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
Posted 司马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平陵,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平陵,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
高平陵事件有怎样的内涵?
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
高平陵事变的经过
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五千余人,当时的曹芳为什么会无动于衷?
因为曹芳根本没有多少实权,而且自身能力也有限。再加上辅佐他的曹氏宗人曹爽也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很快就投降了,所以曹芳就更没底牌与司马懿一战,自然也就无法为那些被杀的曹氏族人报仇雪恨。
曹芳并不是皇子,只是因为魏明帝不曾拥有子嗣,所以才从旁系族人那里过继了一个。当魏明帝去世的时候,曹芳尚且年幼,所以需要有人在一旁协助他处理政事。魏明帝为他挑选的两位帮手分别是同是曹氏一族的曹爽,以及司马懿。两人一对比,同是曹氏出身的曹爽更比司马懿更为可信,所以他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司马懿也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并未因此感到担心,反而就此养精蓄锐。当有一年曹芳与曹爽二人一同前去给先帝扫墓的时候,于是司马懿趁此时机兵变,这场兵变也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曹爽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马上集结军队对司马懿进行反攻,反而是投了降。要知道当时司马懿控制的也不过只是京城内的兵马,京城外的兵马完全可以任凭曹爽与曹芳调遣。结果曹爽却投了降,从而助长了司马懿的嚣张气焰,对曹氏家族更是毫不手软,一下子杀了五千多人。
因为曹氏家族绝大部分势力都是掌握在曹爽手中,所以他一投降,曹氏就再无对抗司马懿的实力,所以很快就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同是曹氏一族的曹芳即便想要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也苦于手中无权无势而只能选择无动于衷。
高平陵之变爆发后,只手遮天的曹爽为什么不敢挟天子与司马懿一战?
只能说,曹爽这个人实在是太过无能了。就连他身边的谋士在最后也直接对他破口大骂道“曹真这么英雄一世的人物,怎么会有你们兄弟俩这样猪狗窝囊子孙,今天也要被你们连累灭族了。”高平陵之变的失败,与曹爽个人问题关联更大。
曹爽,其父亲曹真历任三朝,多次与诸葛亮以及东吴对抗,是朝中一名大将,且为人十分受将士追捧,朝中威望也极高。曹叡对他十分倚重,至其病逝后,便让曹爽接替了他的位置,当曹叡去世时,更是命曹爽与司马懿一起辅政。
一开始,曹爽对司马懿还是敬重三分,到后来开始想方设法架空司马懿的权力,并且任人唯亲,引起朝中不少人的怨恨。但无奈兵权在曹爽兄弟手中,大臣也无可奈何。此时,告老的司马懿却开始偷偷联系这些不满的大臣,暗中策划高平陵之变。
反观曹爽这边,曹爽本人根本就算靠关系上位,没有多少真才实干,这一点在他向蜀汉出征时暴露无遗,带了十万大兵,却损失惨重。而且自以为是朝中首辅,谁也不敢对他怎样,经常轻易去打猎。并且又不懂得政治斗争,自以为高高在上,不把朝中其他元老放眼里,得罪了最有威望的蒋济。
到高平陵之变时,他其实尚有机会的。因为天子当时还在他手中,司马懿也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便不断派人劝降,曹爽的谋士劝他手握天子号诸侯去攻打司马懿,毕竟在礼节上曹爽是占上风。
可惜曹爽太过妇人之仁了,放弃反抗机会,做一富翁。最后司马懿背弃诺言,灭其三族,曹魏名存实亡了。
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曹魏旧部不敢反抗只有三千兵马的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带着三千个死士发动政变,曹爽被迫投降,这场政变标志着强大一时的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只手,曹家被迫沦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虽然曹爽是一个没有政治眼光,胆小懦弱的人。但是曹氏一族发展到第三代时,已经没有了可用的人才,而曹爽确实要比其他的兄弟们优秀。魏明帝在临死前将小皇帝交到了司马懿和曹爽的手中,因为他确实更相信自己家的人,能够照顾好皇帝,但是曹爽这样的性格注定达不到魏明帝的期望。
造成司马懿起兵造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司马懿察觉出曹爽对他心生不满,如果再不造反早晚他会死在曹爽手中。曹爽就是一边排挤司马懿想将他杀死,另一方面又对司马懿心生忌惮不敢对他下手,这样就给了司马懿布置这场造反事件的时间。
司马懿能够用三千人取得成功这来源于他精准的布置和雷霆的手段。司马懿早就将自己的手下安排在皇宫中各个重要的地方,所以司马懿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皇宫。其次司马懿在造反前将一直被囚禁的郭太后释放出来,依靠太后旨意而师出有名。这个时候其实郭太后已经成为了司马懿的旗子,让司马懿从一个乱臣贼子的身份变成了忠义之臣的身份,再加上司马懿对魏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且自身又是有着强大能力的人,因此有不少的朝中大臣和老臣支持他。
高平陵之变曹爽如果没有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
谁也不能确定其中的胜算有多大,变化多于计划。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不投降,而是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来勤王,他成功的胜算起码在六成以上。但凡是没有绝对,因为曹爽的失败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成分。他这个人用蒋济的话说,就是一匹“劣马”,属于典型的才不配位之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司马懿靠的,也就是一个时间差,在曹爽犹豫的那一段时间中击垮他的心理防线。黄巾大起义,没有动摇东汉的根本。皇帝年幼,何进跟十常侍火并,何进力量不足,召董卓入京勤王,结果请神容易送神难,董卓来了就不想走,开启了东汉大乱的时代。在曹真死后,一群草包的曹家就没有能够统治大军的将领了。高平陵之变时,曹魏的三大军事集团:雍凉、荆州、淮南集团,都掌握在外姓人手里。
淮南素来不爽司马家族,后来司马家掌权之后还反了三次。荆州刺史是曹爽新任命的心腹,但根基不深,荆州集团的态度很难说,司马懿之所以赢得这么顺利,跟洛阳的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司马懿在当时不代表他自己,而是整个门阀集团的代理人。如果曹爽真的铁了心的跟洛阳火拼,那么他就是在跟所有门阀决战。
曹爽如果真的去许昌调动天下诸侯勤王,的确有胜算,有可能灭掉司马懿。但是很可能是要捎带上曹魏的整个江山社稷,顺便还终结了他本人的政治生命,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小命也搭进去。所以,懦弱的曹爽怂了,他选择了放弃。不过这种选择也并不能算是明智,如果当时的情况换做他爹曹真,司马懿早就被灭的连影子都没了。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手握重兵,完全能反杀司马懿,他为何还要投降呢?
三国经过多年的战乱,最终司马家族却成为了最终的赢家。然而在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仍旧手握重兵,完全有能力与司马懿一搏,但他最终仍是投降了,这才成就了司马家族。曹爽投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曹爽本身的懦弱性格特点,二是司马懿的狡诈与才能让其无奈。
当时的许昌虽然被司马懿所掌控,但曹爽仍旧掌握着洛阳的军权,在兵力上完全能够和司马懿抗衡。并且忠于曹爽的桓范当时身为大司农掌握天下粮草能够完全为他们的军事行动提供后勤保障,并且当时司马懿刚刚叛变,而曹爽完全可以以反贼的名义令天下诛之,使其不能站稳脚跟。尽管如此,曹爽最后仍然选择了投降。
首先他投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被司马懿的狡诈所迷惑了。他认为司马懿一直是个性格顺从,厌恶杀戮的人,还讲一点君臣之道,就算自己投降,司马懿或许会念在以往的旧情,不会让其丢掉性命,也不会让曹氏皇家难堪。并且他早已认识到司马懿的军事才能超于自己,与其拼死抵抗,一旦失败落个不好的下场,不如卖一个人情,就此罢休,还能赢得体面。事实上他错了,司马懿一是个有狼子野心的人,得到权势后,最终还是将曹爽一族赶尽杀绝。
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其本身懦弱的性格。曹爽在投降之前便说过甘当一个富家翁之类的丧气话。可见他并非过于贪于权力与地位,而仅仅只想得到一点衣食无忧的生活。对于桓范给他提的建议,他的回应也显得十分无力,仍然选择投降,这也让桓范痛心不已。
高平陵之变为什么曹操的旧将不反抗呢?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去哪了呢?
我觉得在高平陵之变时,之前跟随曹操的旧将早就已经被司马懿给收买了,那会都是听从司马懿派兵调遣的,哪里还会为了曹家说话撑腰哟!而作为当时任命的第二托孤大臣的曹爽,他则实在是可以说是草包、傻子一名,他那会正在陪着曹芳扫墓,毫无抵抗能力可言。
司马懿作为曹家的家臣,最初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从曹操、曹丕、曹叡到曹芳,司马懿辅佐了曹氏四代人,但随着老曹家不知道是基因原因还是什么的问题,后面的子孙越来越没有能力,这时司马懿的野心也在逐渐地成长,但前三世也都还能镇住司马懿,到曹芳的时候就彻底拿他没办法了。幼年曹芳基本形同虚设,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傀儡皇帝,只能任其摆布。
随着岁月的流逝,能靠得住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已去世近30年,忠于曹家的老兵战死、病死的也都相继而去,牛掰的也就剩下高柔、王观、蒋济、王凌、郭淮等几人。曹家老兵反而纷纷站队司马懿。比如高柔占领了曹爽军营,王观接管了京都禁军,蒋济则忙着劝降曹爽。王凌和郭淮都不在洛阳,没有明确站队立场,不站队其实就是变相默许司马懿搞事。
与此同时,同样作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因为他的愚蠢和利欲熏心,把之前好几个的旧将都换成了他的亲信,可是他挑选出来的人却都是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笨蛋。使得在面对司马懿的兵临城下时,他们却丝毫没有一点能反抗的能力。
事件(13)内涵(1)相关参考
高平陵政变是曹魏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事变之后曹魏王朝就由司马家把持大权。而曹氏的皇帝也基本上都成为傀儡皇帝没有什么实权。而高平陵政变的胜利也成为司马懿一次成功的复仇,他打败了曾经和自己苦斗了十年
西元249年发生一件大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日后司马炎窜魏的基础,但这次政变对他来说,是一次十分凶险的冒险,不但自己势力和曹魏大将军曹爽的势力相差悬殊,但司马懿仍被迫发动攻势,直到最后一刻才能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五千余人,曹芳为何无动于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魏齐王正始十年(西历249年),曹魏权臣发动高平陵政变,这一政变,对曹魏政权之后的走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
公元249年,被曹爽挤压到退无可退的司马懿完成了本身大招的最后读秒,趁着曹爽带着一干曹氏家眷的人马和皇帝曹芳前去洛阳城外的高平陵拜谒魏明帝陵墓时,他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动员了高平陵之变,就此魏都城城洛阳
公元249年,被曹爽挤压到退无可退的司马懿完成了本身大招的最后读秒,趁着曹爽带着一干曹氏家眷的人马和皇帝曹芳前去洛阳城外的高平陵拜谒魏明帝陵墓时,他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动员了高平陵之变,就此魏都城城洛阳
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位于洛阳城洛水之南的大石山。公元249年,也就是曹魏的正始十年,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前去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趁此机会直接发动政变,一举打垮曹爽一党,直接掌握曹魏的军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临终前以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为托孤大臣辅佐幼帝曹芳,不过大权却在作为宗室的曹爽之手,曹爽一步步剥夺了司马懿手中的权力;正始八年(247年)司马懿韬光养晦称
司马师,字子元,是三国曹操手下主要谋士司马懿的长子,高平陵事变后司马家根基把握了朝廷,而对于这场兵不血刃的政变有2小我劳绩极大,他们就是许允和陈泰,此二人在高平陵事变中成功劝降曹爽使得司马家紧紧地把握
...病,然而暗中却在积蓄力量。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葬于此)拜谒,岂料,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高平陵事变”以后,司马氏越发专权,这引起了一部分亲曹军事将领...
...病,然而暗中却在积蓄力量。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葬于此)拜谒,岂料,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高平陵事变”以后,司马氏越发专权,这引起了一部分亲曹军事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