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是什么学历

Posted 秀才

篇首语: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的“秀才”是什么学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的“秀才”是什么学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秀才有多难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清朝诗人黄景仁曾经写过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杂感》,其中有一句叫“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老实说,黄景仁的诗流传的并不广,到了现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清朝有这么一位诗人。但是,他所写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诗却流传的甚为广泛,一直到今天都经常被人拿来引用。

说起古代的读书人,通常都会和清贫、穷困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也有句俗话叫“穷文富武”。对于寒门士子来说,想要改变人生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读书。其实,这句话放在今天也不过时,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不过,在古代想要金榜题名实在是太难了,甚至想要考个举人都难比登天。古代绝大多数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能够考个秀才,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那么,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学历?看完秀才的待遇,实在令人忍不住感叹:读书真的非常重要!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想要进入官场只有科举这一条路。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时候,曾经特地颁布圣旨规定,“非科举毋得官”。但是古代的科举考试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范进在54岁得知自己考中举人后,才会高兴的发疯。

老实说,范进也算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幸运儿了,毕竟靠自己的本事考了个举人。在古代,白发苍苍仍称“童生”者都大有其人,所以范进五十多岁考中举人,其实已经算是“年轻有为了”。

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那是想都不敢想,能够考个进士、举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不过,能够考中进士、举人的读书人也相当稀少。古代的不少大文豪,不都写诗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吗?其实他们就是考科举没考上罢了。所以说,在古代能够混个“秀才”的身份已经非常不错了。

在明清时期,想要成为秀才必须通过三次考试,也就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在通过县试、府试还没有考取秀才之前,所有的读书人都被统一称呼为“童生”。可是院试实在是太难考了,录取率又非常的低,所以古代很多读书人一直到耄耋之年,仍然只是一个“童生”。

县试通常由知县主持,想要参加考试的童生,必须要有五名同考者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通过县试之后还要参加府试,府试的难度比县试又要高出许多,很多读书人可能要参加好几次才能通过这两次考试。在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才能获得参加院诗的资格,只有通过院试才能获得秀才的身份。

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只有通过院试获得秀才身份后,才能够获得参加科举的资格。古代每个州县的秀才都是有固定名额的,一个县最多只有20人,能够考中秀才在县里也算是有了一定身份地位,对于普通人家来说也算是一种殊荣了。十年寒窗苦读,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初有成就。

古代的秀才录取率非常低,大约只有不到10%的比例。这个比率比现在考研的录取率低多了,所以古代的秀才虽然在科举制度中属于垫底的存在,但是起码也相当于现在的硕士或者博士。因为古代读书人本就不多,一个乡镇如果能出一个秀才,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既然秀才这么难考,那么考上之后肯定是有许多好处的。在明清时期,有秀才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可以享受一系列的好处。

读书人考中秀才之后,可以免除家里两人的差役。也就是说,如果朝廷分派徭役的话,有秀才功名的人是不用去的。除此之外,考中秀才之后还可以免粮。古代很多考中秀才的读书人都出身寒门,如果因为家庭贫寒无力纳粮的,可以由地方官豁免。最后一点最重要,就是有秀才功名的人在封建律法里可以得到一定的优待。

古代的秀才如果触犯了律法,在官学没有废除其功名之前,是不可以用刑的。在星爷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方唐镜就是因为有功名在身,所以才会那么的肆无忌惮。如果秀才只是轻微犯法的话,往往还可以不用接受处罚,只要接受官学处分就可以了。所以说,考中秀才能够获得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虽然古代的科举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古代的寒门士子来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是寒门士子改变自身命运的主要途径。所以,好好读书真的非常重要。

相关参考

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

古代的秀才有多难考?程曦所著“中国历史佚闻”一书中统计了科举时代的一些数据:可能成为未来官吏的读书人需要背诵下列书籍,“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

古代科举考个秀才其实很难

  这些都是归属伦理教材。背诵之外还要融会贯通。为了达到融会贯通之目的,必然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几十倍于四十万字的各家注释。就算十倍吧,也就是要几乎是倒背如流般地熟悉四百万字的注释!?远不止此,还

古代造反和叛乱是杀头的罪行 为什么这个秀才公然反抗却没有被杀呢

秀才写诗造反为什么宋仁宗会不杀反而赏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有句谚语说“读书人造反,三年都不能成功”。北宋有这么一位秀才。他不知道自己吃错了

古代骂读书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骂穷秀才?

  在古代,读书人自然都是想要考取功名,有的人成功进入朝堂,流芳百世,但是大多数其实还是籍籍无名,就算是考中了状元也不例外,那些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是状元出身。而古人面对读书人,也不都是

古代一个秀才嫁女儿,只准备一幅画作为嫁妆,理由让人深思

话说古代有一个秀才,他的女儿要出嫁了,他却没有像其他家庭一样准备大量的金银首饰、衣服器物,只准备一幅画作为嫁妆。有朋友会说:「”看来这个秀才家里没什么钱,只好不准备嫁妆了。”这个猜测很有道理,不过这个

古代志怪故事——蒋惟岳,华阴村正,曲秀才,柳 崇,僧太琼

蒋惟岳蒋惟岳,不惧怕鬼神。他常常独自躺在窗下,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蒋惟岳祷告说:「”你是冤魂,可以进来相见。如果是闲鬼,不应该来惊扰我。”于是鬼魂窸窸窣窣地打开窗子,想要到床上来。见蒋惟岳不怕,旋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1,县试,取得童生资格,即社会承认你为读书人。2,府试,取得秀才资格,这是成为读书人的标志,取得秀才后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3,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秀才可以参考,也可不考。4

古代最作死的秀才,为娶表妹让皇帝给他当媒人,结局非常尴尬

古代的科举考试,虽然不考现代人头疼的英语、数理化,想要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考取一定的功名,绝非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许多人一辈子连秀才都考不上。清朝有个叫冯起炎的小伙,自幼饱读诗书,肚子里墨水不少,称得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中国古代有些俗语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比如一方面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另一方面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后来甚至还出了一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俗语。这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旧知识分子

古代一神童,11岁考中秀才,8岁出过一个上联,至今没人对出下

自古就有“勤能补拙”的说法,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过人的天分,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能有一番成就,但如果天资过人的话,则更容易取得成功。几乎所有人都听过爱迪生的这样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