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李德裕的家庭成员

Posted 朋党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德裕,李德裕的家庭成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德裕,李德裕的家庭成员

李泌,李德裕和陆贽谁对唐朝的贡献更大

李泌生活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平定安史之乱、讨伐李怀光、李希烈叛乱,以及联合回纥、云南 、天地竺等国抗击吐蕃入侵,在军事、政治、外交诸方面做出了卓越贡。

李德裕为什么被称为“李党之首魁”?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宪宗时名相李吉甫之子。少年时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传》。他自以为门第高贵,耻于与诸生共同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无意于仕进。后来先到藩镇幕府任职,逐渐升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等职。唐穆宗即位后,升任考功郎中、知制诰,转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他在翰林时,李绅、元稹等人均在翰林任职,往来密切,遂为牛党李逢吉所厌恶。元稹、裴度罢相后,当时牛僧孺与李德裕拜相的呼声都很高,牛僧孺由于有李逢吉的帮助得以任宰相,而李德裕则被排挤出京,外任浙西观察使,后又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唐武宗即位后,早就闻李德裕的大名,遂召人京师拜为宰相。在任期间,他辅佐武宗讨平了擅自袭任泽潞节度使的刘稹,沉重地打击了跋扈藩镇的气焰。他还力主对侵犯边境的回鹘坚决回击,从而保证了唐朝北部边境的安宁。唐武宗坚持抑制佛教发展,采取措施打击佛教,也得到了李德裕的支持。武宗死后,唐宣宗即位,牛党重新得势,他被贬为崖州(治今广东琼山东南)司户,后死任上。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书传世。

李德裕被视为李党首魁,与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总的来看,李党的政治主张更积极一些,而牛党则趋于保守。如在对待跋扈藩镇问题上,李党主张讨伐,牛党则主张姑息;在对待吐蕃、南诏等民族问题上,李党的态度比较积极,主张练兵强国,用军事手段保卫疆土,而牛党则主张姑息,以息事宁人为能事,主张消极的防御;在对待宦官问题上,两党都利用过宦官势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牛党之人则陷得更深一些。且李党人物大都政绩突出,不像牛党人物多碌碌无为。不过李德裕以门第自高,反对科举考试,主张朝廷公卿大臣应由贵族子弟充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求李德裕《鸳鸯篇》的赏析

借鸳鸯双飞双栖,表达自己渴望找到一个同心人无拘无束生活的美好愿望。

如此的憧憬未来的美好爱情,因为曾经痛彻心扉的追求过。 这么向往自由,是因为被特定的社会法则约束着。 向往有什么用呢,地位财富的鸿沟,谁能逾越呢。 想化成鸳鸯在清水中荡漾,又怎么可能呢。还是继续在人海中漂泊吧。 李德裕《鸳鸯篇》表达的是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幸福的憧憬。 张韶涵的《亲爱的那不是爱情》表达的也是这种意境。 《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你说过牵了手就算约定,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就像来不及许愿的流星,再怎么美丽也只能是曾经 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就像是精灵住错了森林,那爱情错的很透明 日子像旋转木马在脑海里转不停,像你告白的声音动作一直很轻 微笑看你送完信转身离开的背影 李德裕《鸳鸯篇》白话文翻译。意境自己领会。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你看从前有一对恋人,变成了一对鸳鸯鸟。每天在一起鸣叫,亲昵地肩并肩说着悄悄话。】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早春二月,芳草青青,山上的樱花瓣还没有完全飘落。风和日丽,池塘上水纹荡漾,闪烁 着粼粼的波光,到处都是成双成对。】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就像孟浩然钓鱼时遇到在游玩途中丢下玉佩的美丽女子,恰似曹植在洛水边看着鱼精 水族簇拥着宓妃的香车踏着波涛向自己走来。装饰着珠宝翡翠的车盖闪烁着璀璨的光 芒,美丽的容颜和珠宝首饰交相辉映。真是倾国倾城的佳人啊,却,可遇而不可求。】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两个人深情凝望,连影子也亲密地挨在一起,心中发誓要永远不离不弃。青色的江畔, 涌起浪花, 倒映着丽人的红罗裙。春光真美啊,好像就这样游玩着忘了回家的路。】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不要在天泉池水旁边住宿,不要靠近长洲江渚飞。我想快乐地爱着,不要忘了彼此,直 到地老天荒,离开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摆脱红尘俗世那阻碍爱的枷锁。】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遥远南方的潇湘江水中有小岛,适合游玩。洞庭湖不结冰,湖边有很多清澈的河流。】 昔为薄命妾,无日不含愁。今为水中鸟,颉颃自相求。 【从前是被遗忘被冷落的苦命女人,每天都很痛苦。现在就像水中的鸟儿一样,可以自 由地选择喜欢的另一半。】 洛阳女儿在青阁,二月罗衣轻更薄。金泥文彩未足珍,画作鸳鸯始堪著。 【二月份的洛阳,春光无限美好。有美丽的少女待在闺房中,穿着漂亮的又轻又薄的丝 绸衣服,对金银锦绣不甚重视,对画鸳鸯图样情有独钟。】 亦有少妇破瓜年,春闺无伴独婵娟。夜夜学织连枝锦,织作鸳鸯人共怜。 【也有年轻的小媳妇,独自一个人闷得慌。每天晚上学着织连理枝图案的锦,还织了一对 鸳鸯,大家看了都很喜欢。】 悠悠湘水滨,清浅漾初苹。菖花发艳无人识,江柳逶迤空自春。 【湘江的水很清澈很浅,缓缓地流向远方。春天到了,江水中能看到苹草的影子。菖花开 的很茂盛,可惜没有赏花人,江边的柳树独自在春风中飘拂。】 唯怜独鹤依琴曲,更念孤鸾隐镜尘。 【只可惜孤独的仙鹤伴着琴声起舞,更怀念落单的鸾凤身影模模糊糊地映在落满尘埃的 镜子中。】 愿作鸳鸯被,长覆有情人。 【只愿变成鸳鸯被,永远盖在亲爱的人的身上。】

李德裕被贬到崖州的原因

痛斥朋党,却陷“牛李党争”

李德裕曾写过一篇《朋党论》,他还曾与文宗、武宗两个皇帝纵论朋党。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奸邪小人串通一气,结党营私,祸害国家,就是朋党;而正直忠贞的大臣在一起共同为国家理政,即使交结,那也是志同道合,而不是朋党。 他对朋党深恶痛绝,并严加痛斥;当然,在他看来,他首先自己不是朋党,也永远不会成为朋党。 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在已经定格的历史事件“牛李党争”中,他被认定为“李党”的领袖。 “牛李党争”从穆宗朝开始,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一共五朝,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牛党”领袖是进士出身的牛僧孺。在晚唐的舞台上,两党交替掌权,文宗时期参差并用,武宗时期“李党”全盛,宣宗时期“牛党”最牛。一党上台,另一党就一概被贬斥外放,这样,在朝廷上进进出出,不知反复了多少个来回。四十年的纷争,消耗了包括李德裕在内的所有朋党成员们太多精力,也消耗了唐王朝仅有的一点气运。 对“牛李党争”的实质,史学家历来众说纷纭。有认为这是科举出身的“新兴阶级”与“魏晋以来的旧士族”之间的对立,有认为这是在对待藩镇或对外问题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对立,有认为这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对立,还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无原则的权力斗争罢了。究系怎样,至今未有定论,恐怕以后也难有定论。 牛僧孺既是政界贵胄,又是文坛名士。但是,后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却是“牛党领袖”。 李德裕与牛僧孺之间直接交锋的例子很多,这里仅各举一例。 文宗时,牛僧孺在朝为相,李德裕被外放西川节度使。西川与南诏、吐蕃两个少数民族政权接壤,李德裕训练精锐兵卒,加强战备,震慑住了这两个一度挑起战乱的政权。公元831年,吐蕃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一个叫悉怛谋的副使献维州城表示向唐朝投降。维州本属唐朝管辖,后被吐蕃侵占。善待悉怛谋的来降,正可吸引更多少数民族的首领前来归服。可是,当李德裕把这个意图上奏朝廷后,牛僧孺却以与吐蕃有和约在先,要求李德裕将悉怛谋遣返吐蕃。其实,所谓的和约,吐蕃在吞并维州时就已经违背了。李德裕被迫把悉怛谋交还吐蕃,吐蕃当即把悉怛谋惨杀在边界上。这一事件不仅让李德裕感到终生遗憾,也使唐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笼上阴影。 等到武宗时李德裕当朝,在收复昭义镇之后,这位决断的宰相开始报复牛僧孺了。他向武宗进言,说当年牛僧孺为相,没有留住刘从谏在京城,致使他返回昭义镇,才酿成了后来的祸患。他接着派人到昭义镇去搜求刘从谏与牛僧孺之间的书信;没能搜着,又指使人作证,说刘从谏一看完牛僧孺的书信就马上烧掉。事情还没完,又有人出来作证,说牛僧孺听到刘稹败亡的消息时,居然发出了叹息之声。就这样,在牵强附会的罪证下,牛僧孺被一贬再贬,一直被贬到今天广东的惠州。 令李德裕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牛僧孺被贬后不久,他也得踏上远谪南方的路,而且他所去的地方,比牛僧孺还要远得多。 远谪海南,一代名相悲情谢幕 公元846年,就在李德裕雷厉风行禁佛毁寺、王朝国运初现曙光之时,年仅三十三岁的唐武宗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唐武宗在位六年,但凡国家大事,几乎没有不听从宰相李德裕的安排,可只有在一件事上,无论李德裕怎么规劝,他都充耳不闻,这就是烧炼金丹,以求长生不老。 因吞服所谓仙丹而死的皇帝,唐武宗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的死,在中国帝王史上只是复制一个没有多少价值的笑柄,而对于李德裕来说,却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的结束。可是,那时,尽管他已年近六旬,他应该还不想就此结束。 或许,李德裕并不是一个善于玩弄政治手腕的人,否则他还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唐武宗死时,他根本不能走近皇帝的身边,宦官左右了一切。宦官们出来宣布,根据武宗遗诏,武宗的叔父即位。这位武宗叔父就是唐宣宗。 在唐宣宗看来,李德裕是个专横之人,李德裕在旁,他就感到毛骨悚然。因此,在亲政的第二天,他就罢了李德裕的宰相,然后一路贬谪,直到两年后把他贬到海南的崖州(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 李德裕往南走,南方的牛僧孺恰好往回返,对于“牛党”、“李党”来说,这种历史机缘,应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得势、失势,有时并无道理可讲。在路上,李德裕有诗:“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我们几乎可以听到,李德裕在登楼眺望“故关”时的那一声长叹。长叹悠悠,涵盖了他的一生,也涵盖了晚唐的历史。 李德裕虽然最终病逝崖州,但世代为崖州人所念怀,也算死得其所。 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历史上的李德裕是不是一个大奸臣

李德裕(787

—850年),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代文宗大和七年(838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 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卒于贬所,终年63岁,逝后被封太尉,赠卫国公.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长安秋夜 李德裕 内官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李德裕是唐武宗会昌年间名相,为政六年,内制宦官 ,外平幽燕 ,定回鹘,平泽潞,有重大政治建树,曾被李商隐誉为“万古之良相”.在唐朝那个诗的时代,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这首《长安秋夜》颇具特色,它如同一则宰辅日记,反映着他日理万机的从政生活中的一个片断. 中晚唐时,强藩割据,天下纷扰.李德裕坚决主张讨伐藩镇 ,为武宗所信用,官拜太尉,总理戎机.“内官传诏问戎机”,表面看不过从容叙事.但读来却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襟抱、气概.因为这经历,这口气,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有的.大厦之将倾,全仗栋梁的扶持,关系非轻.一“传”一“问”,反映出皇帝的殷切期望和高度信任,也间接透示出人物的身份.作为首辅大臣,肩负重任,不免特别操劳,忘食废寝更是在所难免.“载笔金銮夜始归”,一个“始”字,感慨系之.句中特意提到的“笔”,那决不是一般的“ 管城子 ” ,它草就的每一笔都将举足轻重.“载笔”云云,口气是亲切的.写到“金銮”,这决非对显达的夸耀,而是流露出一种“居庙堂之高”者重大的责任感. 在朝堂上,决策终于拟定,他如释重负,退朝回马 .当来到首都的大道上 ,已夜深人定,偌大长安城,坊里寂然无声,人们都沉入了梦乡.月色撒在长安道上,更给一片和平静谧的境界增添了诗意.面对“万户千门皆寂寂”,他也许感到一阵轻快;同时又未尝不意识到这和平景象要靠政治统一、社会安定来维持.骑在马上,心关“万户千门”.一方面是万家“ 皆寂寂 ”(显言);一方面则是一己之不眠(隐言 ),对照之中 ,间接表现出一种政治家的博大情怀. 秋夜,是下露的时候了.他若是从皇城回到宅邸所在的安邑坊 ,那是有一段路程的.他感到了凉意;不知什么时候朝服上已经缀上亮晶晶的露珠了.这个“露点朝衣”的细节非常生动 ,大概这也是纪实吧,但写来意境优美、境界高远.李煜词云:“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多么善于享乐啊!虽然也写月夜归马,也很美,但境界则较卑 .这一方面是严肃作息,那一方面却是风流逍遥,情操迥别 ,就造成彼此诗词境界的差异.露就是露,偏写作“ 月中清露”,这想象是浪漫的,理想化的.“月中清露”,特点在高洁,而这正是诗人情操的象征.那一品“ 朝衣 ”,再一次提醒他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他那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自尊自豪感跃然纸上.此结可谓词美、境美、情美,为诗中人物点上了一抹“高光”.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诗的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水流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 ,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 .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状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似乎道路纡回,使人迷失方向是“ 岭水 ”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添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 ,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 ,遮天蔽日 ,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选取岭南最具特色的山水林木落笔,显示出浓郁的南国风光.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 ,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 .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一联“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理解也不无道理. 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透露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 ,潮汛到来的时候 ,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是多么不同啊!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思乡之情作铺垫. 尾联是在作者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 ,依恋故土 ,何况有情之人!如今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己 ,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 .这当中也深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谪贬的愤懑.最后一句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此联为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动人. 全诗写景抒情相互交替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板滞涩.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是杰出的政治家,武宗李炎朝任宰相,在短短的六年执政生涯中,外攘回纥,内平泽潞,扭转了长期以来唐王朝积弱不振的混乱局面.可惜宣宗李忱继位之后 ,政局发生变化,白敏中、令狐绹当国,一反会昌时李德裕所推行的政令.他们排除异己,嫉贤害能,无所不用其极;而李德裕则更成为与他们势不两立的打击、陷害的主要对象.其初外出为荆南节度使;不久,改为东都留守;接着左迁太子少保,分司东都 ;再贬潮州司马 ;最后,终于将他贬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这诗便是在崖州时所作.这首诗,同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颇有相似之处:都是篇幅短小的七言绝句,作者都是被贬谪失意之人 ,同样以山作为描写的背景.然而,它们所反映的诗人的心情却不同,表现手法及其意境、风格也迥然不同. 作为身系安危的重臣元老李德裕,即使处于炎海穷边之地,他那眷恋故国之情,仍然锲而不舍.王谠《唐语林》卷七云:“李卫公在珠崖郡,北亭谓之望阙亭.公每登临,未尝不北睇悲哽.题诗云⋯⋯”他登临北望,主要不是为了怀念乡土,而是出于政治的向往与感伤.“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这种心情便昭然若揭;因而全诗所抒之情,和柳诗之“望故乡”是有所区别的.“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遥.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因素.人哪能象鸟那样自由地快速飞翔呢?然而即便是鸟,也要半年才能飞到.这里,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 ,和屈原在《哀郢》里说的“哀故都之日远”,同一含意. 再说,虽然同在迁谪之中,李德裕的处境和柳宗元也是不相同的. 柳宗元被贬在柳州,毕竟还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只不过因为他曾经是王叔文的党羽,不被朝廷重用而已 .他思归不得,但北归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否则他就不会乞援于“京华亲故”了.而李德裕在被迁崖州,则是白敏中、令狐绹等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采取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在残酷无情的派系斗争中,他是失败一方的首领.此时,他已落入政敌所布置的天罗地网之中.历史的经验,现实的遭遇,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必然会贬死在这南荒之地,断无生还之理.沉重的阴影压在他的心头,于是在登临望山时,其着眼点便放在山的重叠阻深上.“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不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吗?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诅咒这可恶的穷山僻岭,不说人被山所阻隔,却说“山欲留人”,正是“事到艰难意转平”的变态心理的折射. 诗中只说“望帝京”,只说这“望帝京”的“高楼”远在群山环绕的天涯海角,通篇到底,并没有抒写政治的愤慨,迁谪的哀愁,语气显得悠游不迫,舒缓宁静 .然而正是在这悠游不迫 、舒缓宁静的语气中,包孕着深沉的忧虑与感伤.情调悲怆沉郁.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李德裕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唐朝中兴功臣李德裕,堪比诸葛亮,为何却遭唐宣宗打击,被贬而死?

因为继位的唐宣宗并不喜欢李德裕,李德裕在朝中的势力也很大,唐宣宗不想养一个权臣去左右自己的意见。于是唐宣宗就把李德裕贬官,一直贬官到崖州。

李德裕是唐朝的中兴之臣。李德裕的出身非常好,他家的先祖在唐朝都担任高官,他的父亲就担任过宰相。李德裕也是唐朝后期牛李党争李党重要的领导人。牛李党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实就是在于科举出身方面。虽然李德裕出身官宦之家,但是他自己学习也非常努力。

李德裕并不是直接就在中央任职的,而是在地方历练了很久,他先后去了浙江,四川等地。等到唐武宗即位以后,李德裕才回到朝廷之上。回到朝廷之上的李德裕直接做了宰相,他在位期间首先打击了宦官势力,然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积藩镇割据势力。除此之外,他还主动出击,打击了回鹘。他在位期间和唐武宗一起重振国力,开创了“会昌中兴”的局面。

所以,在后世评价中李德裕的评价都很不错,但是等到唐宣宗继位的时候,李德裕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其实,唐宣宗即位是宦官拥立的,因为唐宣宗并不是唐武宗的儿子,他是唐武宗的叔叔。唐宣宗上位第二天就罢免了李德裕的职务,然后任用崔弦等人去编织罪名,打击李德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德裕他在朝中的势力过于强大,唐宣宗本身也是一个有主见的皇帝,他不希望朝廷中出现一个权臣去左右他的意见。

李德裕任宰相期间有什么作为?

李德裕一生曾两次拜相,第一次在文宗大和七年(833)二月,但是到次年九月,就被牛党排挤出朝,任镇国军节度使。第二次拜相是在武宗会昌元年(841)九月,至宣宗大中元年(847)罢相。李德裕第一任宰相由于时间短暂,很快就被排挤出朝,故没有大的作为,他的成绩主要在第二次任宰相期间。

在这期间,李德裕主要办了以下几件大事。其一,回鹘被黠戛斯击破,部族离散,无法在故地容足,余众在其乌介可汗率领下南迁,同时还带来了早年远嫁回鹘的唐朝大和公主,于会昌二年,逼近塞上,并遣使向唐朝求助兵粮,同时还要求借天德军辖区以安置公主。朝臣多主张出兵进击,而李德裕认为回鹘过去曾有功于唐朝,应该借给粮食,天德军兵寡将弱,不能抵御回鹘,先借其粮,然后静观其变,再做决定。不久回鹘发生内乱,乌介势孤,遂率军侵扰唐朝边境。李德裕命大将石雄奇袭回鹘牙帐,夺回大和公主,然后出兵击退了回鹘的侵扰,稳定了唐朝的边界。其二,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其侄刘稹不待朝命自为留后。朝臣中不少人主张授予节钺,承认其地位。李德裕认为泽潞不同于河北三镇,力主用兵讨伐。在讨伐泽潞的过程中,太原发生兵变,驱逐其节度使李石,拥立都将杨弁为留后。李德裕主张用兵讨叛,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稳定了河东地区。接着官军一鼓作气,终于攻下潞州,平定了刘稹之乱。这次胜利是唐朝自平定淮西以来,在平定藩镇之乱中最大的一次胜利,对提高朝廷威望,震慑不法藩镇,稳定社会秩序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其三,在这期间,李德裕整顿朝政、吏风,限制宦官权势,发展社会经济,制定法规,使唐朝的政治气象为之一新,受到了史家的高度评价。《旧唐书·李德裕传》评价说:“德裕特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捍难,功流社稷”,确是比较客观的评价。 家庭成员(7)李德(2)

相关参考

解析万古良相李德裕为什么被唐宣宗李忱罢免?

李德裕是唐朝一位非常好的宰相,武宗皇帝在位期间李德裕曾是他最信任的人。李德裕年轻的时候就以门荫进入仕途,后来陆续担任过很多官职。到了武宗年间,武宗皇帝非常喜欢他,李德裕被任朝廷宰相之职。当时朝中有武宗...

李绅、李德裕、元稹平生简介 唐代三俊简介

唐代三俊,又被称为“翰林三俊”,因李绅、李德裕、元稹同为翰林学士,又因为他们生活在唐朝的长庆年间,所以又被称为唐代“长庆翰林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三人是中国文学史中无法忽视的三个名字,因为他们在唐

唐代轶事:宰相李德裕借助玄幻小说攻击政敌

...到用小说来抹黑打击对方,如今看来颇为有趣。在宰相李德裕执政时期,社会上忽然流行一本玄幻小说,名为《周秦行记》,内容意淫得厉害。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说的是一个姓牛的书生,科举落第后回家,误入汉...

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

唐武宗李炎的功过有哪些?如何评价唐武宗

...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度过难关。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

开创唐朝短暂中兴的灭佛皇帝 唐武宗李炎简介

...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唐朝著名的灭佛皇帝是怎样灭佛的 唐武宗李炎

...佛教势力泛滥,损害国库收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毁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经数月努力,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

唐武宗为何临死前改名 唐武宗宠妃自缢殉葬

  唐武宗  本名,临死前改名炎。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这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事。  关于李的死,唐朝皇室估计有个传统:食丹药。李信道士赵归真,食丹药之后,他渐渐变得容

唐朝,著名的 ”甘露寺黄金大案”

​李德裕,唐朝名相,历朝历代评价甚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为封建时代六大政治家之一。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如何让居家环境也能“内外兼修”

唐人非常注重外在的居家环境。大户人家在宅第内建筑山丘、挖掘水池,种植花草树木,更有甚者,从异地求得奇异花草植于园林内。安禄山的宅第有池亭台阁,有幽竹,有菰蒲。宰相李德裕的住宅,“制度奇巧。其间怪石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