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80万禁军为什么靖康之变还要各地勤王
Posted 禁军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80万禁军为什么靖康之变还要各地勤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80万禁军为什么靖康之变还要各地勤王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原因很简单,禁军虽多,但并不是全部驻守在京城。因此,当金国大军压境时,当然需要各地勤王之兵保卫京师。
在这里,必须要搞清楚什么是禁军。在很多读者看来,禁军类似于皇帝的羽林军,其实这是错误的。禁军是北宋中央军、正规军的叫法,也称“上军”。禁军的职责是“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负责保卫皇帝、皇宫及宗室安全的部队在北宋叫“班直”,就是我们通常叫的羽林军,这些士兵被称为“最亲近扈从者”。入选班直的条件非常严苛,都是身材高大,武艺精强者,北宋皇帝对他们也非常恩宠,班直将士娶妻,皇帝都要亲自接见。另外,班直的身份是世袭的。
禁军建立的时间是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太祖下旨“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以后又选“兵样”,以木梃作为从地方军中挑选禁军的标准,将精兵调集为禁军。
禁军在宋太祖时约为二十二万,到真宗末年达到四十三万多。班直在宋初有一二千人,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增长到三千四百余人。北宋前期,禁军分布的情况是一半驻京,一半驻守外地。中期以后,为了对付来自西夏的威胁,将大部禁军调往陕西。陕西禁军由于长年与外敌作战,是北宋的精锐。金军南下时,陕西禁军被金军全歼,北宋政权拿不出像样的部队与金军作战,只能坐以待毙。
宋太祖为了消除五代以来军事将领称雄一方,威胁朝廷的情况,实行“更戍法”,就是不改变驻营地,将禁军定期调往其他地方戍守,而且士兵与士兵对调,将领并不随着本部士兵一起到另一个地方驻军,这样一来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这种办法虽然消除了武将称霸一方的隐患,但由于士兵与将领之间缺乏沟通和感情联络,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熟练的战术体系,对战斗力必然造成削弱。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军队战斗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虽然不愿看到将领专兵的局面,但为了抗击金军,只能暂时把祖训放下。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吴玠、刘琦、张浚等名将为例,都是长期统领一支部队,并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比如岳飞在平定杨么起义后,就把投降的义军编入自己的部队。这也是为什么南宋军队能抵抗住金军的主要原因。
太祖(36)北宋(30)禁军(2)相关参考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培植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竖立伪楚政权后,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及数千名王公贵族虏往北方,史称“靖康之变”。金兵脱离后,张邦昌鉴于各路“勤王”戎马威慑,迎元v皇后入宫,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培植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竖立伪楚政权后,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及数千名王公贵族虏往北方,史称“靖康之变”。金兵脱离后,张邦昌鉴于各路“勤王”戎马威慑,迎元v皇后入宫,
前文分别提到了梁山八虎骑中的九纹龙史进和没遮拦穆弘。史进的武艺正如大家所言,是梁山一二流的分界线,而穆弘不但单挑次数很少,且对阵敌将没有参照性,故此将其排除。今天要说的,是八虎骑中的另外一名好汉,与史
林冲八十万禁军官职究竟多大?《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是作者倾注爱心最多,以及读者最敬爱的人物之一,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豹子头林冲也是个近乎完美的男子汉。豹子头林冲的命运与他的职务及其顶头上司有直接关系,
林冲八十万禁军官职究竟多大?《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林冲是作者倾注爱心最多,以及读者最敬爱的人物之一,即使按照今天的标准豹子头林冲也是个近乎完美的男子汉。豹子头林冲的命运与他的职务及其顶头上司有直接关系,
《水浒传》里有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上过梁山、打过方腊、平过辽邦,一身武艺几乎就是为战场而生的,那他的徒弟想来也很能打吧?这个问题,第一次南下攻宋的金国将帅,和我们一样不知虚实,闹到要向宋朝官员求证的地
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的金兵攻下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并掳走北宋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宋钦宗及皇族宗室、后宫嫔妃、朝臣三千多人北上金国,北宋就此灭亡。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由于该书的历史背
大家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一定有过一个疑问,那就是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高俅给扳倒了。实际上,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宋朝还真不算少见,虽然不敢说跟大白菜一样,但也不是什么大官,就差不多是个
...简单。八十万禁军教头并不是中国解放军武术总教练。。宋朝向来“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本来就低,所谓教头就更不怎样了。在当时,禁军教头有5700多个,林冲只不过1/5700。这教头上面是都教
...简单。八十万禁军教头并不是中国解放军武术总教练。。宋朝向来“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本来就低,所谓教头就更不怎样了。在当时,禁军教头有5700多个,林冲只不过1/5700。这教头上面是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