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是什么时期,北魏是什么年代
Posted 时期
篇首语: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魏是什么时期,北魏是什么年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魏是什么时期,北魏是什么年代
北魏是什么年代
北魏魏晋南北朝时的
魏是指三国时期的历史,魏蜀吴三国时期,以北边的魏国为正统。 晋指两晋十六国,西晋司马氏统一全国,西晋为大一统时期。不过后来被匈奴刘汉政权攻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边建立东晋,北边分裂成十六国,史称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是指东晋十六国之后的一个时期,东晋被大将刘裕所替代,史称刘宋政权,后来南边又分别有齐,梁,陈政权,这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史称南朝。而此时的北边,北魏拓跋氏兴起,统一北边,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代替,由于在北边,史称北朝。南朝和北朝的政权始终对立,史称南北朝时期。 全部都是我自己打的字,希望采纳,有不懂的可以追问~北魏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
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是在十六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历史条件下于公元426—439年进行的。它虽然面临诸多对手,情况复杂多变,但却能审势度势,确定先后打击的目标,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
北魏,为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公元338年(东晋咸康四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公元386年(北魏登国元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王圭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王圭即太祖道武帝。
公元396年(北魏皇始元年)秋,拓跋王圭大败北燕,占有今山西、河北地区,同时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进入中原的拓跋部,实行“分土定居”,开始由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并引用汉人土族,建立封建制度,开始了由原始末期的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发展进程。拓跋王圭死后,长子拓跋嗣即位,是为明元帝。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于此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拓跋焘,字佛狸。斯人“聪明大度”,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君主。他即位后,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整顿税制,分配土地给贫人,安置流民,引用大批汉人参政,旨在加强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加强与中原地主的结合,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这些又措施,使北魏国势日盛,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北魏建国和发展时,正处于十六国的后半期。到拓跋焘即位并日益强盛,南方的东晋王朝已为刘裕的刘宋王朝所取代,北方则还有西秦、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的并立与纷争。北魏的北边还有蠕蠕(又称柔然、芮芮)经常南下侵扰。拓跋焘君临中原,即把平定北方提上议程,但关于先取何方,统治集团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公元426年(北魏始光三年),西秦王乞伏炽磐遣使朝魏,请讨夏国。北魏大臣们仍意见不同,有的主张先伐蠕蠕,有的主张先伐北燕,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则认为“赫连氏(夏主)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当时,拓跋焘为此举棋不定。是年秋,拓跋焘闻夏主赫连勃勃已死,子赫连昌嗣位,内部不稳,遂决定先攻夏国。
夏国立于关中,建立者赫连勃勃,属匈奴族铁弗部,其父刘卫辰就是拓跋部的死敌。赫连勃勃先依后秦姚兴,后自立,取长安,占有关中,称帝,都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因任性屠杀臣民,搞得“夷夏嚣然,人无生赖”,国力衰弱。北魏先伐夏国,应该说是正确的选择。拓跋焘进攻夏国的部署,是分兵两路。一路攻长安,一路趋统万。公元426年秋,遣司空奚斤等人率4.5万人袭浦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指向长安。拓跋焘自率主力攻统万。奚斤一路尚未至浦坂,夏守将赫连乙升即弃城西逃长安。奚斤轻取浦坂后,进抵长安。夏国的长安守将弃长安西奔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奚斤遂占领长安。拓跋焘率军攻统万,因其城守坚固,未能攻克,遂掠牛马10余万,徏其民万余家而还。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初,赫连昌进行反击,遣其弟赫连定进攻长安,与魏守将奚斤对峙。拓跋焘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再次讨夏。他一方面增兵长安,加强防守;另一面,部署兵力大规模进攻统万。4月,命司徒长孙翰等率3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等率步兵3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等率步兵3万负责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领精兵3000为前候,担任搜索之务。5月,拓跋寿亲自离都西进。6月初,拓跋焘率轻骑2万兼程进抵统万城下,马上分军埋伏。时夏主赫连昌坚守不战,企盼长安赫连定来援,以便实施内外夹攻的计划。拓跋焘为诱其出战,伪作退却以示弱,又遣军士诈降慌报说,魏军粮尽,兵力单薄。赫连昌信以为真,开城以步骑3万列阵,与魏军对抗。及战,拓跋焘亲临战场,不顾马倒身伤,镇定指挥。时值风起东南,飞沙扑迎魏军,有人建议收兵避风,大臣崔浩极力阻止,指出决胜在于一日之中,建议分兵夹击。拓跋焘接受崔浩的计策,分兵两侧,夹击夏军。结果,夏兵大溃,赫连昌带数百骑逃走上圭阝(今甘肃天水市),拓跋焘率军入统万,掠获生畜珍宝无数。进攻长安的赫连定闻统万为魏军所破,也急忙率部退封。
公元428年(北魏神鹿元年)春,魏军追击到上圭阝,夏主赫连昌中埋伏被擒。赫连定收夏军众奔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于此称帝。旋竟击退魏军,反攻奇取长安。此时,北魏北边的蠕蠕也不断南下,侵扰严重,拓跋焘只好暂停攻灭夏国的战争,转而北击蠕蠕。蠕蠕,是一个游牧部族,游猎于大漠南北,但经常南下犯边掠杀,威胁着北魏边境的安全,干扰北魏统一北方的计划。公元429年,拓跋焘决定大规模反击蠕蠕。是年4月,他亲自率军北伐。魏军深入大漠,大败蠕蠕,又破归服于蠕蠕的另一个游牧部族高车(又称敕勒),获生畜人口数百万计。此后,蠕蠕残余势力虽仍不时犯边,但为害程度日趋减轻。
拓跋焘在基本上解除了北方边患之后,又回过头来收拾夏国的残余力量。这时,夏主赫连定联络南方的刘宋,计划共同对魏进攻,并进而瓜分魏土。公元430年(北魏神鹿三年),拓跋焘一方面分军抗击,打破南方刘宋的北上进军,同时恢复对赫连定的进攻,不久即收复长安,略取平凉,战胜关中。公元431年,夏主赫连定灭西秦,掠其民十余万,随即欲北击北凉,于半渡黄河时,被吐谷浑王遣军捉拿,公元432年(北魏延和元年)被送至魏京师平城,拓跋焘杀之,夏遂亡。接着,拓跋焘便掉转兵锋,东指北燕。
北燕,系汉人冯跋所建,在今东北辽宁一带。冯跋原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祖父时迁居上党(今山西长于县西),父仕西燕为将军。西燕亡,冯跋东徙和龙(又称龙城,今辽宁朝阳市),仕后燕。后燕主慕容熙暴虐无道,苛取于民,冯跋与高云杀之,并推高云为主。不久,高云被臣下刺杀,冯跋遂自立称燕天王,建都和龙,史称其国为北燕。冯跋废除苛政,“下书省徭薄赋”,社会经济渐有发展。冯跋死后,弟冯弘夺位,杀冯跋诸子百余人,国势日衰。公元432年(北魏延和元年)夏月,魏帝拓跋焘亲征北燕,同时遣使与刘宋(南朝的裕政权)通和,以防其北上。7月,魏帝率军经濡水(今滦河),至辽西,进围和龙。冯弘严兵固守,但燕属州郡纷纷降魏。魏军又分兵攻占四周燕土,孤立和龙。9月,因久攻和龙未下,拔跋焘引军西还。公元433年(北魏延和二年)夏,拓跋焘遣永昌王健、尚书左仆射安原督诸军又攻和龙。公元434年(北魏延和三年),魏以冯弘拒绝以子人质,再攻和龙,芟其禾稼,徙其民,以此进一步困之。公元435年(北魏太延元年)初,北燕遣使求救于南方的刘宋王朝,刘宋赐冯弘燕王封号,但无力援救。6月,拓跋焘遣乐平王丕等五将率骑4万,又攻和龙。燕主冯弘深感孤立无援,遣使高丽,欲往避之。公元436年2月,拓跋焘拒绝燕的求和,又遣将与辽西诸路魏军会攻和龙,同时遣使通谕高丽等各方,进一步孤立北燕。但高丽仍派兵迎冯弘。5月,冯弘弃和龙奔高丽(2年后被杀),北燕遂亡。
这时,北方的割据政权就只有北凉了。北凉据于河西(今甘肃一带),系匈奴族卢水胡沮渠蒙逊所建。蒙逊祖上是卢水(今甘肃黑河)部落酋帅,父仕前秦苻坚,死后,蒙逊继统其部曲,雄踞一方。寻蒙逊起兵反后凉吕光,拥立京兆人段业,后又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元永安,先都于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后迁都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蒙逊之时,灭西凉,尽有酒泉(今甘肃酒泉)、敦煌(今甘肃敦煌西)等地,西域30余国向他称臣,强盛一时。蒙逊死后,子牧犍即位,不几年,北魏即兵临其境。公元439年(太延五年)夏,拓跋焘率军西讨北凉,以永昌王健等督诸军与常山王素两道并进,为前锋,乐平王丕等另督军为后继。魏军进展比较顺利,北凉军望尘而退。拓跋焘率魏军进抵姑臧城下,并即展开围城之战。在此情势下,沮渠牧犍率左右文武5000人降,魏军遂占领姑臧,又分兵追击北凉残余势力于张掖、酒泉等地,北凉亦亡。
至此,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历时100多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魏灭北凉这一年,历史上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北魏和三国是一个时期吗?
不是。
1、北魏国号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称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国”之故,同时也区别于三国的曹魏政权。北魏还有后魏和拓跋魏、元魏的称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辫发的习俗,所以被南朝蔑称为索头虏,简称索虏,或称魏虏。
据历史学家田余庆考证,拓跋珪最初改称代王,不久改号魏王,可能跟他与慕容永争夺属于魏地的河东地区有关,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应当由他统辖。
398年正式定国号为“魏”,取其美好伟大之意,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尽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当多的人私下使用“代”为国号。
2、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
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
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扩展资料
历史
北魏建国前身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到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
315年,拓跋力微之孙拓跋猗卢因帮助西晋并州刺史刘琨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相对抗有功,被西晋封为代公,进而封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都于盛乐,迈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败,不久被其子拓跋寔君所杀,前秦又来攻代,代国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春秋战国到北魏期间的土地制度是什么?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2、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代表就是商鞅变法。
3、秦汉时期:实行土地私有制,秦朝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西汉实行编户制度。
4、曹魏时期:曾经实行屯田制,安排流民组织耕田。
5、北魏时期:实行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扩展资料:
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决定着古代农耕社会的兴衰,成为王朝兴替的最基本的制度因素。
最初一般都是自耕农占主体,国家实行均田薄赋的经济政策,经济得到发展,持续时间稍长的(一般有几十年到近百年即可)都可以发展成所谓“盛世”。
但繁荣的结果是人口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人口增长导致家庭土地的不断细分,而财富的积累导致土地的兼并和集中。
土地兼并实际上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向地主经济转变的过程,随着土地越来越向地主豪强手中集中,更多的自耕农转化为租佃经营的佃农。
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并没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反而使社会两极分化加快,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达到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能解决总人口的基本生存需要。于是,社会陷入崩溃,表现为农民起义或地方豪强崛起的割据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封建土地制度
北魏时期有什么大改革?
孝文帝改革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有利于促进民族的融合,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什么时期啊,是东晋吗?北魏又是什么啊,他们有什么关系么
三国两晋南北朝,就是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北朝、南朝的简称。
北魏时期有哪些兵器?
1、枪,最初的枪出现在魏晋时期,枪是矛的进化版。枪头轻,短,小,中脊隆起,杆子进入到枪头的一半,属于轻头武器。
2、环首刀,该种刀的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柄一般是在铁芯外包裹木把,缠绕丝绳。这种刀属于短刀的范畴,既适合劈砍,也可用来击刺,使用非常灵活,是一种非常适合步兵的兵器。 3、长柄大刀,如《宋书武帝本纪》载,刘裕在镇压孙恩叛军作战时,“会遇贼至,众数千人,高祖便进与战。所将人多死,而战意方厉,手奋长刀,所杀伤甚众。”所谓长刀,即柄特长而刀身宽的刀,这种刀不是主流,只有少数军官或勇力非凡的人使用。 4、槊。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 5、床弩。这种弩战国亦出现过,当时称为‘连弩’,应是取多张弩联合一体之意,可惜后代一度失传。此时的床弩用多头牛力绞轴上弦,威力已大大强于战国人力绞轴的连弩,发射以皮或铁叶为羽的巨大标枪,主要用于攻守城时撞毁楼台、攻城器、城墙等。魏晋时期的魏是指曹魏还是北魏,是北魏的话为何不叫晋魏时期
自然是曹魏,之后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曹魏灭亡,论年代,魏在晋前,故现在称呼魏晋时期。
至于北魏则是在晋朝之后的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建立的王朝,这段时期,北方先后建立了多个国家,所以现在人们称呼这段时期是南北朝时期,不会把北魏单独摘出来(当然,主要研究北魏时除外),更不会和晋朝合称。所以说魏晋南北朝,其中的魏晋时期的魏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魏。 年代(12)北魏(24)相关参考
北魏攻宋河南之战是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北朝的北魏派兵攻打南朝宋国的军事战争,其时间大约发生于公元422年,北魏发兵大规模向宋黄河以南地区进攻。那么,北魏攻宋河南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北魏攻宋河
北魏和南宋绘画的区别 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像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当时,天竺僧人佛陀到达中国,擅长禅法,得到北魏孝文帝礼遇,并且在太和十九年为他敕造寺庙于少室山中,供给衣食。因寺处于少室山茂密丛林中,所以名为少林寺。孝昌三年(5
北魏长广王元晔,即惠哀皇帝(509年-532年),字华兴,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530年-531年在位。元晔的曾祖父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皇太子拓跋晃,祖父南安惠王拓跋桢,父扶风王元怡。530年12月5
拓拔弘简介:悲情皇帝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476),文成帝拓跋浚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 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浚长子,母李贵人(后追封为元皇后)。兴光元年(454年)六月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孝文帝之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怎么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幼主元钊(526年―528年),鲜卑族,孝文帝元宏曾孙,京兆王元愉之孙,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四十五天。元钊生平简介元钊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祖父为京兆王元愉,父亲为临洮王
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宣武帝元恪次子,母宣武灵皇后胡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延昌元年(512年),成为皇太子。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
北朝北魏简介及北朝北魏历史概述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圭称王建国,至534年魏孝武帝兵败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