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耐人寻味的“高考”舞弊案 主考官惨遭凌迟

Posted 南方人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代耐人寻味的“高考”舞弊案 主考官惨遭凌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代耐人寻味的“高考”舞弊案 主考官惨遭凌迟

明洪武三十年春闱会试,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韬从全国几百名举人中点出宋琮等52人为所录进士,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52人竟全是南方人。接着殿试状元陈安也是南方人。北方举子一片哗然,极为不满。认为刘三吾、白信韬因是南方人,故意偏袒南方而压制北方。

网络配图

北方举子决心讨回公道,很快便由群起议论发展为聚众闹事,他们用石块砸向皇榜,同时还书写了大量责问主考官袒南抑北的“大字报”贴满了南京城的大街小巷,礼部官员急忙请求锦衣卫予以镇压,仍然无法控制事态。消息终于传进皇宫,惊动朝廷。

朱元璋非常震惊,急召主考官刘三吾觐见。而刘三吾奏称所取之士均以文章优劣为据,尽管都是南方人,但确为公平的结果。朱元璋则认为南人尽占皇榜不尽合理,他本意是培养一批北方学子以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守力量。然而刘三吾性情耿直,不同意改变考试结果。面对只认死理的刘三吾,朱元璋动了真气,下令韩林院张信主持会试复查。

网络配图

到了公布复审结果之日,张信先是拿着几份落选的北方举子试卷一通夸奖,这时朱元璋露出笑容,满朝官员也都认为原榜翻案已定。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张信接着又奏道:“只是,这几份试卷与前榜录取的试卷相对照,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的确相差悬殊,最后一名的刘子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考生高出许多。北方举子的试卷仅列第53名。”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朱元璋更是气得呆了,他万万没想到平时行事一向有眼色的张信,居然会变着法子顶撞自己。这时的朱元璋已经动了真怒,命令刑部对刘三吾、白信蹈和张信三人严加审问。

刚开始,三人拒不承认。在朱元障授意下,刑部用大拷刑讯逼供的方法,将其三人的家眷全部打入大牢。为了平息北方学子的激愤,在朱元障授意之下,刑部捏造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有谋逆之心。刘三吾被流放充军,而张信、白信蹈则被凌迟处死。

网络配图

而这一次所有录取的举子也全部取消资格,当科状元按行贿罪被判处死刑。同年的五月,由朱元璋亲自阅卷,钦定任伯安等61人为进士,这回全是北人,无一南人。史称“南北榜”之争。此后,明朝科举一律分南北榜取士。至此,明朝的南北榜公案了结。

其实,现在看来,这一明初科场大案中主考刘三吾作弊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他吃亏的地方就在于不解圣意,更不懂的其中的政治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执念凭卷定夺,太认死理,不仅给自己召来大祸,还白白连累了好不容易考上状元的陈安搭上了一条性命,而朱元璋之所以借机生事,大动干戈,无非是向北方示好,以换取他们对于刚刚建立的大明朝的支持。只是,这位爷的手段,也确实有点太狠了。

相关参考

清朝末年男子当街惨遭凌迟后喂狗

  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这是一组清末处死犯人的旧照,图为将犯人示众后,准备行刑。)  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

史上前所未有的高考舞弊案由南宋皇帝赵昀制造

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南宋第五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子

袁崇焕惨遭凌迟而死,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袁崇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么真实的袁崇焕是什么样的?从他杀害毛文龙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出,袁崇焕性格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至于说他巴结魏忠贤,给魏忠贤立

清末第一反清女将,19岁被剥光示众凌迟,行刑后还惨遭羞辱

众所周知,女中俊杰,骁勇战将,自古有之,但因为史书上记载的甚少,人们知之不多。而人们所晓得的,都是从评书、正史中看到的。如穆桂英、樊梨花、佘太君、花木兰等,这些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她们的骁勇自然也就不存

祖父在光绪年间的科场舞弊案科场案

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江南乡试之年。京官殷某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南下苏州。绍兴城丁忧在家的内阁中书周介孚派家人前来拜托殷某“关照”应试的周家子弟,包括长子和几个侄子。科举舞弊是重罪,但到光绪年

古代 ”高考”趣事还挺多……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导语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3次,次次

清朝科举制度简介清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发展的

康熙年间,广东顺德有个百岁老人黄章,竟在曾孙的搀扶下,千里迢迢到京师会考,科考中舞弊成风,贿买、夹带、顶名、冒籍、枪替、传递等等诸种作弊手段五花八门。雍正十一年,河南学政俞鸿图担任主考官,一次就卖了4

万历皇帝为何派兵,将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生擒,还凌迟处死

明朝万历三年八月的一天,年仅12岁的万历皇帝,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登上了紫禁城午门的城楼。在这里,明朝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俘礼,建州右卫都督王杲被「”献俘阙下”,之后惨遭凌迟之刑。王杲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

考官帮补字误使中状元

“不得在试室内随意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大声喧哗”,如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考试,都把以上几条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至于说事关前途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公务员,更是要严肃考场纪律。科举取士时代,考试是读书人

他被康熙赞誉为“清官第一”,去世之后,百姓皆痛哭流涕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十二岁的于成龙前往太原参加乡试,当时主持乡试的主考官公然收受考生贿赂,于成龙对这种徇私舞弊的行为十分愤怒,于是在考卷上直抒胸臆,而于成龙也因此只考中了副榜贡生,与举人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