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传位太子,唐顺宗当了26年的太子,为何继位短短半年后,就当上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顺宗传位太子,唐顺宗当了26年的太子,为何继位短短半年后,就当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顺宗传位太子,唐顺宗当了26年的太子,为何继位短短半年后,就当上
唐顺宗当了26年的太子,为何继位短短半年后,就当上了太上皇?
文/史家之韵
2018-09-09 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朝代,在前期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几位皇帝先后的勤奋治理下,开创了辉煌的大唐盛世。 只是,在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叛乱持续了八年的时间,后来才依靠大将郭子仪、李光弼艰难平叛。但是,各地相继出现了藩镇割据,大唐王朝的中央集权已被严重分裂,可以这么说:大唐天子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各地。 此后的唐王朝不仅外有藩镇蕃将的武装割据,内部还有宦官势力把持朝政,甚至还影响到了皇帝的废立,唐顺宗继位与退位的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个现象。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761年)出生,大历十四年(779年)十二月被立为皇太子。 只是,由于其父皇德宗李适在位时间比较长,共在位26年,这样李诵也就当了26年的皇太子,也是唐朝历史上当太子时间最长的一位。所幸的是,李诵的太子生涯不像唐朝前期的皇太子那样波折不断,动辄被废。 而且从李诵当储君26年间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的政治态度是很谨慎的,从来不发表与父皇相左的意见。但是,多年储君生活的压抑,也使李诵的心理极端忧郁,身体状况也很不乐观。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李诵忽然中风,口不能言,病倒在床。此时的唐德宗也步入了老年,身体状况也不太好。 次年正月初一,皇亲国戚都按惯例入宫拜贺唐德宗,只有太子李诵因卧病在床而未来,唐德宗见状不由得哭泣悲叹,竟由此而一病不起,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直接驾崩了! 就在朝中大臣左补阙兼翰林学士卫次公等人草拟遗诏的时候,宦官却传出话来:“宫中正在议论,还未确定由谁继位。” 在场的大臣们惧于宦官的权势,都不敢作声表态。但卫次公看出这样不对头,而是高声地说:“太子虽然有病,但他是先帝长子,内外人心所望,是皇帝合法的继承人。实在不得已,也应当立太子的长子,否则,必定天下大乱。” 李诵也早已料到在父皇德宗去世后,自己继位会有阻力,所以他在这天也穿了紫衣麻鞋,强支撑着身体走出宫城北门九仙门,及时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李诵当太子多年,朝野内外也有较好的声誉,因此,当他出现时,周围的文武百官和众军士见到后均欢呼:“是真太子!” 这样,宫内的形势才稳定下来。第二天,李诵在宣政殿身着丧服朝见百官,二十六日,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成为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顺宗。 李诵在做太子时,就关心朝政,比较了解民间疾苦,他对种种时弊很为不满,已有变革新政的意向。因此,在他当上皇帝后,重用自己的老师王叔文,并以王叔文为领袖,王伾、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开始了著名的“永贞革新”。 正当新政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意外的重大变故“永贞内禅”又发生了,刚刚当了半年皇帝的唐顺宗在宦官俱文珍及藩镇势力的逼迫下,“内禅”于太子李纯,自己当上了太上皇,李纯成为唐宪宗。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李纯继位后,守旧反对派开始清算,把革新派全部放逐,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当了五个月太上皇的李诵忧愤而去世,终年46岁。同年春,王叔文被唐宪宗赐死,年仅54岁。 细细算来,李诵当太子的时间最长,共当了26年的储君,而当皇帝的时间却非常短,只当了半年的皇帝就由于宦官势力而禅让帝位了。有趣的是,李诵还当了一次太上皇。他不仅是在唐朝的皇帝中,大概也是历代帝王里由皇帝进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一位了。 本文参考文献:《隋唐简史》唐顺宗李诵为什么被称作瘫子皇帝?
顺宗虽然身体残疾,但他明智贤能,远超过他父亲。
谁来继承王位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李适病死在皇宫中的会宁殿。丧音发布以后,文武百官极为震惊,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紧张的神色。大臣们倒不是感到德宗死得意外,主要是不知道由谁来继承皇位,害怕皇位一旦空虚,会发生其他变故,国家又会陷入混乱之中,百姓也要再受流离之苦。就在人们担惊受怕的情绪还没有消除的时候,德宗发丧那天,太子李诵身着孝服,在九仙门接见了百官。对此,大臣们又喜又惊,喜的是国家有了新的君主,这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政局的动荡;惊的是太子已经瘫痪,怎么还能到九仙门会见群臣呢?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两天以后,李诵正式在太极殿即皇帝位,人们称他为唐顺宗。
好不容易保住的太子位子
唐顺宗李诵是怎样成了一个瘫子皇帝的?李诵是德宗的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出生在长安皇宫中。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被封为宣王,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李诵最初也是一个非常缝康的人。他爱好艺术,善于隶书,德宗每次赐给大臣方镇的诗制,都是他书写的。李诵又性情宽仁,办事果断,尊敬老师,和睦兄弟,所以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比较好。不仅如此,李诵还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将,在泾原之乱时,德宗为朱呲逼迫,出走奉天(今陕西乾县),李诵随侍左右,常常身先士卒,鼓励将士,给大臣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李诵在当太子的20年中,也并不是处处顺利的。他有过厄运和处于逆境的时候,而这些,也许正是造成他后来瘫痪的原因之一。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八月,宫廷里发生了一起“郜国公主事件”。郜国公主是肃宗的女儿,她最初嫁给裴徽,裴徽死后,又嫁给萧升,谁知不久萧升又死了,郜国公主只好寡居。又过不久,郜国公主和彭州司马李万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与此同时,蜀州别驾萧鼎、津阳令韦恽、詹事李升也都和郜国公主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的丑事很快传扬开了。唐德宗知道了这些情况,非常生气,就把郜国公主幽禁到别的宅院中,又把李万乱棍打死,还把萧鼎、韦恽、李升等人流放到岭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郜国公主又大搞巫术,诅骂德宗,结果被废去公主称号。因为郜国公主的女儿是李诵的王妃,而德宗担心这位王妃会产生怨愤情绪,便派人把她杀掉了。德宗对太子李诵也越来越不喜欢,并几次和礼部尚书李泌说起要废立太子。当时德宗想立的太子是舒王李谊。李谊不是德宗的亲子,而是德宗三弟李邈的儿子。因为这孩子年纪最小,德宗怜爱他,便命为自己的儿子。李泌知道了德宗的意图,就反复规劝他,不要随意废立太子。李泌还对德宗说:“皇上对自己的儿子信不过,非要立弟弟的儿子为太子,试想如果真立了弟弟的儿子,那么多少年以后,皇系还属于您这一支吗?何况,即使郜国公主不好,也不能因为妻母的事而连累太子啊。”德宗最后才终于醒悟。就这样,李诵的太子位置终于保住了。
身残志坚
李诵虽然注意谨慎地处理和各方面的关系,但他对宦官的态度却始终不好。德宗晚年因为不信任外臣,非常宠信宦官。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人经常围绕在德宗的左右,进谗言,拨是非,排斥异己,吹捧同类。对此,许多人不敢说话,李诵则敢以太子的身份和他们论争。对宦官主持的宫市,许多人也敢怒而不敢言,李诵则表示要到德宗面前详细陈述。因此,宦官便十分嫉恨他。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由于长期的心绪不宁,感情易于冲动的太子李诵得了中风病。他不仅不能随意走动,而且连话也不会讲了。正巧在这不久,德宗身体不好,诸王亲戚都前去侍奉服药,只有太子李诵卧病在床,不能前往。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病逝。宦官们匆忙把翰林学士召到金銮殿。有的宦官说:“宫里商量了,谁来继承帝位还没有定。”许多人默默发呆,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卫次公反驳宦官们说:“皇太子虽然有病,但他是嫡长子,能够维系内外之心。实在不得已,也要立广陵王。如果别有所想,国家定会祸难不断。”广陵王就是李诵的长子李纯。卫次公说完,翰林学士也随声附和。这样,李诵对皇位继承的权力才又有了保证。为了稳定人心,在德宗发丧的时候,李诵在宫人们的帮助下,克服病痛的折磨,硬是支撑着瘫痪的身体,在九仙门接见了群臣。国家有了新君,全国才相安无事。
由于唐顺宗李诵身体瘫痪不能坐立,又不会讲话,处理国政只好采取特殊的形式。他居住的地方挂上一个帘帷,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陪侍左右,百官上议,就在帷幕中由牛昭容代传是否准予其奏。顺宗任用贤能,办了几件很有气势的事情,一扫宫廷中的污浊,震动了朝廷内外。
唐顺宗李诵是怎样的皇帝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生于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年年)六月,进封宣王。唐顺宗在父亲唐德宗李适即位的当年,即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诏立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备礼册立。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八月,被迫让位于太子李淳,自称太上皇,改贞元二十一年为永贞元年。
唐顺宗被立为太子以前的生活状况,我们只是知道他被册封为宣王,历史上对他的其他记载就不很多了。顺宗被选立为皇太子时,已经19岁。此时的他已经初为人父,在上一年即大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长子李淳降生。 在做太子的26年中,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成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他对各种技艺学术很是上心,对于佛教经典也有涉猎,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每逢德宗做诗赐予大臣和方镇节度使时,一定是命太子书写。尤为令人称道的是,在建中四年(783)的"泾师之变"随皇帝出逃避乱时,顺宗执剑殿后,在40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面对朱泚叛军的进逼,他常身先禁旅,乘城拒敌。将士们在他的督促激励下,无不奋勇杀敌,取得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确保了出逃的德宗的安全。唐朝的苦命君王是谁,26年当太子,只当了半年君王?
唐朝的苦命君王就是唐顺宗李诵。他当了26年的太子,却只当了半年的君王。这其中的原因便是他的父亲身体非常好,但是他的身体很差。唐德宗即位的那一年就将李诵册封为皇太子,他的太子生涯比较平稳,但是他却非常的谨慎。
据说李诵在19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了皇太子,他做好了随时接班的准备,可是没想到这一等便是25年。作为未来皇帝的他,他天天如履薄冰,小心谨慎,生怕生出什么祸端来。所以在做太子的这26年里,他沉默寡言,几乎不参与朝政之事。但是有一次在唐德宗晚年的时候,被奸人误导,差点儿任用。幸亏李诵及时站出来极力抗辩,说明了事理。刚开始唐德忠非常生气,但是后来仔细想想,还是听从了他的谏言。
后来唐德宗因为病情严重过世了,于是册封了太子李诵为皇帝。唐顺宗即位之后,任用了王叔文等贤良之人进行了改革。他还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一起。创立了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反对藩镇割据,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但是,最后改革以失败告终。
唐顺宗即位之后,才当了半年的皇帝便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李纯。因为唐顺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大臣们都担心唐顺宗身体不好,治理不好国家。于是把他劝退了,称他为太上皇。后来唐顺忠的病情突然加重,第二天就有人宣布说他驾崩了。
唐朝的太子有哪些?(包括被废的)
李建成、李承乾、李重润、李贤、李重俊等。
1、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小字毗沙门。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唐太宗李世民大哥,陇西成纪人。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父命在河东招募人才,而后李建成到太原助李渊起兵,随李渊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
唐朝建立后被立为皇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李建成,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贞观二年(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曰“隐”,贞观十六年(642年),又追赠为皇太子。史称隐太子。
2、李承乾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太宗李世民长子,
唐太宗即位,立为太子,时年八岁,聪明可爱。但是年长后,由于有腿疾,稍微不良于行,对父亲阳奉阴违、对师长劝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杀手刺杀自己的老师。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夺长之念,兄弟交恶。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事情败露。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太宗还表态太子虽有足疾,并不影响走路,何况太子有子,依照礼法,即使李承乾先死,也应该立李承乾的儿子李象。
唐太宗为了保全爱子,以“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晋王(李治)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这理由立李治为皇太子。
在唐太宗保全下,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参与政变的赵节、杜荷、侯君集皆处死。
贞观十九年(645年)郁郁而终(墓志为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薨),唐太宗为此罢朝,葬以国公礼。孙子李适之得志于唐玄宗,追赠恒山王、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愍,陪葬昭陵。
3、李重润
李重润(682年-701年),原名李重照(因避武则天之讳,故改名李重润),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中宗李显嫡长子,母韦皇后。永淳元年(682年),李重润被立为皇太孙。
光宅元年(684年),唐中宗失位,李重润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私下里议论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擅政之事,为人谗构,被武则天赐死,死时年仅19岁。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于神龙元年(705年)追封其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706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
4、李贤
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一代女皇武则天次子。
永徽五年腊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
调露二年(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5、李重俊
李重俊(?-707年),唐朝节愍太子,唐中宗李显第三子,生母不详。早年历封义兴郡王、卫王,拜洛州牧,神龙二年(706年)被立为皇太子。但因不是韦后亲生,颇受猜忌。
安乐公主等人也多次请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地位受到威胁。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
而后攻打宫城,意图杀死韦皇后等人,却被阻于玄武门外,因士卒倒戈而失败。他逃奔终南山,中途被部下杀死。唐睿宗年间,追谥为“节愍”,并陪葬定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承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重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重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建成
整整当26年储君,还瘫痪了,父亲去世后,他为何奇迹般站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唐顺宗李诵,他的父亲就是唐德宗李适。李适十九岁即位,这时就将他的儿子李诵立为了太子,但是在李适去世前一年,李诵突然中风瘫痪。但是等到李适去世时,他却奇迹般的站立了前来,这也算是回光返照吧,站起来后八个月之后他就去世了。
而李诵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自然是非常想当帝王的。可是李诵却很有孝心而且也没有多大的权力,他是难以和自己的祖宗李世民一样。弄一场玄武门之变,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坚持等到自己的父亲驾崩了。
千等万等,一直等到了唐德宗去世的前一年,贞元二十年,李诵却时因为中风突然就瘫痪了。这件事也是让唐德宗非常的着急,因为这个时候的李适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再去培养一位太子了,他也只能期盼李诵早点好起来。 在贞元二十一年的新春朝会的时候,往年一直都在的太子李诵这次却没能到来,对于李诵的这个瘫痪的情况,让唐德宗非常的忧虑,甚至在大朝会的时候直接失态了。 就这样,一直等到唐德宗去死的时候,他们父子俩也是没能再见过面。李诵的情况也是让这些大臣十分的担忧。 可是就在众人的担忧之下,在自己老爹去死还有帝王的宝座的刺激下,李诵居然神奇地站了起来,也是让登基大典顺利的举行了。 可是这也只能是回光返照罢了,在他即位八个月后李就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嫡长子李纯,第二年就驾崩了。唐朝太子为什么自称 孤 ?
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王,由于地位甚高,且权利最大,等级森严,一般人都是不敢轻易和国王走近的。所以,那时的国王身边能亲近的人很少,仿佛自己是一个人,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称孤,或孤王,或寡人。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也自称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扩展资料:
一、君王自称的发展:
1、清代学者赵翼考察了历史上“寡人”的使用情况: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2、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3、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4、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5、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二、典故:
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寡人
百度百科-孤王
唐宪宗被“禅让”的背后,有没有逼宫杀父的
建中四年(783年)。这一年长安城发生了“泾师之变”,唐德宗仓皇出逃前往陕西,那些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宗室子弟,有77人死于叛军之手,这使德宗一直痛疚不已。一年以后德宗重返长安,却发现皇长孙李纯(即后来的唐宪宗)被宦官藏了起来,还活着。当时李纯只有6岁。唐德宗自然喜出望外。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他玩耍,问他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这一回答使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继承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当时皇室弟子多半被乱军所杀,李纯即位的可能性本来就非常之高,所以这句话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怀里的皇孙大为惊讶,认为他有天子之相。贞元四年(788年)六月,李纯被封为广陵郡王,此时他只有11岁。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李纯被册立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权勾当军国政事,代理监国之任。这一切来的是十分突然的。首先,李纯作为广陵郡王的这十几年里,一直深居内宫,在宦官和学士的陪同下用功读书,从来没有过问过朝政。虽然他是祖父唐德宗心目中的继承人选,但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被父亲唐顺宗立为太子,甚至不得到父亲的重视。他直到28岁才被立为太子,可以算是以为名副其实的“老太子”了。那么这突然得来的太子之位就不得不令人有所猜疑了。不但如此,在被册封为太子之后仅3个月就开始监国,总览一切朝政。这不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当时的唐顺宗只有44岁,正值壮年,为何突然让太子监国?他难道是因为得了什么重病失去处理朝政的能力吗?然而这一切在当时都没有任何结果。唐顺宗没有给出任何因自己身体不行了而册立太子监国的理由。 早在唐宪宗被册立为太子之前,朝臣“二王”集团的陆质借侍读之机,曾向唐宪宗进言,要他不要总是蛰居深宫读书,应当早日为自己谋划。唐宪宗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令先生为我讲解经义,怎么还扯其他的事?”这件事情表明,早期的唐宪宗根本没有表现出他有窃取权力的想法,或者说他把他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不问世事,与世无争的郡王的形象。没有人能窥探他的心里。那是不是可以说明,一个没有权力欲望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父皇立为太子并且摄政监国,这期间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这一年的八月四日,宪宗正式得父皇传位禅让,于八月九日即位于宣政殿。他从一个普通的郡王到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仅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这一切确实来得太快了。快的不得不使人们感到怀疑,难道有什么神力相助吗? 太上皇(5)上了(4)相关参考
唐顺宗李诵,唐德宗李适长子。上位以后,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
如何评价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是怎样一个皇帝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
如何评价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是怎样一个皇帝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6年。第二,在位时间最...
李诵 也算是个悲情皇帝,做太子做了26了,盼着能当上皇帝,结果当上皇帝没多久就下台,而且由于唐顺宗得有中风病,他被称为历史上残疾的皇帝。 顺宗在位期间,为后世留下了一次说不尽的革新运动。历史上
唐顺宗 唐顺宗当上皇帝不久就让位给皇太子,自称是太上皇。此后不久,又莫名其妙地突然死了。死的前一天,宪宗对外宣布顺宗病重,一天后就驾崩了,这使人觉得顺宗的死像演戏一样。有人提出透过一些笔记和诗文
君权体制下,太子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身份尴尬,既是皇帝的宠儿,又是皇帝的忧患,如果摆不正位置,表现得太过锋芒,皇帝说你不讲政治,目中无君,甚至猜忌你图谋不轨,抢班夺权;那...
李诵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李诵曾
李诵 李诵(761—806),唐德宗长子。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唐德宗诏立李诵为太子。 李诵颇具文采,喜欢各种技艺学术,擅长隶书,每逢唐德宗做诗赐给臣属,必由李诵书写。李诵的武功不错,而
请简介一下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是德宗的长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出生于长安。在唐朝的皇帝中,顺宗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第一,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
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唐顺宗李诵(761年1月8日―806年),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