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南宗和北宗谁是嫡,孔子后裔分南北宗 到底谁是正宗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我们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有用的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家南宗和北宗谁是嫡,孔子后裔分南北宗 到底谁是正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家南宗和北宗谁是嫡,孔子后裔分南北宗 到底谁是正宗

佛教南宗和北宗各指什么?

佛教之“宗”在达摩祖来华传法到唐、宋时,专指禅宗,也称“宗门”。禅宗以外则称“教下”。(宗门教下后来简称“宗教”)

达摩初祖传法到唐初时,五祖黄梅以“菩提本无树”偈,将衣钵传与伙夫慧能,是为六祖。五祖黄梅嘱咐其暂隐居,十几年后岭南传法。六祖传法后即是南宗。南宗主顿悟。 五祖黄梅上座弟子神秀,虽未得传衣钵,但后被唐高宗封为国师,是即北宗。北宗主渐修。那谟阿弥陀佛

北宗孔庙与南宗孔庙的历史比较 高分悬赏!!急!!

宋靖康二年,金兵灭宋。康王赵构南渡,建立南宋政权,改号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在扬州诏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前往参加祀典。孔端友及部分孔裔随驾南渡,背负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视为圣物。其后奉旨在浙江衢州兴建家庙,不再回归曲阜,子孙世袭爵号,由南宋王朝封为衍圣公,是为南宗。六传至第五十三代,由孔洙承袭。

金兵入主中原,建立伪齐刘豫政权,于公元1131年封孔端友之侄孔璠为衍圣公。及至刘豫败灭,金熙宗于公元1139年时仍封孔璠为衍圣公,是为北宗。三传至孔元措,随今政权迁于汴京,由族兄孔元用权袭衍圣公,留曲阜主祀事。南宗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收复山东,次年改授孔元用之子孔之全为衍圣公,乃至蒙古兵攻占曲阜,仍以孔之全为衍圣公。此时,蒙古、金、宋各有一位衍圣公。 元朝灭宋统一中国,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封北宗第五十二代孙孔浈为衍圣公。由于孔浈为孔元措之孙,但曾随母改嫁易姓为李,再由孔元措领回抚养,被孔族上书揭发,次年被罢,未再任命新衍圣公,以致爵位虚悬。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访查孔族,拟确立衍圣公,诏当时任南宗第六代衍圣公的孔洙去京议封。孔洙称因本支祖茔已有五代在衢,难以弃离。而曲阜子孙守墓有功,所以愿让爵于北宗。忽必烈赞叹不已,谕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封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免去衍圣公封号,但未立封北宗。直到元成宗贞元年(公元1295年)才封孔之全之子孔治为衍圣公,以致北宗衍圣公中断了43年。 从性质上说,孔洙当时并非让位,实乃辞爵。很可能是因知自己是南宋所封,不一定真能得到元帝的承认,故而采取了进缴“袭封衍圣公”印信的高姿态,回避是非。 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6年)孔氏族人上书,指但是袭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应由孔思晦承袭。仁宗乃罢孔思诚,改封孔思晦,仍为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实际上,他们两人都不是嫡长孙。由于第四十六代衍圣公孔宗愿的子孙多已先后迁居他地,孔思晦之获封只因他是留在曲阜的长支,所以其后各代衍圣公都是孔思晦之后的嫡长子。 南宗失爵后逐渐衰落,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授南宗孔子第五十九代孙孔彦绳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从以上的历史叙述,可以了解南宗实为孔子后裔的正宗,但是北宗得到了由元至清王朝的承认,成为名义上的正式正宗。 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废南北两宗的封建爵号,在授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同时,授第七十四代孔繁豪为南宗奉祀官,享简任待遇。孔繁豪于民国三十三年病逝,由其胞弟繁英长子孔祥楷继承。孔祥楷因年幼,到民国三十六年受命举行“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就职典礼,时年10岁。孔祥楷习冶金业,任河北金厂峪金矿矿长,现返衢州,任职于市政协。转自孔令朋《孔裔谈孔》

北宗与南宋怎么区分

北宋与南宋从时间上区分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佛教中南宗与北宗的不同主张是什么

禅宗自五祖弘忍门下有南北分途,南宗主顿悟,北宗主渐修。“渐悟”,就是通过坐禅、诵经来凝心、摄心,离弃世俗的影响和烦恼,认识和保持“心性本净”,以求内心解脱后世南宗风行天下,习禅者以为禅宗法门不需坐禅,只须于一机一境上骤然悟得,就可以得道了。“顿悟”,认为“心就是佛”,人要觉悟佛性,用不着读经礼佛,只要“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就行了。怀师指出:“尽一大藏教,统诸修行法门,皆渐法耳。即禅宗祖师,于言下顿悟者,亦由熏修渐积而来。”因此,习禅者必须注重修定。至于是先修后悟、修悟同时,还是悟后起修,怀师认为:三说虽异,通途是一,根器各异,自知适应,不必争论高下。怀师的禅法不仅融合佛教显密之学,而且贯通儒、道各家之言,相较比量,会归一旨,别开生面。

谁知道北宗山水画在近现代有哪些代表人物?

当代北宗山水画派大家孙天牧

天祺 今年95岁高龄的孙天牧先生,是当代中国画画坛北宗山水画派的传人和大家。 在绘画发展史上,一个人能够被誉为一个画种,一个画派的传人和名家,其成之巨.其望之尊.其名之显,自是不言而喻。天牧先生,以80载之劳,继宋.元.明先贤之余烈,承北派山水画派之嫡乳,夙夜精勤,惨淡经营,挽狂澜于既倒,续远芳之垂绝,时至今日,可谓名至实归。 中国山水画,分“南派”与“北派”之说,虽为今人所不晓,然溯其源流,已有三百余年,其影响之大,流传之久,实为古代画论史所罕见。晚明之季,先有莫士龙著《画说》,首倡“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继而又由当时文坛领袖.书画巨擘董其昌创立完成,嗣后有陈继儒推波助澜,沈景附和其说。这之中,以董其昌领袖群伦,成为“南北宗”说的创始人。 天牧先生积数 十年研习创作之经验,故于其《论中国山水画南北宗之说》一文中,感慨尤深:(董其昌)地位既高,声望也大,可以说有一言九鼎之势,他的话当然也引起很大响应。而北派山水画家竟无一人出面仗义执言,为北派山水辨护,终致使北派山水数百年一蹶不振。虽然清中叶有袁江.袁辉之辉煌,近代有陈少梅之复兴,但始终未能挽救北派山水之颓废,北派山水始终未能东山再起,实为可惜! 启功先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即著书批评董氏“南北宗”说之谬误。其文犀锐,切中其症结所在, 指出:“南北宗”说-----300年来它所发生的影响却是真的。我们研究绘画史,不能承认王维.李思训的传授系统,但应承认董其昌谬说的传播事实。更应承认的是这个谬说传播以后,一些不重功力,借口“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庸俗的形式主义的倾向。 上世纪之初叶,正值少年风华的天牧先生,随其父墨佛公至河南,入艺校学习绘画,三年后,复入华北大学艺术系深造,1937年移居天津,潜心研习宋.明诸家,所遇先贤名家,把观揣摩,心摹手追,临必求似,笔不厌精,其中尤对唐寅.仇英之北派风格钟情,然有若干难得要领,尝终日郁郁。一日,观摩画展,偶见时贤陈少梅仿仇英之山水,但见其笔力爽劲敷色绚烂,意境新巧而有奇想。天牧驻足良久,不忍离去,逐生拜陈少梅为师之想。湘人陈少梅,早年师从金北楼,宗法宋.明诸家,尤以戴进.吴伟一路,妙擅山水人物且删除其粗犷之习,后又师周臣.唐寅诸家,得潇洒俊逸之风神,而又不失精密严整之法度。少梅先生以画鸣时,年纪尚轻,与张大千.吴湖帆辈并誉画坛,可惜天年不永,年仅45岁竟终。天牧先生负笈津门,师事少梅惟谨惟勤,十年研耕,心无旁骛,尽得笔墨之要津,每与陈师谈艺论学,剪烛夜话,接膝交言,虽深宵月落无丝毫倦意。天牧先生学艺津门之际,还有一段经历尤为难忘。既其岳父卢之美尝留学徳国,随容克博士研习西医,容克大夫来华,在天津开办诊所,卢先生即为助手兼翻译。辛亥之后,清帝逊位,移居天津,皇室贵戚,遗老逸民蚁聚于彼,遗老手中收藏历代书法名画从不轻易示人,容克大夫与卢老先生多他们交好,天牧先生得此机缘,尽情披览,展观之余,又聆听前辈剖析讲论,眼界骤宽,识见大增。此间,天牧先生临摹复制了宋人《雪窗观梅图》.《望月图》,马远《听泉图》.明.仇英《树荫联吟图》.蓝瑛《溪山行旅图》等为数不少古代名画。上世纪50年代,天牧先生赴辽宁,受沈阳博物馆之重托,复制临摹五代董源之《夏景山口待渡图》。五代.南唐时之董源,为董其昌鉴为的南宋画派领袖,《夏景山口待渡图》与其《夏山图》《蒲湘图》正是董源的扛鼎之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堪为冠绝千古.垂范百代。董源所画,尽得山川神气,纯以水墨,用柔润的线条与点子,可观南方土石结合的底山矮丘与平河浅渚之景,加之疏林远树,茅舍渔舟,一派江南山光水色之特有情趣,米蒂称之为:“平淡天真”“不装巧趣”;汤垕赞之曰:“超绝唐世”,“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天牧先生毅然承此杰构,摒弃门户之见,不株守成法,虚心借鉴,勤于探究,以数十年之所积学识与功力,融会贯通,最终完成此一重任。所临之作,与原画难分轩轾,足可乱真,为博物馆对外展览提供了宝贵的复制品,于文博事业之发展建一奇功。 迄今为止,天牧先生为国内故宫.国家博物馆及诸多省地博物馆临摹古代画迹复制品,可列于下: 宋.王晋卿《渔村小雪》长卷.《玉楼春思》.郭熙《溪山行旅图》.李成《寒林图》《寒鸦图》.刘松年《松窗读易图》.李唐《松湖钓隐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马远《梅石溪凫图》。 元.赵子昂《秋郊饮马图》.《雪江买鱼图》.赵忠穆<寒江澄月图〉…… 天牧先生以精湛超越之笔墨,重造名迹之行,力传古贤之神,其辛劳自不必尽述。一日谈及他复制赵子昂〈秋郊饮马图〉时说:“那是我为故宫博物院复制的,当时从原作正面看画的马是棕色的,在各种光照下颜色都很好,这使我一时很不解,后来翻看原作的背面,仔仔细细看了又看,才隐约发现赵子昂在‘马’的背面下了功夫,他用朱砂进行揉擦,从背面渗透过去,如此,使得正面的马的棕色显得异常纯正和饱满,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真令人佩服不已!” 幸为“北宗”大师陈少梅之弟子天牧先生一生矢志不渝,接传薪火,同时努力借鉴,吸收南派及其他流派的长处。北派用笔刚健爽劲 干湿浓淡,一遍而成,而南派善用积墨法”,三皴九染,含蓄厚重,且注重神韵。深得古法之功,又可见其匠心独运之处。举凡以游山,泛舟,听泉,观瀑,寻诗,行旅,山居及四季风物为题材的作品,虽多为传统手法,但绝对清新生动。尤其是天牧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始赴吉林任教,对于那里雄秀清幽的北国山水,倾注了自己的挚爱之情。其《层林尽染》《林海朝晖》《吉林汪清秋光》诸作,于运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力图在构图 透视 线条以及设色上全方位的进取和突破,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推陈出新”之论于此可以寻求到最理想的诠释。在这里,宋人之法度,元人之气韵,明人之严肃,以及今时之气息,溶治一炉。若称之为“新北宗山水”,牧老可否以为是? 2004年8月,京华秋色渐浓,《孙天牧绘画生涯——八十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所展136件作品为牧老一生笔墨生涯之总结,牧老不顾年高之躯,不辞往返之劳,五次莅临展厅相候相识与不相识之观众,凡亲睹天牧老人之风采,无不表钦仰之情:80载笔墨耕耘为艺术 为民族 为国家可谓功高德隆。而美术馆一次展出一画家数十年之作品 亦是展览历史上绝少之壮举。

禅宗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北二宗是什么时候分裂的呢

禅宗的典籍《坛经》描写了禅宗分为南北两支的故事:

有一天,禅宗五祖弘忍法师把弟子们召集来,说你们每个人做一首偈给我看,谁的偈能契合禅宗思想,我就把祖师之位传给他。 当时弘忍门下有一个学霸法名神秀,众人都说,如果有人能写出这首偈,那肯定是神秀。所以大家都不敢写。 神秀知道大家的意思,但是他也不敢写,因为如果写了,就好像自己想谋求祖师之位一样。于是一天夜里,他偷偷在墙上写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第二天,弘忍看到了,对大家说:这首偈子写得很好,你们依照着去修行,可以避免转生为畜生、恶鬼、地狱众生。然而到了夜里,弘忍却把神秀找来,对他说:你的偈子还未见性,回去重新写一首。 当时,弘忍门下有个行者(未正式出家的修行者)叫做慧能,在后院做苦力。他听说了此事,让人替自己也在墙上写了一首偈(慧能不识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众人见了,惊叹地说这首偈写得好。弘忍看了,怕有人谋害慧能,把偈子擦了,说他也未见性。到了夜里,弘忍却把慧能找来,给他剃度,传他祖师之位,交给他象征祖师之位的袈裟和钵盂,让他逃到南方去。于是当夜慧能就离开了弘忍,逃往了广州。 从此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神秀教人坐禅观心,身体像菩提树一样端坐不动,保持心像明镜一样清净,防范妄心邪念的滋生。南宗慧能则反对坐禅,要在生活中时时保持无相、无念、无住。 但是,仔细分析的话,这个故事却是靠不住的,它更像一篇小说。 因为这个故事完全是从上帝视角来叙述的。众人私下的商议、神秀的心理活动、弘忍单独对神秀说的话,完全被记录下来,而这些内容,本是慧能不可能知道的。 所以,有理由相信,《坛经》中的这个故事,是慧能一系的后学们,为了争正统地位而编造出来的。 据任继愈先生考证,说弘忍单独传法给慧能或神秀,都是出于后人的附会,是弘忍的再传门人们为了分别门户而制造出来的,而慧能和神秀在世时,并无独占法统、自称嫡系及排斥其他系统为异端的记载。 神秀和慧能的关系其实是不错的,他们经常互通书信,保持着互相尊重。神秀还曾经奏请武则天,请慧能赴京,只是慧能固辞,这才作罢。 而神秀的思想,也不是像《坛经》所说的那样,执著于坐禅,教人看心看净。任继愈先生指出: 在现存的南北禅宗双方资料看来,其修行方法、宗教理论、思维方式都比较接近。比如《坛经》的激烈破除名相、扫荡执著的观点,神秀也有;不废坐禅又不拘泥于坐禅,不主张读经却又不废读经的主张,神秀、惠能都有。神秀的禅法比起早期禅宗的慧可、道信来,有明显的突破。神秀禅法的保守形象是后来惠能后学塑造出来的,神秀的思想也相当解放。 上世纪敦煌出土的《坛经》也可以佐证这一点。在敦煌本《坛经》中,慧能写的偈的最初版本是:心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也就是说,慧能重复了神秀偈的前两句(心和身可能是因为传抄而颠倒了),并没有完全否定神秀的思想。 所以,禅宗分为南北两支,并不是在慧能时代发生的。南北二宗的分裂,发生在慧能的弟子菏泽神会,与神秀的弟子嵩山普寂之间。 神秀圆寂后,其弟子普寂以神秀为达摩所传禅宗的正统。《坛经》批评神秀教人看心看净,执着于坐禅,其实那是普寂的思想。 慧能弟子神会北上传法,为了同神秀一系争正统地位,将普寂思想与神秀思想混为一谈,将神秀一系批判为“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提出南宗顿教优于北宗渐教的说法。 开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和当时著名学者崇远大开辩论,建立南宗宗旨,同时批评普寂并非禅宗正统。从此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北宗后来逐渐衰落,只有南宗开枝散叶,遍布全国~

南宗禅与北宗禅有哪些区别?

关于南北禅宗的差别,我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禅宗五祖宏忍禅师的两位弟子。一个是传衣钵的六祖慧能,也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小释迦的慧能禅师。一个是未传衣钵的惠明禅师。

他们思想分歧是他们的两首偈语,惠明禅师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叫惹尘埃。代表了实际踏实的禅修过程,同时也代表了渐修。 而六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代表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这就是两者看上去似乎截然相反的理念,所以后世称为南顿与北渐的禅宗分途。 其实不然,渐修是为了将来的顿悟,而顿悟则来源于之前的渐修。禅定不代表禅宗的全貌,但真正的禅宗却必须从切实的禅修中走过。当然,所谓的悟与悟是有层次上的区别的。有理悟,有彻悟等等之分,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 就简单说道这里吧,如果楼主想要完全明白其中的区别所在,那就要去亲身去佛法大海中去滚打一番,才能实际了然其中的真实道理。 顺祝;安康,再会吧! 谁是(19)孔子(76)

相关参考

孔家后人为什么在台湾,为什么孔子的后裔到了台湾

为什么孔子的后裔到了台湾因为孔子嫡长孙自汉朝开始便被历朝历代的皇帝封官或封衍圣公,一般都是专管祭孔之事,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封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既然是国民政府的官员跟着政

谁是第一个祭拜孔子的帝王

刘邦,原名刘季,沛郡丰邑人(今江苏丰县),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的开国之君,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指挥家。其在位的12年

刺史和州牧到底谁是领导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觉得北伐的机会已经来到,一篇《出师表》洋洋洒洒,感动了后来无数立志恢复故土的中国人,但显然没有打动蜀汉集团内部的另一个大佬——李严。奇怪的李严李严这个人是一个奇怪的

到底谁是海禁的受益者和支持者

海禁,是关于明清时代海上贸易绕不开的话题。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是海禁导致了倭寇的出现。但海禁真的是简单的禁止海上贸易吗?谁在禁止海上贸易?又是谁在海禁里获利呢?古代的海贸,参与的商民可以分为三种,小商民

林冲和卢俊义到底谁是梁山武功第一?

林冲和卢俊义师出同门,两人在书中却没有真面交锋的描述。虽然如此但还是可以从书中其他侧写找到些蛛丝马迹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林冲和卢俊义的比拟很难,没有间接开打,见不到输赢,斟酌两人的干系,在水浒

到底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 郭嘉和荀彧

谈及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向来都是众口不一。有人说是郭嘉,有人说是荀彧。支持郭嘉的人认为,曹操曾多次表露痛失郭嘉的伤感,并且也曾写信给荀彧一再称赞郭嘉。那么事实上郭嘉真的是第一谋士吗?曹操盛赞郭嘉的背后

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圣人

我还是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夏邑[1](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1]中国春秋

李荣浩 模特,到底谁是李荣浩的“模特”

到底谁是李荣浩的“模特”?网上传言说是李荣浩的前女友,模特陆瑶是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但是最近的一档访问节目则说明,这种猜测似乎不太属实。李荣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的很多歌都被我们大家所喜欢,比如《李白》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松骨峰到底看到了什么

核心提示:战斗结束后,师长杨大易要去3连阵地。作家魏巍坚持一同前往。在3连阵地上,他们看到了这样悲壮的场面:阵地前沿堆满了几百具美军尸体和打断摔碎的枪支。牺牲的3连官兵,有的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

杨秀清与石达开:他们谁是将才,谁是帅才

杨秀清石达开谁的军事才干更高?为何杨秀清死后石达开就不行了?这个问题,咱们分三个方面来回答。一、杨秀清和石达开两个人的军事成就。杨秀清的军事成就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前往营救的时候,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