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分四良三贱,士农工商为四良何为三贱

Posted 百姓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百姓分四良三贱,士农工商为四良何为三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百姓分四良三贱,士农工商为四良何为三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四良三贱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这森严的等级,并不仅仅体现在君与臣、官与民之间,就是寻常百姓黔首,也有不可逾越的等级鸿沟,良民和良民之间有差别,良民和贱民之间更是严禁通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世宗雍正皇帝继位,才发生了改变,有一种人才有机会从社会底层一跃升为上等人——当然,一跃而升是后来的事情,在雍正朝,这些人还是嚣张不起来的。

读者诸君都知道,古代良民分为四种,也就是士农工商,这排名不是按笔画,而是有先后的:知识分子位列第一,以农为本,所以农民位居次席,百工匠人也不可或缺,位居第三,商人口碑不佳但也不能没有,所以叨陪末座。

四良士农工商,除了他们,社会上还有三贱,这些人官方的称号叫做“贱籍”,比如宋江、李逵都属于贱籍,他们不可以入学读书,不许与良民通婚,更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不先造反再招安,宋江李逵一辈子都不能当官。

宋江这个“郓城县押司”,看着风光无限,但是他跟李逵一样,都属于“隶卒”一类,也就是三贱之第三。

排在宋江李逵之前的,是阎婆惜那类人,李师师也是,她们的统称叫做“倡优”。请注意,倡字是人字旁而不是女字旁,跟大家所理解的不一样,只卖艺也算。

倡优为三贱之第二,那么排在首位的是什么人呢?卢俊义家的管家李固和李应家的鬼脸儿杜兴就是——奴仆。

与士农工商相对,奴仆、倡优、隶卒被称为三贱。在清朝雍正继位之前,贱籍有着严格的划分,替官府办事的人,也分良贱:比如看守库银的“库丁”、看粮库的“斗级”、临时客串差役的“民壮”,都是良民,而皂隶(只能穿黑色制服,故名)、马快、门子、弓兵、仵作、巡捕营番役,统统属于贱籍。

如果浪子燕青生在清朝,而他的身份又是卢俊义的“长随”,那么很不幸,他也属于贱籍。即使卢俊义(本主)解除了他的奴仆身份,其后代也要到第三辈才可以读书、考试、做官。即使做了官,上面也有一个无法穿破的顶棚,《大清会典》规定:京官不得至京堂,外官不得至三品。

所谓京堂,就是六部堂官——尚书侍郎都有公开处理政务的大堂,故而被称作堂官。而外官三品,也就是说他们在朝最大能做到六部郎中、给事中,尚书侍郎左右副都御史是当不成的;外放做官,臬台(按察使)是此生休想,他们最大只能做到道台,永远也带不上红顶子。

这种情况在雍正元年发生了改变,起因就是年羹尧之子年熙的一道奏折。

这个年熙,就是被雍正下旨“过继”给隆科多的那个,当然,过继的时间不是年羹尧西北建功之后,因为年熙是雍正二年十一月过继的,而且马上就死了,卒年二十岁,所以他也没有被隆科多年羹尧牵连(他弟弟年富被雍正杀了)。

在过继给隆科多之前,也就是雍正元年,时任监察御史的年熙给雍正皇帝上书:山西、陕西的乐户(世代为倡优)原本都是建文帝忠臣之后,在“靖难之役”中对抗朱棣,本人身死,妻女都被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永为贱民。

年熙在盛赞雍正仁德的同时,也替那些忠臣之后鸣冤:忠义之后如此沉沦,没有机会重新做人,希望圣上开豁她们的贱籍,准许她们改业从良。

雍正皇帝看后表示赞同——有传言说雍正在潜邸的时候,也从钟情于贱籍女子。

读者诸君都知道,雍正皇帝做事一向不喜欢拖泥带水,他由乐户想到其他贱籍,觉得应该一视同仁统统豁免。

在清朝乃至清朝以前,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贱籍,比如山西陕西有乐户,江南有丐户,浙江有惰民,这些人都是不许读书做官的贱民。

雍正皇帝大笔一挥:统统豁免贱籍,往后跟士农工商一样待遇。

但是雍正皇帝的谕旨在太子太保、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后加官军机大臣,成了真宰相)的户部尚书张廷玉那里受到了阻力,于是君臣二人妥协之后折中:贱籍全部开豁,但是他们的子孙要到三代以后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前提是三代之内没有人继续当倡优。

雍正对倡优的贱籍进行开豁,但并不允许他们乱说乱动。清朝礼亲王昭梿在他的《啸亭杂录》里,就记载了“世宗(雍正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杖杀优伶”:

世宗万几之暇,罕御声色。偶观杂剧,有演《绣襦》院本《郑儋打子》之剧,曲伎俱佳,上喜赐食。其伶偶问今常州守为谁者(戏中郑儋乃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优伶贱辈,何可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因将其立毙杖下,其严明也若此。

很多人据此说雍正刻薄寡恩,但是细细想来,雍正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大错,上学的时候咱们都学过《五代史伶官传序》,那里面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教训是惨痛的:“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倡优被雍正开豁贱籍,有了平民身份,但并不能干预朝政,这种情况到了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又发生了根本改变,促成这个改变的,就是那个慈禧太后,他丈夫咸丰皇帝也不怎么样:与大臣(陆懋宗)为了一个优伶(男的)争风吃醋。

从慈禧掌权开始,倡优伶人才算一跃而成人上之人,不但普通贵妇闺秀颠倒痴迷,就是王公大臣也学着粉墨登场,不会唱几句岔曲,想当知府道台乃至将军都统都很难。

在清朝,优伶很能赚钱是真的,但他们像在后唐李存勖手下那样手握兵权的,还真没有。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最有名的三个优伶:郭门高(原名郭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为从马直指挥使;景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史彦琼为武德使,魏博六州之政皆决彦琼,自留守王正言而下,皆俯首承事之……

相关参考

古代社会阶层为什么分为 ”士农工商”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四民制度贯穿始终。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于平民职业的基

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中国古代的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由于中国农业人口多,耕地相对不足形成了具有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在农业文明社会里,对于

“士农工商”分别指什么用什么物品可以表示

成语词条:士农工商成语释疑: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

有谁能清楚的解释一下士农工商的排行

士为上等贵族的最低一等,自然是四民之首;中国是农业社会,以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农是四民第二,工就不说了。商,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商朝说起,商朝曾以殷为都城,所以又叫殷朝;商朝遗民

红顶商人胡雪岩,临终前告诫后人“勿进白虎”,这是什么意思

士农工商,古代从商者地位卑下,处处受到统治者打压,因此许多富家子弟走上了科举的道路,以此谋取政治地位,甚至很多大商不惜花重金从朝廷手中买官,等到上任后鱼肉百姓,十倍百倍的赚回来。而要说起历史上官商结合

古代下九流超低贱

在古代,等级制度十分严明,而划分等级不仅仅是看家族,也看自己从事的行业。一般都是以「士农工商」划分,而这四个职业也是最普遍最受人尊敬的行业。然而,在古代有几样被人们看作是「下九流」的行业,如今有的消失

拖出去杖毙

导语:皇帝盯着眼前女戏子吃饭,她抬头问6字,皇帝:拖出去杖毙贱籍制度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一直持续到清朝,古代分士农工商当然还有更低贱的戏子、青楼女子。以农业为本古代社会,为了稳固国家统治,

古代的商帮是怎么形成的

古代的商帮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代是个文人士子横行天下的时代,正所谓“士农工商”,读书人始终排在第一位,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不重要!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都在“重农抑

清朝的官吏等级制度是怎么样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正一品大员有多少工资?欢迎关注哦。《管子·小匡》有语:“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后人根据此语将封建社会的“芸芸众生”划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其中

孔子行教像为什么佩剑

孔子是文人,为什么也佩剑?其实,孔子佩剑和文人无关,而与“士”的身份有关。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凡“士”,皆佩剑。亡秦“销天下之兵”亦不能收。汉朝建立后,一直在总结亡秦的病因。很多,各种说法……后,董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