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亡国,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Posted 亡国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亡国,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亡国,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崇祯皇帝为何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如果从人品的角度去评价中国古代的皇帝,崇祯必然能上排行榜,且其排名必然很靠前。崇祯勤政、简朴、仁爱,其当政期间没有后宫干政、没有宦官专权、朝中更没有奸佞当道,那么,这样一位少有的好皇帝,为何成为亡国之君呢?

朱由检

崇祯乃成年即位,这从根本上排除了权臣、宦官以及外戚干政的可能,即位之初,崇祯便能亲掌朝政,大权独揽。崇祯自即位至亡国,始终勤于朝政、力图中兴。然而,这一切明君的典范做派,恰恰是崇祯最大之劣势,使大明限于万劫不复之深渊。

明代政权架构不同于中国以往的任何朝代,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国家不设宰相的先河,国家权力分别由皇权、内阁、司礼监、六部以及相当严密之监察系统组成。至明代后期,在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过程中,皇权之作用明显弱化,其充当的角色更倾向于对各个机构所产生的制衡力。在这种体制下,即使皇帝偷懒怠惰,国家机器仍然能够高效运行并进行自我修复。

然而,勤政的崇祯一出场,所有的平衡均被打破。大明就像一辆高速行驶历史列车,原本高速、平稳的向前行驶,等到崇祯这位优秀车长一上车,先是兼任了驾驶室的驾驶员,又管起了锅炉房,还带头干起了乘务、警务、卖杂货。表面看起来,这辆大明号列车在崇祯车长的带领下,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实际上所有的环节都存在窝工、和怠工,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着崇祯,但所有人都不知所措。

客观的说,崇祯确实面对着一个烂摊子,内有农民起义,满清持续不断的军事压力。但是,情况并没有坏到了极点,直至崇祯灭亡,江南、两户、两广等财赋重地仍然牢牢的控制在朝廷手中,西南与中原地区也大都处于完整状态;此外,天启末年就制定了对满清的战略收缩政策,并发挥朝鲜、东江镇满清后方牵制作用,使辽东战局趋于平稳。崇祯唯一要面对的只是一个农民起义。

在中国历史上,明末的农民起义虽然规模宏大,但论起起义军的战斗力,这些名目繁多的流民队伍完全是战五渣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之所以越剿越多,并非是明军的战略部署出了问题,而是与之配套的政策出了问题。

崇祯年间,西北连年大旱,政府由于长期在辽东用兵,财政负担严重,致使赈灾救济等工作严重滞后,这才引发流民起义犹如星火燎原。显然,剿灭农民军的手段并不在于怎样用兵,而在于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慢慢消化。这好比在大森林里救火,迎着火头灭火必然会被烧死,只有设立缓冲地带,使火不能蔓延,等能量消耗完毕,火自然就灭了。

能够使农民军土崩瓦解的有效办法便是赈灾和减赋,在农民起义开始蔓延时,政府完全可以针对农民军“不纳粮”的政治主张,免除与西北相邻州县的钱粮赋税,并加强赈灾力度,使农民军失去继续生长的政治土壤。然而,这些原本很容易做到的方法,因为崇祯的参与,变得无法做到。

首先是钱粮不足。钱哪去了呢?其实钱哪也没去,所有的钱都在大明,都集中到以各地藩王高收入人群中去了。明代自朱元璋时代起,就规定皇族子孙不能从事生产、与民争利。洪武皇帝的一番好心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他的子孙已经是遍及天下。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些简单的判断:

朱元璋有十几个儿子,全部都有封地,十几个儿子每个再有十几个儿子??

这么多老朱的子孙不能从事生产,但依然要生活,他们的生活自然要人照顾,自然要有家丁、管家、老妈子、看门的??

这么多人要生活就得要占据大面积的土地,他们有土地就得有无数人没有土地。

以各地藩王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在不断的财富积累中,将大明的大多数财富收入囊中,导致天下可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少。而这些钱最终在流民起义的风潮中,不断的落入到农民军手中。我们知道,著名的李闯王就是专挑有王爷居住的城市攻击,一旦得手,便能获得大量的补给。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些王爷正扮演这资敌的角色。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崇祯在解决国家财政困难过程中有多么碍手碍脚。崇祯曾请求国丈为国库捐赠饷银,结果这个家资巨万的老家伙竟然跑到皇后那里哭穷,逼的皇后卖掉首饰给父亲凑了五万两,临了这老家伙只捐了4万两,自己还落下了一万两。自己的岳父都搞不定,崇祯自然也搞不定那些同宗的叔伯兄弟们。

但是,崇祯搞不定的,大明的那些大臣们就未必搞不定,甚至只需锦衣卫带着带着一道圣旨:查某王侵吞百姓财产,圈占百姓良田,致使民怨沸腾,特著革去王爷头衔,家产充公。如此,大明既对百姓有了交代,又增加了财富收入,还保护了这个王爷不至于丧命农民军刀下,最重要的是使农民军断掉了以战养战的成长机能。

福王

然而,这一切,崇祯不可能做到。大明确实有病,而且病得不轻,但大明的病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医治,加上大明的自我修复能力,慢慢恢复健康。然而,朱由检医生给大明这个病患检查过后,直接使用放化疗的治疗手法,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大明便被彻底治死。

崇祯,一个老实人,原本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是皇帝的宝座害了他,而他则害了大明江山。

(不可道人原创,转载需在文章第一行明显连续著名出自:头条号不可道人)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明朝为什么还会亡国了

崇祯帝是明朝历史上最令人同情的形象,明明可以成一代明君,却成了一代“终结者”,老祖宗留的万世基业毁在他手里,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一个朝代就像接力赛,拿到最后一棒者总是实力“背锅”,崇祯帝以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结束了他滑稽而悲惨的一生,实在令人叹息。

评价崇祯帝时,我们先看一下他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明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当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国家反而太平无事,像万历几十年不上朝,而明朝第十五代接班人朱由校沉溺于木匠设计,更无心打理朝政。

当时魏忠贤和客氏串通一气,迫害锐意改革的东林党人,制造了很多冤案,激起了民愤,不断激起的民变让明朝廷受到威胁。

不过此时最大的威胁是辽东局势,昏庸的朱由校罢免了熊廷弼,导致后金接连攻陷沈阳、辽阳,辽东陷入危急,此时熊廷弼被再次启用,他制定了三方布置策,然而王化贞却高唱反调,主张分兵把守,破坏了战局。

阉官上蹿下跳,污蔑构陷,让熊廷弼被杀,辽东再次陷入危局。

此时明朝步入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后来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灾变,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天启六年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当年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内外,危机四伏。

崇祯帝登基后,他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烂摊子,而此时他还非常年轻。

长年宫外流放生活,让他没有得到张居正这样优秀的师资力量,甚至没学会怎么做一个帝王,就被仓促之间推上皇位。

崇祯上台后,卯足劲要做个好皇帝,首先要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他第一个举措是废除阉人设立的工商税,老百姓高兴了,东林党人沉冤得雪,也高兴了,但明朝国库没钱了。

北方催军饷催得令人头疼,明朝国库一直没钱,没军饷官兵就士气低落,所以导致了对后金战争的接连失利。

崇祯帝可能是没受到正规教育,整个思路都是乱的,在国家像个漏雨的筛子一样到处是窟窿,崇祯帝的做法是放弃追查大地主隐瞒的田亩数(大地主交的天赋极少,这才是导致国库没钱的原因),反而向天灾不断的西北征税,难道他要逼反西北百姓么?

而北方此时洪灾、旱灾、雪灾,饥民遍地就等着政府开粥厂赈济,而明朝依然两个字——没钱。

此时明朝腹背受敌,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关外皇太极时不时骚扰,崇祯帝下令剿贼拒虏,首要任务就是用人。

然而用人是崇祯帝的薄弱环节,因为他是性情中人,只看喜欢不喜欢,投缘不投缘(又不是找对象?还得要看对眼的?),不看个人能力。

兵部尚书阎鸣泰是崇祯帝用的第一人,这个人个人能力还不错,可惜崇祯帝觉得他是魏忠贤余党,即兴发配边疆。

崇祯帝用梁廷栋,当了一年多兵部尚书,农民起义越闹越大,他让崇祯除辽饷之外再征收“剿饷”,激发了民变,后金破关后他自杀了。

崇祯对于屡战屡败的王在晋却是很喜欢,王在晋不但屡战屡败,判断力有问题,忠诚度也值得推敲,他曾经在一个关隘眼睁睁看金军入关,而未采取任何措施。崇祯帝对他不忍心苛责,没杀他,然而在辽东屡建奇功的袁崇焕却被他杀了,凌迟处死,至今历史都不知道怎么定义袁崇焕,也是可怜。

崇祯一朝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分别是: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这三个人下场都不好。

袁崇焕被他杀了,孙传庭为剿灭李自成农民军立下大功,眼看就要胜利了,被以“恃娇”之罪被革职下狱三年之久,李自成趁机坐大,尾大不掉,成为明朝的真正的隐患。

卢象升就更惨了,崇祯帝一直怀疑他,结果在重要关口等不到救援,战死河北,明朝折了一员大将。

然而崇祯帝还有整顿吏治的决心,按说这符合一个雄才大略君主的做派,朱元璋、雍正不都狠抓吏治吗?但人家是在国家没有外患的时候,才专心对内,而崇祯在四面楚歌的时候,下决心整顿吏治。

明朝官吏工资很低,银子不够一家人吃饭的,大家都想办法贪污,崇祯帝一上台就搞反腐运动,第一,他树立太多敌人;第二,国家有战事,没有大臣肯拿银子出来——拿出来,你不说我贪污么?他们惟妙惟肖跟着崇祯帝“节俭”,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苦哈哈地度日,崇祯也被他们骗了过去。

明朝的灭亡不是崇祯帝一个人的错,他也不应该担负这样大的责任,然而他的个人能力实有欠缺。

不怕天才心不在焉,就怕庸才太努力,一个勤奋的庸才,对国家未必是好事。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还会灭亡

一、崇祯是个勤政节俭的皇帝,但他更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急躁易怒、刻薄寡恩、猜忌多疑的皇帝。崇祯一朝最能治军的三个人分别是:卢象升(培育天雄军)、袁崇焕(培育关宁军)、孙传庭(培育秦军)。皇太极从喜峰口攻入京畿,兵部尚书卢象升引天雄军来救,却因为崇祯的疑心得不到兵权,结果因为兵少被围,战死河北。屡败后金军的袁崇焕因为被崇祯帝怀疑谋反获得凌迟处死的下场。剿灭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立下大功的孙传庭,因为谏阻秦军北上蓟辽,就被以“恃娇”之罪被革职下狱三年之久,正是这三年里,李自成有了坐大的机会。无人可用的崇祯将诏狱里的孙传庭放出来,但崇祯只给他五千残兵去抵挡李自成的50w农民军。孙传庭捐躯报国后,崇祯居然疑其诈死,家无抚恤,人无谥号。中国人尤其注重生前死后的名誉,想想如果你有崇祯帝这样的老板,你会怎么想? 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等功臣良将都直接间接的被崇祯整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培育个好的将军比培育几十上百的军事学博士都要难的多。好了,给力的将军都被整死光了,文武百官人人自危,还有多少人愿意为你卖命?崇祯皇帝余下的时间多次孤独的哀叹,工作变得很清闲很简单:坐着等死!

二、此时明朝因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北旱南涝,天灾严重,农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十室九空。 三、明朝中后期,贪官横行,暴吏无数,他们媚上欺下,贪得无厌,残暴至极,搞得民不聊生,最后导致民变,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要》中总结明朝灭亡是因为“一方面是贪污腐化,荒淫无耻;一方面是饥寒交迫,流离死亡”。

崇祯皇帝为什么说“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在位期间勤政、简朴,有理想、有抱负。但当时的大明体制已经腐朽不已,崇祯干着急也没辙。才留下千古遗恨,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皇帝为什么失败 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

余以为崇祯之亡,原因有五。

神宗中期始,灾害频仍,以旱为主,各地交替,陕闽尤甚,凡四十年,至崇祯早已国疲民羸。国家无储粮,沟渠多饿殍,树皮尽而食土,饥民易子相啖。将惰卒 衰,军心涣散,已成固结。崇祯末年又蝗灾、鼠疫大行,赤地千里,草叶不存,人口锐减,秩序大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潭蛟龙生焉,山壑聚扯旗之众,众 有干天之怒,朝廷少野战之兵,兵无缚鸡之力。如何回天?此其一。 万历名相张居正自高珙、徐阶、严嵩后大权独揽,其为能臣贤相,故天下 大治,但乏身后之虑。其死,朝无重臣,神宗不理朝,官场渐植私党,以同乡分,以裙带分,以师承分,日滋茂盛,遂成树大根深。党派为重,朝政为轻。虽有东林 赴大义者,亦是排斥异己。官吏攀亲结党,贪腐蔓延,不思国事日非,只知盘剥百姓。冰冻三尺,积重难返,安得不亡?此其二。 崇祯即位之 前,只见宫闱龌龊凶险,视党争为争权夺利,视朝臣非寡廉鲜耻即陵谷心术,而成多疑之心;无名师指点历史得失,启迪智慧,培基铸根,亦不见国家旅弱民艰,而 少胸中经纬。虽居深宫而惟谨,不言事而自安,但疑而好断之性已成。即位既幼,未经历练,而掌天下,始知朝无能吏,野少稼禾,国运日坏,危机四伏,而措手不 及。对大臣因给其权而疑其心,终不逃或逐或贬或杀,对内官因其唯奉唯谨而亲信,终至小人趋而贤者避。崇祯朝共撤换大学士五十人,兵部尚书十四人,杀或逼杀 督师、总督十一人,尚书五人,巡抚十二人。朝无忠臣勇将干吏,黄钟毁金瓯碎,不亡何待?此其三。 神宗不理朝亦不放权,至群臣无首,各 攀虬枝,分庭抗礼,政出多门而不能一统,国家治理能力日蹇;熹宗不理朝全放权,至太阿位移,九鼎沦迁,乾坤翻覆,民无倚靠,数万太监自成朝廷,国政大乱; 思宗理朝任权而不放,任而疑,疑而削,用之不专,更迭繁复,徒耗精力而国祚日衰,又复委信太监,自毁长城。神宗无行,光宗无寿,熹宗无状,思宗无术,五十 五年忽张忽弛,时更时迭,大势去矣,国不堪变,民不堪乱,朝廷威信荡然无存,焉能不败?此其四。 崇祯恨党争而不能制衡,不威;好轻断而不辨忠奸,不智;盼大治而胸无城府,不才;思良将而不识忠臣,不明;滥威刑而寡恩义,不仁;轻诺而背,不信。如《明史》所批:“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时至势至,即为亡国之君。此其五。 综上所述,明之亡,既有天地时运之缘,又有崇祯自身痼疾之因。清兵叩关为腹背之疾,义军四起为脏腑之疾,旱蝗瘟疫为邪侵之疾,刚疑失当为心智之疾。有此四疾,无可救药。 无论君主、宪政、共和,为上者个人才气、品质至关重要。 昧主贤佞不辨,智愚不分;昏主刚愎偏执,拒纳孤行;明主知人善任,御下有术,进贤退不肖,兴利除弊,而有创造,而有昌大。君明臣贤,家国之幸。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圣人不以独见为明。”千古要义,今亦如是。

崇祯皇帝为什么说“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在位期间勤政、简朴,有理想、有抱负。但当时的大明体制已经腐朽不已,崇祯干着急也没辙。才留下千古遗恨,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皇帝为什么失败 崇祯皇帝亡国的原因

1、崇祯性格本身确实有问题,当时崇祯上台后尚有一大批著名武将(孙承宗、孙元化、卢象升、洪承畴、吴三桂、袁崇焕、曹文昭、孙传庭),如果崇祯内政能力再高一点,甚至达到及格以上,我认为跟清朝画长城而治不成问题。甚至如果崇祯啥都不管,让那些大臣做事,也会比最后结局好得多。

2、明朝关键有2个节点,东北、农民军。对于农民军应该分化打击。对于满清,只有挡在上海关外即可。但是崇祯总是把事情弄反了! 3、打仗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而崇祯性格太急了。

崇祯皇帝这么勤政,为什么明朝仍然亡国了?

多方面原因 外部上说崇祯时期的后金战斗力已经是国际水平了 明军在崇祯时期只有坚壁清野 据城而守的份 同时也有李自成等农民流军,顾此失彼。内部上说,朝臣的门派政治斗争从未见到停止的迹象,大家都不干正事,讨论后金、镇压农民军的时候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得失判断应对,谈论政见问题时凡对立派别提出的就要反对,凡我党派提出的就一定支持,已经没有对错是非黑白之分。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最高领导者依靠“勤政”来解决这类问题已经完全不现实了。中国人到现在为止,依然习惯于“高大全”的思维模式,认为一个好人必定在各个方面都是极为优秀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崇祯勤政在明朝后期比较“另类”,他的几位前辈们都是他的反面教材。上位不久也的确干掉了魏忠贤,但是这些方面不能否认他在人性方面的缺陷,比如多疑、刚愎。我看的一些史书上说崇祯每天大概睡四个小时,黄袍里面的衣服都是补丁。但同时也莫名其妙的杀了袁承焕,他在位期间,内阁大臣更换速度堪称一绝。从某种角度,我怀疑他非常了解他手下的大臣们是什么“货色”,同时也不得不驱使他们做事,一旦事情不如预期,便大加斥责,贬官等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明朝中期能够出现一位崇祯皇帝,那么他应该是一位明君。在政局政策稳定,整体形势没有太多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勤勉”是唯一能够促进国家发展的办法,同时上行下效,改进法律法规,可以推迟一些明朝后期社会问题发生。当然这些都是假设,在明后期,尤其是崇祯时期的明朝,勤政是无法改变农民奇异、外族入侵、党派林立这些情况的。后世如清,康熙能用勤政搬到鳌拜吗?能用勤俭熬过三反叛乱吗?明显不能。 所以说,崇祯可以断定是一个有道明君,假设明朝是崇祯、崇祯、崇祯、崇祯、崇祯……而不是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大概明朝能够跟后金多对抗几年吧。前面这几位爷留下的烂摊子,让崇祯哥自己收拾,未免太勉为其难了。 不过说句题外话,崇祯这哥们也算比较背的,他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比较能打的武将还是很多的,但是后来死的死老的老。另外西北部多年旱灾雪上加霜,当年明月所说,翻开明史,崇祯元年,陕西旱灾。崇祯二年,陕西旱灾,崇祯三年,陕西旱灾,崇祯四年,陕西旱灾…………这事换成一般皇帝也是扛不住的。 崇祯(30)亡国(3)

相关参考

崇祯如此辛劳为国,为何还会亡国

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无数,或者贪婪昏庸,或者残暴冷酷,要么就是贪图安逸、荒于声色之徒,凡此种种,无不遭人唾弃。然而明朝的崇祯,虽然也是亡国之君,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皇帝。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

崇祯皇帝俭朴勤奋,为何却成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历来亡国之君都是要被后人唾骂的。好比说商纣王、隋炀帝等等,在史书上的评价都不是很好。但崇祯皇帝却是其中的异类,大明虽然在他手上亡了,但是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却非常高,称赞他在亡

汉献帝、崇祯帝、光绪帝三位苦难皇帝,哪个最容易翻盘呢

汉献帝是东汉的亡国之君,崇祯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光绪帝是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死后三年清朝便亡国,也可以说是实际上的亡国之君。汉献帝和光绪帝都是傀儡皇帝,崇祯帝虽然不是傀儡,但是拥有实权,偏偏还没有力挽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明熹宗病故,其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帝。崇祯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党势力。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皇帝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他...

励精图治的崇祯皇帝,为什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

明朝是一个悲情的朝代,而这份悲情大多来自于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希望力挽狂澜,复兴明朝。可是明朝最终还是在崇祯皇帝手中灭亡,朱由检登上煤山,自缢殉国。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悲惨的一生 明末亡国之君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最终大清入关自缢身亡。明思宗出生于1611年,朱由检是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因为明嘉宗...

明朝末年有5支顶级的军队,为何最后还会亡国,都是崇祯做的好事

在明朝存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因为不同地区的需要建立了大量的武装部队,而在这些武装部队中有那么5支军事实力极其强大。明朝末年天下动荡,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大明朝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明朝依然能够坚持

崇祯一生勤于政事,为何还是守不住大明江山

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很多个王朝,但它们最终都躲不过灭亡的命运,延续时间最长的大汉王朝,前后也只有400年的时间。尽管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并不相同,但其亡国之君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多数的亡国皇帝都荒废

为什么说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不像是一个亡国之君?

中国历史上共有九个大一统王朝: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其中秦、晋、隋国祚都很短,虽然都终结了长期的乱世,但很快就又一片混乱;元和清在当时来说属于异族当政;宋朝连年战乱,苦苦支撑,整一个民族血...

左良玉握80万精兵,为何崇祯自缢他见死不救

公元1644年4月25日,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大明灭亡。长久以来,崇祯自缢引发了众多人的同情。崇祯自己也表达了不甘心,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也。”这里有一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