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一组冷战时期的英国皇家空军官方照片

Posted 轰炸机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红色警戒,一组冷战时期的英国皇家空军官方照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红色警戒,一组冷战时期的英国皇家空军官方照片

上世纪50到70年代,英国时刻面临来自北方巨熊的空中打击。英国空军长期保持较高的战备水平,以便及时拦截突袭的敌方轰炸机并且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核打击。

这批照片为前英国空军部(60年代中期已合并入国防部)和英国国防部藏品,拍摄者为伊恩·普罗克特(Ian Proctor)。除了精锐的截击机和轰炸机部队外,还包括英国空军在殖民地作战行动的照片以及若干训练照片。

我在收集资料时偶然发现这些东西,感觉拍得不错,拆零当配图可惜了,就原样发出来吧。标题中的红色警戒也是原文的标题。

1962年10月,瓦迪谢姆空军基地,111中队的伊恩·汤姆森中尉在他的闪电F.1战斗机前。汤姆森中尉是当时英国空军新一代飞行员中的佼佼者,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1969年,马勒姆空军基地,夕阳余晖下的胜利者轰炸机和机组人员。1968年起胜利者轰炸机由于机翼疲劳裂纹退出现役,这也是这种机型的黄昏时刻。

1965年,瓦迪谢姆空军基地的地勤人员向闪电F.3的飞行员递上泰勒压力头盔。性能出众的闪电入役极大激发了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自豪感,空军部特地投资拍摄了一部影片《Streaked Lightning》以吸引年轻人加入空军。

1958年9月驻宾布鲁克空军基地的12中队的堪培拉B.6轰炸机,机尾可见该中队狐狸头标志。这是英国空军第三个装备堪培拉的中队。

1965年的一次演习中,来自科茨莫尔的火神轰炸机进行地毯式轰炸。英国空军的3V轰炸机都具有常规轰炸能力,勇士和火神可以装载21枚1000磅炸弹,而胜利者可装载30枚。英国战略轰炸机组每年进行两次常规轰炸演习。

1960年英国空军“在家日”,标枪式战斗机排列整齐以纪念不列颠之战二十周年。“在家日”是英国空军对民众开放以进行宣传的活动。

1968年4月30日,英国空军在本特利修道院机场举行战斗机司令部解散仪式。时任空军总司令等高官与老二战王牌在战机前合影留念。

1968年4月,驻科茨莫尔的50中队的火神和第5中队的闪电F.6编队飞行,以纪念战斗机司令部和轰炸机司令部解散以及打击司令部成立。该照片拍摄者不详。

1952年2月2日,西莫灵基地第5中队的吸血鬼夜间战斗机正在启动。吸血鬼在英国空军中很受欢迎,但其座舱狭窄,飞行时并不舒服。吸血鬼夜战型的驾驶员和领航/雷达操作员并排而坐,驾驶员座位稍靠前一些以增大活动空间。

1965年夏天,瓦迪谢姆空军基地111中队的闪电F.1A挂载火线导弹准备夜间出击。瓦迪谢姆是冷战时期一个重要的防空站,在1950年至1970年间,曾是流星、猎人、标枪和闪电中队的基地。1965年时该基地是英国南部快速反应警报(QRA)的两个站点之一,与宾布鲁克交替值班,拦截从东方接近的不明飞机。

1963年4月,驻德国盖伦基兴的标枪式战斗机。北约驻德国前线空军始终保持很高的待命水平,一名猎人战斗机飞行员回忆,五十年代末每月中队有21—22天处于待命状态。

1965年9月,利肯菲尔德基地的闪电在东约克郡上空高速爬升。当月晚些时候,19中队替代回国换装的第5中队,成为第一个在德国部署的闪电中队。

1958年1月13日,3V轰炸机编队飞行,这是对同一设计需求不同理解产生的三种飞机。从左至右依次为胜利者、火神、勇士。

1959年6月,胜利者轰炸机的领航/轰炸员从机鼻小窗俯视下方。3V轰炸机都在机头设置了透明窗口供轰炸员直接目视目标,在晴朗天气下可保证从50000英尺高度精确轰炸。

1963年8月9日,三架携带蓝钢训练弹的火神轰炸机从斯坎普顿机场紧急起飞进行疏散演习。从50年代末开始,为防止战略轰炸机遭到先发制人的打击,飞机可以疏散到英国26个机场。疏散演习每年进行一次,一个基地的所有飞机全部疏散,偶尔也会进行全英国的战略轰炸机同时疏散的演习。

1960年7月,芬宁利基地101中队的一架火神在飞往内罗毕的“独行侠”行动中飞越肯尼亚山。这种被称为单机突击队的行动是战略轰炸机部队对机组和指挥官训练的一部分,机组将在无支援的情况下飞向世界各地(包括塞浦路斯、马耳他、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目标基地。由于目的地没有维护设施和对应技术人员,飞机的维护和准备工作均由机组自行完成。

1965年5月至8月期间,登加空军基地(新加坡)的堪培拉轰炸机正在挂装炸弹,这架飞机来自塞浦路斯亚克罗提利的近东空军打击联队。1955年5月,为镇压马来亚独立运动,装备堪培拉轰炸机的101中队进驻樟宜基地,成为英国空军第一支投入战斗的喷气轰炸机部队。其后驻德国和塞浦路斯的堪培拉中队开始定期部署以支援当地部队。

1964年7月,霍尔马克萨尔基地(也门),1417小队指挥官罗杰·皮拉中尉爬上猎人战斗机,准备对拉德凡地区进行空中照相侦察。1417小队于1963年5月成立,装备4架猎人,由来自8、208和43中队的飞行员实施战术侦察。

1965年,登加基地起飞的胜利者轰炸机在马来亚上空飞行。为对应马来半岛紧张局势,4架胜利者和火神轰炸机在变色龙行动中部署到新加坡。该行动是设想在印度尼西亚空军对马来亚进行打击时,以重型轰炸机进行报复。

1961年,从内罗毕伊斯特利机场起飞的双先驱轻型运输机飞越肯尼亚丛林中的英国空军指挥所。这种苏格兰航空制造的轻型飞机广泛用于殖民地治安和人道主义行动,包括在亚丁、肯尼亚、马来亚和婆罗洲。该机内部可装载货物或乘坐15名乘客,也可在外部装载货物。执行治安任务时,该机可安装勃朗宁机枪以及舱门处的布伦轻机枪,也可挂载小型炸弹。

1964年夏天,英国皇家空军学院克兰威尔分校的4架喷气教务长教练机在伊恩·潘顿中队长带领下表演编队筋斗以拍摄宣传照片,摄影师就在第4架飞机上。1963年,潘顿领导的喷气教务长4机小队正式成为皇家空军学院的表演小队,取代了原来的吸血鬼飞机。

1964年,5架蚊蚋T.1在霍利希德上空以T字编队倒飞。蚊蚋教练机于1962年装备英国空军,飞行员们很快发现这种飞机非常适合特技飞行。蚊蚋的操纵非常敏感,与猎人相比作编队特技的难度要大一些。英国飞行员认为放下10度襟翼并且不带副油箱的情况下,蚊蚋是完美的表演用机。

1969年,9架蚊蚋组成的红箭飞行表演队正式成立。红箭的涂装方案是66年至69年间逐步完善的,包括67年后增加的三色尾翼以及68年末在进气口前增加的白色闪电。红箭成为独立单位后可专注于特技训练,而不被作战训练分散精力。

相关阅读:从巅峰滑落,二战后的英国作战飞机第一部分:空军战斗机

英国(35)轰炸机(7)空军(9)

相关参考

看看欧洲各国的紧急动员,德意志人民欢呼进入战争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一战时期的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这张照片拍摄于1914年12月,英国伦敦新兵招募办

一组七十年代中国的老照片,几十年后依旧令人感动

文|美物计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一组法国摄影师拍摄的老照片,描绘出了答案。大街小巷挂满了斗志昂扬的宣传画,在那困难的时代,敦促和激励了无数的劳动人民。汽车尚未普及,清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骑着

一组老照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 ”闯关东”

山海关的城门,就是关内和关外的分界线。从清朝到民国,无数迫于生计的山东人开始往关外寻求活路。从十九世纪开始,由于黄河下游天灾不断,山东一带的农民顾不得朝廷的禁令,纷纷冒着危险闯入东北,这就是闯关东的来

一组90年代中国各地老照片,时光掠影,具有撕裂人心的力量

吴家林先生吴家林,1942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县。1961年,云南大学附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文化馆员、新闻报导员。1969年开始接触照相机,从此走上自学摄影之路。1981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

18张超强历史照上色老照片,毫无后期痕迹

一组上色的历史照片,让我们得以更接近历史的原貌!1914年费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离开萨拉热窝市政厅,之后不久被杀。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49年美国一位女星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上校1929年英国运动员

30年前一组珍贵的老照片,看懂的北京人都老了

30年前你在干什么?可能还没出生,可能还在胡同儿和发小追跑打闹,可能还是未毕业的大学生,可能已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板……30年前的老照片看懂的北京人都老了30年前的交通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没有机动

老照片|动荡时期枣庄煤矿工人的生活场景,时光已过八十载

本期,带来一组拍摄于日伪时期的枣庄老照片,这组照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情况和城市风貌。▼枣庄老城门。▼排长队进行安检的百姓。▼街景。侵略者占领枣庄地区后,为了实现永久占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枣

为何说原子弹下无冤魂一组老照片告诉你,当时的广岛儿童在干嘛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叫做,祸不及家人。简单点说就是谁犯的罪找谁,不能把人家家人也拽出来一并受罚。这就话也同样适用于一个国家,就比如战争年代,真正要对战争负责的应该是那些欲望过大的野心家和狂热的政治

英国的红色情怀 为什么英国人喜欢红色

  颜色除了色调的区别外,其实还被附带有多层的含义,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吉祥喜气,殊不知英国人也喜欢红色,在大街小巷上,红色设施随处可见。  英国的红色情怀  提起英国的红色,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在

英国特有的红色电话亭 英国红色电话亭的历史演变

  电话亭  在英国的街头上,有一个亮眼的建筑物会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红色电话亭,英国的红色电话亭有着近100年的历史演变,见证着英国的变迁。  英国独有的红色电话亭  在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