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当年如果老老实实接受削藩,能否得以善终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吴三桂当年如果老老实实接受削藩,能否得以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三桂当年如果老老实实接受削藩,能否得以善终

试回答本问题:吴三桂为什么肯宁造反,也不愿接受康熙皇帝将其安置到辽东去的旨意?虽然吴三桂拥有以云南为主的基地,并且还有诸多旧部相呼应。但却依然无法改变其以一隅敌天下的客观现实,因此吴三桂的造反是要冒着极大风险的!

可是尽管如此,吴三桂还是举兵造反了!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吴三桂在攘乱天下八年之后,最终还是因为势力穷尽而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吴三桂开关投降多尔衮)

吴三桂不愿接受清廷削藩旨意的原因很简单:信任危机这四个字就足够了!吴三桂并非不知道狡免死走狗烹的道理,也并非没有意识到汉族藩王长期拥兵自重,必然会受到清室贵胄猜忌的后果!况且在康熙皇帝断然决定裁撤三藩之时,吴三桂业已年老,即便是依然有争夺天下之心,却己缺乏足够的精力去完成这个野心了。

因此吴三桂的造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迫于无奈原因在内。在吴三桂看来:康熙皇帝的削藩举措,无异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你大清己经在中原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因此开始打起我们这些异族藩王的主意了!而现在我的手中尚有兵权在握,因此你还能有所顾忌。可假如我乖乖的接受削藩回归辽东养老,而你却依然猜忌我的旧部遍天下,进而怀疑我仍然野心不死,那岂不是你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吗?况且现在老夫贵为平西王,都不能够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那一旦放弃了兵权岂不是更难保全自己和家族的身家性命了吗?玄烨呀,玄烨!你可真让老夫寒心呀!老夫又岂能信任你?罢罢罢,趁此时老夫尚有兵权在手,而且又有旧部呼应,干脆乘你轻慢老夫之际,打出反清的旗号反了你个无情无意又无信的黄口孺子!据老夫掐指算来,我有耿、尚两藩可作支持,又有四川等地的旧部可作呼应。而且一旦打出反清的旗号,想必天下的反清势力都会投奔到老夫的麾下。到那时老夫既可洗刷掉那汉奸的污名,而又能成就一番伟功伟业。再不济也能占据江南半壁江山,做他一个偏安之主!唉呀,妙哉,妙哉呀——于是吴三桂就开始了造反的事业!

(康熙皇帝)

而康熙皇帝又是怎么打算的呢?康熙皇帝曾经说过:“三藩消耗天下赋税之半,己呈尾大不掉之势。现如今是撤亦反,不撤亦反!即然如此晚撤不如早撤!”因此康熙皇帝是作好了应对吴三桂造反所准备的。只不过康熙皇帝还是太年轻了,太心急了点。而且对于吴三桂势力之庞大,还是存在估计不足的缺点。因此在三藩联袂起事之初,其兵锋浩浩所向披靡之势,还真是出乎于康熙皇帝所预料之中。康熙皇帝心想:吴三桂你这个老匹夫,朕实在是没有料到你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竟然几乎占据了江南半壁!而且其他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处处在给朕找麻烦!这些事可都是因为你这老匹夫带头造反引起的,怪只怪朕太心慈手软了,虽然朕不信任你,可是竟没有设法把你诓骗到京城控制起来,实在是失策呀,失策!可尽管如此,朕也决不会与你这老匹夫妥协,更不能同意重新出现南北朝的局面!据朕掐指算来,你老匹夫现在已经发挥出了最大的能量,可却依然无法踏过长江,攻击我的统治中心!你是以一隅敌天下呀,所以朕还是可以对付你的——于是康熙皇帝便心无旁骛,开始一心一意地死怼吴三桂了!

(康熙皇帝平三藩形势图)

就这样吴三桂在取得了开局优势之后,便在实力对比悬殊之下,开始出现了战局不利和内部分化瓦解的危险。而最终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建“周”之后,很快就病故了。这下叛军便群龙无首了,逐渐式微下去了。结果在数年之后便被清军攻克了昆明,吴家落了个全族尽灭的结果,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结束了!

综上所述:互相信任是成事之源,如果康熙皇帝和吴三桂之间不能互相信任,那么即便是吴三桂接受了削藩,也仍然不能保证其可以善终!

(清朝全盛疆域图)

皇帝(411)康熙(139)老夫(1)

相关参考

清朝一显赫家族,先后出过三位皇后,却只有一位得以善终

满清能够入主中原,除了李自成不堪一击,以及吴三桂投敌等原因,战斗力不俗的八旗军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八旗内部又分为不同姓氏的家族,清廷后宫多数妃子、宫女都从这些家族中挑选而出,只要能与皇室联姻,其家族的地

吴三桂兵力数倍于清军,为何最终凄惨收场

吴三桂兵力数倍于清军,为何最终凄惨收场?原因有5项众说周知,康熙皇帝眼看藩镇势力坐大,为了及时遏制,出台了削藩政策。没想到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弹,于是爆发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这场战争中,吴三桂兵力达到

如果吴三桂没有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能统一天下吗

李自成这个人,相比大家都是比较清楚的,他在明末的时候带头起义,并且还占据了北京城。而且这次起义历时18年之久,也是我国在历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农民起义,仅仅是这一点,就可以被载入史册了。今天,我们就一起

招降吴三桂,皇太极却比多尔衮稍逊一筹

向敬之1诱降吴三桂,不是多尔衮的首创。早在太宗崇德七年松锦大捷后,皇太极接受了大凌河降将张存仁的建议:利用松锦城破、洪祖俘降大做文章,以「”逆者必杀,顺者必生”(《清史列传·张存仁传》)的政策,招降宁

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

当年的三藩之乱声势浩大,曾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但刚入关不久的清兵不仅挺过去了,还迅速反败为胜。这究竟是为什么?模拟武装巡边"三潘之乱”,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康熙逼反的。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他的第三帝國能否得以保存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以失敗告終,可謂是一位十足的「悲劇英雄」。至於對錯,這些老調調小編今天都不闡述。小編認為戰爭的對錯不能以一方片面之詞來說,自古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撰寫的,戰爭開始乃至結束,其官方定義

晁盖和宋江的恩人,终成朝廷大将,并得以善终

梁山的众多好汉中,虽然大多都以忠义为先,但不少人都曾杀过人,或者做了其他犯法之事,然后逃到了梁山避难,如武松、李逵等人。而之后的梁山一把手宋江,不仅杀了老婆阎婆惜,最终还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害死了大部

假如吴三桂不为陈圆圆而叛变 清军能入关吗

一直有个说法,不是明朝要自灭,是天要亡明。很多历史迷至今都相信,如果没有明末的“小冰河”时期,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就靠清军的八旗军,根本就吃不下明朝。毕竟一个扎根于中原几百年的大帝国,就算处于衰退期

不会武功却能得以善终,结局堪称完美

在冷兵器时代,如果作战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话,即使是胜利的一方,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故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说法。朝廷招安了梁山好汉之后,就把他们视为炮灰,一直让宋江带着梁山兄弟到处征战。后来,遇到

霸占臣妻药迷太子 揭露清圣祖康熙阴暗背面

...后的女儿,在名分上应该算是康熙的姑姑,当年为了笼络吴三桂,后来和硕公主被指派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两人在京城居住时,关系也还融洽,并育有一子。可惜世事难料,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