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可喜,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为什么投降清朝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尚可喜,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为什么投降清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尚可喜,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为什么投降清朝

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为什么投降清朝?

孔有德、耿仲明以及尚可喜投降清朝在历史上称之为吴桥兵变,吴桥之变与明政府的腐败有很大关系。自后金下辽沈以后,辽民航海南逃集于登菜者十数万,生活非常艰苦。

正当后金军围困大凌河之际,明登莱巡抚孙元化派参将孔有德和李九成之子千总李应元率兵千人援大凌河,行至吴桥发生兵变,回据登州,最后导致了对明清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有很大影响的孔有德、耿仲明以及尚可喜之降金事件。

孔有德,辽东东宁卫人,李九成、耿仲明辽东辽阳卫人。在后金下辽沈以后,他们相继从辽东逃出,投奔皮岛毛文龙。

毛文龙为集聚个人势力,多将亲信部下收为义子义孙,皆称毛姓,孔有德称毛永诗,李九成称毛有功,耿仲明专制一方,不受节制,被蓟辽督师袁崇焕所杀,三人被调至宁远,属宁前兵备道孙元称毛有杰,故后金方面统称为毛氏。

崇祯二年毛文龙因私与后金通款,化麾下。崇祯三年六月孙元化调任登莱巡抚后,主张恢复辽东宜用辽人,所以孔有德得为参将,李九成为偏裨,耿仲明为中军。大凌河围急,明廷檄孙元化派兵从海上赴援。

孔有德以风逆难往,改从陆路赴宁远。闰十一月末,兵至吴桥,时值天大雨雪,士兵乏食,地方官又故意闭门,迫使士兵出掠。有一士兵捉食新城乡绅王象春(蓟督王象乾之弟)庄鸡犬,象春子假借父伯的势力告于孔有德,孔将士兵捆打贯耳,兵遂大哗,将王氏庄焚毁。

恰好这时李九成奉孙元化之命出塞买马,马价荡尽归至吴桥,遂与其子李应元乘士兵哗变之机胁孔有德叛变。变兵东返连破陵县、临邑、商河、济东、青城、新城诸县,官军不能抵挡。

十八日围莱州,二十日即抵登州。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初三登州城内耿仲明举众内应,孔有德即进据登州。此事发生前孙元化在登州招用葡萄牙人制红夷大炮,训练士兵演习。登州城内积有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余位,旧兵六千,援兵千余,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战船百余艘。

这时完全为孔有德所有。不久旅顺副将陈有时、广禄岛副将毛文龙义子毛承禄等亦率众叛赴登州,拥孔有德为都元帅,并铸印置官,李九成为副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声势大振。明南北海运停止,旅顺东江饷道不通,海外士兵久不得饷,势甚危急。

吴桥之变与明政府的腐败有很大关系。自后金下辽沈以后,辽民航海南逃集于登菜者十数万,生活非常艰苦。而在明政府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辽人持有偏见,认为辽人多与叛将有旧,不可用,因而引起辽人官兵的很大反感,这是激起叛乱的重要原因。

叛乱发生以后,明政府主抚主剿意见不一,又使事态不断扩大。孙元化主抚,在登州为叛军所执后纵归,明廷即将之逮治论死,继任登莱巡抚谢连亦在莱州被叛军所杀。

莱州长期被围,关内督抚官将一筹莫展,最后明廷被迫从锦宁前线抽调了祖大寿之关宁军夷汉兵丁四千八百余人,由总兵金国奇、参将祖大弼(祖大寿之弟),祖宽(祖大寿之侄)及原任总兵吴襄吴三桂父子率领,入关赴山东,这才改变了战局。

八月明军大败孔有德于新河县之沙河,莱州围解,九月初一日进围登州。十二月李九成突围时被打死。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孔有德、耿仲明率兵船百八十余艘,携登州物货子女从海上逃走,游弋于旅顺、广鹿诸岛间,屡被明兵截杀,兵船损失过半,李应元被打死,毛承禄被俘。

四月在明军追击之下,投降了后金,携船六十余艘,官将兵丁家口共一万三千余人。崇祯七年二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毛永喜)亦率兵丁家口三千余人投降了后金,自此皮岛孤悬海外,明军在海上的势力大衰。

孔、耿、尚投降后,大大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力量,从此后金不仅有了一支精锐的水师,而且还得到一批制造西洋火器红夷大炮的技术人员。

因此皇太极给予崇高的礼遇:出迎十里外,行抱见礼;授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尚可喜为总兵官,并许仍各领其众;号令、鼓吹、仪卫亦如其旧,位仅列诸贝勒之次。

除出兵用刑必须奏请外,其余一切自主;号孔有德、耿仲明军为天佑军,尚可喜军为天助军,旗色用白镶皂,它们成为后金内部别于八旗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扩展资料:

吴桥兵变的结果:

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二十日,李九成闻莱州兵败后,遂将软禁于登州的谢琏杀害。三十日,官兵进抵距黄县二十里的白马塘,叛军倾巢来战,号称十万之众,其中包含马兵万骑;是役,叛军再度惨败,有一万三千人被斩,八百人被俘,至于逃散以及坠海而死者,不下数万。

崇祯五年(1632年)九月初一日,明军各路俱至登州开始围城。登州三面环山,北面向海,为避免遭敌夜袭,明军乃以数日的时间构筑一道长达三十里之围墙,其高如城,东西两端俱抵海。由陈洪范、刘泽清率步兵守西墙,吴襄、靳国臣等率骑兵接应。

刘良佐、邓玘等率步兵守南墙,金国奇、祖大弼等率骑兵接应;牟文绶等率步兵守东墙,祖宽、张韬等率骑兵接应。由于叛军拥有二十几门红夷大炮,且李九成素负骁健,常出城搏战,双方往往以数千马步军配合火炮进行大规模野战,互有胜负。

因城上的火炮威力强大,且防守森严(如城中衢路不许辽人以外者任意行走,违者斩之;又,每垛夜间均以五人防守,按更轮替,传箭警睡;不时还缒人至城外夜巡),明军数次攻城俱无结果,遂决定采行紧守坐困的策略。

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初三日,李九成率叛兵出战时殁于阵,改由王子登替代,因九成勇谋均甚于孔有德,且叛变过程主要的攻守战役多由他与陈有时担任前锋,素为辽人所推戴,叛军士气于是大受打击。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高起潜在挂榜山(今蓬莱市城南)新筑铳城,并用红夷大炮轰击城内,令叛兵胆寒,明廷于是决定自北京再赶运四、五门大炮。

由于城中日益乏食,孔有德乃于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乘船自海上遁去,殿后的耿仲明和毛承禄则于十六日潜逃。十八日,官兵攻下水城,叛军被俘者千余人,自缢及投海而死者四、五千;至此,始完全收复山东。

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孔有德率叛军近万人突围,弃城登船而逃。驻守在旅顺、长山、鹿岛的明总兵黄龙,预计孔有德兵败后必经长山、旅顺而投奔后金,早已严阵以待,周文郁等也穷追不舍。

孔有德部在旅顺一带登陆后,黄龙率兵伏击,擒获孔有德部将毛有顺、毛承禄等人,大败叛军。孔有德、耿仲明等率余部逃到盖州。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率叛军及家眷10000多人在鸭绿江口与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率领的后金兵会合,被要求剃发,登莱之乱遂告结束。

由于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所以皇太极对他们的投降极为重视,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仍以他为都元帅,安置东京(辽阳),自成一军,称“天佑兵”,给予特殊待遇,随后便引后金兵攻占黄龙所在之旅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桥兵变

三藩里面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谁的官大?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尚可喜为什么叛变明朝但是却对清朝很忠诚

尚可喜的父亲尚学礼是后金杀死的!其母亲也是死于战乱后金发动的战乱!

按理说尚可喜跟清朝是杀父之仇!此仇不共戴天! 但尚可喜的义父是谁?毛文龙毛将军!毛文龙扩土千里、活民数十万!结果被明朝廷斩杀!斩杀罪名也是极其不公正!为这样的朝廷卖命?到头来能得到啥? 另外毛文龙死后!东江镇乱七八糟!整天互相杀伐!如果继续为明朝打工还是死!那怎么办?逃兵然后逮到被杀?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投靠清朝!

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分别是什么王?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介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中国地域的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军队,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偏安小朝廷的先锋,即‘以汉制汉’。   但全国统一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影响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   所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年轻的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战争爆发。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为什么说尚可喜是清王朝三藩结局最好的一个呢?

康熙继位后,便想要收归皇权,而最重要的就是从收回藩王的手中的权力。相比于其他两藩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尚可喜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康熙处置的藩王。

其实三藩之乱中尚可喜并未谋反,相反,他在康熙下令撤藩的时候,还选择乖乖的收拾包袱准备一家人回到自己老家。吴山桂并不是没有暗自联系过尚可喜,但是尚可喜却坚决反对叛变。虽然尚可喜拒绝了吴三桂,但是他的儿子却与吴三桂私底下联系,参与作乱。在尚可喜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准备上吊自尽以示清白。但是被身边的人拦住。尚可喜对身边的人说觉得自己非常对不起几位先帝的厚爱,并立下遗言,死后回归自己老家海城。面对这样的一个臣子,康熙又怎么好意思让其与叛乱的人一个下场呢。 吴三桂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并不怎么好。而同样在三藩之乱中选择投资的耿精忠后来的结局呢?虽然耿精忠即使投降,并未攻打吴三桂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康熙眼中,耿精忠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所以耿精忠虽然在立下战功后,保留爵位驻扎在潮州。但是没到多久就被下属告发耿精忠投降后仍有谋反之心。于是在康熙21年,反复无常的耿精忠被康熙下令凌迟处死。 可以说这是因为尚可喜的忠诚,康熙的撤藩之路才能那么顺畅。相比吴三桂的惨死,以及耿金洲的凌迟处死,能够安享晚年的尚可喜的确是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毛文龙的手下为什么那么厉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毛文龙的手下。

不仅是手下,还是义子呢。

满人得天下都是袁大民族英雄的功劳呀。 一个小小县令,摇身一变入朝了,不知道使了多少贪污的民脂民膏。一个书生竟然还能带兵打仗,先杀镇边大将毛文龙,看你满人害怕不害怕!!!!!!

尚可喜反明朝,为何却对清朝却十分忠诚?

大清初始进攻中原的时候,明朝有三位叛将,在清朝一统中国的进程中建立卓著功勋。后来这三位叛将,分别被清朝授予王位,分封藩地。尚可喜反明朝,为何却对清朝却十分忠诚?

三位藩王在自己的藩地上,可以说是土皇帝,而且每年还能以各种借口向清王朝索要军饷。等到康熙继位,收归皇权之后,对于三位藩王的举动不满,决定削藩。

当权力受到威胁的时候,野心家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所以由吴三桂起头,引发三藩之乱。三藩之乱高举匡扶明朝大名,进行斗争。但实际上虽然说是"三藩之乱",其实有一藩王没有叛变,此人就是平南亲王尚可喜。

康熙下令撤藩的时候,吴三桂当即反叛,而尚可喜却真乖乖收拾包袱,准备举族迁回海城。叛乱发生之后,尚可喜还受康熙之名留镇广东。

他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心北上,为清朝平叛创造了有利条件。吴三桂当然暗地里联系过尚可喜,但是尚可喜却坚决反对叛变清朝。尚可喜既然未叛变,为何又称"三藩之乱"呢?因为尚可喜是没有叛变,但是他的儿子尚之信却与吴三桂联合,反抗清朝。

三藩之乱发生之前,尚可喜已经准备养老,所以许多权利和兵权交给了儿子尚之信。尚之信因此与吴三桂联合,最终率兵围困平南亲王府,将自己的父亲尚可喜软禁。

尚可喜就这样成为大清忠臣,此后帮助大清统一中原,至死未曾叛变。三藩之乱去世之后,康熙帝大赞,亲为其上谥号"敬"。

想知道: 鞍山市平南王尚可喜墓在哪?

汪精卫不管怎么说还是爱国爱人民的,但是比较悲观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至于尚可喜是个汉奸败类十恶不赦的恶魔,对于这种败类需要灭族他的所有后代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这种汉奸败类都有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个屁用,这相当于在南京建个松井石根纪念馆,然后告诉大家爱国,你他么给屠杀我们的刽子手建纪念馆然后让我们爱国?被尚可喜屠杀那些同胞有纪念馆吗?爱国的没纪念馆汉奸刽子手有纪念馆,这相当于把靖国神社建在中国

清朝(422)孔有德(1)

相关参考

平南王尚可喜简介 尚可喜怎么死的

  尚可喜  尚可喜平南王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将领。原本是崇祯皇帝倚重的抗清将领,却出人意外的投降了清朝,因此,尚可喜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平南王尚可喜简介  公元1604年,尚可喜在海城出生

皇太极为早日统一大清,煞费苦心收服明朝五大降将

从天聪七年(1633)到崇德七年(1642)这10年间,明朝有五位重要将领投降了皇太极,使清朝的力量大大增强。这五将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洪承畴和祖大寿。五将尤其是前四将归清,极大地壮大了清朝的力

尚可喜为何反明 尚可喜为何没参加“三藩之乱”

  大清初始进攻中原的时候,明朝有三位叛将,在清朝一统中国的进程中建立卓著功勋。后来这三位叛将,分别被清朝授予王位,分封藩地。  三位藩王在自己的藩地上,可以说是土皇帝,而且每年还能以各种借口向清王朝

明朝军队战斗力被严重抑制的罪魁祸首

明朝军队在朱元璋、朱棣时期也曾战斗力爆表,所向披靡。但明朝中后期明朝军队战斗力却孱弱不堪,甚至被满清八旗欺凌。可是,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在明军中战斗力很一般,投奔满清后也是战斗力「”小宇

清朝前期原本有四个藩王 除了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外第四个人是谁

还不知道:清朝的第四个藩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南方地区,所以,类似于西周初期将部分边

清王朝定南王孔有德发动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要将...

乾隆朝仍是八旗高官 三藩之乱后尚可喜家族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在统一女真(满洲)诸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特殊政权组织形式,有着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显著特点。入关后,为加强八旗的军事职能,巩固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清廷对作为国家统治...

乾隆朝仍是八旗高官 三藩之乱后尚可喜家族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在统一女真(满洲)诸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特殊政权组织形式,有着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显著特点。入关后,为加强八旗的军事职能,巩固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清廷对作为国家统治...

帮清朝平叛,最终却难逃一死

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尚之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这位“三藩”中最冤枉的王爷就是平南王尚之信!尚之信是老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出生于1636年,那一年尚可喜被皇太极封为智顺王。尚之信出

三藩叛乱 三藩之乱简介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