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痴如何读书

Posted 汉书

篇首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书痴如何读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书痴如何读书

原文:

钱思公(钱惟演)虽生长富贵,则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出处:

宋·欧阳修《归田录》

背后的故事:

这世界上,有些人痴迷于麻将,喜欢一整夜一整夜地玩,丝毫不见疲态;有些人喜欢在KTV唱歌,嘶声力竭,喝酒喝到烂醉如泥,不省人事;有些人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即使烈日暴晒也不停止在球场上奔跑。有些人则喜欢读书,并不是普通的喜欢,不是用读书来打发时间,乃是从深入骨髓的一种痴迷,如痴如醉。

书痴读书,自然与其他人不同。关键在于一个痴字。虽颠沛流离而书不离手,虽困穷潦倒却仍然不忘读书,虽大火烧身却仍旧沉迷于书籍的世界。

宋代的钱惟演是个书痴。他是吴越王钱俶之子,从小生长于富贵之家,后来官至翰林学士、枢密使。通常富家子弟都有些顽劣气质,但是没有。生活中他没有什么嗜好,惟好读书。他对书籍的喜欢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一刻也离不开书籍。闲坐时读经史,躺着的时候读小说,即使上厕所时也要手捏一册小辞。

和钱惟演一样,宋绶也喜欢读书,一刻也离不开书籍。每次上厕所必定“挟书以往”。且在蹲坑的时候高声朗诵,“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可真可谓是一朵奇葩。

大文豪苏轼也是个书痴,但是他读书的方式和钱惟演、宋绶都不同,比较独特。据《耆旧续闻》记载,朱载上去拜会苏轼,见苏轼在抄书。朱载上问他抄什么书。苏轼答《汉书》。朱载上说:“以先生的才华,记忆力之强,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汉书》早就烂熟于心,怎么还需要抄写?”苏东坡微微一笑,说:“你有所不知。《汉书》我已经抄完两遍了,这是第三遍。第一遍抄写,抄三字为题,第二遍则两字,现在只抄一字。”朱载上非常不解,凑过去一看苏轼的抄写本,根本看不懂。苏轼说:“你随便指个字,看看我能否说出原文。”朱载上便随意指了一个,“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朱载上非常佩服,感叹说:“先生真是被贬凡间人。”

清代礼亲王代善,非常喜欢读书。在颠沛流离中也不忘记读书。据《南亭笔记》记载,礼亲王号啸亭外史,他十三岁时迷上许镇的《说文解字》。一个冬天的夜里,他在炉火边读书,读得痴迷了,炉火不小心燃着了床帐子,他居然丝毫不知,仍旧捧着书在读。幸好仆人看见了火光,立即冲进来将他抱走。读书痴迷到这种程度,也真是醉了。

说到爱读书,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叫匡衡。就是凿壁借光那小伙。匡衡字稚圭,小时候非常爱读书,但是家里很穷,连蜡烛都买不起。白天要干活,没空读书。晚上有空读书,却没有照明的蜡烛。他想了个办法,凿穿墙壁,让邻居家的烛光照进来,借光夜读。家里的书都被他读完了,又没钱买新书。为了找到更多的书,匡衡主动到乡里富豪人家做佣人,不求报酬,只求主人把藏书借给他读。富豪听了大为感动,便把书借给匡衡读。几年下来,匡衡已经非常博学。尤其精通《诗经》。当时文化界流传这样的话:“不要随便谈论《诗经》,以免在匡衡面前出丑。” 匡衡的命运终于因为爱读书而得以改变,成为西汉著名经学家,在汉元帝时还当上了丞相,封乐安侯。

有人因为读书而改变了命运,有的人因为读书当了高官,有的人因为读书而提高了修养。但是作为一个书痴,读书是不存在任何目的的。就是爱读而已。读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瘾,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却了这一部分,书痴就觉得不自在,觉得生活没有味道,觉得世界空落落的。

相关参考

如果穿越到古代读书,哪个朝代最幸福

现代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算起,一直到大学毕业,前后要读近二十年的书,有的人还会继续考研、读博。对于所有读书人来说,读书除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为了找份不错的工作。但对于古代人来说,读书基本都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导语:自从隋朝首创科举制度以来,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就成

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考科举

为什么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考科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科举制度自创立实行以后,成了读书人做官的敲门砖。宋真宗亲作《劝学文》,此后经过历代士子们的咀嚼、消化、提炼、再创作,便成了:“书中自有黄

古代骂读书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骂穷秀才?

  在古代,读书人自然都是想要考取功名,有的人成功进入朝堂,流芳百世,但是大多数其实还是籍籍无名,就算是考中了状元也不例外,那些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是状元出身。而古人面对读书人,也不都是

为何古代的读书人都要考科举

科举在我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是各个朝代选拔贤才的方式。古代的文人也基本上都把科举视为自己唯一的出路,所以为此花费很多时间,一次次的应试,即便落榜了也不轻易放弃。那么说这些举子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追

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

原标题: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古代读书人的科举之路要一步步来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

从古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位读书人,我推崇他们三位

在古代,读书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读书人一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官员。在古代的读书人里面,唐代的韩愈,是古代读书人里面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如今众人所了解到的,只不过是他的《师说》、《马说》而已,这远远不能够

”读书万卷不读律”

今人常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作为苏轼乃至中国古代士大夫鄙薄法律的证据,这一理解稍显简单化。实际上,苏轼的本意并非如此,而且中国古代大部分士大夫也认为,无论是从政

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

古代的读书人若不参加科举考试,会有哪些人生选择呢

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科举制度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