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俾斯麦废弃“再保险”,德国就那么渴望两线作战
Posted 德意志帝国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罢黜俾斯麦废弃“再保险”,德国就那么渴望两线作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罢黜俾斯麦废弃“再保险”,德国就那么渴望两线作战
难解的“德国问题”
19世纪七十年代,中欧赫然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帝国,它就是此后令欧洲人胆寒的德意志帝国。早在数十年前,打遍欧洲无敌手的拿破仑就曾说普鲁士人是炮弹孵出的。果不其然,正是普鲁士人最终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
1864年-1870年,在普鲁士王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辅佐下,国王威廉一世相继发动了三场漂亮的王朝战争。首先通过普丹战争收复了丹麦占领的两个德意志邦,再通过普奥战争获得法兰克福、汉诺威等地统一了北德,最后通过普法战争兼并南德诸邦,完成了一统除奥地利外的德意志全境。
通过奠定统一大业的普法战争,德国不仅勒索了法国人五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还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纳入囊中。这还没完,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专程”到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称帝。从这一刻起,法德两国的矛盾就已不可调和,此后70年交替上演冤冤相报的闹剧。
德国的强势崛起自然打破了当时的欧洲格局,作为之前欧洲几大国博弈的缓冲地带,这里突然冒出一个具备天然优势的强国,欧洲列强一时难以接受。从此,“德国问题”成了困扰欧洲甚至世界近百年的难题。
普法战争后,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其地缘政治环境也更加恶劣。虽然深知法德矛盾不可调和,法国人还是清楚地意识到,单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压制德国。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复仇,法国都需要寻找坚定的盟友共同对付德国。
对此,在外交上纵横捭阖的俾斯麦当然看得更透。立国之初,俾斯麦就将孤立法国定为基本外交方针。为防止法国人搞“串联”复仇,这位铁血宰相曾直言不讳:保障德国安全的首要问题就是竭尽所能地孤立法国。
从“三皇同盟”到“再保险条约”
环顾欧洲大陆,俾斯麦认定,法国人都够拉拢的盟友也唯有东边的俄国了,南边的奥匈帝国才不会上法国人这艘破船。据此,俾斯麦在建国之初就展开了自己拿手的外交攻势。1872年9月,奥皇约瑟夫一世和俄皇亚历山大二世到访柏林,俾斯麦陪同德皇威廉一世参加会晤。
三国在此次会晤中达成共识:共同维持欧洲现状,协同解决东南欧纠纷。按照俾斯麦的设想,德国取得了初步外交成果。次年5月,俾斯麦陪同威廉一世回访俄国,双方在圣彼得堡缔结条约,规定“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攻时,另一方应出兵相助”。
同年6月,俄奥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第三国危及欧洲和平时应立即共同行动”。德国随即加入这一协定,有效期至1875年的“第一次三皇同盟”正式成立。
不仅孤立了法国,还缓和了与俄国关系,俾斯麦就这样为新生的德意志帝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借此契机,德国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快车,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开启了迅速提升国力,迎头赶超英法的狂飙模式。
不得不说,俾斯麦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职业外交家,还是一名善谋权术的政坛老手。面对异常复杂的欧洲局势,俾斯麦一边小心翼翼地维护“三皇同盟”,一边对两个盟友实施又拉拢又打压的两手策略。在俾斯麦看来,三皇同盟不仅要起到孤立法国的作用,还要对俄奥关系发展施加影响。
如果俄奥这两个盟友关系过于密切,可能会撇开德国“另立山头”,今后成为自己的威胁也不是不可能。而如果他们为争夺巴尔干发生冲突,德国不光得不到好处,自己苦心构建的三皇同盟也将瓦解。一言以蔽之,只有若即若离的俄奥关系才符合德国的利益。
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对俾斯麦在俄奥巴尔干争端上“搞平衡”大为不满,俄国与德国关系开始走下坡路。为防止俄法联合致德国两面受敌,1881年6月,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又签订了为期3年的三国协定,这就是“第二次三皇同盟”。
“第二次三皇同盟”规定:缔约国之一与第四国作战时,其他两国应守中立;对土耳其欧洲领土的任何改变须经三国共同协议,三国承认封闭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原则,土耳其不得将海峡供任何交战国作军事活动之用。
此外,三国还签订一项附加协议,明确奥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保留随时吞并之权利”,为此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和一战埋下导火索。
1887年协定期满,因俄奥在巴尔干冲突加剧而未再续订。按照一贯的讨好俄国,孤立法国的指导思想,俾斯麦在当年6月单独与俄国秘密签订了“再保险条约”。如俾斯麦所愿,这份可维持到1890年的条约为俄国在德法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上了双重“保险”。
“再保险条约”成功阻遏了法俄联合,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得以保障。不管“稳住”俄国的策略是不是拖延问题的权宜之计,作为运筹帷幄的大师,俾斯麦的确将外交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改朝换代
然而世事无常,1888年,即“再保险条约”签订的第二年,仅17周岁的德意志帝国遇到重大变故。3月,德皇威廉一世病逝,继位的腓特烈三世仅当了99天皇帝就驾鹤西去,当年6月,29岁的威廉二世即皇帝位。百日之内,德意志帝国先后出现祖孙三代三个皇帝,如此少见的政权交接也不知预示着什么。
作为维多利亚女王第一个外孙,威廉二世自幼被出身英国王室的母亲灌输亲英思想,皇太孙从小就对英国有着复杂的感情,此后德国对英国的外交政策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而对同有亲戚关系的俄国,威廉二世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待见,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曾深深爱慕的表妹远嫁到了俄国皇室。
年轻气盛的新皇帝往往不愿受制于顾命大臣,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皇帝前,威廉二世对俾斯麦仰慕有加,毕恭毕敬。当了皇帝,君臣之间开始不断发生意见分歧。一番斗争下来,俾斯麦带着兔死狗烹的凄凉向威廉递交辞呈,于1890年黯然下野了。
自相矛盾的“威廉外交”
逼走了铁血宰相,德国的外交政策自然被威廉二世推到重来。罢黜外交老手启用政坛新秀倒也无可厚非,但要命的是,威廉鲁莽冲动的性格令德国对英法俄三国的外交政策始终摇摆不定,自相矛盾。
一、对俄国
威廉二世果断废弃了俾斯麦精心运作的“再保险条约”,在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看来,有违心讨好俄国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用来巩固德奥同盟。在德奥筑成的这道铜墙铁壁前,俄国人哪有胆量进犯?至于俄国能与法国甚至英国结盟,威廉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虽然不再续签“再保险条约”,威廉仍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会晤,德皇据此认定已经得到俄国的支持了。然而仅过了两年,令俾斯麦最为担心的法俄秘密结盟还是出现了。之后由法国人“牵线”,英国与俄国签订“英俄条约”。至此,专门对付德意志帝国的“三国协约”形成了。
二、对法国
威廉二世试图通过改变孤立政策来缓和两国关系,在这一点上,只能说年轻的皇帝过于天真了。受尽羞辱的法国人一心想的是报仇,德国人的友善在他们眼里都是伪装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的1906年,爱逞口舌之快的威廉二世不合时宜地发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立马触怒欲在此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
如此不靠谱的德皇,法国人的复仇情绪能缓和吗?威廉的言论令舆论大哗,一直孤立法国的德国反倒陷入了外交孤立。在英国支持下,法国更是陈兵德法边境,两国关系一度剑拔弩张。在之后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英国仍坚定支持法国,威廉挑战三国协约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三、对英国
对统治英国的表弟和这个岛国,威廉似乎有种爱恨交加的情感。威廉曾说:“德国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这位皇帝言行不一的“个性”无时无刻不在外交中得以展现。布尔战争前的1896年,德兰士瓦成功镇压了英国人的远征,幸灾乐祸的威廉二世竟然给国王克鲁格拍去一封祝贺电报。
与支持摩洛哥独立的口头言论效果相似,威廉这个书面言论也成功恶化了英德关系。“克鲁格电报”令英国人极为愤怒,遂下决心在南非发动战争解决与布尔人的争端。事后,懊悔不已的威廉不得不给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写信为自己辩解,然而于事无补,英国国内的排德情绪已全面爆发。
不仅如此,威廉二世还一面表示与英国交好,一面大建海军扩充军事实力,英国人忧心忡忡地注视着这位思维异于常人的皇帝,只得一改以往对德妥协的姿态,转而采取激进的对抗措施。
鲜为人知的是,为清除德国在太平洋地区扩张的障碍,威廉二世和他的海军将领还曾计划袭击美国纽约、波士顿等港口城市。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该计划最终因“难度过大”没能得以实施,最终作为军事秘密档案被保存在德国南部城市弗赖堡。
结束语
不能说一手好牌被威廉二世打得稀烂,但他在位期间的外交政策的确有诸多问题,尤其在自德国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的两线作战问题上,威廉二世不仅没能解决,反而四处树敌,最终将德意志帝国拖入被列强群殴的不利境地。
1941年6月,威廉二世在荷兰多伦庄园病逝,享年83岁。对身后获得怎样的评价,这位末代皇帝似乎早有准备。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行字,寥寥数语道尽了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
“无需赞赏我,因为我无需赞赏;不要给我荣誉,因为我不要荣誉;不用制裁我,因为我即将受难”。
德国(24)俾斯麦(2)威廉(1)相关参考
俾斯麦之所以成为德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有两点原因。他多次对其他国家取得了领导权,在德国人中也是唯一能代表革命的保守党人的典型。他忠于国王,而和他类似的人,如施泰因公爵,就从来没有向自己的主人臣服过。
前面讲到,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四世颁布了《金玺诏书》。诏书中明文规定了封建割据的合法性,给予各地领主在各自领地之内的全权,领主在领地之内有行政、立法、司法、铸币、税收等大权,并捆有自己的军队。
俾斯麦传 第一章 童年·负笈柏林 引言 俾斯麦(1815—1898年)是德国19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时势造英雄,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德国迅速
晚清「”中兴大臣”中,李鸿章是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经历过清朝末年衰弱,并非李鸿章一人就能挽救大清王朝的颓势。但李鸿章还有个绰号叫「”东方俾斯麦”。我们都知道俾斯麦是德国一
说起俄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改革家,我们便不得不提斯托雷平。他在「”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人排行榜”上力压斯大林位居第二;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表示:「”如果有幸得到斯托雷平,那么我将统一欧洲”;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也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纳粹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绝望境地,败局已定。盟军在结束了滩头的战斗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向法国内陆挺进,他们在7天之内就占领了整个布列塔
今天是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被人称为铁血宰相(德语:EisernerKanzler;铁指武器,血指战争)以及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的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诞辰二百周年的日子。我们选择一篇
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应把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并交付50亿法郎的赔款,在赔款没有付清之前,普鲁士的军队不会从法国撤军。且法国必须担负德国占领军一切的日常开销以及普法战争的费用
威廉一世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被德意志各邦拥立为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他的助手就是大名鼎鼎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用伟人们惯有的
大清帝国的实权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在德国期间,受到「”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盛情款待。两人仰慕已久,只是未能谋面,至为遗憾,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