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僧人盛水用具

Posted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系僧人盛水用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系僧人盛水用具

经典版《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是不是早已在你的印象中定格?庄严雍容的观音菩萨手里托着施恩济世的宝瓶,瓶内插着一枝扫开残雾的垂杨柳……说实话,这个俗称“净瓶”的宝物,可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啊。不过,净瓶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产物,在古人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物件所在。今天的“主角”,就是被收藏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一件“壶”状的物件,早在几十年前入库时,就被人登记为“净瓶”,实则严格意义上讲,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军持,这是古代僧人的标配。

网络配图

这件宝贝的器形和影视剧中的净瓶略有不同,它有着圆形的腹部、细长的瓶颈,瓶体一侧有一个碗形口,高22.80厘米,顶部残口直径1.5厘米,肩部碗形口直径3.37厘米,重1.06千克(腹内有包含物,晃动的时候,包含物也跟随滚动,似为球体)。为什么这件宝贝叫军持而不是净瓶呢?其实,净瓶是军持的一种。在现代的研究性出版物中,也多把此类物件称为净瓶,甚至把长颈、小口、鼓腹的器物都称为“净瓶”,由此“净瓶”成为这种器物的泛称。

军持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次南石上则有佛置捃稚迦……捃稚迦,即澡瓶也。然则军持之名,捃稚讹文,又省迦字。释家以之洗手,故曰澡瓶,亦曰净瓶。”季羡林在注释中表明,“(捃稚迦)梵语“Knudikā”的音译,意译为水瓶、澡瓶、净瓶、澡罐等也,本来是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但佛教徒也在使用,最后并赋予了宗教意义,久而久之成为僧众十八物之一。”所以,军持一词是舶来语,为梵语“Knudikā”的音译,也翻译作:“军迟”“君墀”“君持”“捃稚迦”等,属于佛教用器,传自印度,为云游僧人盛水洗手的用具,虽说瓶子体量不大,但携带方便,主要带给人一种仪式感。

网络配图

顾名思义,净瓶的净字,代表着干净和整洁,佛教中有很多都加有“净”字的词汇,比如为僧尼服务的人为“净人”,僧尼使用的洗澡器物也分为净澡罐,这都说明佛教对于“净”的一种宗教追求。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军持分“净瓶”“触瓶”两种,二者在制作和使用时有严格的戒律,净瓶就是用瓦瓷制成的,只有等你手干净的时候才能拿,并且要放到干净的地方去;触瓶就是铜铁材质的,就为图个方便,随便放哪里都行。不过,当军持传入中国后,净瓶和触瓶逐渐混淆,这也意味着军持与净瓶的混用,所以后来的佛教典籍常常将二者等同。

说到底,省考古研究所的军持和影视剧中观音娘娘手中的宝瓶是截然不同的,这也反映了军持功能的变化——它逐渐成为一种法器而非生活用具。据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郝丽君介绍,在许多绘画和石刻造像的菩萨(多为观音)手中常常拿着军持,早期是随手拿着,是云游挟持的表征,如四川省博物馆藏万佛寺石刻造像中,有一件南朝菩萨立像,菩萨左手提净瓶;隋代以后多托举,且配有柳枝,和净瓶某种宗教涵义的加强有关;五代至明清有一种器物,与军持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只有高耸的细颈,而不带肩部的旁口,学者多称为“单口军持”。

网络配图

早期文献所记载的军持双口功能不同,旁口用于添水,颈口用于饮水,而此类“单口军持”表明添水只通过颈口就可以了,而且也不再用于饮用,只是盛水器。黄叔旸《鹧鸪天·暮春》:“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说明净瓶更像一个“插器”,既作插器,器内当盛水,脱离了原始功能的净瓶更接近于这种“单口军持”。

相关参考

系当年僧人的宝库? 雷峰塔千年地宫宝藏

...宝。但是为什么雷峰塔下回有雷峰塔地宫呢?难道是当年僧人们的宝库?雷峰塔地宫的深入挖掘2001年3月10日,考古工作人员对雷峰塔地宫发掘现场四周进行了严密封锁,除工作人员外其他人不得擅自闯入

备受推崇的品茶用具紫砂壶生产于何时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李晨。>明代紫砂壶的起源>紫砂壶的鼻祖相传是一个名叫供春的人,具体的生卒年依然不详,但大致知道是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出生,中国自古

古代女性房中都有哪些性用品?神秘用具曝光

性是人以生俱来的本能,性生活不单单是现代人的需求,古代人的性生活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古板无趣,相反古代也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性文化。其中在古代有不少的性用品,那么古代女性房中都有哪些性用品呢?古代女性房中

一个僧人, 身怀绝世武功, 复清称帝, 俘虏后被国军枪毙!

民国六年(1917年),中国发生两起复清事件,一北一南。在北京,满清遗老张勋率领辫子军闯入故宫,扶持溥仪复辟;在四川,寺庙僧人察都组织僧众信徒作乱,自行登基称帝。这两场复清闹剧,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帝

一个僧人, 身怀绝世武功, 复清称帝, 俘虏后被国军枪毙!

民国六年(1917年),中国发生两起复清事件,一北一南。在北京,满清遗老张勋率领辫子军闯入故宫,扶持溥仪复辟;在四川,寺庙僧人察都组织僧众信徒作乱,自行登基称帝。这两场复清闹剧,均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帝

几耳光让僧人的皇室诈骗流产

清代曾发生过两起涉及到王室的诈骗案,一是清末的一个戏子,串通宫中的太监,趁光绪帝被软禁于瀛台之际,假扮光绪四处招摇撞骗;另一起是乾隆年间,有人教唆一个小孩冒充乾隆的亲孙子,以图获利,最终事情败露,当事

姑苏城外寒山寺几乎全灭寺那天夜半为何没有僧人敲钟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传颂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道光年间,姑苏城外寒山寺发生了一件非常惨烈的命案,全寺一夜之间死了一百四十多位僧人,只有

顺治帝问僧人:大清能传几代

古代中国人并不信教,但是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却都十分迷信。尤其是什么预言天机,因果轮回或者善恶报应之类的。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国大一统王朝,其实也是这样子的。而清朝的顺治皇帝就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

这个僧人不简单,朱棣能够称帝,此人绝对贡献最大

朱元璋在打下天下后便确定了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朱标,但很可惜,朱标有点短命,令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爱屋及乌的情况下,朱元璋十分宠爱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便最后把皇位交给了他,而冷落了自己亲儿子朱棣。

姚广孝从默默无闻的僧人到辅佐燕王的一代功臣

《姚广孝演义》一书记录了姚广孝一生,从出生开始,到他成为一名僧侣,再到得到机会辅佐燕王,帮助朱棣起兵“靖难”称帝,一直到他老死在庆寿寺。姚广孝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一辈子没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