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應對汴京頻繁水災的主要兩種策略
Posted 都城
篇首语:年轻不是用来放纵的理由而是奋斗的资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應對汴京頻繁水災的主要兩種策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應對汴京頻繁水災的主要兩種策略
北宋都城汴京,地勢低平,運河密布,一方面保證了開封中百萬人口的用水,方便了四方財務彙集進京,另一方面卻帶來了水災頻發的風險。依據《中國災害通史·宋代卷》和《兩宋時期水災發生概況表》這兩本史書記載,在整個北宋時期,京師一共發生了41次水災,結合北宋存在的朝代,幾乎每4年就會發生一次水災,由此可見宋朝京師的水災頻繁。北宋開封,集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為一身,對於北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面對如此頻繁的水災,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迫在眉睫。
障水系統
顧名思義,此種方法是對水設障,防止洪水流出河道危害開封。當然,障水並不僅僅是在發洪水的時候,利用人力物力去堵住決堤的缺口,而是在平時對各種防水措施加以建設和修繕,在北宋,對於京師開封的障水策略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提高開封城自抗洪能力的固城,即對運河兩岸大堤的養護,還有就是派巡查人員實時觀測河道動向的巡查監測,這三者相輔相成,儘可能防範於未然,在發洪水的時候能夠提前知曉,並且儘可能的保證開封城的安全。
一、城牆加固
自開封城在後梁作為都城之後,對於城牆的加固建設一直沒有停過,尤其是在宋太祖發動兵變之前的的後周時期,為了讓開封城更加堅固,所有的外牆被重新用粘土來進行修鍊,達到了堅硬如鐵的程度,到了北宋時期,皇帝也不止一次下令對開封城城牆進行加固,軍事防禦功能和城市抗洪功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二、河堤防護
眾所周知,河堤是防禦洪水的第一道屏障,這也被北宋的統治者認識,例如宋太祖曾經規定每年的春天百姓必須在河岸的兩邊植樹造林,古有記載「課民夾岸植榆柳,以固堤防」。除此之外對於堤面的養護也是重中之重,京師汴河兩岸一丈五尺之內不得被人侵佔,並且鼓勵普通老百姓對侵佔的官員進行舉報,凡是舉報者必定會獲得獎賞,對於侵佔者給予治罪。古時時常會有人員盜取河中之水的現象,在盜取和水的過程之中難免會對堤岸造成破壞,宋代統治者對於這種現象規定:「諸盜決堤防者,杖一百。謂盜水以供私用,若為官檢校,雖供官用亦是」。無論盜取和水的目的是公用還是私用,通通杖罰一百杖,對於舉報者官府還給予獎勵,對於團體之中第一個自首者官府會給予免罪,通過這種獎懲制度來充分的加強監管。由以上種種政策可見,宋代對於河堤的防護是極為看重的。
三、巡視監測
對開封境內的主要河道,朝廷往往會派遣官員進行巡查監測,在平常的巡視過程之中,只要發覺卞水漲到危險水位,便會立即派軍隊前往日夜巡查防止決堤,若是遇到情況比較緊急的時候,皇帝會增派更多的官員甚至親自過來巡視,力求保證河堤的安全。例如景德三年,汴水暴漲,宋真宗除了派遣更多的官員和役卒前往危險堤段加固防護和隨時準備搶修之外,自己還 「車駕臨視,勞勉役卒」,由此可見真宗皇帝對水災的重視。
排水體系
俗話說堵不如疏,對於水的治理也是這個道理,前面說了,開封城地勢低平,在遇到暴雨的時候除了要防止決堤而造成的洪水對開封城的衝擊,城市自身的內澇也必須要得到及時的處理,不然洪水還沒有來,自身就已經淹了,所以排水體系的建設極為重要。
一、河道清理
作為北宋都城的開封,人口早就已經超過百萬,按照開封的面積這種人口已經顯得十分擁擠,再加上開封是達官貴人的匯聚之所,所以土地侵佔的現象顯得極為嚴重,陸地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於是在河道上建造亭榭成了一種新的風尚,基於這種情況,開封城內河道侵佔的現象極為突出,這樣一來就無法保證河道的通暢,更加不利於內澇的排出。包拯就是因為秉公執法拆除權貴在河道之中的建築而得罪他們,但是對於河道的疏通是朝廷所支持的,所以包拯在得罪他們之後安然無恙。除拆除河道上的建築之外,對於河道底部的清淤也是北宋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流經開封的汴河連接的是黃河,黃河每年都會帶來大量的泥沙,所以汴河河床升高的現象的十分嚴重,宋太宗時期,朝廷「發卒千人,浚汴口」,宋仁宗時期,設立專門機構「令河渠司自口浚治,歲以為常」,到了宋神宗 「汴口歲差廂軍千五百人」,河道清淤成了每個皇帝在位期間都會做的一件事情。
二、增挖水渠
渠道對於排水能力的提升是明顯的,在清理原有河道之後,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內的排水能力,宋朝統治者下令,除了清理原有河道,也要及時開挖新的溝渠,據記載,北宋存在的167年,開封城心中的大小水渠共253條,水渠的增加很好的緩解了場內排水壓力。
三、泄洪設施
當代河流之所以能夠有效的控制洪水,和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密不可分,至於宋朝,為了防洪也修建了各式的水利工程。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設置斗門,也就是我們如今常說的水閘,例如古籍記載:「(京師)久雨汴漲,議開長城口彝,請但啟動楊橋斗門,水即退」,可見斗門泄洪的方法十分有效。如果遇到斗門泄洪都無法解決的水災,為了保住開封,通常會進行一番取捨,即在汴河下周掘開河堤,使兇猛的洪水得以泄去,宋徽宗時期就有相關記載:
「(京師)大雨,水驟高十丈余,犯都城,自西北牟馳閃連萬勝門外馬監,居民盡沒。前數日,城中井皆渾,宣和殿後井水溢,蓋水信也。至是,詔都水使者決西城索河堤殺其勢,城南居民冢墓俱被浸,遂壞籍田親耕之稼。水至益猛,直冒安上、南薰諸門,城守凡半月。已而入汴,汴渠將溢,於是募人決下流,由城北入五丈河,下通梁山濼,乃平。"
由此可見,為了保住開封,宋廷會選擇性的犧牲某些地區,這種方法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用。
北宋都城開封由於地勢及地域原因,提供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伴隨著水災頻發。自古以來治理洪水的主要策略都是障水和排水,北宋也不例外。
對於水災,北宋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不僅最大可能的降低了水災發生的概率,同時避免了因為水災問題引發的混亂,在北宋積極建設防災設施時,不知不覺也帶動了科技的發展,整體來說,北宋治理水災,不僅是明面上提升了開封自身的抗災能力,也帶動了科技的發展,將人對自然的態度引向正途,更避免了因為天災而引發的人禍,促進了北宋整個王朝的穩定。
參考資料:
《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宋會要輯稿》《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中國災害通史:宋代》
相关参考
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隆力奇杯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有一道知识题:说出北宋、南宋的首都分别是哪两个城市。大赛评委老师点评时说:”北宋都城开封汴梁。”开封古称汴梁,但是北宋时,
人人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在生活中若是有个恶徒欺负你的时候,你该接纳什么应对策略呢?其实对于恶徒最佳的方案,就是他刚想试探你底线的时候,就赐与果断的还击,让他吃点吃力头,这就相当于你敷陈他,你的底线
人人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在生活中若是有个恶徒欺负你的时候,你该接纳什么应对策略呢?其实对于恶徒最佳的方案,就是他刚想试探你底线的时候,就赐与果断的还击,让他吃点吃力头,这就相当于你敷陈他,你的底线
宣和和议时间是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在这一年,金国同北宋发生战争,攻入了中原地区,包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在汴京有不少军队,并且还有各地赶来支援北宋的军队正陆续向都城汴京进发,因此金军始终无法
此人解决了北宋京师粮食供应问题,改革策略被王安石均输法所借鉴
北宋时期,由于江淮六路的发运使和转运使间互相掣肘、权利交叠,宋朝政府曾多次废除发运使官职,以转运使兼职发运使,意图消除由地方向中央运输物资时存在的弊病。然而,由于转运使的本职任务已相当繁重,同时身兼数
我們都知道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源遠流長。《詩經》中就有提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這裡的螣就是蝗蟲。在中國歷史上頻起蝗災,受災區大多集中於古時候的中原地區,就是現在的河北、河南、山東三
在北宋末年汴京被金军包围,金军大军压境,国家社稷岌岌可危时,北宋朝堂上的一群文臣不去想怎么破敌良策,而是忙着骂王安石变法,闹出了“不管炮石却管安石”的荒唐说法。这种说法就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套用老百
你真的了解宋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
北宋那年的春天,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来到了汴京。汴京宽阔的大街上,兄弟二人左顾右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世上还有这么繁华的城市。在一处幽深的巷子里,那个花蝴蝶般的妓女朝苏洵招了招手,苏洵的脸立
北宋灭亡后,金军大掠汴京而退,南宋建立后,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于是改汴京为开封,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宗泽多次上书朝廷,请求收复北方失地,宋高宗赵构置之不理,苟安江左,宗泽临死时大呼:“过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