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第一者点为状元

Posted 太祖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交卷第一者点为状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交卷第一者点为状元

导读:都说朱棣点状元要看名字已经很奇葩了,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做的更绝,点状元看谁交的快。这种点状元的风格可谓是奇葩至极,它深深地反映了赵匡胤浓厚的军旅作风。

网络配图

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武济川恰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有人击鼓上诉,状告这次科考取舍不公,震怒之下,宋太祖便将礼部已经录取的和部分未录取的举子共200余人一起召到讲武殿,亲自主持,重新出题,重新考试,重新录取。此后,殿试就成了宋代的科考定制和最高门槛。

宋太祖武夫当国,更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他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

有一次殿试,宋太祖同时遇到了两个“快枪手”。开宝八年(975年)乙亥科的殿试中,举子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同时完成,同时交卷,宋太祖犯了难,一场科考总不能出现两个状元吧?于是,颇好搞笑的宋太祖就让两人在朝堂之上打了一架,谁赢谁为状元。结果,王嗣宗摔倒了陈识,中了状元,王嗣宗因而被人戏称“手搏状元”。

网络配图

到了宋太宗时期,依然遵循太祖旧制,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举行一次考试,依然以出手快为取舍标准。“太宗时试进士,每以先进卷者为第一”(欧阳修《归田录》)。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的吕蒙正,到后来的胡旦、苏易简、陈尧叟等,个个都是才思敏捷的“快枪手”,题目拿起就能动手,文如泉涌,一挥而就,皆因抢先交卷成了状元。

虽然“以先进卷者为第一”,然而皇帝们的初衷并不单单是以行文快慢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他们的要求是文理顺而才思捷,即又好又快。但是凡事断章取义者多矣,又好又快落实到了下面就变成了无所谓好、只寻求快了。于是,普天下的读书人纷纷寻找成章捷径和答题良方,管他文辞美不美,义理通不通,下笔千言,胡拼乱凑,“惟以敏速相夸”,只要下手快就行。从太平兴国年初到淳化年末的近20年间,科场拼凑之风、轻浮之风盛行,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举子李庶几甚至牵头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他把那些将要参加当年壬辰科考试的举子们集中在京城一个烧饼铺里,以厨师烙好一个饼的时间完成一韵诗者为胜,闹得路人侧目,沸沸扬扬。事情辗转传到了宋太宗的耳边,这不是拿堂堂国考开玩笑吗?宋太宗雷霆震怒,决定采取措施来刹刹这股歪风。

网络配图

殿试的时候,宋太宗特意从《庄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个字,拟了这道非常冷僻的赋题,他要看看这些平日以敏速相夸的考生们,是如何抓耳挠腮的。考题发下去不久,众考生还在眉头紧锁之际,李庶几就草草成篇,抢先交卷了。看到他那轻松得意的样子,宋太宗不禁怒火中烧,对着李庶几大声呵斥,当场他把轰出了考场。这次,文思敏捷的李庶几落了榜,作文慢慢腾腾的孙何却中了状元。从此,科考不再以答卷快慢为标准,科场“快枪手”没了市场。

虽说看谁交的快,但是其实宋太祖绝不会糊涂到不看文章质量。所以说,交的快者也并非是屡屡第一,只是太祖偏爱罢了。因此我们也不能一概论之。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刘姓状元都有谁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举人赴京参加礼部举行的考试者都要投状,称居首之人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历史上共有共有649个,隋朝7位,唐朝1

历届清朝状元的书法重见天日,太典雅了,不服不行

科举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

她是古代唯一的女状元,沦为男人玩物下场让人唏嘘不已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状元之名到如今仍是流行,喜中省状元,市状元,县状元甚至某中学状元的同学都是那一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大新闻。自隋朝开科举到

史上那些五花八门的状元 抓阄也能得状元

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吃馒头。开考那天,别人都交卷了,他还没答完,急得满头大汗,一直写到四更天。一天三

清朝武状元本领有多大

今天小编跟大家聊一聊古代的“武状元”。相比较来说,大家可能对文状元更熟悉一些,在古代,读书人都是通过科举的制度,从一个平民开始走向仕途。科举中得分最高的、文章做的最好的,就会被点为状元,然后钦赐跨马游

古代第一位状元是谁

唐初大臣孙伏伽是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孙伏伽在隋朝末年已经入仕,但只是一名小吏,后来慢慢升为法曹,负责处理刑狱案件。虽然隋朝就有科举,但状元是在唐朝设立的,此后孙伏伽参加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

古代第一位状元是谁?曾死谏唐太宗

  唐初大臣孙伏伽是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孙伏伽在隋朝末年已经入仕,但只是一名小吏,后来慢慢升为法曹,负责处理刑狱案件。虽然隋朝就有科举,但状元是在唐朝设立的,此后孙伏伽参加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

相隔1300年,中国第一位状元和最后一位状元的人生竟如此相似

聊如今的高考,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人们往往对状元感兴趣,科举作为古代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的生平

  傅善祥(1833年―1856年?),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才,傅善祥报名参加女科考试后,

阿鲁特·崇绮 国捐躯的清朝第一蒙古状元

清朝统一中国后,很快按照明朝的老规矩恢复了科举制。清朝统治的300年中共取中114名状元。这些人中少数民族状元只有满族的麻勒吉、图尔宸和蒙古族的崇绮3人。而这3人中,麻勒吉和图尔宸还是顺治朝实行满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