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文言文翻译,姚崇宋璟列传翻译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文言文翻译,姚崇宋璟列传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崇为灵武道大总管文言文翻译,姚崇宋璟列传翻译
姚崇宋璟列传翻译
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列传 姚崇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父亲姚懿,字善懿,贞观年间任嶲州都督,死后追赠幽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姚崇少年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以后便喜好学习。出仕任孝敬皇帝挽郎,考丅中下笔成章科,授任濮州司仓参军。五次升任为夏官郎中,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武后曾对左右说:“过去周兴、来俊臣等人多次处理诏狱,朝臣们相继被牵连逮捕,他们都承认谋反。朕猜想有冤枉,又派近臣去审问,得到的都是说不冤枉的亲笔文书,朕於是不再怀疑,就批准了那些奏章。可是自从来俊臣等被杀后,便没有谋反的了,这样看来从前处死罪的能没有受冤枉的吗?”姚崇说:“自从垂拱以后,被告者大都是被迫认罪。在当时,以告密为有功,因此天下称作‘罗织’,比汉代的钩党还要厉害。尽管陛下派近臣复审,他们本身还不能自保,又怎敢一摇手去触犯酷吏的旨意呢?而且被审问不承认,就要倍受酷刑,如张虔勗、李安静等都是如此。现在全靠上天有灵,感悟陛下,凶竖歼灭,朝廷安定,臣愿以一门百口来担保内外官员不再有谋反的口陛下把控告的状牒搁起来不用推问,以后如有谋反确有来由,臣情愿获知情不告的罪。”武后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一味顺从,使我成了滥用刑罚之主,听了你的话,才符合朕的心意。”赏赐姚崇白银千两。圣历三年,姚崇进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不久兼任相王府长史,他因母亲年老交卸政事归家侍养,便下诏让他带着相王府长史的职务侍奉母亲。一个多月后,姚崇又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建议说:“臣侍奉相王,而夏官掌握兵马,臣不是怕死,惟恐不利於相王。”於是下诏改任春官。张易之因私事有求於姚崇,姚崇不答应,张易之在武后面前谐毁姚崇,姚崇被降为司仆卿,仍同凤合鸾台三品。出任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划诛杀二张,姚崇正好从驻守的地方回来,就参与计议。因功封梁县侯,实封二百户。武后迁居上阳宫,中宗率领百官问候太后起居,王公们都争相庆贺,惟独姚崇流泪哭泣。张柬之等说:“今天怎能是哭泣的时候?恐怕你的灾祸要由此开始。”姚崇说:“刚才参与讨逆,不足以论功。但我侍奉天后日子很久,离开旧主而悲泣,是人臣的终节,由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不久出任亳州刺史。后来五王被害,惟独姚崇得免。他历任宋、常、越、许四州刺史。睿宗即位,授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升中书令。 玄宗在东宫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李成器等分别掌管闲厩、禁兵。姚崇与宋璟建议请太平公主居住东都,派诸王出任刺史,以稳定人心。皇上把这意思告诉太平公主,公主大怒。太子害怕,上疏说姚崇等人离间王室,因此请求予以治罪,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调任徐、潞二州,升任扬州长史。姚崇政务简明严肃,人们为他立碑记德。改任同州刺史。 先天二年,玄宗在新丰演习武事,按照旧例,天子出行,在三百里以内的郡守,要前去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谒见。当时皇帝也私下召见姚崇,姚崇来到,皇帝正在渭滨游猎,立即召见,皇帝说:“公熟悉打猎吗?”回答说:“年轻时擅长。臣二十岁时,住在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说臣应当位居宰相,不要自弃,臣因此克制自己读书,於是力不胜任地做了将相。然而年轻时是猎手,老了仍然能行。”皇帝很高兴,与他一起驱马追逐,或缓或急他都按照旨令,皇帝十分欢喜。狩猎结束之后,皇帝就向姚崇询问天下事。很长时间不知疲倦。皇帝说:“卿应当进位而辅佐朕。”姚崇知道皇帝豁达大度,锐意治理,便先设法以坚定皇帝意志,於是没有谢恩的表示,皇帝感到奇怪。姚崇便跪拜上奏说:“臣愿意报告十件事,陛下如果觉得不可实行,臣就冒昧辞官。”皇帝说:“试为朕说来。”姚崇说:“垂拱以来,以严酷之法约束臣下,臣希望先施行仁恕的政治,可以吗?朝廷出兵青海而大败,没有幡然改悔之意,臣希望不要侥幸求取开边立功,可以吗?近来奸佞冒犯法纪,都能因受宠而使自己解脱,臣希望行使法令从亲近者开始,可以吗?皇后临朝,朝命的颁示出於宦官之口,臣希望宦官不要干涉朝政,可以吗?外戚之家贡献财物用来取媚於皇上,公卿方镇也渐渐效仿;臣希望租赋以外的进贡一概拒绝,可以吗?外戚公主相继专权,朝官芜杂,臣请求不许外戚亲属在台省任官,可以吗?先朝亲近宠幸大臣,损毁君臣之间的尊严,臣希望陛下对大臣以礼相待,可以吗?燕钦融、韦月将因为忠诚获罪,从此正直之臣沮丧,臣希望群臣都能不顾忌天子的尊严,直言不讳,可以吗?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耗费百万,臣请求杜绝为道佛营造,可以吗?汉因吕禄、王莽、阎显、梁冀而祸乱天下,我朝更为严重,臣希望将此鉴戒作为万代之法,可以吗?”皇帝说:“朕能实行。”姚崇於是叩头谢恩。第二天,姚崇拜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升任紫微令。他坚决不接受实封,於是停止旧封,赐给新封一百户。 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子藉此逃避赋役。到此时,姚崇建议说:“崇信佛祖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心中的觉悟。做事的利益,要使百姓平安,这就是佛理。怎能用奸人以扰乱真教?”皇帝赞赏,诏天下裁汰伪冒冗滥的僧人,还俗而务农的有一万二干余人。姚崇曾在皇帝面前排定要进用的郎官,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姚崇害怕,再三陈述,皇帝始终不回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与大臣裁定行或不行。如今姚崇多次进言,陛下不予回答,就不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进谏的君主了。”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於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作主而再来烦劳我吗?”姚崇听说后才放心。从此进用贤能斥退不才天下得到治理。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民众祭拜,眼看着蝗虫吞吃青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诗》说:‘抓住那些害虫,投入烈火当中。’汉光武下诏说:‘努力理顺时政,督察劝勉农桑,驱除那些蝗蜮,以及所有的害虫。’这是灭除蝗害的道理。而且蝗虫怕人容易驱赶,另外田地都有主人,使他们救护自己的田地,他们一定不辞勤劳。请求夜间燃火,在火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便可以除尽丁。自古有讨除蝗虫不能成功的,只是人不服从命令罢了。”於是派出御史任捕蝗使,分道消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上奏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为害更深。”抗拒御史不听从命令。姚崇写信责备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代的贤良太守,蝗虫曾躲避不进入他的辖境,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吗?如今坐视蝗虫吃食青苗,能忍心不救,因此而遭受荒年,还叫什麽刺史?”倪若水害怕,便大肆捕杀,获蝗虫十四万石。当时议论者纷纷提出异议,皇帝疑惑,又以此事询问姚崇,姚崇回答说:“庸儒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事情原本就有违背经义而合乎道理的,有违反道理而适应权变的。从前曹魏时期山东发生蝗灾,稍有容忍,以致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后秦有蝗灾,草木都被吃光,牛马竟然相互撕咬鬃毛。如今蝗虫遍布各处,成倍繁殖生息。而且河南、河北的百姓家裏没有隔夜的粮食,一旦没有收获人们就会流离失所,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况且即使讨蝗不能除尽,难道不比喂养它们而留下祸患强得多吗?”皇帝认为很对。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能以人力去制止呢!况且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和气。希望公对此考虑。”姚崇说:“从前楚王吞吃蚂蟥而治愈疾病,孙叔敖斩杀双头蛇而招来福分。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粮食将被吃光,百姓该怎麽办?杀虫救人,灾祸归於姚崇,我不会因此推卸责任於公!”蝗害最终平息。 此时,皇帝刚刚即位处理政事,朝夕询问,其他宰相害怕皇帝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惟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客馆。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病致书请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源乾曜前往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完善,皇帝则说:“这一定是姚崇谋划的。”如果有不恰当之处,皇帝则说:“怎麽不去询问姚崇?”源乾曜谢罪说没有,这才作罢。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再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日派人间候饮食起居,高医、尚食接踵而来。姚崇由於馆局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告诉姚崇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此处还有什麽可回避的?”过了很久,紫微史赵诲接受夷人贿赂,应判死罪。姚崇平时亲近倚重赵诲,上奏营救想为他减罪,皇帝不高兴。当时因特殊情况而赦免京师罪犯,只有赵诲不被宽免。姚崇惶恐,辞去宰相,推荐宋璟取代自己,於是以开府仪同三司罢丅免政事。 皇帝将要出发去东都时,太庙房屋自行毁坏,皇帝询问宰相,宋璟、苏頲一同回答说:“陛下三年的服丧期还没有结束,不可以出行。崩坏的发生,是上天表示的训诚,陛下应当停止东巡,修养德行以答谢上天的谴责。”皇上以此询问姚崇,他回答说:“臣听说隋取苻坚旧殿以营造太庙,而唐沿用丁隋的太庙。再说即使高山如果土石腐壤也会崩毁,何况木材的年代久了更是会被蠹烂的。这只是太庙毁坏的时间偶然与陛下的出行日期相合罢了,不是因为行幸而塌坏。况且陛下因为关中遭遇荒年,转运粮饷又要增加劳役和运费,因此出行东都,目的是为民不是为自己。百官已经做好准备,所需物品也已齐全,请求皇帝如期出行。旧庙难以重新修复,为何不将神主供奉到太极殿?另外建造新庙,以表达虔诚敬奉,这是大孝之德啊。”皇帝说:“卿的话正符合朕的心意。”赐绢二百匹,下诏主管部门遵照姚崇所说的做,天子於是东行。因此诏令姚崇五天参见皇帝一次,并入合供奉。 八年,授任姚崇太子少保,他因病没有接受。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姚崇分配家产,使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一份。他撰写遗令说: 时常看到达官贵人的后代大多贫困,以至於为了一铢一尺相互争夺,不论是非曲直,都被人们耻笑。田宅水碾本来为众人共有,然而相互推诿依赖以致荒废。陆贾、石苞,是古代的通达之士,他们也是预先分配家产以防止子孙相争。从前杨震、赵咨、卢植、张奂都实行薄葬,知道魂魄离开身体,贵在快点腐朽。大凡厚葬人家都是流於世俗,以奢侈浪费作为孝顺,以致使死者遭受戮尸暴骸,能不痛心吗!死者没有知觉,自然如同粪土,何必烦劳厚葬;即使死者有知觉,而灵魂不在棺柩,又何须破费财产以显示奢侈呢?我死后,以日常服装入殓,四季衣裳各备一套。我生性不喜欢在官时的礼服,不要带入棺墓。紫衣玉带,对我已经足够。现在的佛经,是鸠摩罗什所译的,姚兴与他对译,而姚兴寿命并不长久,国家也随之灭亡。梁武帝身为寺奴,北齐胡太后将六宫开为道场,他们都亡国破家。近年孝和皇帝派使者赎生,太平公主、武三思等超度僧人营造寺院,他们都身遭杀戮,被天下耻笑。五帝时期,父辈不丧亡儿子,兄长不哭吊弟弟,以致安宁长寿,没有凶祸短命。下至三王时期,国运长久,他的大臣如彭祖、老聃都得以长寿,那时没有佛教,难道是抄经铸像的效力吗?因为死亡而建造经像,作为追福。死亡是生命的常事,自古不能避免,那些经像又为谁施舍呢?你们儿辈千万不能这样做! 姚崇特别擅长为政之道,处理政务决断毫不迟疑。三次担任宰相,长期兼任兵部长官,因此对於屯守之地边境哨所,兵马武器储备,无不熟悉。玄宗刚即位时,对大臣故老以礼相待,特别敬重姚崇,每次在便殿见他,一定要起身相迎,离去时往往扶栏相送,其他宰相不能相比。当时正是权贵干预朝政之后,法纪废弛,先天末年,宰相达十七人,台省要官不计其数。姚崇常常让主管部门将罢丅免冗官放在首位,修整制度,选择百官各称其职,请求不要增加佛道之徒,不要频繁调动官吏。由此天子可以督责完成於下,权力归结於上。 然而姚崇天资机巧诡诈。如在他任同州刺史时,张说因为平时与他有怨恨,指使赵彦昭弹劾姚崇。姚崇任宰相以后,张说害怕,暗中到岐王那裏与他交好。有一天姚崇在朝会时,众官急步退出,姚崇拖着脚后跟作出脚有病的样子,皇帝召问他,他回答说:“臣的脚受伤了。”皇帝说:“不太痛吗?”他回答说:“臣心中有忧,痛不在脚上。”皇帝问他缘故,他说:“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宰相,却秘密乘车出入岐王家,臣恐怕被他们所妨害,因此担忧。”皇帝於是贬张说为相州刺史。魏知古,为姚崇所推荐,等到同在朝班时,姚崇渐渐轻视他,贬他为代理吏部尚书,主持东都选官事务,魏知古不满。当时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通过宾客送礼贿赂,依靠往日的交情相请托。魏知古返回朝廷,将这些都报告给皇上。另一天,皇帝召见姚崇说:“卿的儿子才能如何,都在哪裏?”姚崇揣测到皇帝的意思,说:“臣的两个儿子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多而不够谨慎,因此一定是曾经因事有求於魏知古。”皇帝起初以为姚崇偏爱自己的儿子,或许要为他们隐瞒,便稍微地用言语来打动他。等到听了姚崇的话,便大为欢喜,问:“你从哪裏得知?”回答说:“魏知古,是臣所推荐的,臣的儿子必然认为他感恩戴德因而对他有所请托。”皇帝於是喜爱姚崇没有私心而鄙薄魏知古,想要斥逐他。姚崇说:“臣的儿子品行不端,扰乱陛下法度,却斥逐魏知古,外面必然说陛下偏向臣。”於是停止,但最终魏知古被免去宰相任工部尚书。 姚崇起初名叫元崇,因与突厥叱剌同名,武后时他以字为名;到开元朝,避皇帝的年号,改用今名。 姚崇有三个儿子:姚彝、姚异、姚弈,官职者6做到卿、刺史。 姚弈 姚合 姚弈年轻时持重谨慎。当初,姚崇想使他不越级升官而熟悉为政之道,因此姚弈从右千牛进升到太子舍人,都是依次迁升。开元年间,天子到五陵祭祀,有关官员带着鹰犬随从,姚弈说:“这样不合乎礼仪。”上奏取消。他请求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任睢阳太守,召入授任太仆卿。后来任尚书右丞。 姚弈的儿子姚闳,在右相牛仙客的幕府裹任职。牛仙客病重,姚闳强迫他推荐姚弈及卢奂做宰相,牛仙客的妻子上告皇帝,姚闳获罪被处死,姚弈贬为永阳太守,去世。 姚崇的曾孙姚合、姚勗。姚合,元和年间考丅中进士科,调任武功尉,擅长作诗,世称姚武功。升任监察御史,几次改任给事中。奉先、冯翊二县民众控告牛羊使掠夺他们的田地,朝廷下诏令美原主簿朱俦核查审理,多将田地判归使臣,姚合揭发他的偏私,将地还给百姓。历任陕虢观察使,官位终於秘书监。 姚勗 姚勗,字斯勤。长庆初年考丅中进士科,几次被方镇上表徵用,进任监察御史,辅佐盐铁使事务。几次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湖、常二州刺史。受到宰相李德裕的善待。李德裕被令狐绚等诬陷驱逐之后,追查党羽,无人敢交往慰问;李德裕住在滨海的边鄙之地,家襄没有钱财,生病没有汤药,姚勗多次接济问候,不趋附时势而改变亲疏爱憎。姚勗去世时官任夔王傅。自己在万安山南原姚崇的墓旁作生圹,题写墓地叫“寂居穴”,坟叫“复真堂”,中间削土为床叫“化台”,并刻石告诉后世。 宋璟 宋璟,邢州南和人。七世祖宋弁任元魏吏部尚书。 宋璟耿直有大节,喜爱学习,擅长写文章,考丅中进士科。调任上党尉,任监察御史,升任凤阁舍人。宋璟做官刚正,武后看重他的才能。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忠的言论,让张说作证,将要当廷对质时,张说恐惧紧张,宋璟对张说说:“名义最为重要,不可诬陷正直的人以求暂时免祸。为此而受到谪降,正可以流芳后世。你如有不测,我将在朝廷相救,将与你同死。”张说被他的一番话感动,如实回答,魏元忠免於死罪。 宋璟后来升任左台御史中丞,正值有匿名信告发张昌宗引相工观b吉凶,宋璟请求彻底追查,武后说:“张易之等人已经自己告诉了朕。”宋璟说:“谋反不能因为自首而宽免,请求交付法官审讯以严明国法。张易之等人地位显贵深受宠爱,臣说出来将招致祸患,然而臣被义愤所激励,即使死了也不后悔。”武后不高兴,姚璹立即宣诏让宋璟退下,宋璟说:“现在亲耳聆奉德音,不必烦劳宰相擅自宦说王命。”武后心情缓解,允许将张易之等收捕关入牢狱。不久下诏宽免二张,赦令二张前去向宋璟致谢,宋璟不见,说:“公事则公开说明,如果私下相见,那麼法律无情。”他看着左右感叹说:“我后悔没有先打碎这两个家夥的脑袋而使他们败坏国法。”宋璟曾参加朝堂宴会,二张位居九卿官阶三品,宋璟官阶六品,坐在下座。张易之讨好宋璟,起身揖让说:“公是第一人,为何在下座?”宋璟说:“才能低劣官品卑微,卿说的第一是什麽呢?”当时朝廷百官因张易之等二人是内宠,不称呼他们的官职,叫张易之“五郎”,张昌宗“六郎”。郑善果对宋璟说:‘公为何称五郎为卿?”宋璟说:“以官职而言他正应当为卿。君不是他的家奴,叫什麽郎呢?”适逢宋璟家有丧事,告假期满入朝,公卿相继谒见,致礼表示敬意。张易之等人后到,快步上前,宋璟举着笏板不予揖让随口应付。因此积下怨恨,二张经常想要中伤宋璟,武后了解宋璟,得以免受陷害。然而因为宋璟几次违背旨意,下诏到扬州审理刑狱,宋璟上奏:“审理州县只是监察御史的职责罢了。”又下诏让他审查幽州都督屈突仲翔,他拒绝说:“不是大事御史中丞不出使。屈突仲翔的罪行只是贪脏,今日令臣前往,这必定有危害臣的人。”接着下诏宋璟作为李峤的副使前往陇、蜀,宋璟又说:“陇右没有变故,臣以中丞的身份任李峤的副使,朝廷没有先例。”始终没有接受。张易之起初希望趁宋璟出任外官的时机上奏弹劾处死他,计谋不能实行,於是等候宋璟家办婚礼时,将派刺客刺杀他。有人告知了宋璟,宋璟乘坐矮车住在别处,刺客无从下手。不久二张死去,於是宋璟免遭祸害。 神龙初年,宋璟任吏部侍郎。中宗赞赏他刚直,让他兼任谏议大夫、内供奉,退朝后与他谈论政事得失。升任黄门侍郎。武三思依仗与皇后私通而受恩宠,多次有求於宋璟。宋璟严厉回答说:“如今天后已经还政於皇子,你这个王应当降爵为侯,怎能又干涉朝政,难道看不见吕产、吕禄的事情吗?”后来韦月将告武三思淫丅乱宫禁,武三思指使主管部门以大逆不道论处韦月将,皇帝专门下诏将韦月将处死,宋璟请求交付刑狱审讯罪状,皇帝发怒,衣冠不整走出侧门,对宋璟说:“朕以为都已经把韦月将杀了,还请求什麽?”宋璟说:“人们都说皇后偏爱武三思,陛下不加追查就处以韦月将死刑,臣担心有人私下议论,请求审讯然后行刑。”皇帝更加恼怒。宋璟说:“请先杀了臣,不然,臣最终不会奉行诏令。”皇帝这才将韦月将流放岭南。适逢中宗返回京城,诏令宋璟暂且检校并州长史,他还没有赴任,又令检校贝州刺史。当时河北发生水灾,饥荒严重,武三思派人徵收封户租赋,宋璟拒不给与,因此遭受排挤。历任杭、相二州刺史,治理清廉严明,下属没有敢犯法的。升任洛州长史。 睿宗即位,宋璟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玄宗在东宫时,宋璟兼任右庶子。起初崔湜、郑愔主持选官,受到外戚近臣的干预,以致提前使用了两年官员的名额,仍然不够用,又设置每年冬季选官,官品守昆乱,宋璟与侍郎李乂、卢从愿澄清革除这一弊病,选任官员十分公平。太平公主要搞垮太子,曾在光范门停辇,等候宰相婉言劝说。宋璟说:“太子立有大功,是宗庙社稷的主人,怎能对他有异议呢?”於是与姚崇上奏让公主、诸王住到外地,皇帝不能采用。贬宋璟为楚州刺史,历任兖冀魏三州、河北按察使,进任幽州都督,以国子祭酒留守东都,升任雍州长史。 玄宗开元初年,以雍州为京兆府,宋璟又任京兆尹。进任御史大夫,受牵累获罪贬为睦州刺史,调任广州都督。广州人用竹子茅草建造房屋,经常发生火灾。宋璟教他们烧制陶瓦筑墙,修建店铺,越人习俗开始知道房屋便利不再担忧发生火灾。召入宋璟授任刑部尚书。四年,升任吏部尚书兼侍中。 皇帝前往东都,到达崤谷,驰道狭窄,车马拥挤停滞,皇帝命令罢丅免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人的官职。宋璟说:“陛下正当壮年,如今开始巡守,因道路不畅而治罪於二臣,由此相告诫,将来有人要遭受困苦。”皇帝立即命令宽免他们。宋璟谢罪说:“陛下刚才因生气而责罚他们,又因为臣的话而宽免他们,这使过错归於皇上而恩惠出於臣下。姑且听从他们在朝廷待罪,然后下诏恢复他们的官职,这样就使得进退适宜了。”皇帝称赞他。宋璟连续封爵为广平郡公。广州人为宋璟树立遗爱颂碑,宋璟上奏说:“颂是用来传扬德行记载功绩的。臣的政绩不值得记载,广州人因为臣做了宰相,所以撰写溢美之辞,徒然成为谄谀。想要加以改正,请求从臣开始。”下诏允许停止。 皇帝曾经命令宋璟与苏颈拟定皇于的名字与公主的邑号,以使封号有等级次序,并下诏另外选择一个美称及佳邑封上。宋璟上奏说:“七个儿子平均抚养,这是诗人所称道的。现在如果地位同等而区别封号,或者是母宠子爱,恐怕会损伤《诗经•鳲鸠》篇所赞美的用心公平。从前袁盎撤去慎夫人的席位,汉文帝允许,夫人也不为此怨恨,认为他考虑到长久之计。臣不敢区别封号。”皇帝赞叹推重他的贤良。 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去世,将要安葬,依照昭成皇后家窦孝谌的先例,坟高五丈一尺。宋璟等请求依照明文规定,皇帝已经许可,第二天,又下诏要如同宝孝谌的先例。宋璟封还诏书说:“节俭,是值得尊重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违背礼制而厚葬,是前代的训诚,因此古代有墓而无坟。子女陷於悲哀时则想不到用礼法自我克制,因此圣人制定齐、斩、鳃、免等丧葬制度,衣、衾、棺、椁,各有标准。即使是圣贤的人,也要断绝自己的私情。众人都追求奢侈,而独自能够俭约,正是所谓的至德要道。皇后如果认为安葬窦孝谌超过制度,当初并无非议,所以一切法令本不足以遵守。那麼贞观时嫁长乐公主,魏徵说不能加长公宅,太宗欣然采纳,而文德皇后派使者深加感谢。韦庶人将他的父亲追封为王,擅自营造酆陵,而祸患随后而至。国家知道人情无穷,因此建立制度,不因为人而动摇,不因为爱憎而改变。近来人们竞相追求厚葬,如今因为皇后的父亲是贵戚,不愁缺少财物,高冢大墓,不怕没有劳力,百事都由官府供给,一天便可以完成,而臣苦苦上奏不止,是想成就朝廷的善政、成就皇后的美德啊。假如皇后之情不可强夺,请求依准规制,一品陪陵坟高四丈,应该比较适宜。”皇帝说:“朕时常想着端正自身以使天下遵守纪纲,能容许对皇后有所偏爱吗?然而人们难以说到的,你却能提出来。”当即批准丁上奏。又派使者赐给宋璟彩绢四百匹。 正值发生日食,皇帝身穿素服对待天变,复查囚犯罪状将很多人宽免遣返,救济灾患,停止不紧急的事务。宋璟说:“陛下颁布德音,解救百姓穷苦,宽宥犯有轻罪的人,只是对流放、死刑不加以宽免,这是古代谨慎赦免的缘故。只是恐怕议论者要说皇上有了月食才整治刑罚,有了日食才修养德行,或者说这是天象的分野变异,希望能够猜出相应地区。臣为此而说君子之道增长,小人之道削弱。禁止女人干预朝政,放逐奸邪小人,这就是所说的修养德行。刑狱不乱,战争不滥,官员不实行苛政,军队不轻率进发,这就是所谓的修刑。陛下时常将这些放在心裏,虽然有日月亏食,也将会转而为福,又有什麼可担心的呢?而且君子耻於言行不一,愿以诚意感动上天,不要只是虚言粉饰。”皇帝称赞并采纳。后来宋璟以开府仪同三司罢丅免政事。 京兆人权梁山谋反,下诏河南尹王怡从驿道兼程赶往审理。监牢充满犯人,久久不能判决,朝廷便命令宋璟任京城留守,复查这一案件。起初,权梁山谎称置办婚礼,向许多人借贷,有关官吏想要牵连借款人获罪。宋璟说:“婚礼借索基本相同,而谋恶者轻举妄动,不是人们所能预料防备的。假使知道他要谋反而不借给,就是与他共同谋反。借贷的人并不知道底捆,又有什麼罪可言?”便平反释放数百人。 十二年,东巡泰山,宋璟又任留守。皇帝将要出发时,对宋璟说:“卿是国家元老,将要分别一段时间,卿应......新唐书 卷 一百二十四 列传第四十九 翻译
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列传 姚崇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父亲姚懿,字善懿,贞观年间任嶲州都督,死后追赠幽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姚崇少年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以后便喜好学习。出仕任孝敬皇帝挽郎,考丅中下笔成章科,授任濮州司仓参军。五次升任为夏官郎中,契丹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后认为他贤能,立即授任他为侍郎。武后曾对左右说:“过去周兴、来俊臣等人多次处理诏狱,朝臣们相继被牵连逮捕,他们都承认谋反。朕猜想有冤枉,又派近臣去审问,得到的都是说不冤枉的亲笔文书,朕於是不再怀疑,就批准了那些奏章。可是自从来俊臣等被杀后,便没有谋反的了,这样看来从前处死罪的能没有受冤枉的吗?”姚崇说:“自从垂拱以后,被告者大都是被迫认罪。在当时,以告密为有功,因此天下称作‘罗织’,比汉代的钩党还要厉害。尽管陛下派近臣复审,他们本身还不能自保,又怎敢一摇手去触犯酷吏的旨意呢?而且被审问不承认,就要倍受酷刑,如张虔勗、李安静等都是如此。现在全靠上天有灵,感悟陛下,凶竖歼灭,朝廷安定,臣愿以一门百口来担保内外官员不再有谋反的口陛下把控告的状牒搁起来不用推问,以后如有谋反确有来由,臣情愿获知情不告的罪。”武后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一味顺从,使我成了滥用刑罚之主,听了你的话,才符合朕的心意。”赏赐姚崇白银千两。圣历三年,姚崇进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升任凤阁侍郎。不久兼任相王府长史,他因母亲年老交卸政事归家侍养,便下诏让他带着相王府长史的职务侍奉母亲。一个多月后,姚崇又兼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姚崇建议说:“臣侍奉相王,而夏官掌握兵马,臣不是怕死,惟恐不利於相王。”於是下诏改任春官。张易之因私事有求於姚崇,姚崇不答应,张易之在武后面前谐毁姚崇,姚崇被降为司仆卿,仍同凤合鸾台三品。出任灵武道大总管。 张柬之等谋划诛杀二张,姚崇正好从驻守的地方回来,就参与计议。因功封梁县侯,实封二百户。武后迁居上阳宫,中宗率领百官问候太后起居,王公们都争相庆贺,惟独姚崇流泪哭泣。张柬之等说:“今天怎能是哭泣的时候?恐怕你的灾祸要由此开始。”姚崇说:“刚才参与讨逆,不足以论功。但我侍奉天后日子很久,离开旧主而悲泣,是人臣的终节,由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不久出任亳州刺史。后来五王被害,惟独姚崇得免。他历任宋、常、越、许四州刺史。睿宗即位,授任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升中书令。 玄宗在东宫时,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李成器等分别掌管闲厩、禁兵。姚崇与宋璟建议请太平公主居住东都,派诸王出任刺史,以稳定人心。皇上把这意思告诉太平公主,公主大怒。太子害怕,上疏说姚崇等人离间王室,因此请求予以治罪,姚崇被贬为申州刺史。调任徐、潞二州,升任扬州长史。姚崇政务简明严肃,人们为他立碑记德。改任同州刺史。 先天二年,玄宗在新丰演习武事,按照旧例,天子出行,在三百里以内的郡守,要前去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谒见。当时皇帝也私下召见姚崇,姚崇来到,皇帝正在渭滨游猎,立即召见,皇帝说:“公熟悉打猎吗?”回答说:“年轻时擅长。臣二十岁时,住在广成泽,以呼鹰逐兽为乐。张憬藏说臣应当位居宰相,不要自弃,臣因此克制自己读书,於是力不胜任地做了将相。然而年轻时是猎手,老了仍然能行。”皇帝很高兴,与他一起驱马追逐,或缓或急他都按照旨令,皇帝十分欢喜。狩猎结束之后,皇帝就向姚崇询问天下事。很长时间不知疲倦。皇帝说:“卿应当进位而辅佐朕。”姚崇知道皇帝豁达大度,锐意治理,便先设法以坚定皇帝意志,於是没有谢恩的表示,皇帝感到奇怪。姚崇便跪拜上奏说:“臣愿意报告十件事,陛下如果觉得不可实行,臣就冒昧辞官。”皇帝说:“试为朕说来。”姚崇说:“垂拱以来,以严酷之法约束臣下,臣希望先施行仁恕的政治,可以吗?朝廷出兵青海而大败,没有幡然改悔之意,臣希望不要侥幸求取开边立功,可以吗?近来奸佞冒犯法纪,都能因受宠而使自己解脱,臣希望行使法令从亲近者开始,可以吗?皇后临朝,朝命的颁示出於宦官之口,臣希望宦官不要干涉朝政,可以吗?外戚之家贡献财物用来取媚於皇上,公卿方镇也渐渐效仿;臣希望租赋以外的进贡一概拒绝,可以吗?外戚公主相继专权,朝官芜杂,臣请求不许外戚亲属在台省任官,可以吗?先朝亲近宠幸大臣,损毁君臣之间的尊严,臣希望陛下对大臣以礼相待,可以吗?燕钦融、韦月将因为忠诚获罪,从此正直之臣沮丧,臣希望群臣都能不顾忌天子的尊严,直言不讳,可以吗?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耗费百万,臣请求杜绝为道佛营造,可以吗?汉因吕禄、王莽、阎显、梁冀而祸乱天下,我朝更为严重,臣希望将此鉴戒作为万代之法,可以吗?”皇帝说:“朕能实行。”姚崇於是叩头谢恩。第二天,姚崇拜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升任紫微令。他坚决不接受实封,於是停止旧封,赐给新封一百户。 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子藉此逃避赋役。到此时,姚崇建议说:“崇信佛祖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心中的觉悟。做事的利益,要使百姓平安,这就是佛理。怎能用奸人以扰乱真教?”皇帝赞赏,诏天下裁汰伪冒冗滥的僧人,还俗而务农的有一万二干余人。姚崇曾在皇帝面前排定要进用的郎官,皇帝左右观看,不理会他的话。姚崇害怕,再三陈述,皇帝始终不回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与大臣裁定行或不行。如今姚崇多次进言,陛下不予回答,就不是一个能虚心接受进谏的君主了。”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於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作主而再来烦劳我吗?”姚崇听说后才放心。从此进用贤能斥退不才天下得到治理。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民众祭拜,眼看着蝗虫吞吃青苗而不敢捕杀。姚崇上奏:“《诗》说:‘抓住那些害虫,投入烈火当中。’汉光武下诏说:‘努力理顺时政,督察劝勉农桑,驱除那些蝗蜮,以及所有的害虫。’这是灭除蝗害的道理。而且蝗虫怕人容易驱赶,另外田地都有主人,使他们救护自己的田地,他们一定不辞勤劳。请求夜间燃火,在火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便可以除尽丁。自古有讨除蝗虫不能成功的,只是人不服从命令罢了。”於是派出御史任捕蝗使,分道消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上奏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为害更深。”抗拒御史不听从命令。姚崇写信责备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代的贤良太守,蝗虫曾躲避不进入他的辖境,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吗?如今坐视蝗虫吃食青苗,能忍心不救,因此而遭受荒年,还叫什麽刺史?”倪若水害怕,便大肆捕杀,获蝗虫十四万石。当时议论者纷纷提出异议,皇帝疑惑,又以此事询问姚崇,姚崇回答说:“庸儒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事情原本就有违背经义而合乎道理的,有违反道理而适应权变的。从前曹魏时期山东发生蝗灾,稍有容忍,以致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后秦有蝗灾,草木都被吃光,牛马竟然相互撕咬鬃毛。如今蝗虫遍布各处,成倍繁殖生息。而且河南、河北的百姓家裏没有隔夜的粮食,一旦没有收获人们就会流离失所,此事关系国家安危。况且即使讨蝗不能除尽,难道不比喂养它们而留下祸患强得多吗?”皇帝认为很对。黄门监卢怀慎说:“凡是天灾怎能以人力去制止呢!况且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和气。希望公对此考虑。”姚崇说:“从前楚王吞吃蚂蟥而治愈疾病,孙叔敖斩杀双头蛇而招来福分。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粮食将被吃光,百姓该怎麽办?杀虫救人,灾祸归於姚崇,我不会因此推卸责任於公!”蝗害最终平息。 此时,皇帝刚刚即位处理政事,朝夕询问,其他宰相害怕皇帝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惟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客馆。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病致书请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源乾曜前往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完善,皇帝则说:“这一定是姚崇谋划的。”如果有不恰当之处,皇帝则说:“怎麽不去询问姚崇?”源乾曜谢罪说没有,这才作罢。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再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日派人间候饮食起居,高医、尚食接踵而来。姚崇由於馆局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告诉姚崇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此处还有什麽可回避的?”过了很久,紫微史赵诲接受夷人贿赂,应判死罪。姚崇平时亲近倚重赵诲,上奏营救想为他减罪,皇帝不高兴。当时因特殊情况而赦免京师罪犯,只有赵诲不被宽免。姚崇惶恐,辞去宰相,推荐宋璟取代自己,於是以开府仪同三司罢丅免政事。 皇帝将要出发去东都时,太庙房屋自行毁坏,皇帝询问宰相,宋璟、苏頲一同回答说:“陛下三年的服丧期还没有结束,不可以出行。崩坏的发生,是上天表示的训诚,陛下应当停止东巡,修养德行以答谢上天的谴责。”皇上以此询问姚崇,他回答说:“臣听说隋取苻坚旧殿以营造太庙,而唐沿用丁隋的太庙。再说即使高山如果土石腐壤也会崩毁,何况木材的年代久了更是会被蠹烂的。这只是太庙毁坏的时间偶然与陛下的出行日期相合罢了,不是因为行幸而塌坏。况且陛下因为关中遭遇荒年,转运粮饷又要增加劳役和运费,因此出行东都,目的是为民不是为自己。百官已经做好准备,所需物品也已齐全,请求皇帝如期出行。旧庙难以重新修复,为何不将神主供奉到太极殿?另外建造新庙,以表达虔诚敬奉,这是大孝之德啊。”皇帝说:“卿的话正符合朕的心意。”赐绢二百匹,下诏主管部门遵照姚崇所说的做,天子於是东行。因此诏令姚崇五天参见皇帝一次,并入合供奉。 八年,授任姚崇太子少保,他因病没有接受。第二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十七年,追赠太子太保。 姚崇分配家产,使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一份。他撰写遗令说: 时常看到达官贵人的后代大多贫困,以至於为了一铢一尺相互争夺,不论是非曲直,都被人们耻笑。田宅水碾本来为众人共有,然而相互推诿依赖以致荒废。陆贾、石苞,是古代的通达之士,他们也是预先分配家产以防止子孙相争。从前杨震、赵咨、卢植、张奂都实行薄葬,知道魂魄离开身体,贵在快点腐朽。大凡厚葬人家都是流於世俗,以奢侈浪费作为孝顺,以致使死者遭受戮尸暴骸,能不痛心吗!死者没有知觉,自然如同粪土,何必烦劳厚葬;即使死者有知觉,而灵魂不在棺柩,又何须破费财产以显示奢侈呢?我死后,以日常服装入殓,四季衣裳各备一套。我生性不喜欢在官时的礼服,不要带入棺墓。紫衣玉带,对我已经足够。现在的佛经,是鸠摩罗什所译的,姚兴与他对译,而姚兴寿命并不长久,国家也随之灭亡。梁武帝身为寺奴,北齐胡太后将六宫开为道场,他们都亡国破家。近年孝和皇帝派使者赎生,太平公主、武三思等超度僧人营造寺院,他们都身遭杀戮,被天下耻笑。五帝时期,父辈不丧亡儿子,兄长不哭吊弟弟,以致安宁长寿,没有凶祸短命。下至三王时期,国运长久,他的大臣如彭祖、老聃都得以长寿,那时没有佛教,难道是抄经铸像的效力吗?因为死亡而建造经像,作为追福。死亡是生命的常事,自古不能避免,那些经像又为谁施舍呢?你们儿辈千万不能这样做! 姚崇特别擅长为政之道,处理政务决断毫不迟疑。三次担任宰相,长期兼任兵部长官,因此对於屯守之地边境哨所,兵马武器储备,无不熟悉。玄宗刚即位时,对大臣故老以礼相待,特别敬重姚崇,每次在便殿见他,一定要起身相迎,离去时往往扶栏相送,其他宰相不能相比。当时正是权贵干预朝政之后,法纪废弛,先天末年,宰相达十七人,台省要官不计其数。姚崇常常让主管部门将罢丅免冗官放在首位,修整制度,选择百官各称其职,请求不要增加佛道之徒,不要频繁调动官吏。由此天子可以督责完成於下,权力归结於上。 然而姚崇天资机巧诡诈。如在他任同州刺史时,张说因为平时与他有怨恨,指使赵彦昭弹劾姚崇。姚崇任宰相以后,张说害怕,暗中到岐王那裏与他交好。有一天姚崇在朝会时,众官急步退出,姚崇拖着脚后跟作出脚有病的样子,皇帝召问他,他回答说:“臣的脚受伤了。”皇帝说:“不太痛吗?”他回答说:“臣心中有忧,痛不在脚上。”皇帝问他缘故,他说:“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宰相,却秘密乘车出入岐王家,臣恐怕被他们所妨害,因此担忧。”皇帝於是贬张说为相州刺史。魏知古,为姚崇所推荐,等到同在朝班时,姚崇渐渐轻视他,贬他为代理吏部尚书,主持东都选官事务,魏知古不满。当时姚崇的两个儿子在洛阳,通过宾客送礼贿赂,依靠往日的交情相请托。魏知古返回朝廷,将这些都报告给皇上。另一天,皇帝召见姚崇说:“卿的儿子才能如何,都在哪裏?”姚崇揣测到皇帝的意思,说:“臣的两个儿子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多而不够谨慎,因此一定是曾经因事有求於魏知古。”皇帝起初以为姚崇偏爱自己的儿子,或许要为他们隐瞒,便稍微地用言语来打动他。等到听了姚崇的话,便大为欢喜,问:“你从哪裏得知?”回答说:“魏知古,是臣所推荐的,臣的儿子必然认为他感恩戴德因而对他有所请托。”皇帝於是喜爱姚崇没有私心而鄙薄魏知古,想要斥逐他。姚崇说:“臣的儿子品行不端,扰乱陛下法度,却斥逐魏知古,外面必然说陛下偏向臣。”於是停止,但最终魏知古被免去宰相任工部尚书。 姚崇起初名叫元崇,因与突厥叱剌同名,武后时他以字为名;到开元朝,避皇帝的年号,改用今名。 姚崇有三个儿子:姚彝、姚异、姚弈,官职者6做到卿、刺史。文言文翻译找不到百度上
其实这个高二有学,我们是做课外阅读拓展的~这里就帮亲扒过来全文翻译好啦!
——— 【题目】《牛仙客传》 【翻译】 牛仙客,泾州鹑觚人。最初任县小吏,县令傅文静非常器重他。傅文静后来担任陇右营田使,召引牛仙客参加计划制定工作,因立军功多次转为洮州司马。开元初年(713),王君..任河西节度使,让仙客任判官,非常信任他。当时又有判官宋贞,与牛仙客都是王的心腹。等王君死了,宋贞也被回纥杀害,仙客由于没有参与而获免。不久肖嵩代替君,担任河西节度使,又将军政大事托给牛仙客。牛清正勤奋从不倦怠,接待上下,定守信用。等肖嵩主持政事时,多次称赞推荐他。逐渐升为太仆少卿,兼任凉州别驾事,继续主持节度留后事。最后代替肖嵩任河西节度使,兼任凉州刺史。历任太仆卿、殿中监,军使如故。 开元二十四年(736)秋,代替信安王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替牛仙客主持河西节度事。先前,牛仙客任河西节度时,节省开支积蓄极多,崔将这件事上奏,皇上令刑部员外郎张利贞快马前往查讯。牛所积蓄仓库盈满,器械精锐强劲,都如崔所说。皇上很高兴,任仙客为尚书。中书令张九龄上奏认为不合宜,于是加实封二百户。这年十一月,张九龄等人停止主持政事,于是牛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继续主持门下事。当时有监察御史周子谅私下对御史大夫李适之说“:牛仙客没有才气,滥登相位,大夫国之懿系,怎么能望观其事呢?”李适之立即将子谅的话上奏,皇上大怒,朝廷审讯这件事,周子谅没话可说,在朝廷大堂决定发配流放氵襄州,走到蓝田就死了。 牛仙客不久身居相位,独善其身,惟惟诺诺而已。所有赏赐,都缄封不启。百司商议如何处理政务,牛仙客说:“只依照标准就可以了。”不敢施行裁决。第二年,牛被特地封为豳国公,追封他的父亲意为礼部尚书,祖父会为泾州刺史。不久又升任侍中,兼兵部尚书。这年七月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宫拿出一千匹绢、五百端布派中使送到住宅用来帮助料理丧事,追封牛仙客为尚书左丞,谥号贞简。 先前,牛仙客任朔方军使,使姚崇的孙子闳任判官。等到牛主持政事,闳多次迁为侍御史,自称能通鬼道,预知美善与灾祸。牛仙客非常相信迷惑这件事。等到病重时,闳请求为牛祈祷,在牛门下,逼迫牛写下遗书,推荐闳的叔叔尚书右丞弈和兵部侍郎卢奂代替牛的位置,闳帮忙起草。牛当时危在旦夕,不能动笔,他的妻子乘中使来慰问时,将此事表上。玄宗知道后非常恼怒,降弈为永阳太守,卢奂为临淄太守,赐闳死罪。 ——— 很高兴能帮到您,我是吊影,若还有问题请随时联系!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转第五十二有文言文翻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列转第五十二译文资料供参考:
宋之问字延清,又名少连,汾州人。 父宋令文高宗时任东台详正学士。之问形貌魁梧,善于论辩。二十岁时,武后召他与杨炯分别代行掌管习艺馆。多次迁升为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武后游洛阳龙门,诏令从官赋,左史东方箈先写好,武后赐锦袍。之问随即也献,武后看后十分叹赏,把给箈的锦袍改赐给之问。 那时张易之等受到特殊的爱宠,之问与阎朝隐、沈亻全期、刘允济倾心媚附。 易之所写的各诗文全是之问、朝隐等人所做,甚而至于为易之捧尿壶。到易之被杀,之问贬泷州参军,朝隐贬崖州参军。之问逃归洛阳,躲在张仲之家。适逢武三思再次当权,张仲之与王同皎商议杀掉武三思以安王室。之问知道了,就让侄子宋昙与冉祖雍去告密,请求以功赎罪。为此提升为鸿胪主簿。世人不屑他的丑行。 景龙年间,升为考功员外郎。谄媚太平公主,所以被任用。及至安乐公主权盛,又去巴结她。太平公主因之很恨他。中宗准备任他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揭发他主持贡举时收受贿赂的丑行,于是贬为汴州长史,还未去,改调越州长史。任内颇能尽力为政。遍游剡地山水,饮酒赋诗。其诗流传到京师,人人传诵。 睿宗立,宋之问以奸诈凶险作恶太多罪流放钦州。冉祖雍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曾在省中拥妓饮酒,被御史揭发,贬为蕲州刺史。这时也流放岭南。 两人同赐死桂州。之问得诏令后心惊肉跳,左右徘徊,不能自裁。祖雍请求使者说“:之问有妻儿,请让他与之诀别。”使者同意,但之问慌乱失措,不能安排家事。祖雍怒,说“我与你同有负于国家,罪有应得,还有什么可迟疑的?”于是饮酒进食洗沐后自尽。祖雍,是江夏王道宗的外甥,中了进士,当时很有名。 魏建安后直至南朝,诗律多次变化。 到沈约、庾信,要求音韵调协、对仗精密。 到了宋之问、沈亻全期,又加浓艳婉丽,回避声韵上的疵病,规定字数、句数,使写诗如编织锦绣一样,学习者十分推崇,称之为“沈、宋”,还说“苏、李居前,沈、宋并肩”。苏、李指苏武与李陵。 当初,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擅长文辞,精研书法,还有超人之力。世人称他为“三绝”。京都有头牛好斗,没人敢去撩它。宋令文迎面上去拔取它的角,扭折它的颈子杀死了它。后来宋之问以文章升官,弟之悌因骠悍知名、之訹精于书法。世人说他们兄弟各继承父亲的一绝。 宋之悌,身高八尺。开元中历任剑南节度使、太原尹。曾犯法被流放朱鸢。 正好蛮人攻陷..州,任宋之悌为总管迎敌。他召募了壮士八人,全副武装后,大声喊叫着逼近贼兵“:谁动就死。”贼兵七百人都伏在地上不敢起身,贼乱即平。 宋之訹为连州参军,刺史听说他善歌,要他教婢女。他每天手执笏立在帘外,从容地吟唱。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李善,品行好,学识贯通古今,但不善于写文章。所以人称他为“书箱”。显庆年间,升官至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做《文选注》,阐述分析得精深准确。书献上后得赏赐颇为丰厚。被委任为潞王府记室参军,授泾城令。因与贺兰敏之友好而株连流放姚州。遇赦后回。居住在汴、郑间教学。学生们从四方远道而来,传授其学术,称之为“文选学”。 李邕年轻时即知名。当初其父注《文选》,有时依词解析忽略了文意。书成后问到李邕,邕不敢回答。李善一再追问,李邕以为要有所更改。李善说:“替我补充试试。”李邕据词而表述旨意。 李善觉得两种解法无法决断,所以将两者并录。邕二十岁后去见特进李峤,说:“有些书还没读过,希望能读一读宫廷藏书。”峤说“:秘阁有万卷书,哪是短时间就能读完的?”邕再三恳求,于是让他暂任秘书。不久,邕告辞。峤很惊讶,试就秘本书及未公开的文章问他,邕对答如流,峤十分感叹:“你将来会成为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王圭推荐李邕文章高深,气质耿直,其才堪任谏诤。于是召他授官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瞡揭发张昌宗等谋反事,武后不应。邕立在阶下大声嚷“:瞡所陈述的是社稷大事,陛下应该听从。”武后的脸色缓和了,同意了宋瞡的奏请。散朝后,有人指责邕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皇帝,会有不测之祸。”邕说:“不这样,我的名字也不会传闻。” 中宗立,郑普思因善方技而得宠幸,升为秘书监。邕劝谏“:陛下亲自主政还不久,再加宫廷之森严,故而听不见世人的议论。如今议论纷纷的都是说普思凭着诡诈妖惑,乱说凶吉,陛下不了解实情,竟让他供职朝廷。孔子说:‘《诗》三百篇,其中心旨意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没有邪思。’陛下如认为普思确实有长生之术,则爽鸠氏会因之永有天下,天子之位就不是陛下您今日可有的了。他能请来神仙吗?那秦、汉会因之永有天下,陛下今日也不会是天子了。他会佛法吗? 那么梁武帝会因之永有天下,帝位非陛下可得了。他能行鬼道吗?那么墨翟、干宝就会各献其主,永有天下,也没有今天的陛下了。自古尧舜被尊为圣者,臣看他们所作所为,皆在人事。他们使九族亲密和睦,使百官因功受勋。没听说以鬼神之道治理天下的。恭请陛下审察。”皇帝听不进。 汉阳王张柬之、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博陵王崔玄日韦五王被杀,邕受株连,被调出京任南和令,又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乱平,召回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揭发在任职官之错误,人们颇忌怕他。谯王李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追捕余党有功,调任户部员外郎。岑羲、崔..厌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往。玄宗还是太子时,邕及崔隐甫、倪若水同受礼遇,岑羲等忌恨他,设法贬邕为舍城丞。玄宗即位,召邕为户部郎中。张廷王圭为黄门侍郎,姜日交正得宠。共荐邕为御史中丞。宰相姚崇不喜欢邕奸险浮躁,贬他为括州司马,后征用为陈州刺史。 皇帝封泰山归。邕在汴州拜见皇帝。诏令献辞赋,皇帝看了很高兴。因之甚自傲,自称该居宰相。邕一向轻视张说,张说也不喜欢他。恰有人告邕贪赃枉法,审讯后判死罪。许昌人孔璋上书天子说:“开明之主举用能人而不计其过错,取其才能而不问其行为。烈士坚持节操,勇士不避危难。所以晋用林父不计他的过错,汉任陈平不究他以前的行为。 禽息宁愿一死,北郭自甘断头。过去如果林父被杀,陈平处死,不用百里奚,放逐晏婴;那么,晋就不会拥有赤狄的国土,汉也不会有天子之尊,秦国不会强盛,齐也成不了霸业。臣下见陈州刺史李邕,刚毅忠烈,临难不以不正当手段求得免祸。过去曾斥败二张,挫折韦氏,虽屈遭贬谪,但奸人之阴谋未能得逞。这是邕有功于国。且邕所做的,是周济抚恤孤苦贫病者,家中并无私产。今听说因受贿罪入狱,死在旦夕。臣听说活着无益于国的人,不如一死以表彰贤能。 臣愿以六尺之躯血染斧钺以代邕死。臣与邕生平并无来往,臣知邕而邕并不认识臣。臣比不上邕是很明白的。人能识贤而举荐,是仁;能担当他人的患难,是义。能做了这两件好事而后死,臣再无企求。恳请陛下恕邕免死,使能改过自新。能建立林父、曲逆之功,臣得以瞑目;能追随禽息、北郭的心迹,臣的大愿满足了。倘若陛下认为时当春日不可用刑,则臣请伏剑自刎,不敢麻烦有司。皇天后土可以为证。过去吴楚叛乱,汉得剧孟,贼寇不足为忧,一个贤人就能敌七国之众。切望能敷设带罪立功之路,有不计瑕疵之义,远想剧孟、近赦李邕。况且封泰山大礼之后,天地更新,赦而免论。人谁无过,惟明智之主能谋划恰当。 臣听说士为知己者死。臣不被为之而死的人所知而甘于死的原因,并不是特别爱惜邕的贤能,而是为了成就陛下爱惜才能的德行。” 奏书送上后,邕得免死,贬为遵化尉。孔璋流放岭南。邕妻温氏又替邕请求戍边自赎:“邕幼时就学习文章,嫉恶如仇,不被众人所容。邪佞恨他,儒者也侧目而视。多次离开朝廷,贬谪远郡,几达十年。岁节都感叹恋念,听来令人伤怀。 正逢国家祭于泰山。在法驾回归时,邕献牛酒,蒙受帝恩。妾听说聘用正人则佞人忧虑。邕的遭祸就源于此。邕接连任外官,无人诋毁,偶顺天意回朝,罪过旋踵而生,正如谚语所说‘士人无论贤或不肖,入朝即遭人忌恨’。愿陛下能明察。邕开始受审讯,即被拘于狱中,有五天连水都不得入口,以致气息奄奄,只得听命于狱吏。事情都是狱吏口授,迫邕书写。贷蚕种给人被说成枉法,购罗贡奉,被诬为奸赃。呈上奏书只能投入匦中,戍边守捉严密坚实,即使呼天抢地,有谁能听。泣血离国,投骨荒野,将永无归期。妾愿让邕当一名士兵,效力王事,即使战死沙场,亦是邕的夙志。”表呈上后不看。 邕后来随宫中权臣杨思勖讨岭南贼有功,调任澧州司马。开元二十三年(735),起用为括州刺史。喜欢兴利除害。后来又因诬枉犯法,被判罪。天子知道他的名字,诏令不判罪。后历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计簿入京师。当初,邕早就有名望,重义爱士。被斥在朝外日久,不与士大夫交往。入朝后,人们传说他的眉眼奇特,以致出门时路人聚观。年轻人慕名去拜谒,门巷都塞满了。宫中近臣来访,索要所写文章,并送给皇帝看。由于别人的嫉妒和进谗,他不能留在朝中,出京任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年间,左骁卫兵曹参军柳责力有罪下狱。邕曾赠马给责力,吉温要责力牵扯邕曾与之议论国家凶吉,私下厚赂责力。 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邕,于是连及邕也判罪。诏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去邕所在郡杀了他。邕时年七十,代宗时,追赠秘书监。 邕的文章长于写碑颂。人们带着钱物来请他写文章。前后收的钱有上万。 邕虽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闻名天下,时人称之为李北海。卢藏用曾说“:邕有如干将莫邪,很难与之争锋利,但就是怕被伤残。”后来邕的命就如此。杜甫知道邕遭受诽谤而死,做《八哀诗》,读来会替他难过。邕天性豪放,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终于因此而败毁。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年轻时豪放刚健,自恃有才,考中进士,但喜欢赌博酗酒。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很赏识他,待他很好。一次王翰亲自歌舞以悦张嘉贞,气宇轩昂潇洒自如。张说到并州,对王翰更加礼遇,又推荐他为直言极谏,调任昌乐县尉,又举荐为超拔群类。 此时正当张说为相,所以征召王翰为秘书正字,又提升为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家里养着一批歌姬舞女,王翰颐指气使,以王侯自居,人们没有不厌恶他的。张说免除宰相后,王翰被派出京为汝州长史,又调任仙州别驾,整天与才士豪侠之徒聚饮游乐打猎,击鼓尽欢,因此又贬为道州司马,不久死去。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父亲隋末时因犯罪被流放西域。神龙初年,偷跑回来,客居巴西。李白出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就以此为名。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岷山。州里荐举他,他不应征。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不凡,说“:这人是个非一般的天才,略加培养,可与司马相如比美。”但李白爱好纵横之术,喜欢击剑,轻财行侠。迁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住在徂来山,每日酣饮,号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下会稽,与吴筠友善,筠被召入京,白也到了长安。白去见贺知章,知章看了他的文章,叹赏:“你,是谪仙人啊。”遂向玄宗介绍。皇帝在金銮殿召见白,与之谈论当世事,白献颂辞一篇。皇帝赐食,亲自为他调羹。诏他供奉翰林。白依然与酒友在市中酣饮。 一次皇帝在沉香子亭,见景生情,想要李白谱写乐章。召他进宫,而白已醉。左右用水洒脸,酒意稍退。给他笔,顷刻之间文即写成,写得婉丽精切。皇帝爱其才,多次宴会时召见他。白曾侍候皇帝而沉醉殿上,要高力士替他脱靴。高力士一向尊贵,以此为耻,就挑剔他的诗句刺激杨贵妃。皇帝想封李白为官,贵妃就总是阻止。白自知皇帝身边的人不能容他,更加放纵洒脱,毫无约束。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酒八仙人”。恳求回山,皇帝赐金放还。白于是云游四方。 曾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穿着宫廷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叛乱,李白辗转宿松、匡庐间。永王瞒召他为幕府。瞒起兵,白逃回彭泽。瞒事败,白受牵连被判死罪。 当初,李白在并州,见到郭子仪,觉得他不一般。子仪曾犯法,白设法救了他。 这一次子仪请求免自己的官赎李白之罪,于是诏令流放夜郎。遇到大赦,回寻阳,又因其他事下狱。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赴河南,经过寻阳,放了白并召他为参谋,不久即辞职。李阳冰任当涂令,白去依附他。代宗立,召李白任左拾遗,但白已去世,年六十多岁。 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说。过牛渚矶到姑孰,喜爱谢家青山,想在此终老。他死后即葬在此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来祭祀,禁止人们在坟周围斫柴。去访问李白后裔,只有两个孙女嫁给平民为妻,举止仍有大家的风范。 因此感伤说“:你们的祖父志在青山。此刻葬在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传正为他改葬,立二碑。并告诉两个孙女,将为她们改嫁士族。二女辞谢说因孤苦穷困已失身民间,这是命,故而不愿意改嫁。传正赞叹其志节,免了她们丈夫的徭役。 文宗时,诏令将李白的诗歌、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称之为“三绝”。 张旭,苏州吴人。嗜酒,每次大醉,大声呼叫着跑来跑去,这才下笔写字。 有时用头蘸墨汁写字。醒后自己细看,以为是神的杰作,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字。世人称他为张颠。 起初,旭任常熟尉,有个老人递上状纸要求判决,第二天又来,旭讨厌他麻烦,斥责他。老人说:“看您老的书法奇妙,想得到您的字收藏起来。”旭于是问他收藏了些什么。老人拿出他父亲的书法。旭看去,真是天下的奇笔。由此细研揣摩,尽得其法。旭自己说,当初看见公主与挑夫争路,又听见鼓吹,由此得书法的精意。又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学得了舞的神韵。后人论书法,对欧、虞、褚、陆都有不同的观点。至于对张旭,没一个说不好的。能继承他的笔法的,只有崔邈、颜真卿。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年,任协律郎采集当时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人偷看了他的文稿,就上书告郑虔私自修撰国史,郑虔慌忙地烧掉了它,因此事被贬谪十年。后来回到京城,玄宗爱他的才华,想让他在身边任职,因为他不干事,改为安置在广文馆,以郑虔为博士。 郑虔听到任命,不知广文馆是管什么的。 问宰相,宰相说:“皇上为加强儒学,设置广文馆,以集聚贤人,使后代说广文博士之职是由你开始的,这不是一件美事吗?”郑虔才就职。时间长了,雨水腐蚀了房屋,有关部门不再修葺,就寄居治事于国子馆,广文博士之职从此就废止了。 当初,郑虔追记辑录可以记忆的旧书得四十八篇,国子司业苏源明题其书为《会粹》。郑虔善画山水,喜欢书法,常常苦于无纸,而慈恩寺贮存了几屋子柿叶,就每日去取叶练习书画,年久几乎写遍了这些柿叶。曾自写其诗及画进献,玄宗用大字在书画后写道“:郑虔三绝。” 升为著作郎。 安禄山反叛,派张通儒劫持百官置于洛阳,贼任郑虔伪职为水部郎中,因自称有风疾而未到任,要求为代理市令,暗中以秘密奏章送达灵武。贼乱平定,与张通、王维一起被囚禁于宣阳里。这三人都善做画,崔圆命他们在相关参考
姚崇、宋璟、张九龄只能任相两三年,李林甫为何能坐稳十九年相位
康玄宗一生可谓是大功大过大喜大悲,既一手把唐朝推向了巅峰盛世,也一手为唐朝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既在长安接受万国朝拜,长生殿里夜夜心,也有仓惶难顾逃西蜀,马嵬坡前挥泪别,俗话说就是既上过天堂也下过地狱。唐
贺若敦,河南洛阳人也文言文翻译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宋璟等,这些贤臣为相,广施德政,重视民生,百姓安居乐业,国威远播海外。政治领域的高度成熟造就了大唐开放包容的名声。那么在经济领域里是否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呢?在经济领域,唐玄宗
唐玄宗走马上任姚崇是什么事?唐玄宗走马任姚崇,是玄宗在打猎时,任命姚崇为宰相的故事。先天二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玄宗到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一带)检阅自己的军队。依照规矩,皇帝到一个地方,方圆三百里地
荀子君道原文及翻译,荀子<<君道;;至道大形.. 为人主者.. 今人
荀子君道翻译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1);民者,影也(2);仪正而景正(3)。君者,盘也;民者,水也(4);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5);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6)。楚庄王好
唐朝名相姚崇,用官位性命担保两件事,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次担当
大唐名相,最著名的除了贞观年间的房玄龄、杜如晦,就是开元年间的姚崇、宋璟。姚崇,是一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政治斗争经验丰富、敢于担当的优秀政治家,是开元盛唐的代表人物之一。政治家很少有用自身官位、
前两天看到一句对唐朝贤臣名相的概括:「”唐称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再熟悉不过,唐玄宗的能臣姚崇以往倒没有如何注意他的功绩,于是我翻开了姚崇的列传,这一看,竟然被我发现唐在姚崇的
宋璟传宋璟,唐朝名相之一,史书曾有“前有房杜,后有姚宋”的说法,“房杜”指的是太宗时期的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这里的“姚”指的是名相姚崇,“宋”指的就是宋璟。宋璟,生于公元663年,卒于公元737年,名
文言文李牧传翻译李牧传 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
《史记·滑稽列传》全文翻译译文: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作用是相同的。《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诗》是用来抒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