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硯概說
Posted 宋人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四大名硯概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大名硯概說
吳笠谷古無四大名硯之說
名硯之排名,濫觴自柳公權的《論硯》。但後人對柳公權誤解甚多,簡直將柳公權視為「送子觀音」,實是硯史一大亂象。
《舊唐書·柳公權傳》所記柳公權《論硯》原文:「(柳公權)所寶唯筆硯圖畫,自扃鐍之。常評硯,以青州石末為第一,言墨易冷,絳州黑硯次之。」此處只言山東青州石末硯(澄泥硯之一種)、山西絳州黑硯(當即絳州澄泥硯),全未提及端、歙、紅絲、臨洮。
今人「四大名硯」排位,前三無疑義:端一、歙二、洮三。有爭議的是第四——澄泥、紅絲各有說辭。共識是兩者同佔一席。共佔一席之排序又有兩說,而且相悖,一說宋時紅絲列第四,後因斷采,被澄泥所替;另說澄泥失傳,紅絲補之。實兩說以及「四大名硯」排名本身皆非古人所定。
宋人的疑似排名——北宋唐詢《硯錄》「凡自紅絲以下可為硯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紅絲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這種排名被南宋李之彥《硯譜》、南宋李石《續博物志》引用。
從現有古文獻看,至少有宋一朝,並沒有「四大名硯」的排名出現。
近人好「大」風氣之產物
到明人王世貞,總算湊齊「四大名硯」。王氏《弇州四部稿·宛委余編》云:「柳公權蓄硯以青州石末為第一,絳州者次之。後始重端、歙、臨洮。」王氏此說應是今日「端、歙、洮河、紅絲、澄泥」,所謂「四大名硯」(實為「五大名硯」,只王氏所言是青州石末硯,並非青州紅絲硯)的原始出處。所謂唐、宋已有「四大名硯」謬說,正是今人誤讀了王氏跋言,將王氏所綴「端、歙、臨洮」一併歸為柳公權原文之故。
所以,「四大名硯」稱法的始作俑者,一時難考,至少以我閱讀所及,未見民國以前有此成說。
古代並稱合譽之風尚,早已有之,「商山四皓」「竹林七賢」「大曆十才子」「飲中八仙」「蘇門四學士」「吳中四子」「秦淮八艷」「揚州八怪」等,不勝枚舉,但鮮見古人有以「大」譽稱的,因為古人崇尚「中庸」,不輕易妄自稱「大」。
滄海桑田,世易時移。所謂傳統,原本是新生事物所沉澱傳續而成,一如「四大名著」「四大美女」「五大名窯」「唐宋八大家」等現代人所產生的稱法,今人在前人之論硯基礎上總結出「四大名硯」排名,也無不可。
客觀而論,「四大名硯」之因緣際會不同,影響各有消長,但皆屬硯史上公認的著名硯種,排為前四也屬實至名歸。但謬托柳公權、誤解王世貞,將此排名攀附為「古已有之」,則實在是屬於「以六經注我」了。
憶昔開元全盛日——澄泥硯
澄泥硯,今日幾成昨日黃花,在當年卻是最早稱雄硯林者。漢魏、南北朝所制宮室台閣磚瓦,所謂「銅雀台瓦」「鄴城磚」之類,以其製法之考究,無疑已可算得上是上品澄泥,只是當時尚無澄泥之名稱。
筆者藏銅雀台磚硯
筆者藏銅雀台磚硯
筆者藏銅雀台磚硯。唐人以北朝重修曹魏鄴城銅雀台古磚所制。同類器物尚見背有「千秋」「萬歲」等吉祥語及「天保八年造」等年號款者,皆唐宋人以東魏、北齊鄴城古磚所刻。此硯背面有模印花紋及「銅雀台」三字,為帶「銅雀台」字樣鄴城古磚罕見品。
唐時,諸硯當以澄泥最為著名,其中尤其以虢州澄泥為代表。中唐杜佑《通典》及北宋歐陽修《唐書·地理志》皆有虢州澄泥硯為貢品的記載,為最早的貢硯(蘇易簡《文房四譜·硯譜》記有西晉的時于闐國所貢鐵硯,應非定製)。歐公且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硯以為第一。」柳公權《論硯》,亦評澄泥的別種「青州石末」為第一,絳州澄泥「黑硯」次之。
唐澄泥製品,最為今人所知者為「十二峰澄泥硯」,但其是否虢州製品,尚俟考。
筆者藏唐十二峰澄泥硯
筆者藏唐十二峰澄泥硯。硯為疊石紋三足,箕形池,池沿三面環抱十二峰。內三峰三組為一力士相負。故宮亦藏一例,多出兩力士各負左、右兩峰。故宮硯極有名,長期以來皆誤定為漢硯。關於此硯式,筆者去年有專文發表於《中國收藏》,確證為盛唐硯式。
宋代,澄泥硯產地甚多,除河南虢州,山西絳州、澤州,河北相州、保州,山東柘溝等地皆產之。其中,絳州澄泥硯影響似乎很大,聲譽不在虢州之下,可惜至今可信的「絳州澄泥硯」實物標準器罕有。宋時澄泥硯的代表人物為澤州呂道人,但其絕技只是曇花一現,藝隨人亡。宋人又承唐緒,時興取漢魏古瓦制硯,歐、蘇、黃、米、蔡諸賢皆喜之,寄託好古之情罷了。著名的虢州澄泥硯,時人也已罕用,可見其時澄泥硯的地位已不可與唐代相比。
筆者藏金承安四年虢州澄泥硯
筆者藏金承安四年虢州澄泥硯
筆者藏金承安四年虢州澄泥硯。硯背刻銘文兩行:「大金承安四載歲次丁巳□□子張尹。」硯背中間模印「三堂金粟」四楷體字。三堂,原為唐開元年間申王李捴任虢州刺史時所修建。「承安四載」即金章宗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金代年款硯極少,此硯是研究金代硯的重要標本。
明時,澄泥硯更不為雅流所重。實從傳世之物看,澄泥名品如鱔魚黃、蝦頭紅、硃砂紅、綠豆沙、蟹殼青等,至明時方大備,質、色且勝過唐宋澄泥。尤其「黑包紅」一種,為上上之品,或為絳人製品。其時陝州人盧敬(一作婁敬)所制各類澄泥動物硯,樸拙率真,頗有妙趣,但也不為士大夫所知。
清末陝州人馬寨王氏家族出品的「陝州工藝局」澄泥硯製品,批量生產,富有民俗氣息。
本為如花美眷,奈何似水流年!澄泥硯從唐時「品硯以為第一」,宋以降而日漸式微,究其原因,雖然有所謂「古法失傳」的因素,但其致命之處實乃囿於材質的局限,正如蘇東坡所言:硯當用石,如鏡用銅,此真材本性。以瓦為硯,如以鐵為鏡……豈可與真材本性者同日而論哉?
人人爭識紫君面——端硯
有唐一代,泥陶硯大量行世,但端、歙先後問世,漸有後來居上之勢。
端硯始於唐初高祖武德年間,逮至中唐時,已較有名,李肇《國史補》記當時「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中唐詩人詠端石者亦不少,如劉禹錫「端州石硯人間重」「尋常濡翰次,恨不到端溪」,李賀「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更是詠端名句;晚唐皮日休贊端石「微潤將融紫玉英」,許渾「洞丁多斫石」;唐末徐夤雲「遠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李琪雲「遠來柯嶺外,近到玉堂前」。更有文嵩效韓愈《毛穎傳》體例作《即墨侯石虛中傳》,以擬人手法為端硯作傳。其時端硯雖地僻嶺外,已漸成中原文人士大夫爭求之物。
然而,唐時端硯雖已漸為人識,產量卻應有一定的局限。南宋初葉樾《端溪硯譜》說「龍岩蓋唐取硯之所」,應是古人所記眾多端坑中的唯一唐坑。今日出土唐端數量並不大,至少遠不及唐代澄泥硯和虢州紫石硯,也證明唐時端坑似乎還沒有大規模量產。
唐箕形端硯
唐箕形端硯 。刊《中華古硯》。1965年,廣州動物園工地出土,現藏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從形制看,當為晚唐物。
五代時,群雄割據,端坑雖仍有採石,然因端州地屬南漢,經濟文化相對落後,又與中原隔絕於嶺外,端硯遂難有作為,時人鮮有文字提及,只有釋齊己「端人鑿斷碧溪潯,善價爭教惜萬金」等數語。正因為端硯的地緣劣勢,從而造就了南唐境內的歙石一枝獨秀——「為天下冠」!
五代天福年款端硯
五代天福年款端硯
五代天福年款端硯 。刊《紫石凝英》。商承祚先生原藏。風字抄手。背刻款:「天福五年五月一日,買此端州彥(硯)瓦。計價錢五拾千文。釋□□□□耳」。天福為後晉高祖石敬塘年號,天福五年為公元904年。
宋代,前期因國家初定,文化粗興,端硯復為名物,太宗時已有貢端記載。其時除唐坑龍岩外,下岩等名坑也相繼開採,於是端硯成文房用硯、賞硯之主流。
明清時,水岩系列之熊坑、大西洞、張坑以及麻仔坑等佳石迭出,人爭寶之,端硯更加傲視於硯林,獨步於天下了!
太平有象端硯
太平有象端硯
太平有象端硯。日版《古名硯》所刊。計楠次子計芬(儋石)藏,銘為錢塘印人、趙之琛從子趙懿(號懿子)所刻。此硯刻工凡常,石眼甚佳。
最是江南好光景——歙硯
歙石,是因獵人葉氏偶然發現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五代宋初名士陶谷所撰《清異錄》,記唐開元二十三年進士蕭穎士,曾在倉曹李韶家見一上品歙石,可知盛唐開元、天寶年間士大夫對歙硯已不陌生。1976年,合肥唐墓出土的開成五年歙硯,造型規矩,工藝精到,說明晚唐時期歙硯工藝已很成熟。晚唐詩人李山甫《古石硯》:「波浪因紋起,塵埃為廢侵。憑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從詩意看,此詩當是贊詠一方水波紋歙硯——從此詩可知,晚唐時歙硯已很名貴,致李氏有「值千金」之譽。
皖博藏開成五年歙硯
皖博藏開成五年歙硯 。見刊《文房珍品》《中華古硯》等。
《清異錄》又記後梁太祖朱溫即位之初,即賜宰相張文蔚、楊涉、薛貽歙產龍鱗月硯各一。以常理度之,此數硯應是唐內府所舊藏,因之也可證明唐末歙石已為內府所珍。
五代楊吳時,歙石尚采,有東坡所得汪少微制於楊吳順義元年之「吳硯」可證。南唐代吳,歙硯稱極盛,不僅有南唐宮廷的大力支持,還有一代硯雕巨匠李少微(原姓汪,任硯務官,受賜國姓李)主持硯務,使歙硯工藝更臻完善。其時,除唐代已開採之眉子坑外,又新開羅紋里山坑、羅紋坑等,使歙硯品種及產量都大有增加。故南唐時,歙硯材質工藝皆勝於他硯,博得「為天下冠」聲譽為極自然之事,是歙硯的「黃金時代」!
南唐國破,歙硯採石一度中斷。北宋仁宗景祐、嘉祐間復采,又相繼發現水舷、水蕨、驢坑等名坑。故北宋時歙石質量不輸南唐,只名氣已不如舊日「冠天下」之風光,但仍是士大夫齋中至寶,歐、蘇諸賢詩文可證。南宋理宗時,謝墍知徽州,尚采舊坑龍尾石為貢,只是聲勢當不如北宋。
宋棗心眉紋歙硯
宋棗心眉紋歙硯 。1953年,歙縣小北門宋代窖藏出土歙硯十七方,此其一。
元時,龍尾歙石曾因石盡山頹,死傷採石工數人,石坑荒廢一時。土人遂取鄰縣他石冒名牟利。
明代,歙石曾產一批大材,今日傳世者尚不少,為古歙中之代表硯品。
清時,歙坑採石時斷時續,可道者不多,但也偶有精品。
明羅漢入洞硯
明羅漢入洞硯
明羅漢入洞硯。日本藏硯家相浦紫瑞《歙州硯》所刊。硯面、硯背金、銀暈燦爛之極。
元祐君子入眼花——洮河硯
最早記載洮河硯者,為北宋蔡襄所作《洮河石硯銘》。蔡氏卒於治平四年,故洮硯至少在北宋英宗治平年間已面世。
宋神宗熙寧時,名將王韶收復羌人所據洮河流域,批量采洮石為硯。從此「千年虜地困沙礫,一日見寶來中州」,洮石從「戎人」磨刀之礪石成宋人磨墨之文房嘉賓。
洮河石,質、色皆美,宋人推譽很高,蘇東坡雲「琢而泓,堅密澤」;黃庭堅雲「贈君洮州綠石含風漪,能淬筆鋒利如錐」;晁補之雲「洮河石貴雙趙璧,漢水鴨頭如此色」「洮鴨綠石如堅銅」;張耒雲「明窗試墨吐秀潤,端溪歙州無此色」--無疑,洮河石乃北宋末士大夫書齋中的新寵。
筆者藏宋洮石平底風字硯
筆者藏宋洮石平底風字硯
筆者藏宋洮石平底風字硯 。出土物。石質細潤,色綠沉穩,有「濺墨點」石品,洮石名品。宋代洮硯今世罕少。
南宋陳槱《負喧野錄》記:「硯以端溪為最,次則洮河,又次則歙……洮石今亦少。」南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論洮硯名言:「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耆舊相傳,雖知有洮硯,然目所未睹。」因當時洮石產在金國境內,南宋人不易得到,因此連南宋宗室貴胄趙希鵠也難得一見此種「無價之寶」。而北地之人則得端、歙不易,故洮硯為北方金人所推崇。金朝詩人馮延登《洮石硯》云:「鸚鵡洲前抱石歸,琢來猶自帶清輝。」可知金代采洮石制硯並未中斷。
洮石質潤色雅,可惜方盛名於世卻又遭到靖康國破,遂與當時漢文化的中心——南宋隔絕,以致一蹶不振。其際遇正與歙石相反——歙石以南唐興而盛,洮石因北宋亡而衰。
元以降,或因地處偏僻,或因遠離文脈主流,總之,洮河硯長期處於被硯林邊緣化的狀態。
遭際如此,洮硯,當屬諸名硯中最生不逢時之硯種。一嘆!
近代戲劇刀馬人物洮河石硯
近代戲劇刀馬人物洮河石硯 。日本藏硯家楠文夫《硯台》所刊。
青州使君是知己——紅絲硯
紅絲石,據北宋青州知府唐詢所記黑山舊坑:「洞口絕壁有鐫字,唐中和年採石所記」(南宋高似孫《硯箋》所引唐詢《硯錄》)。「中和」為唐僖宗年號,故至少紅絲石晚唐時就已開採。
唐末至宋初,紅絲石默默無聞,至唐彥猷於仁宗嘉佑間官青州時方再為人知。
唐氏青州任上,聞紅絲石上佳,遂遣人至紅絲舊坑,采大小石材數十枚製為硯。唐氏所贊紅絲石:「文華致,聲清越,黑膏浮,蒸濡如霞,異於他石。」又撰《硯錄》,列紅絲為諸硯之首,端、歙尚排在其後。
由於唐詢的大力揚譽,使紅絲硯奪得千年來名硯一席之地。
唐詢所譽的益都黑山唐坑紅絲石,宋時已廢。後以臨朐老崖崮所採為貴,今老崖崮老坑也廢采。
或許唐詢當年所采,為紅絲之最佳坑脈,所謂「石髓」,故被其目為極品。但從唐氏好友蔡襄、歐陽修諸人的評品看,與後世所出者差別應不致太大。近年來,又新出一種黑山紅絲石,色品較華美。材質是否接近唐詢當年所采,因缺少宋代紅絲硯標準器作比對,不得而知。
素池紅絲硯
素池紅絲硯
日版《古名硯》所刊素池紅絲硯。
四大名硯影響的互為消長
唐代:中前期,澄泥硯為主導,尤其虢州澄泥硯,朝貢天闕,名重朝野。中晚唐,端硯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歙石則在晚唐亦「值千金」。故至少唐晚期,端歙已後來居上。紅絲石唐末已采,但至今缺少無爭議的唐代紅絲硯考古標準器(山東博物館藏一方唐箕形紅絲硯,但不少行家認為應是虢州紫石硯)。
五代:中原失鹿,諸侯紛爭。南唐因有經濟文化盛於諸國的優勢,三代國主又重視翰墨、文房,加之名硯工李少微的橫空出世,於是龍尾歙石「為天下之冠」。其時端硯因地僻南漢,亂世阻隔,致使其硯難達江南、中原。北方則仍以澄泥為主,但聲勢顯然已不及歙硯。
北宋:南北復通,宋初端硯即被定為貢品,名聲復起。其時端歙佳坑迭出,並盛於時。虢州澄泥雖已無唐時貢品之輝煌,但仍是北方用硯主流,產量較大。絳州製品也為世人所賞。澤州呂道人所制雖稱極品,但屬個案,非澄泥主流。北宋中葉,青州知府唐詢復采舊坑紅絲製硯,譽為極品。北宋後期,王韶開邊,取洮石制硯,洮石遂為轟動一時的硯林新貴,被蘇、黃、米、蔡等文人學士爭相贊詠。
南宋:金甌又缺,金人除推重洮河綠石外,端歙不易獲見,故澄泥為主的格局未變。今日北方出土,歸為宋人澄泥硯的其中相當一部分,應為金人製品。南宋人則以端歙為尊,尤其因為歙硯產地徽州地近南宋首都臨安,所以歙硯在江浙一代更為風行。
元代:文化大倒退,從現存古文獻、文物看,各硯種皆無亮點,乏善可陳。
明代:歙石仍出大材,然其名氣已漸為端石湮沒。澄泥工藝不乏勝過唐宋製品者,終因非硯「真材本性」,已少為時人所重。
清代:歙石時采時斷,出品有限。從傳世物看,紅絲產量似乎不多。晚清以來,洮河、澄泥製品以民俗為主,不為文人所重。端石遂一統硯林。
民國至今:端為尊、歙其亞的格局略同清代。近年來,洮硯、紅絲漸有起色。澄泥硯則任重道遠。
(作者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硯文化委員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相关参考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佛教四大皆空是哪四大,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现在有些佛教用语也成为了我们一些生活中的常用成语,比如这个“四大皆空”,那么这个佛教四大皆空,究竟是哪
“四大皆空”,空在哪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会脱口而出:“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
“四大皆空”,空在哪四个大呢?不懂佛法的人,会脱口而出:“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
【四大凶兽】中国古代四大凶兽四大凶兽到底是什么? 古代四大凶兽:中国上古四大凶兽,分别是四名“大恶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兜、鲧与共工,他们都因为反抗权力者而被杀,死后精神不灭,被当权者侮为“
不懂佛法的人,会脱口而出:“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四大皆空”,空在哪四个大呢?佛教中所指的四大 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
在商朝有四大天王,可是你知道四大天王是谁吗?你知道四大天王的含义是什么吗?商朝的四大天王有托塔天王李靖(哪吒之父)、神镜天王苏护(妲己之父)、西伯侯姬昌(周文王),飞虎天王黄飞虎(二郎神杨戬的岳父)。
中国古代四大游记都是什么《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周王游行记》《马可波罗行纪》初中山水四大游记包括什么中国古代四大游记都是什么我只知道西游记,还有东、南、北游记都是什么呢?答:《徐霞客游记》《大唐
对于我国的历史有着很大出色的发明,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而你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四大吗?发明的人物是谁?分别是什么时间年代?四大发明在历史中有着哪些重要作用与影响呢?意义是什么?
中国历史中,人们只知四大美女,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历史上还有四大妖女。这四大妖女个个美艳动人,美貌远胜四大美女,但却作恶多端,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被人后人描述为祸国殃民的妖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
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美女都是数不胜数的,每一个朝代的代表性人物至今也还在为人津津乐道,而对于民国而言,你了解民国最具代表性的四大美女是那四大吗?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些什么才华?最后各自的结局分别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