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镇割据”

Posted 藩镇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镇割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镇割据”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如何看待古代王朝“藩镇割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表面上看,始于大唐王朝“安史之乱”终结后的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在“黄巢起义”后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然而,假如能够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来看待“藩镇割据”这一现象,便会发现,“藩镇割据”之中,蕴含着中原王朝实现长治久安的最佳模式!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王朝更迭的历史,由于绝大多数王朝更迭的过程中伴随着饥荒与战乱,造成社会财富的破坏和严重的人口损失、乃至整个文明的倒退,虽然其中也有些许的进步,但总体而言,实际上不过是在一个死循环当中。

诚然,每个王朝的创立之初,那些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开国之君们,无不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想让自己的王朝能跳出循环之外,传之无穷,但事与愿违,无一例外的失败。

不过,结果虽然相同,但过程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王朝的存续时间方面就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最长的周朝存续了八百多年,而时间最短的冉魏和沙陀建立的后汉仅仅几年而已。

从现代人观点来看,主要原因有如下三点:1,边患,即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的持续侵扰;2,内忧,中央集权的体制难以有效应对广袤疆域下的复杂现状;3,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解决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依赖于技术进步,是个极其缓慢而长期的过程积累,故暂不讨论。)

周朝旗帜

从结果来看,中原王朝解决边患最成功的王朝有两个,周朝和唐朝,前者是中国历史真正的封建王朝,诸侯国各自为政各自为战,与游牧民族接壤的秦、赵、燕都能征善战,不但牢牢的遏制住对方的侵袭,而且能够开疆拓土。藩镇割据的唐朝,则依靠藩镇完全军事化的模式,将周边民族控制住。

从王朝的内部治理来看,周朝的分封制将相对广袤的疆土划分成独立的诸侯国,单独的诸侯国疆域和人口都少得多,能够因地制宜采取适合自己的统治模式。唐朝的藩镇割据模式之下,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集中在从西部陇右河西等镇、过关中、再经过河南延伸到长江下游的扬州等地的带状区域,藩镇则掌握着河北、西南等地的军政大权,不需要朝廷的直接管理。

边患和内部治理问题,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即在完全不具备高速交通体系和通讯网络的古代,任何地域广袤的帝国都无法长时间应付复杂的行政军事及社会问题,因为中央集权的中央政府在响应速度和因地制宜两个方面具有完全无法避免、调和的矛盾。

藩镇割据

以边患为例,游牧民族骑兵越境侵袭,其规模有可能是数十上百的小规模,也有可能是成千上万,边境守军的指挥官必须随机应变,派出不同规模的军队应对,再加上随之产生的后勤保障等等问题,不可能依靠远在千里外的朝廷给出及时、合理的指令,故而只有小规模的地方政权才能最优化的处理。

显而易见,周朝的分封制和唐朝中晚期的藩镇割据模式都是中央集权弱化,地方高度自治的模式,完美地解决了上述弱点。而在两者当中,唐朝的藩镇割据模式还拥有三个分封制不可比拟的优势:1,割据状态的藩镇,其节度使之位实际上是继承制,但名义上仍然需要朝廷诏书的确认,即朝廷对割据藩镇具有有效的制衡手段;2,藩镇内部的百姓仍然认同唐王朝的统治的正统性,割据藩镇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3,大唐朝廷具有处于相对优势的人力物力和军力。河南和扬州提供了充足的钱粮,神策军和西北藩镇驻军数量庞大,远非某个单独的藩镇可比。

周朝在没有前文三个优势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分封制带来的诸侯事实独立和相互制衡就存续了将近800年,大唐王朝完全有机会在藩镇割据的基础上实现长治久安的,而其根本措施就是优化藩镇割据的模式,而非想方设法来削弱之。例如,将那些割据藩镇的节度使职位继承以诏令的方式制度化,对将割据藩镇之间与朝廷控制地区之间的边境明确划分出来,相互尊重;朝廷将精力放在直接控制地区的治理上;鼓励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开拓开发等等。

可惜的是,对至高无上皇权的迷恋,导致了对中央集权不遗余力的加强,即便是力有不逮都不愿放弃,于是乎便丧失了跳出死循环的机会,从而间接的影响和抑制了生产力提高的速度。

相关参考

唐王朝的后权外戚、宦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究竟有多严重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意思朝代,初唐、盛唐无比辉煌豪劲、四夷宾服,中唐、晚唐则沉沦落寞、战乱频仍。而这差异巨大的两个阶段中间,不过只夹着一场短短七年的安史之乱。是什么让唐朝从万邦来朝的境遇跌落,变

为什么唐朝藩镇割据上百年都没事,一场黄巢运动就立刻垮台了

文/纳兰谈史唐朝中后期,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步扩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甚至不得不以战争的形式展开,双方先后博弈了上百年,始终处于相持平衡的状态。最终,唐王朝的统治根基被黄巢起义所摧毁,不久

藩镇割据

  藩镇割据(汉语拼音;Fanzhengeju),中国唐代中叶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与唐廷抗衡的政治局面。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边兵,并创设节度使制,节度使

唐朝的藩镇割据是怎么回事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

这口锅我不背

大唐的绝症(上):大唐藩镇割据的肇始之乱读史总是令人困惑,当后人总结盛唐的失策之时,总绕不开一个话题--藩镇割据。▲盛唐的标志--大明宫诚然,这群独立王国曾经像䲟鱼一般死死吸附在李唐王朝这个庞然大物之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关键不是骄兵悍将而是雄主短命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试图避免五代(十国)藩镇割据。赵匡胤曾向赵普问策。《资治通鉴》记载说「”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赵普回答

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关键不是骄兵悍将而是雄主短命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试图避免五代(十国)藩镇割据。赵匡胤曾向赵普问策。《资治通鉴》记载说「”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赵普回答

藩镇割据期间大唐最后救火队员 唐末名将李愬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

唐末藩镇割据势力是怎么演变成五代十国的

朱温在唐末战乱时期曾投入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朱温眼看起义军形式转衰,举同州投降唐朝。朝廷认命朱温为同华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唐僖宗中和三年(

唐代藩镇割据是瓦桥关(今雄县)成为河北平原南北对峙边境线

紧接上文《从军事地理角度看,保卫邯郸地区,而放弃沧州地区值得的吗?》或者《沧州的军事地理作用为什么让古人说幽燕有事,必须先霸占此地?》为此,李宝臣和朱滔反目是值得地。宝臣谓朱滔使曰:"吾闻朱公貌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