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没打赢也从没打败,匈奴也不敢找他打仗,不败将军程不识传奇
Posted 军队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从没打赢也从没打败,匈奴也不敢找他打仗,不败将军程不识传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从没打赢也从没打败,匈奴也不敢找他打仗,不败将军程不识传奇
今天我们分享《历史名将录》第39集:程不识,他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在汉景帝时,程不识担任太中大夫,多次出任边郡太守。与匈奴作战时,部队营阵严整,匈奴不敢贸然进攻,与李广并称名将。因为程不识军队纪律严格,李广善待士卒、且军队纪律松散士兵都喜欢跟随李广,不愿跟随程不识。汉武帝时,程不识为长乐保卫尉,元光元年(前134年),以卫尉为车畸将军,屯兵雁门郡。
李广和程不识都以边境郡守的身份指挥军队,当时很有名气。李广指挥行军没有固定的编制和行列阵势,选择水甜草肥的地方,驻扎下来,人人自便,夜间也不设巡更士兵敲打刁斗警卫营盘。但是,李广会远远地派出监视敌军的侦察哨兵,军队未曾遭到袭击。
程不识则军容整肃,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夜间派士兵刁斗巡逻,军中官佐处理军队文书,一直忙到天明,军队不能随意休息,也没有遇到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简单容易,如果敌人突然袭击,他就没有办法抵御,李广的士兵很自在,心甘情愿地为他拼力死战。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繁忙,敌人也不能侵犯。”
但匈奴人更怕李广的谋略,汉军士兵 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而苦于跟随程不识。
《易经》上说:“军队一出动,就要有严格的军纪,否则,不论胜败都很凶险。”这是说,统领的大军不用法纪控驭,没有不凶险的。李广统领军队,人人自便。凭李广的奇才,这是可以的,但常人不能效法。
说到普通人,都喜好安逸,不知道接近祸害的危险。那些士兵既然认为程不识治军严厉苛刻,愿意跟随李广作战,势必将要仇视他们的长官,而不服从指挥。这样说来,指挥军队随意的危害,不仅仅是李广的军队无法防御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一点。
所以说,军队的事情要始终严格,统领军队,必须严格。如果这样,仿效程不识用兵,即便打不了胜仗,还可以保证不败,如果学习李广,很少能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
相对来说,李广用兵堪称天才,指挥军队无迹可寻,程不识则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李广的用兵方法不值得效仿。因为如果你是天才,自然有自己的带兵方法,如果你不是天才,那学李广就死的很惨了。
和程不识都是汉武帝时的大将,但两个人治军的风格迥异。在这里举他们两个人做例子,是想谈一谈领导的方式与风格对事业的影响。李广是有名的飞将军;程不识,可能除了专门研究秦汉史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听说过他。其实在汉朝前期,特别是汉武帝时代,两个人是齐名的。他们一个是现在河北省的太守,一个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当时的太守大多是边境上的守将。李广是名声很大的人物。李广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因此每位将领都与他交情好。作战时,他的行军布阵采用自由的作风,不拘一格,他所带领的骑兵非常精良,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所以李广的小部队可能获胜,士兵比较少,可以凭借个人的武勇,反败为胜。
李广时常带领少量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有时成功,大多数时候却是失败的。其实,李广的做法不是带领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打匈奴时,大军五道出击,武帝不让他领导正面的军队,只让他率领辅助部队,未尝没有道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悲剧,造成他的英雄事迹的传诵。程不识和李广相比,有鲜明的特点。他是非常严谨的将领,将部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分成部伍,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他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程不识应当算是极为稳重的将领。
在西汉,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因为他战不败。而李广呢,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就好比在赌场赌钱,不是大赢,就是大输。程不识则能够不断地积累胜利。李广、程不识代表了两种指挥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两个人之间难作必然的好坏评断。就亲和力与团结力来说,李广军队的五千人可以顶五万人来用,而程不识的一万人则永远是一万人,但也是不至于轻易被打垮的。程不识指挥军队的风格在汉朝延续了很长的时期,所以汉朝时“军中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换句话说,指挥的命令只能下达到第二级,无法下达到第三级以下。
这样的部队非常坚实,但扩张性与活动性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这两类例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具体说来,居上风的时候,李广的军队较容易成功。平常的时候,程不识的作风可以维持不败。最好的方法是适当地调和这两种风格,但如何调和则是另一门大学问。从一般情况来看,如果我们不知道眼下的局势如何,还是选择程不识那种类型的人才或者采取程不识那样行事的作风比较稳妥一些。所以说,真打仗,宁可学程不时,不可学李广。
程不识为什么打不败呢?因为他太严谨!他的部队,首先“正部曲”,层级指挥系统非常严格。然后是“正行伍营陈”,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军队前面有斥候,后面有后卫,宿营有警戒,防得铁桶一般。
李广则恰恰相反,没有什么“正部曲”的层级指挥系统,和手下将领恩义相结,大家都是兄弟。行军是也没有什么部伍行陈,宿营是哪有水源就在哪儿宿营,人人自便,你怎么舒服就怎么来。所以士兵都喜欢跟着李广,不喜欢跟着程不识。匈奴人也一样,都喜欢找李广交手,不去程不识那里讨晦气。
所以程不识是永远不败,他防备得连敌人都不愿意来,想起他都郁闷。
李广则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还被敌人俘虏过,又很精彩地装病夺马逃回来,被判了死罪,交罚款赎罪为平民,后来又得到起用,最终还是在战场上迷路不能建功,羞愤自杀
程不识一辈子唯一的遗憾就是以守将为主业,没有打过轰轰烈烈的辉煌远征性战役,因此,虽然拥有“不败将军”的美称,但惋惜亦如李广,终生未能获封侯爵,最终淹没于史册了。
军队(10)李广(2)不识(1)相关参考
号称「”满万不可战”,「”日行千里”的东亚第一雄师八旗劲旅,入关没多久就沦为一帮拿着鸟笼到处溜达的纨绔子弟,连基本的骑射本领都丢失了。三藩之乱时,八旗子弟不敢主动迎战叛军,绿营成为主力;太平天国运动时
诺门坎之后的苏日对局:斯大林从没信过日本人 诺门坎的炮声虽然停止,随着一纸《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两国间的战争状态也结束,可是,新的条约并不能抹去旧时记忆,数月前的隆隆炮声更不可能化成尘埃随风飘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讲王翦
本文为「”句解《三国志》”系列第8篇。笔者另建立名为「”文墨中的三国”的今日头条专栏,将辅助此系列。”董卓控制京城后,横行不法,败坏纲常,东汉王朝「”迎”来了新的灾难。董卓在滥杀大臣的同时,也考虑到了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改朝换代”。如果以天皇本身论,从神武到平成,日本已经换了125代,每换一个年号也随之更改;如果以政府论,从伊藤博文到安倍,日本换了98任总理;如果以政体论,从潘主割据到幕府一统到明
01高调炫富遭灭门春秋战国时期,梁国有个姓虞的土豪,在大路边盖了一座高楼,天天聚众歌宴赌博,日夜不停,欢歌笑语。>一天,有三个人从虞土豪楼下经过。恰巧一只老鹰也从那里飞过,嘴里叼着一只腐鼠,没叼稳,掉
三国时期,出现了无数的武将,在这些武将中,几乎都是能征善战的。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时期,出现的武将众多,但是能够称之为骁勇善战的,肯定是不多的。其次就是名留青史的武将也是很少的。三国中大部分武将都是默默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被人们称为「”百万人屠”的白起,他一生大小70多战从没有败绩,率领秦军一次次击溃六国军队,成为六国的噩梦。公元前293年,韩魏两国联军扼守崤山和函谷关阻止秦军东进,
核心提示:正是因为粟裕不同意,叶飞抗命而战,所以,在战前,他研究的特别细致,想得也十分周到。结果,战斗一打响,两个团紧密配合,锐不可当,两个小时就解决战斗,全歼伪军1个团,伪团长在逃跑时落水毙命。而第
说起唐朝末年的岐王李茂贞,你可能不熟,但你也许看过这个笑话:岐王李茂贞属下的泾州书记官薛昌绪,为人怪僻不合情理,和自己的老婆见个面除了要规定时间,还必须遵守一套荒唐的礼仪制度:在规定的时间该见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