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李珦,李珦的家族成员

Posted 王朝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宗李珦,李珦的家族成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宗李珦,李珦的家族成员

求李氏朝鲜历代国王世系表

列表如下:

1、

2、

3、

4、

5、

扩展资料:

国王资料: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2、李娎

朝鲜成宗(朝鲜语:조선 성종,Joseon Seongjong;1457年七月三十日-1494年),名李娎。朝鲜王朝的第九代君主,朝鲜世祖李瑈之孙,朝鲜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鲜睿宗李晄之侄。1469至1494年在位,在位二十五年。

成宗李娎生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一个多月后父亲懿敬世子过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即睿宗)承袭,世祖并封其为者山君。

明成化五年(1469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成宗奉祖母贞熹王后的命令当天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

即位后追封父亲懿敬世子为朝鲜德宗,并封母亲韩氏(昭惠王后)为仁粹王妃,明成化十年(1474年)再晋其母为仁粹王大妃。

在位期间完成了编著并颁布《经国大典》,成为了朝鲜刑法的典范。并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朝鲜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三司制度。

明弘治七年(149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成宗在昌德宫大造殿薨,享年三十八岁。明朝赐谥为“康靖”(温良好乐曰康;宽乐令终曰靖),庙号"成宗",定世室,葬广州宣陵。

3、李怿

朝鲜中宗(韩语:조선 중종/朝鲜 中宗Joseon Jungjong;1488年三月十九-1544年十一月十四),名李怿(韩语:이역/李怿Yi Yeok),字乐天(韩语:낙천/乐天Nak cheon)。

明朝赐谥号恭僖,庙号中宗,朝鲜加谥曰恭僖徽文昭武钦仁诚孝大王,是李氏朝鲜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

成宗嫡子,由贞显王后尹氏所生;前任君主燕山君李㦕的同父异母弟弟。1494年,燕山君即位时,李怿被册封为晋城大君(韩语:진성대군/晋城大君Jinseong daegun)。

由于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谋废除燕山君,并拥立李怿为君主。中宗即位后废除了燕山君的不少苛政,受到欢迎,但他为人优柔寡断,容易被两班所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历代君主是谁?他们的皇后呢?

1、朝鲜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神懿王妃(安边韩氏) 神德王妃(谷山康氏)

2、朝鲜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太祖嫡次子;顺德王妃 (庆州金氏)太宗继位封为顺德大妃

3、朝鲜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太祖嫡五子;元敬王妃(骊兴闵氏)世宗继位封为厚德大妃

4、朝鲜世宗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太宗嫡四子;元敬王妃(骊兴闵氏)世宗继位封为厚德大妃

5、朝鲜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世宗嫡长子;显德王妃(安东权氏)生下端宗后死。

6、朝鲜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文宗嫡子;定顺王妃(砺山宋氏)。

7、朝鲜世祖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贞喜王妃(坡平尹氏)1469-1476垂帘听政掌握政权。

8、朝鲜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世祖嫡次子;章顺王妃(清州韩氏)1461年死。安顺王妃(清州韩氏)1472封为仁惠大妃,1497年燕山君加封为明懿王大妃。

9、朝鲜成宗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恭惠王妃(清州韩氏)1474年死 继妃(坡平尹氏)燕山君生母后成废妃 贞显王妃(坡平尹氏)中宗生母 燕山君继位封为慈顺大妃

10、燕山君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成宗长子;王妃(居昌慎氏)[被废]。

11、朝鲜中宗李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端敬王妃(居昌慎氏)被废 章敬王妃(坡平尹氏)1515年生下明宗后死 文正王妃(坡平尹氏)明宗继位封为文定大妃1545年开始完全掌握政权。

12、朝鲜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中宗嫡长子;仁圣王妃(罗州朴氏)。

13、朝鲜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中宗嫡次子;仁顺王妃(青松沈氏)。

14、朝鲜宣祖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懿仁王妃(罗州朴氏)仁穆王妃(安东金氏)后封仁穆大妃。  

15、光海君李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宣祖庶次子;王妃(文华柳氏)[被废]

16、朝鲜仁祖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仁烈王妃(清州韩氏1635年死 庄烈王妃(丰壤赵氏)。

17、朝鲜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仁祖嫡次子;宣德王妃(德水张氏)。

18、朝鲜显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孝宗嫡子;明圣王妃(清风金氏)。 

19、朝鲜肃宗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显宗嫡子;仁敬王妃(光州金氏)仁显王妃(骊兴闵氏)仁元王妃(庆州金氏)。

20、朝鲜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肃宗庶长子;端懿王妃(青松沈氏)宣懿王妃(咸从鱼氏)。

21、朝鲜英祖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肃宗庶四子;贞圣王妃(达城徐氏)贞纯王妃(庆州金氏)。

22、朝鲜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孝懿王妃(清风金氏)。

23、朝鲜纯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正祖庶长子;纯元王妃(安东金氏)宪宗年间封大王大妃垂帘18年掌握政权。

24、朝鲜宪宗 李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孝显王妃(安东金氏) 孝定王妃(南阳洪氏)后封王大妃。

25、朝鲜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哲仁王妃(安东金氏)后封大妃。

26、朝鲜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明成王妃(骊兴闵氏)。

扩展资料:

朝鲜王朝王妃介绍:

1、朝鲜王朝为中国之藩国,因此其君主只能称国王而非皇帝,相对的,国王之正妻也只能称王妃而不是皇后。

2、朝鲜王朝初期,王妃拥有徽号,如显妃(神德王后)、静妃(元敬王后)等,世宗十四年一月下令取消徽号,只能改称王妃。此外,对王妃的称呼一般为中宫殿,尊称中殿娘娘。

3、朝鲜王妃对于管理后宫有着很高的决定权,只要王妃下了决定,就连国王或王大妃也很难更改,而后宫嫔御的徽号和牒纸也是由王妃所拟定和颁下的。与朝鲜后宫其余封爵不同,王妃、大妃、王大妃与大王大妃皆无品阶。

4、朝鲜的王妃在死后可以被追封为王后,若是得到中国许可,则又可追升为王后。

5、最后一位王妃是朝鲜哲宗的哲仁王后金氏,她在死后追升为王后,而日后朝鲜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正式独立,哲仁王后也被追升为哲仁皇后。

6、像哲仁王后这样,在大韩帝国独立之后被追升为皇后的王后有很多,而几乎所有的朝鲜王朝的国王及王后都被追封为皇帝和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妃

李氏朝鲜王朝的历代君主有哪些?

一共有27位君主,列表如下:

1、

2、

3、

4、

5、

6、

扩展资料:

部分君主介绍: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

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2、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远,庙号朝鲜定宗,谥号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鲜太宗李芳远同母兄,李氏朝鲜第二位君主。

生于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年)七月,官至高丽三司右使。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八月,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太祖二年(1393年)十月,拜三军府中军节制使。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李芳果之弟李芳远在都城起兵,世子李芳硕被杀,身为次子的李芳果被立为世子,同年九月,太祖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实权却掌握在五弟靖安大君李芳远之手。

不久,李芳远发动第二次政变,李芳果被迫禅让于李芳远,成为太上王。朝鲜世宗元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63岁。

3、李坧

李坧(朝鲜语:이척;1874年-1926年),朝鲜王朝第27代君主,大韩帝国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时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字君邦,号正轩,本贯全州李氏。死后庙号纯宗,所以通称朝鲜纯宗,又称韩纯宗、隆熙帝、李王坧等。

他是朝鲜高宗李熙和明成皇后闵氏夫妇仅存的儿子。1875年册封王世子,1895年晋升王太子,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后封皇太子。1907年高宗退位,李坧即位,改元“隆熙”。

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灭亡。8月29日,李坧下诏退位,降封为昌德宫李王。1926年病逝,时年五十三岁,死后引发六·十万岁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详细介绍

朝鲜简介

朝鲜王朝(조선왕조, 1392年—1910年),朝鲜半岛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君主的本贯是全州李氏,建都于汉阳(即今日首尔汉江以北地区)。因君主姓李,所以简称李朝。正式国号朝鲜国。朝鲜王朝历经27代君主共五百余年,其绝大部分时间内先后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的重要的朝贡国。1896年,甲午战争后,朝鲜脱离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朝鲜王朝灭亡。 朝鲜王朝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1395年定都于汉阳。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阳(后改称汉城,2005年起改称首尔),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政治制度 朝鲜王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制。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李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了《经国大典》的规定。 朝鲜的官职称为两班,仿照中国,分为正从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品。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1896年以后,修改职官制度,敕任官为正一品至从二品,奏任官为正三品至从六品,判任官为正七品至从九品。武将制度,大将为一品,副将、参将从二品,正领、副领、参领、正尉从三品,副尉、参尉从六品,正校、副校、参校另外决定。 在国王下面,有辅佐机关——议政府,其首领称“领议政”,相当于中国的内阁首辅。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舍人等职官。 议政府之下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曹,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其首长称判书,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检察谏议机构为司宪府和司谏院(两府)。此外还有承政院,为国王起草旨意。 宗亲、忠勋机构有宗亲府、忠勋府、仪宾(相当于驸马)府、敦宁府等。国学为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其他机构有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史馆称春秋馆。内廷供奉机构有内医院、尚衣院、司仆寺、内资寺、内赡寺、礼宾寺、济用监、内侍院等。此外还有宗庙署、社稷署、长兴库、义盈库、冰库、平市署、图画署、惠民署、造纸署、瓦署、归厚署、典狱署、典牲署、掌苑署、司圃署、养贤库等机构。 武职机构有五军营、内三厅、训练院、世子翊卫司、扈卫厅、捕盗厅、镇抚营、管理营、龙虎营等。首长称大将、中军、使等。 外职分八道,道下为州、府、郡、县。汉城府判尹为正二品。四都(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广州府)长官称留守,为正、从二品。地方官职为从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护府使、牧使、从四品郡守、从五品县令等等。 李朝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武官外职包括兵马节度使、三道水军统御使(均为从二品)、兵马/水军节制使、兵马虞侯、水军虞侯、兵马/水军佥节制使、兵马/水军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万户等品级。中央外派官职有观察使、中军、察访等。 行政区划 朝鲜八道示意图朝鲜历代都把全国分为八道,俗称朝鲜八道。朝鲜时代的八道如下: 京畿道,含汉城府、开城府。首府在汉城府。 庆尚道,含庆州府、尚州牧、晋州牧;设左兵营、右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庆州府。 全罗道,含全州牧、罗州牧;设兵营、左水营、右水营。首府在全州。 忠清道,含忠州牧、清州牧、公州牧;设水营。首府在清州。 黄海道,含黄州牧、海州牧。首府在黄州。 平安道,含平壤府、宁边大都护府、义州牧。首府在平壤府。 江原道,含江陵大都护府、原州牧。首府在江陵。 咸镜道(宁安道),含咸兴府、镜城都护府、北清都护府。首府在咸兴府。 道之下设州、府、郡、县。 其中,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两道。宁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除了行政划分以外,古代朝鲜还按传统习惯将全国划为六个大区:关北(咸镜道、平安道);关西(黄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关东(江原道太白山以东的部分,又称岭东);畿湖(京畿道全部和忠清道的一部);湖南(忠清道一部分加上全罗道);岭南(庆尚道) 高宗时期,曾实行过两次行政改革,一道把朝鲜八道分为23府,但后来又再改成13道,即把平安、庆尚、咸镜、全罗、忠清五道划分为南北两道,成为十三道。 在日据时代,朝鲜全境归朝鲜总督府管理,朝鲜总督府将汉城府废为京城,汉城府辖区降为京畿道的一个郡,一直到日本投降。其时朝鲜行政区为13道,218个郡,2202个面、28,498个里。 【政治历史】 士祸和政争 从十五世纪后半叶的成宗时代开始,朝鲜的统治结构逐渐扩张。官僚阶层日益增多。俗称“两班”的文武官僚阶层人数增多。以协助世祖篡位的武将勋贵权臣为主的勋旧派,同与儒生和士大夫为主的“士林派”首先发生党争。 燕山君被废黜后,士林派取得了胜利。士林派随后又不断发生内讧和分裂,包括明宗时期的大尹派和小尹派,以及宣祖时的东人党(岭南学派)和西人党(畿湖学派)。东人党在政治斗争中得势后又分裂为以李滉(李退溪)为首领的南人派和曹植 为首领的北人派。北人派由于拥立光海君即位而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得势。朝廷中的北人党又分裂为以李尔瞻为首、主张拥立光海君的大北派,和柳永庆为首、主张拥立嫡子的小北派。小北派在光海君即位后受到打击,柳永庆被赐死,小北派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而大北派则又分裂成骨北、肉北和中北三派。南人则分裂为清南和浊南。西人派在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的政变中得势,又在显宗时期分裂为老论派(元老派)和少论派(少壮派)。南人派在肃宗时因依附张禧嫔而得势。总之,李朝的中期和后期,是在混乱而无休止的党争中度过的。 除了两班和士林的党争外,李朝的王位更迭也令人眼花缭乱。先后发生过第一次王子之乱(太祖退位)、第二次王子之乱(定宗退位)、乙亥靖社(世祖篡位)、中宗反正(废黜燕山君)、仁祖反正(废黜光海君)等多次政治变动。每一次政变都会带来被称为“士祸”的诛戮和贬斥。 宗教 在与政治有关的宗教政策方面,由于高丽末年时朱元璋曾批评高丽因为尊释轻儒,会导致亡国,所以朝鲜立国后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几位国王在位时外,历代国王通常采取崇儒废佛的政策,在国内拆毁佛教寺院。即使是崇佛的燕山君,他在朝时亦受到大臣的废佛压力。废佛时,寺院的土地予以没收,并对僧侣征收重税。与此同时,高丽时期僧院的饮茶传统也被禁止,茶道从此在朝鲜失传,民间则以麦茶作为替代饮料。 在正祖时期,天主教开始传入朝鲜。在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用朝鲜政府对西洋天文历法和天文仪器感兴趣的机会,同来京的朝鲜使臣交往,传教士的博学多闻、教堂的庄严崇高、基督教教义表述的新奇观念,也随著这些交往传给了朝鲜使臣。正祖八年(1784年),朝鲜使臣李承薰在北京天主教南堂领洗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禄。他回国之后开始了秘密传教活动,朝鲜的天主教徒组织的地下教会、信徒迅速增加。但是朝鲜的教会属于自发性质,没有经过教会任命的神职人员,教徒为教徒受洗,不符合天主教教义。但朝鲜严格禁止西洋人入境,所以北京教区主教决定派遣相貌与朝鲜人相同的中国传教士进入朝鲜。1791年12月23日,周文谟教士历尽艰辛,潜入朝鲜国境,随即开始了传教活动,入教信徒有两班显贵,也有卑贱的士卒。朝鲜政府将天主教视为邪教,不断逮捕处决教徒,在得知有中国传教士潜入之后,更是加紧了搜捕,逮捕、拷打教徒。为了保护广大朝鲜教徒的安全,周文谟决定向朝鲜政府自首,于1801年4月19日在汉城被处决。此案被称作“辛酉邪狱”,众多教徒和进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镛等人被处刑和流放。朴趾源、朴齐家等与天主教无直接关联的北学论者也被降职、革职。韩国学者认为,周文谟在朝鲜的活动已经超出了宗教的范畴,通过他的活动,十八世纪末的朝鲜社会在了解和吸收欧洲外来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直到19世纪末开国时为止,李朝的统治者都一直对其采取打击和压迫的政策。 后宫专政 由于朝鲜王朝是中国清朝的册封国,所以在1896年终止册封关系之前,其国王不能自称皇帝。其配偶相当于清朝的皇后,但是称为王妃。皇太子称为王世子,皇太后称为王大妃,太皇太后称为大王大妃。在王妃之下,还有嫔、贵人、昭仪、淑仪、昭容、淑容、昭媛、淑媛这些等级。按照李朝的传统,年幼的国王在不能亲自处理政务前,由王大妃摄政,称为“垂帘听政”。成宗、明宗、宪宗、高宗时的王大妃都曾经垂帘。此外,中宗时的敬嫔朴氏、文定王后、肃宗时的张禧嫔、高宗时的闵妃都曾经用自身的影响干预朝政。 随着女人掌握政权而来的,是王朝后期的外戚门阀势道政治。清州韩氏、青松沈氏、安东金氏、丰壤赵氏、骊兴闵氏都是因外戚政治而得势的家族。 【科学和文化】 文字语言 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创立了朝鲜民族的文字训民正音。 天文学和地理学 朝鲜王宫内的科研机构发明了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精密仪器。宫廷历法机构编写了《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书籍。18世纪初,实学派还将西方的地转说引入朝鲜。 世宗时代,编纂了八卷本《地理册》,按照一定的体系详细叙述了朝鲜各州郡的历史变迁、名称由来、山川、部曲、城池、官坊、烽燧、桥梁、津渡、驿站、按姓氏分类的居民构成、牧场、土产、手工业种类、土地的肥瘠、田结数、租税、供纳、运输、四季气候、风俗和路程,相当于一部地理方面的百科全书。与此同时编纂了各地的地方志,此后又编写了《东国舆地胜览》、《东国舆地备考》等地理书籍。地图方面,先后编纂了《八道州郡图》、《八道山川图》、《八道图》、以及按照比例尺绘制的《大东舆地图》。 实用科学 朝鲜时期实用的发明创造活动同样非常活跃。农业书籍《农家集成》、《农事直说》、《农桑辑要》、《四时纂要》、《课农小抄》等重要书籍。制造并改进了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高丽时期发明的铜活字印刷技术和排版术得到广泛应用,1403年在汉城设置了铸字所。17世纪的实学家还深入研究研究西洋算学,洪大容编写了《筹解应用》,把古代算术发展到包括代数学和几何学在内的现代数学。 医学 医学方面,朝鲜参考中医理论,按照土产药材和气候创造了朝鲜的医学理论,按科对疾病加以分类,建立了治疗大纲,并首度提出了预防医学的概念。宫廷和民间编纂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书籍,如《东医宝鉴》、《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本国经验方》。 文学、音乐、美术 朝鲜的文学、绘画、诗歌、音乐、舞蹈也非常兴盛。李朝时期,出现了金时习、郑澈、林悌等著名诗人,出现了《热河日记》、《壬辰录》、《金鳌新话》、《谢氏南征记》、《九云梦》等小说和文学作品。在十七世纪,还出现了《春香传》、《洪吉童传》、《沈清传》等用朝鲜文字写成的小说。通俗诗歌和小说的兴起,促使人民注意社会的种种弊端,鼓励人民参加社会改革。 朝鲜宫廷音乐机构创作了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 此外,在著名的高丽青瓷的基础上,李朝时期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朝鲜白瓷。李朝在螺钿、漆器、金属、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绣、砂器等工艺方面也留下了很多具有独特色彩的宝贵遗产。 其他 在对外政策方面,朝鲜对明朝采取事大政策。对于日本和满洲政权则采取敌视的态度。1592年,发生了壬辰倭乱,朝鲜遭到日本入侵,并引至光海君被废。1627年和1636年,朝鲜又先后两次遭到北方女真人的后金政权入侵,已经失去辽东领土的明朝无力支援朝鲜,朝鲜承认后金为兄朝鲜为弟的两国关系。1636年后金随着更名为清朝对朝鲜要求来朝贡而打明朝,朝鲜不接受清朝的要求而发表不承认皇太极为中华天子。皇太极亲自率领12万士兵入侵朝鲜,朝鲜投降而接受清朝的册封。 1876年,日本与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朝鲜开国。1894年,为了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清朝与日本进行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成为近代国家。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称帝登极,将国名改为“大韩帝国”。但是日本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和外交,并在朝鲜设立了朝鲜统监一职。 1907年,高宗因向海牙和会派遣秘使,寻求国家独立而被勒令退位。1910年,日本与所谓的“大韩帝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大韩帝国”成为日本的一部分,朝鲜王朝灭亡。 国王列表 朝鲜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间1392年-1398年 朝鲜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间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朝鲜太宗 李芳远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间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朝鲜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间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朝鲜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间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长子 朝鲜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间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朝鲜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间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朝鲜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间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朝鲜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间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长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 成宗长子 朝鲜中宗 李怿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间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长子,燕山君之弟 朝鲜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间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长子 朝鲜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间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朝鲜宣祖 李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间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兴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明宗庶侄 光海君 李珲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间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仁祖 李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间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长子,光海君庶侄 朝鲜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间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朝鲜显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间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朝鲜肃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间1674年-1720年 显宗嫡子 朝鲜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间1720年-1724年 肃宗庶长子 朝鲜英祖 李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间1724年-1776年 肃宗庶四子 朝鲜正祖 李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间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献世子李愃之次子 朝鲜纯祖 李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间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长子 朝鲜宪宗 李奂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间1834年-1849年 纯祖嫡长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的嫡子 朝鲜哲宗 李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间1849年-1863年 庄献世子第三子恩彦君李裀之孙,父为恩彦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圹 朝鲜高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间1863年-1907年 庄献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孙,祖父南延君李球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孙,父为南延君第四子兴宣大院君李昰应 朝鲜纯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间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长子 年号 太祖 李成桂 用明朝年号 (洪武) 定宗 李芳果 用明朝年号 (建文) 太宗 李芳远 用明朝年号 (永乐) 世宗 李祹 用明朝年号 (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文宗 李珦 用明朝年号 (景泰) 端宗 李弘暐 用明朝年号 (景泰) 世祖 李瑈 用明朝年号 (景泰、天顺、成化) 睿宗 李晄用明朝年号 (成化) 成宗 李娎 用明朝年号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用明朝年号 (弘治、正德) 中宗 李怿 用明朝年号 (正德、嘉靖) 仁宗 李峼 用明朝年号 (嘉靖) 明宗 李峘 用明朝年号 (嘉靖、隆庆) 宣祖 李昖 用明朝年号 (隆庆、万历) 光海君 李珲 用明朝年号 (万历) 仁祖 李倧 用明朝及清朝年号 (万历、天启、崇祯、崇德) 孝宗 李淏 用干支纪年,同中国来往使用清朝年号 显宗 李棩 干支纪年 肃宗 李焞 干支纪年 景宗 李昀 干支纪年 英祖 李昑 干支纪年 正祖 李算 干支纪年 纯祖 李玜 干支纪年 宪宗 李奂 干支纪年 哲宗 李元范 干支纪年 高宗 李熙 年号:建阳/光武 (1896年以前用干支年号及檀君纪年) 纯宗 李坧 年号:隆熙 年表 1392年 - 李成桂在开京即位 1393年 - 国号变更为朝鲜 1398年 - 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 1400年 - 第二次王子之乱 1401年 - 明朝正式册封朝鲜国王 1404年 - 与日本室町幕府建立往来 1419年 - 对马岛日本人入侵 1434年 - 平定女真部落,建立东北边境四郡六镇 1443年 - 开始制订训民正音(1446年公布) 1453年 - 癸酉靖难(世祖篡位) 1469年 - 完成经国大典 1498年 - 戊午士祸 1504年 - 甲子士祸 1510年 - 对马岛日本人入侵(三浦倭乱) 1516年 - 中宗反正 1519年 - 巳卯士祸 1545年 - 乙巳士祸 1547年 - 丁未士祸 1551年 - 乙卯倭变 1555年 - 设置备边司 1559年-1562年 - 林巨正之乱(黄海道农民战争) 1575年 - 士林派分裂为东人、西人 1592年-1593年 - 壬辰倭乱 1597年-1598年 - 丁酉再乱 1607年 - 与江户幕府恢复往来 1608年 - 大北派拥立光海君,北人政权开始 1609年 - 朝日通商条约,日本派遣朝鲜通信使 1619年 - 萨尔浒之战,明朝和朝鲜联军败于后金军 1623年 - 仁祖反正 1627年 - 后金军进攻朝鲜(丁卯胡乱)。 1636年 - 清帝皇太极亲征朝鲜(丙子虏乱)。 1637年 - 仁祖向大清投降,朝鲜终止与明朝的册封关系 1660年 - 礼论事件,西人与南人对立 1683年 - 西人分裂为老论派与少论派 1721年-1722年 - 辛壬士祸。 1728年 - 李麟佐之乱。 1784年 - 基督教传入朝鲜。 1791年 - 开始镇压基督教 1796年 - 建设水原城(华城) 1801年 - 大规模镇压基督教 1804年 - 士林派统治终结,开始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 1811年 - 洪景来之乱(平安道农民战争) 1861年 - 金正浩完成朝鲜全图、大东舆地图 1862年 - 壬戌民乱(庆尚道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1863年 - 成立大院君政权 1866年 - 丙寅邪狱。谢尔曼将军号事件。 1873年 - 大院君退位,闵氏干政 1875年 - 江华岛事件 1876年 - 与日本签订《日朝修好条约》 1882年 - 壬午军乱。签订《朝美修好条约》 1884年 - 甲申政変,开化派政变失败 1894年 - 东学党之乱(甲午农民战争),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 - 日本人暗杀闵妃 1896年 - 日本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 1897年 - 高宗改年号光武,称帝登极,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改国名朝鲜为大韩帝国 1910年 - 李完用与日本特使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朝鲜亡国。

朝鲜王朝的历代君王和在位年份,谁知道?

共28位君王。

一、列表如下(姓名/在位时间):

1、

2、

3、

4、

5、

二、国君资料:

1、李成桂

李成桂(朝鲜语:이성계,发音:Yi Seong-gye,1335年-1408年),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1392年—1398年在位)。

本贯全州李氏,出生于元朝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初字仲洁,后改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死后庙号太祖,明朝赐谥号“康献”,故又称“朝鲜太祖”或“康献大王”。

李成桂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1356年,李成桂与其父帮助高丽王朝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后由于在抵御元朝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提拔。

1388年,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军,掌握高丽政权;1392年,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城。

即位后,李成桂对内实行改革,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对外向明朝称臣,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

第一次王子之乱后,李成桂让位于次子李芳果,奉为太上王。后来出奔老家咸兴,又被太宗李芳远挟持回京,于是有”咸兴差使”的典故。后死于汉城。

2、李芳果

李芳果,即李曔(1357年—1419年),字光远,庙号朝鲜定宗,谥号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朝鲜太宗李芳远同母兄,李氏朝鲜第二位君主。

生于高丽恭愍王六年(1357年)七月,官至高丽三司右使。朝鲜太祖元年(1392年)八月,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太祖二年(1393年)十月,拜三军府中军节制使。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李芳果之弟李芳远在都城起兵,世子李芳硕被杀,身为次子的李芳果被立为世子,同年九月,太祖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实权却掌握在五弟靖安大君李芳远之手。

不久,李芳远发动第二次政变,李芳果被迫禅让于李芳远,成为太上王。朝鲜世宗元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63岁。

3、李芳远

李芳远(韩语:이방원 ;1367.05.16-1422.05.10),即朝鲜太宗(韩语:조선 태종),字遗德, 朝鲜王朝第三代君主,也是第一位受中国册封的朝鲜国王。朝鲜太祖李成桂第五子,母亲为神懿王后韩氏。

李芳远在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过程中功劳颇大。李成桂即位后,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曾以两次王子之乱的方式,铲除异己,进而继位。李芳远在位期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八日,太宗传位于朝鲜世宗。

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十日,在汉城泉达坊新宫去世,在位十八年,在太上王位四年,享年五十六岁。明朝赐谥号为恭定,朝鲜为太宗上谥号为恭定圣德神功文武光孝大王,庙号太宗,葬于献陵。

4、李祹

李祹(朝鲜语:이도,1397年-1450年),即朝鲜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鲜第四代君主。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母亲为元敬王后闵氏。

李祹22岁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间是朝鲜王朝的鼎盛时期,朝鲜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在此期间创造了谚文,对朝鲜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后世的韩国史学家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尧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内的内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较大成果。

正统十年(1445年)以后,李祹因病让王世子李珦摄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汉城永膺大君府邸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明朝赐谥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庙号世宗。初葬广州(京畿道广州大母山)献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骊州城山英陵。

5、李珦

李珦(朝鲜语:이향,1414年—1452年),朝鲜王朝第五任君主(1450—1452年在位)。字辉之,是朝鲜世宗李裪嫡长子,朝鲜世祖李瑈同母兄,母昭宪王后沈氏,永乐十二年(1414年)十月三日生于汉城,永乐二十年(1422年)十月册封为王世子。

正统十年(1445年),因朝鲜世宗身体抱恙,开始协助处理政务。景泰元年(1450年),世宗于永膺大君李琰府邸薨,李珦继承王位。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十四日, 薨于康宁殿。年仅三十八岁,在位仅两年,庙号文宗,谥号“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鲜国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成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芳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芳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珦

成员(13)家族(25)

相关参考

家族成员包含哪些人,我的家族成员包括那些人

初音未来家族成员一共有几人?MEKIOKAITO初音ミク(初音未来)镜音リン·レン(镜音双子)巡音ルカ(巡音流歌)Miki(SF-A2开発コードmiki)歌爱ユキ冰山キヨテル(从左至右)猫村いろは神威

吕雉的妹妹揭秘吕雉父亲及其家族成员 吕雉家族最后的下场

【吕雉的妹妹】揭秘吕雉父亲及其家族成员吕雉家族最后的下场  吕雉简介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逝世后,便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第

人类家族新成员

新人种再发现东南亚地区历来以物种资源丰富、独特而著称。不仅动植物独特,甚至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类也显得与众不同。比如在2003-2004年,人类学家在印尼东部的弗洛里斯岛上挖掘出一堆古人类化石。经过

日本天皇家族成员的男女关系

  日本有部电影《乱》,而日本天皇家族的男女关系也是一个字,乱!而且乱出了水平,乱出了情况,乱得惊世骇俗,乱得稀里哗啦。  日本与中国,同为东亚两大国,看情形,颇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势头。说起来,多少年来

赫舍里索尼家族成员,索尼家族到了索额图之后还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

索尼家族到了索额图之后还出过什么显赫的人物??兴盛时期:天命初期——康熙后期代表人物:希福、额尔德尼、索尼、索额图、孝诚仁皇后家族简介:与钮祜禄氏相比,赫舍里氏是一个年轻的家族。他们世居都英额,后又迁

祖父 刘兴的家族成员

祖父:汉宣帝刘询祖母:恭哀皇后许平君父亲:汉元帝刘奭母亲:昭仪冯媛(冯昭仪)妻子:卫姬儿子:汉平帝刘衎女儿:修义君刘谒臣、承礼君刘哉皮、尊德君刘鬲子电视剧《母仪天下》齐冰饰刘兴中山孝王刘兴墓,封土高约7米...

爱新觉罗颙琰的母亲是谁,爱新觉罗·颙琰的家族成员

爱新觉罗·颙琰的家族成员1、父母父亲: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2、后妃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帝生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皇贵妃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商朝祸国红颜妲己家族成员资料介绍

据著作《封神演义》记载,商朝末年,商纣王帝辛为人残暴,民不聊生。看到大商民心大散而纣王仍只顾享乐,被派至冀州封为冀州候的大将苏护愤起讨伐,留书永不朝商,结果讨伐失败,有苏氏部落难敌商军,苏护无奈之下不

“蜀汉五虎将”之一的马超生平简介,马超的家族成员有谁

马超是三国时期蜀国将领,被后人称为蜀汉五虎将之一。马超是扶风茂陵人,生于公元176年,卒于公元222年。马超十七岁的时候,已经穿上战袍,跟随父亲上战场作战。后来,马超的父亲马腾因被曹操设计杀害,马超从

爱新觉罗 奕訢,爱新觉罗·奕欣的家族成员

爱新觉罗·奕欣的介绍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