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与连横之战交锋了几次

Posted 联军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合纵与连横之战交锋了几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合纵与连横之战交锋了几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是怎么破除合纵之术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进入战国中期,天下局势发生巨变,西秦、东齐双雄并立,为求自保,列国不得已签订盟约、组成联军,以此抵御秦、齐的威胁,因为楚、赵、魏、韩、燕之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合纵攻秦之战历经五次,虽有因种种原因,联军不敌秦军,导致六国竞相割地求和;也有胜仗,迫使秦国不得不归还所占领的土地,但就结果来看,最终还是倡导连横的秦国攻灭了六国,这是为何呢?

一、初次交锋,连横小胜

战国中期,山东六国发现,远在西边的秦国已经不一样了,其势之强非一国能够抗衡。为抵御强秦,苏秦奔走六国,借山川之势、姻亲血缘说服六国合纵抗秦,使得地域相接、利害相关的六国,依靠联合的力量,在强秦面前生存了百年之久。魏人张仪入秦见惠文王,以“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为说资,赚得高位。张仪深谙人心,他知道所谓六国合纵联盟,不过是将一群人齐心不齐的家伙们聚在一起,各国利益不同,所重自然也不同,因此只要也连横游说诸国,必能瓦解联盟。

而张仪第一个盯上的便是魏国,他运用连横策略,先是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结成盟约,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随后与秦惠文王一唱一和,惠文王故意罢黜张仪,使其离秦入魏,明为魏相,实则以秦武力使魏国屈服,胁迫其成为秦国的附庸。然而在犀首公孙衍的阻挠下,魏、赵、韩、燕、楚五国组成联军合纵攻秦,此外公孙衍还联合秦国后方的义渠国,想要让秦国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合纵联军声势浩大,然而张仪一眼识破合纵的弊端,首先说服暂时受秦威胁不大的楚、燕退军,作为合纵长的楚怀王都下令退兵了,剩下的联军士气大衰,秦军更是大败魏、赵、韩三国,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

二、铁板一块,秦国惨败

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失败后,作战双方都在分析胜败的原因。秦国这边,秦惠文王深感义渠之祸,为安定后方,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借巴、蜀之乱,命张仪、司马错率兵进攻,击灭巴、蜀及苴等各国,使得秦国百年“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随后大举北进,攻占义渠二十五城,使得义渠实力大大衰弱,暂时退出攻秦的队伍。至此,秦国基本达成“富国”、“广地”、“强兵”目的。此后,秦国再度将兵锋转向中原,不断向魏、韩、赵等国进攻,不是夺魏两城,就是攻韩三城,逐步蚕食三晋的土地。

秦国肆无忌惮的扩张行为引起了各国不满,随即齐、韩、魏组成联军,发动二次攻秦。在经过三年的交战,秦国惨败,联军在齐国名将匡章的率领下攻入秦国函谷关,秦昭襄王甚至被迫割地求和,归还了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此次胜利打出了合纵的气势,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的胜利,一方面是秦国大军远征楚国,都是疲惫之师,比不上联军精锐。而且秦国内部也是青黄不接,名臣甘茂出走,“智囊”樗里疾病重,秦昭襄王初立而人心未稳,名将白起、魏冉还未掌权。另一方面则是与齐、魏、韩组成了坚固的盟约,与内部不稳的秦国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若是合纵盟国都能摒弃前嫌,铁板一块,秦国自然难以取胜。

三、三战未曾交手,四战合纵再胜

秦国战败后,为了休养生息,同时瓦解合纵联盟,秦国暂时停止出击,并且主动与楚、齐两大强国修好,天下又暂时处于一片祥和。这样的祥和并没有持续多久,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秦国楚无力、齐无暇过问中原之际,又发兵染指魏韩,伊阙之战,白起率秦军歼灭魏韩联军二十四万,斩尽魏韩精锐。随后秦昭襄王为连横齐国,自号“西帝”,又尊齐湣王为“东帝”,天下大恐,各国这个时候可积极了,其中魏与赵合谋,派李兑联络各国共同反秦。著名合纵家苏秦,亦为燕国利益入齐游说,劝湣王取消帝号,共同反秦。齐、赵、魏、韩、燕五国还组成联军攻秦,然而五国目的不同,各有打算,互相观望,不肯首攻。秦为破坏五国联盟,昭襄王主动取消帝号,还归还了之前所占土地,联军撤走,合纵未攻自破。

秦昭襄王亲政后,依范雎“远交近攻”之策,与远方的齐、楚交好,同时将打击重点指向最近的韩、魏、赵,任用名将白起多次取得对三晋攻势的胜利。长平之战,战国后期继齐、楚衰弱后唯一能与秦国抗衡赵国战败,白起歼灭赵军四十五万,还攻灭西周、东周及义渠,蚕食了大片土地。这又逼迫各国不得不再次组成联盟攻秦,关乎生死,因此诸国都尽心尽力,联军大败秦军,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胜利。

四、始皇亲政,灭亡已定

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的胜利,只是为列国取得了一些苟延残喘的时间,此战并没有削弱秦国战力,亦不能逆转列国覆灭的结局。秦王政继位后,秦相吕不韦依旧采用远交近攻方针,在稳定齐、楚后又对三晋发起攻击,占据有利地形,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为求自保,山东诸国再次组成第五次合纵攻秦,但最终失败。不久,秦王政亲政,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合纵战略至此破灭。

就结果而看,合纵之策输给了连横,但真的是这样吗?若是山东六国始终是铁板一块,一直将合纵策略贯彻下去,秦国与连横还会胜利吗?说到底,再好的策略不过只是辅助手段,输的不是合纵大策,而是人心,中原各国合纵攻秦失败,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顾暂时利益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联合,看似气势汹汹的联军只不过是纸老虎,一戳就破。而嬴得也并非是连横,因为对其提供支持的是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弱国无外交”,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相关参考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拼音:hézòngliánhéng),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合纵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即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对抗强秦;连横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即依附秦国。一说六国

张仪的“连横之术”对秦国统一六国有着怎样的帮助

一、系出名门张仪,苏秦的同窗好友,据传说,是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之后。与苏秦一同拜于鬼谷子先生门下。苏秦创合纵之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之后,张仪则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与张仪一同演绎战国末期

合纵连横发生在什么时候

秦、齐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缓冲地带的小国大量消失,大国之间直接冲突更加剧烈。燕、韩、赵、魏、楚纵向居于中间,"巧舌如簧"、"三寸不烂之舌"的辞辩之士,往来大国之间,展开了合纵连横的活动。竟然出现士人怒而

”合纵” ”连横”政策的来龙去脉(图)

公元前313年,为了寻求共同「”发展”,张仪来到了楚国。张仪的到来,让楚怀王万分惊恐,他知道张仪被自己侮辱过,如果张仪提起此事,场面就会异常的难堪。好在张仪很是大度,那件挨打的事情,只字不提。张仪此行

第八节 张仪入秦――游说六国用连横而破合纵

  秦惠文王在位27年,无论是从政治体制建设还是军事斗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打破六国联合,瓦解齐楚联盟,不但缓解了当时的政治危机,变军事劣势为优势,而且为以后秦国攻灭六国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

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历史中有几次“平壤之战”

>  历史上中国共参加过三次“平壤之战”,是三个不同朝代的三次战争,第一次是唐军与高句丽、百济军的作战;后两次是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正面交锋的两次大战。>>  攻高句丽之平壤之战>>  显庆五年(660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

  秦惠文王:公元前325年,嬴驷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埋在咸阳北原。大批能臣造就了秦惠文王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

薜宝钗与林黛玉发生了几次正面冲突

林黛玉最大的心病就是薜宝钗,她把她列为头号情敌,在很多事情上给宝钗难堪。宝玉如果亲近了宝钗,黛玉便又哭又闹,而她带给宝钗的难堪则数不胜数。最严重的一次正面冲突是三十三回最后到三十四开头的一段描写:次日

秦国日渐强大而楚国日益衰落 鄢郢之战

...力都无法跟他相提并论,因此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以“合纵连横”的方式,团结六国的力量对抗秦国,使秦国数十年不敢出函谷关。而楚国,是战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诸侯国,可以说,除了

苏秦和张仪两人的关系怎样

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按照《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苏秦和张仪是师兄弟。苏秦被自己的家人看不起,于是找到《阴符》,进行研究。一年后,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苏秦首先将目标定在洛阳,求见周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