唐,南平印度,西战大食。

当时佛教派急需要身份高贵、以国力强大的大唐为后盾的文成公主留下来压制苯教派。

历史上吐蕃初期的内部问题不是后宫和继承权的问题,而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吐蕃瓦解都没解决。

二是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文成公主给土蕃的农耕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西藏的农业是在文成公主下嫁之后之后才得到了飞跃式发展,文成公主庞大的陪嫁队伍中,携带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工匠和善于种植的农民等各种人物。并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业、纺织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

文成公主使吐蕃的生产力得到了跨世纪的发展,所以吐蕃当时不管从政治上、生产上、国家的安全稳定方面等,都需要文成公主留下。

扩展资料

文成公主时期吐蕃的政治形势:

吐蕃当时分两派,佛教派(少数派)和苯教派(多数派),吐蕃比较有名的人物基本上都是佛教派,如松赞干布,路东赞,文成公主,还有就是松赞干布的另一个妻子尼泊尔的尺尊公主。

这些人以松赞干布为核心,借助佛教学习外来文化。因为吐蕃开国时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水平,非常落后,连文字都没有。而且青藏高原不利于农耕,经济水平非常落后。

松赞干布以迎娶两国公主的方式吸引外来文化,历史上除中国不信宗教外,多数民族都信教,所以学习外来文化最容易被民众接受的方式就是宗教。

吐蕃当时大部分旧贵族都是苯教徒,文成公主带去的佛教,不仅是一种新的宗教,更代表着新的思想、新的科技以及新的生产力。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以佛教为媒介,学习推广大唐先进的文化及科学技术,推动了吐蕃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几时出生,几时出嫁?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文成公主嫁时不情愿,为何后来又与松赞干布日子过得不错?

文成公主嫁时不情愿,为何后来又与松赞干布日子过得不错?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

和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当时农耕文明经常和游牧文明发生冲突

关系也是时好时坏

为了能够维持着和平稳定的关系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用和亲的办法加以解决

其中文成公主入藏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当时吐蕃的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势力越来越大

几乎一统整个青藏高原

可无论它势力再怎么强大也比不过大唐的实力

于是松赞干布为了自己长久的稳定就向唐太宗求婚

希望能娶到大唐的公主两家共结秦晋之好

可没想到就在他急不可耐地等待回音的时候

得到的消息却是拒绝他一下子蒙了

气愤难平的松赞干布四处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为什么拒绝我后来才知道

是他的邻邦吐谷浑向唐太宗进了谗言

才导致他的求婚请求被拒绝

松赞干布想了很久决定兵分两路一实一虚

实的那路攻打吐谷浑把他打得稀里哗啦

再不敢多一个字的嘴然后虚的那路骚然大唐边境

当然了他没打过大唐吃了败仗

可本来也没真打他的损失倒不大

这个时候松赞干布再次派使节前往长安

一方面我们心甘情愿做你的属国

在一个我还想娶你大唐的公主唐太宗这下也犯难了

一个是抬手难打笑脸人

再一个他总在那边惹事也不行干脆就派个人嫁过去吧

要真能稳住他也行弄得好的话我还多一个盟友不吃亏这么的

从李氏宗亲里边挑一个适龄女孩嫁过去吧

于是就把文成公主挑上了册封她为公主

入藏和亲文成公主没有办法只能从命

所以文成公主一开始是极其不情愿的

一个吐蕃乃是蛮荒之地

当地的人也不开化与汉唐的文明差远了

再一个大唐到吐蕃千里迢迢一旦嫁过去

这辈子基本上就回不到故土了

这对于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来讲

实在是太委屈了可皇命难违

文成公主当时心里的凄苦可想而知

等到这个送亲的车队快要接近吐蕃边境的时候

松赞干布亲率人马来迎亲了

俩人一见面彼此的感觉还挺好

文成公主这一下子心神开朗跟着松赞干布就回到吐蕃了

本来事情进展挺顺利回去完婚就成了

可没想到在婚礼当天却发生了意外

松赞干布有些敌对势力想趁着婚礼的时候对文成公主下手

然后把屎盆子王松赞干布身上扣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也脱不了干系

于是在婚礼当天文成公主出来见大家的时候

突然她的衣襟被几个人扯掉了一大块

旁边的人一看情形不好赶紧把公主救下

这才算平安无事可文成公主经此一吓一病不起

她这一倒下大唐送亲的使节开始纷纷发牢骚

扬言要把公主接回去松赞干布虽然不愿意

可毕竟他理亏一时也不好多说什么

多亏文成公主识大体她和松赞干布商量了一下

以吐蕃当地的风俗为由告诉使节这是对公主的热爱

那使臣听了方才没有继续追究

通过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文成公主识大体明事理

从此以后她跟松赞干布的感情也是日甚一日

可惜好景不长松赞干布34岁的时候就死了

俩人的好日子没过多长时间

后来唐高宗李治想要把文成公主接回长安

可文成公主为了大唐和吐蕃的大局没有答应

忍着一肚子的故土思念最后永远的留在了吐蕃

所以我们从文成公主这些事迹来看

她的确是个深明大义并且很有韧性的奇女子

她的入藏不仅仅是把大唐的文明带给了吐蕃

也为大唐和吐蕃的长期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

她为汉藏一家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成公主嫁到了哪里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之女,汉族。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远嫁吐番,也就是现在的西藏。

文成公主嫁给谁了?

松赞干布。

贴些从唐书、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总结出的资料,请你参考: (说句本文以外的话,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青海的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藩属。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控制了西域(安西北庭),吐蕃松赞干布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使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唐休璟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对吐蕃也处于优势,使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638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松赞干布遣使谢罪,请婚,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⑥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吐蕃《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 ……妻以宗女文成公主,诏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筑馆河源王之国。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自褫毡罽,袭纨绡,为华风。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松赞干布使禄东赞上书曰 :“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 高宗即位,擢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以书诒长孙无忌曰:“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愿勒兵赴国共讨之 。”并献金琲十五种以荐昭陵。 …… 700年,唐休璟率唐军击败吐蕃军。702年,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 703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 707年,唐朝以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 710年,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筑城以居之。(吐蕃《唐蕃会盟碑》记载“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复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成此舅甥之喜庆矣”。) ……(714年-729年,唐军多次击败吐蕃军。) 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赞普上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 唐与吐蕃时和时战200多年,唐取得的大胜比大败多。松州之战唐军打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青海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西域也逐步被唐朝控制;高宗武则天到中宗太平公主时期唐朝内斗,吐蕃论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论钦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李祎薛讷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数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等,唐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美)T·N·杜派《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唐朝的崛起对突厥、吐蕃和南诏的军事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致它们几乎完全吸收了这个强大和文明邻国的一切军事成果。7世纪初,中国在经历了近四个世纪的动曱乱后开始崛起,进入了最昌盛的发展时期。中国是从历时不长的隋朝开始复兴的,在随后的唐朝,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庞大、最繁荣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唐太宗完成其军事改革后便开始对东曱突厥人发动了惩罚性的远征。在连续大约十年的征战中,他摧毁了突厥可汗的军事实力。 …… 此时,吐蕃人开始入侵唐朝西部。唐太宗发兵进剿并迫使吐蕃赞普承认其对它的宗主统曱治权。在东曱突厥人的支持下,他又打败并征服西突厥人,控制力今中国的新曱疆和包括阿尔泰、帕米尔和咸海在内的大部分地区,阿富汗的当地部落头领当时也向唐朝俯首称臣,克什米尔各王国均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太宗发兵击败了松赞干布率领的吐蕃军队的入侵。为了避免同时多线作战,太宗与松赞干布达成了合约,同意与吐蕃结盟并将唐宗室女嫁给吐蕃王为妻,松赞干布承认唐朝对吐蕃的宗主统曱治。尼泊尔在此期间也向唐朝纳贡称臣。 7世纪中叶,唐朝在北亚、南亚和中亚几乎没有对手。 ……” 详细情况见参考资料,如有矛盾,以参考资料为准。参考资料里有从史料总结出的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唐与吐蕃多200年和平与主要交战、唐朝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与主要交战 等等几篇文章 参考资料://hi.baidu/iipxmnzrhwbcgyd/item/b2e50dee153f150a6dabb825 以及我空间里的几篇文章。 从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总结出的唐与吐蕃的主要交战: 634年,松赞干布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遣行人冯德遐入蕃。松赞干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 638年秋,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命使者送上金帛,声称来迎接公主,谓左右曰 :“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 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唐太宗许之。松赞干布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 ⑥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青海的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藩属,西域也逐步被唐朝控制,唐朝处于优势,唐蕃之间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唐朝使节王玄策曾借吐蕃兵、尼泊尔兵在印度作战。唐高宗即位后,册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驸马都尉。 《Tibet Past and Present》记载,650年唐军攻占拉萨。因为《Tibet Past and Present》中错误过多,所以不采信此记载。 藏文资料《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书记载“唐朝皇帝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去世……派汉兵进攻吐蕃”,唐朝“乃发兵入藏,直抵神变大寺……此后又盛传唐军入藏……唐军果至,纵火烧布达拉宫”等等,因为这些书里错误过多、奇幻荒谬成分过多、并且此记载与汉人史料记载不符,所以不采信此记载。 在唐朝多年用兵于高句丽、西突厥、铁勒之际,吐蕃向青海吐谷浑扩张。 663年,吐蕃吞并青海西部的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带领数千帐吐谷浑百姓逃至唐朝的凉州。 670年,吐蕃攻陷安西。此后20多年双方对西域安西四镇的争夺:“670年,吐蕃陷安西;675年,安西复归于唐;678年,吐蕃取龟兹等四镇;679年,唐将崔知辩率军击吐蕃,占领龟兹、硫勒等四镇;687年-6⑧9年,武则天削减安西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6⑧9年,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收安西四镇,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驻唐兵3万。” 670年,唐朝以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率军讨伐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薛仁贵令郭待封率2万人于大非岭守辎重。薛仁贵帅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郭待封不执行薛仁贵的计策,领辎重踵进,被吐蕃二十余万军队打败,悉弃辎重。薛仁贵部返回大非川,吐蕃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进攻,唐兵大败。薛仁贵与论钦陵约和而还。(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人数,资治通鉴670年没说,《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说率众十余万,《册府元龟》《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说领兵五万,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出击带的是战兵,辎重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675年,安西复归于唐。吐蕃遣其大臣论吐浑弥来请和,且请与吐谷浑复修邻好,被唐朝拒绝。 678年,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刘审礼没于阵。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退兵,李敬玄得以率军返回鄯州。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687年-6⑧9年,武则天在平定徐敬业之乱后,一度“不欲广地,务其安人”,削减了安西的防务。吐蕃趁机进占安西四镇。 6⑧9年,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西域寅识迦河之战,唐军主帅韦待价无将领之才,初战不利,之后遇大雪,粮运不继,士卒冻馁,乃引军还。 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收安西四镇,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驻唐兵3万。 694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等于冷泉及大岭,各三万余人。 696年,王孝杰、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唐军战败。 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西域,被唐朝拒绝。 699年,吐蕃赞普欲除去专权的论钦陵论赞婆兄弟,集中兵力杀死论钦陵亲党二千余人,论钦陵自杀。赞婆帅所部千人投降唐朝,唐朝以赞婆为特进、归德王。钦陵子弓仁,以所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拜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 700年,吐蕃将莽布支寇凉州,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与战于洪源谷,六战皆捷,斩首二千五百级,获二副将。 702年,己卯,吐蕃遣其臣论弥萨来求和。 戊申,吐蕃赞普将万余人寇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之四战,皆破之,斩首千余级。 703年,吐蕃遣使献马千匹、金二千两以求婚。 707年,以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赞普。710年,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别筑城以居之。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尊称其为赞蒙金城公主:“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710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吐蕃通过贿赂唐朝鄯州都督杨矩,取得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714年,坌达延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唐将王晙选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袭之,吐蕃军惊惧混乱,自相杀伤,死者万计,薛讷率唐军夹击,斩首一万七千,获马羊超过二十万,追击吐蕃军,战于长城堡,又败之,吐蕃军相枕藉而死,洮水为之不流。唐军前后杀获数万人。 之后,吐蕃向唐请和,并要求用与唐朝平等的礼节,玄宗不许。 715年,吐蕃与阿拉伯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率军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 716年,吐蕃进攻松州。松州都督孙仁献袭击吐蕃于城下,大破之。 吐蕃再次请和。 717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于九曲。 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722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当时是唐朝属国。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军,斩获数万。 727年,唐军破吐蕃军于青海之西,俘获人员辎重牛羊而还。同年,吐蕃军劫掠瓜州。 728年,吐蕃大将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张守珪击走之。乙巳,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大破吐蕃于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门城(今青海省龙羊峡),擒获甚众。辛卯,左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下。时吐蕃复入寇,萧嵩遣宾客将强弩四千击之。战自辰至暮,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斩副将一,上级五千首)。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729年,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顺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信安王李祎率唐军攻占石堡城,分兵据守要害,令敌不得前进。自是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玄宗闻之大悦,更名石堡城曰“振武军”。 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赞普上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 736年,吐蕃人又进攻小勃律,玄宗命吐蕃罢兵,吐蕃不奉诏,遂破勃律。 737年,崔希逸发兵大破吐蕃于青海之上,杀获甚众,吐蕃将领乞力徐脱身走。自是吐蕃复绝朝贡。 738年,杜希望率众攻占吐蕃新城,以其城为威武军,发兵一千以镇之。杜希望又从鄯州发兵夺吐蕃河桥,于河左筑盐泉城。吐蕃发兵三万反攻。左威卫郎将王忠嗣率所部攻击敌军,所向辟易,敌军遂乱。杜希望纵兵乘之,吐蕃军大败。 741年,吐蕃攻陷石堡城。 742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击破吐蕃大岭军,又破青海道莽布支营三万馀众,斩获五千馀级。河西节度使王倕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 743年,皇甫惟明引军出西平,击吐蕃,行千馀里,攻破洪济城。 746年,王忠嗣率军与吐蕃多次战于青海、积石,皆获大胜。又伐吐蕃属国吐谷浑于墨离,平其国,虏其全部而归。 747年,苦拔海之战,哥舒翰率军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747年,高仙芝率唐军一万远征小勃律(此时小勃律已经是吐蕃的属国),大破据险而守的近万吐蕃守军,斩首五千级,捕虏千馀人,高仙芝继续进军,攻占小勃律,俘获小勃律王及其妻子吐蕃公主而还。 748年,哥舒翰筑神威军于青海上,吐蕃攻破之;又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四》《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有记载。此外,《册府元龟 卷三百九十八》记载:“哥舒翰……筑神威城於青海上,旋为吐蕃所破。又筑城於青海中龙驹岛上……名为应龙城。吐蕃自此遁逃,不复近青海……) 749年,哥舒翰攻占石堡城。该地成了新的唐军驻地,在以后几年唐朝在西北新成立九支长驻军队。 749年至750年,高仙芝率军击破萨毗、朅师、突骑施等。 天宝十载春正月,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朅师王等。 753年,哥舒翰大败吐蕃,攻拔吐蕃洪济、大莫门等城,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封常清率军大破归附于吐蕃的大勃律,受降而还。 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即将取得了全面胜利。 755年至763年的安史之乱,唐朝抽调青海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各地兵马入内地平乱。(而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格局仍在,发生上百次藩镇之乱,此外还有文臣、武将、宦官的长期争斗。) 756年开始,吐蕃逐步占领青海湖附近的要塞,夺取石堡城、雕窠城(青海同仁县附近)、百谷城(青海贵德县西南)。 757年,吐蕃占领鄯州(青海乐都县附近)。758年,吐蕃陷河源军(青海西宁附近)。 760年,吐蕃陷廓州(青海化隆西)。 762年,吐蕃陷临洮(甘肃中部),取秦、渭等州(甘肃境内)。 763年,唐朝廷猜忌平乱功臣,唐军将士怨愤而不用命。控制朔方军的唐将仆固怀恩,与唐朝廷的矛盾不断激化。吐蕃入大震关,取兰、河等州(甘肃境内),于是青海、陇右之地尽亡。 763年冬天,吐蕃军推进到关内道边境,仆固怀恩因与唐朝廷的矛盾而按兵不动,放吐蕃军东进,唐代宗出逃入陕,士民避乱,皆入山谷,吐蕃军占领长安15天,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吐蕃军听闻唐朝勤王之军接近,于是迅速撤离长安。 《剑桥中国隋唐史》P489:“763年……由于附近各镇的节度使和仆固怀恩都没有响应要求支援的紧急呼吁,吐蕃人进而占领长安……由于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无力据守京师,吐蕃人在两周后就撤走了。” 7⑥4年,唐将仆固怀恩叛变。 7⑥4年-765年,仆固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羌、浑、奴剌等三十万众入寇,怀恩中途遇暴疾而归,吐蕃十万众至奉天,唐军夜袭敌营,斩千余级,生擒五百。又战马嵬,斩首五千,打退吐蕃军。吐蕃军转而掠醴泉,周智光引兵邀击,破之于澄城北。吐蕃退至邠州,联合回纥再次攻唐。 仆固怀恩死,吐蕃与回纥争长。郭子仪说服回纥,白元光率唐军精骑与回纥军联合攻击吐蕃军,大破吐蕃十余万于灵台西原,斩首五万,生擒万人。 766年,吐蕃军2万进攻灵州,被郭子仪率军击破。 768年,吐蕃军10万进攻灵武,被马璘、白元光率军击破。李晟将千人兼行出大震关;至临洮,屠吐蕃定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种而还。 773年,吐蕃寇泾州,子仪遣先锋兵马使浑瑊逆战于宜禄,不利。会马璘设伏于潘源,与瑊合击,大破蕃军,俘斩数万计。 (774年-777年,节度使田承嗣作乱。) 776年,西线,吐蕃进攻河西占领瓜州。东线,剑南节度使崔宁大破吐蕃故洪等四节度兼突厥、吐浑、氐、蛮、羌、党项等二十余万众,斩首万余级。 777年,崔宁破吐蕃十余万众,斩首八千余级。 779年,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攻蜀,唐朝发禁兵四千人,使李晟将之,发邠、陇、范阳兵五千,使金吾大将军安邑曲环将之,以救蜀。东川出军,自江油趣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破之。范阳兵追及于七盘,又破之,遂克维、茂二州。李晟追击于大度河外,又破之。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死者八、九万人。 (781年,以唐朝魏博、成德、淄青、山南东道4个藩镇的叛乱为始,到786年才暂时结束内战,但是削藩未成) 783年至784年,朱泚之乱叛军占长安。吐蕃与唐德宗达成协议,吐蕃以出兵帮唐朝平定朱泚之乱来换取唐朝远在西域的伊西北庭。 讨伐朱泚时,吐蕃军先是观望不进,后来武亭川之战曹子达、论莽罗率唐兵3千吐蕃兵2万,灭掉朱泚叛军下属的一支韩旻部队,然后吐蕃军大掠而去,朱泚使田希鉴厚以金帛赂之,吐蕃受之。吐蕃军未参与攻长安,李晟率唐军从叛军手中夺回长安。“况日者吐蕃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于是唐朝拒绝把伊西北庭交给吐蕃。 786年,尚结赞率吐蕃军攻唐,李晟派军伏击吐蕃军,几乎杀死尚结赞。 李晟派唐军5000攻吐蕃摧砂堡,遇吐蕃众二万,与战,破之,乘胜逐北,至堡下,攻拔之,斩其将扈屈律悉蒙,焚其蓄积而还。 尚结赞对其下属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去三人,则唐可图也。” 787年,平凉劫盟。唐与吐蕃尚结赞约定在平凉川会盟讲和,尚结赞埋伏精兵数万,唐朝使节到达后,吐蕃伏兵尽起,浑瑊逃出,吐蕃军杀死宋奉朝,擒崔汉衡,杀死唐军数百人,擒获一千多人。 吐蕃军大掠汧阳、吴山、华亭,老弱者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驱丁壮万馀悉送安化峡西,将分隶羌、浑,乃告之曰:“听尔东向哭辞乡国!”众大哭,赴崖谷死伤者千馀人。 787年左右,吐蕃占领沙洲,完全占领河西。 788年,吐蕃发兵十万进攻西川,韦皋率唐军破之。 7⑧9年,韦皋遣其将曹有道将兵与吐蕃战于州台登谷,破之,斩首二千级,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杀其大兵马使乞藏遮遮。乞藏遮遮,虏之骁将也,既死,皋所攻城栅无不下;不到三年,韦皋收复了巂州及周边地区。 790年至792年,吐蕃联合葛逻禄、白服突厥攻占北庭,回鹘颉干迦斯率兵数万与节度使杨袭古共同攻北庭,被吐蕃大破,死者大半。节度使杨袭古反被回鹘扣押,后被杀死。唐朝失去与安西的联络,莫知其存亡。 792年,吐蕃千余骑寇泾州,掠田军千余人而去。韦皋攻维州,获其大将论赞热。 793年,韦皋遣兵出西山,破吐蕃之众,拔堡栅五十馀。剑南、西山诸羌女王汤立志、哥邻王董卧庭、白狗王罗陀、弱水王董辟和、南水王薛莫庭、悉董王汤悉赞、清远王苏唐磨、咄霸王董邈蓬及逋租王,先皆役属吐蕃,至是各帅众归附唐朝。 797年,吐蕃遣使请和亲;上以吐蕃数负约,不许。 801年,吐藩攻陷麟州,夷其城郭,掠居人及党项部落而去。 韦皋派兵2万进攻,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 802年,吐蕃遣其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将兵十万解维州之围,唐西川兵据险设伏以待之。吐蕃军中伏大败,士卒死亡三分之二,论莽热被唐军擒获。唐军未攻下维州,撤退。 (806年,西川节度使刘辟、夏绥节度使杨惠琳反叛唐朝,被唐平定。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反叛反叛唐朝,被唐平定。809年至810年,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未取得大胜,以王承宗向朝廷服软认错、宪宗予以宽恕并重新任命其为成德节度使而结束。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打了3年,817年唐军平定吴元济叛乱。816年至817年再次讨伐成德王承宗,花费巨大却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818年唐平定反对朝廷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此外,808年至846年唐朝内部牛李党争持续近四十年。) 809年,吐蕃军劫掠回鹘使者与商队。 819年,吐蕃节度论三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心儿等率军15万进攻盐州,刺史李文悦竭力拒守,吐蕃不能克。灵武牙将史敬奉率军绕至吐蕃军背后攻击,大破吐蕃军,杀戮不可胜纪。史敬奉与凤翔将野诗良辅、泾原将郝玼皆以勇著名于边,吐蕃惮之。 (820年王承宗死,其弟王承元继任成德,归顺朝廷。821年,幽州、成德、魏博等藩镇再次叛乱。835年唐朝爆发甘露之变,宦官派神策军大杀朝廷官员。843年至844年唐与昭义节度使刘稹交战。) (842年,吐蕃达磨赞普卒,乞离胡为赞普。吐蕃论恐热对此不满,自称吐蕃国相起兵伐之,吞并吐蕃尚思罗的大军。之后,论恐热与吐蕃尚婢婢交战。) 849年至851年,凤翔节度使李玭取清水;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取石门等六关;灵武节度使李钦取安乐州;邠宁节度使张钦绪取萧关;凤翔节度使李玭取秦州。西川节度使杜奏取维州…… 张议潮发兵取瓜、伊(新疆东部)、西(新疆东部)、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 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 河西、陇右、北庭等复归于唐朝。 唐朝将尚延心等部众安置在吐蕃东部附近。 866年,拓跋怀光杀论恐热,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赞普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数年后,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了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国灭亡。 End 转几段评论: …… 详细情况见参考资料,如有矛盾,以参考资料为准。参考资料里有从史料总结出的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唐与吐蕃多200年和平与主要交战、唐朝与周边势力的关系与主要交战 等等几篇文章 参考资料://hi.baidu/iipxmnzrhwbcgyd/item/b2e50dee153f150a6dabb825 以及我空间里的几篇文章。 皇帝(411)三代(1)

相关参考

不是文成公主

说起历史上的公主和亲,大家肯定会想到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汉藏交流做出贡献的文成公主。但实际上文成公主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李唐宗室亲王的女儿,文成公主的父亲是谁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根据野史逸闻来看,

文成公主为何会是李世民最出色的外交官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赞干布的王后。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

金城公主是正妻吗,为什么文成公主比金城公主有名

为什么文成公主比金城公主有名  文成公主比金城公主有名是因为:  1、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并成为皇后。金城公主是皇帝的养女,只是一个妃子。  2、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赞干布比金城公主的丈夫普尺带珠丹有

文成公主为何成为唐朝历史上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

文成公主为何成为唐朝历史上最赔本的一次和亲?

“和亲”成为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有名词,其实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共派出十九位公主和准公主嫁到异国当王妃。不过,这里面只有三位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其余的,都是亲王或王族的女孩儿,称为“宗室女”,公主的...

文成公主葬在哪里,文成公主死后藏在哪

文成公主死后藏在哪?  在藏王陵。  藏王墓是自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赞普赤年松赞至末代朗达玛等历代赞普们的陵墓群。从公元六世纪起建造,公元九世纪末结束。主墓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时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语文书上王晨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发生了五件事,五件事分别是:1.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2.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3.遇见恶乌鸦,以为

文成公主和亲在什么时期昭陵,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什么时期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什么时期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唐朝,唐太宗在位时期。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

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小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文章或小说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

守31年“活寡” 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内幕

从5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俩人总共一块儿生活了九年,文成公主却寂寞地守了三十一年的“活寡”。而且,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与尺尊公主,都没有留下儿女。一提起唐朝的吐蕃,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