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焚书坑儒到著书立说,究竟什么才是正统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焚书坑儒到著书立说,究竟什么才是正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焚书坑儒到著书立说,究竟什么才是正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著书立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读书人固有观念中,一提焚书坑儒都会恨的牙痒痒,谓之曰对于文化的压制对于言论自由的摧残对于思想的禁锢,必须要大加批判,

唐朝章谒有诗云曰:“坑灰未冷山东起,关河空锁祖龙居。”

就用秦末造反的列子狠狠的骂了焚书坑儒这件事。

其实吧,在历史上焚书坑儒真不算啥,而且这个论据都有问题。

首先:焚的不是绝版书籍。

其次:坑的也不是儒生。

只不过后世的儒生往自己脸上贴金,硬要张冠李戴让炼金术师成了儒生而已。

(焚书坑儒)

题外话扯一点不过想说下,被大家批评的焚书坑儒在历史上与言论压制而言,其实真不算什么。

大多数读书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在加入限制思想言论自由的队伍中,比如著名圣人曾国藩就是如此。

他写的那啥“治家格言”啊,“曾文公家书”啊,字字句句都告诉人们,你要少说话,要谨言慎行,要规矩要守身如玉,就差教男人贞洁教女人带头巾了。

这不是一种变相的教人闭嘴方式吗?

其实这比焚书坑儒更可恨,缝嘴与无形的书,反而大为流行成畅销书!

原因何在?

后来细细思考不过是因为制度下的人性压制而已。

在古代专制制度下,中国文化其实是有点病态的,长久以来因需要而压抑最后形成习惯后,人也就没了个性。

要不那会有如此层出不穷要人闭嘴要人懂规矩的玩意出现?

焚书坑儒是历史初级发展阶段,用强制力教化人的一种方式。

著书立说是历史中高级发展阶段,用软文化传递教化人的一种方式。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方式也很流行,那就是通过修改历史美化掩饰教化人。

(孔子的追求)

这传统的历史则更加的悠久,从春秋时代就有人致力于如此做。

春秋,不是春天秋天,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别称,大致时间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之间!

记载了近250年的中国历史,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在春秋时代,史官的地位那是非常超然的,拥有监督最高执政者的权利。

那么为何史官地位如此超然,则和权利的延伸有关。

史官的权利源自于古老的占筮,就是占卜!

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职业,也因为神秘,才有了特殊的权威加持,因此在后世转化成了史官的特权。

在不断记述历史中,占卜师成了史鉴师(史官)

由鉴这个词,我们就该理解,这是一个通过记述历史,让人引以为鉴的职位。

因为长久以来的坚持和世代相传的特性,史官成了世袭官职,就连王权都无法用强制命令更改史官的记录。

不过在如何正式的记录,都必有瑕疵,甚至改造,这几乎在后世成了历史惯例!

那么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咧,这人大家估计都想不到,那就是孔子!

(春秋笔法的由来)

第一个修改历史的居然是孔子。

不是说孔子著的《春秋》吗?

其实这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孔子确实著述了《春秋》,可是他著述春秋也是要参考书的,这参考书就是《鲁春秋》。

孔子以《鲁春秋》为第一手资料,再加上自己周游列国收集的资料,才著述了《春秋》这本书!

在著述这本书时,孔子选择的记述起点是鲁隐公元年,那么完整齐备的《鲁春秋》隐公元年之前的历史难道是空白?

这当然不科学。

不过孔子就是这样做了,不仅做了还大胆的表白说!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后世罪丘者亦《春秋》。

意思是说,反正我就这样做了,后世子孙知道我孔子是因为春秋,他们要怪我也因为春秋,我根本不在乎。

就此,孔子在著述《春秋》过程中,将第一手资料的《鲁春秋》给淹没了。

淹没这个词有意思,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是被水淹没了,可是与文献或者奏章而言,则是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

由此可见,这《鲁春秋》结局如何。

那么这《春秋》之前的历史我们如何得知?

不得不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

如果没有司马迁,没有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不断搜集资料的举措,孔子《春秋》之前的历史,将一片空白。

孔子用《春秋》确立了史学的正统性需要,而司马迁继承了孔子的精神,用正统的《史记》,又与微言大义中,让《春秋》失去了正统性。

这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节奏啊,而后世的史学家也有样学样,让中国历史进入了一种循环!

(司马迁挽救真相)

那就是用正统淹没正统。

原因很简单,后来者都是掌权者,都有官方盖章,你这写的不对的,当然要改!

这传统是真的吗?

其实看对于历史的不同纪录就能看出来,中国最早的历史纪录其实还有传世!

比如《诗经-大雅》就被学者广泛的认为是西周王室兴衰史的记录。

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史官还是有啥说啥,好的坏的都说,没有用微言大义掩饰的写作手法存在。

比如在《诗经-生民之计》就有直接讽刺周厉王的诗篇出现。

比如在《诗经-荡之什》中也有讽刺周幽王的诗篇出现。

整个《诗经-大雅》一共31篇,近五分之一都是对于时政的批评和讽刺。

这还是孔子修改之后的结果,如果他老人家不修改,这篇幅应该更只多不少。

《诗经-荡之什-召旻》一篇中就有

“我想此邦,无不溃止”。

这话什么意思,如果结合上下文意思就是说。

“那年天旱,草都长不好,国家就好比倒下的枯草。看幽王这德行,国家没有不丧亡的道理。”

正如诗篇的预言一样,最后周幽王败亡,西周成了东周!

这样的叙述在整个《诗经》中可谓多不胜数,就不多说了!

(诗经故事几人懂

那么为何孔子虽然修改,却不敢太过分,原因也很简单不过两条。

第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孔夫子老先生行事还有点收敛!

第二:那个时候的儒学还不占据主流地位。

由此可进,在孔子儒学成为正统官方意识形态之前,中国文化的言论自由和正统观还算是基本正常的,并没有那么多文过饰非,微言大义出现。

不过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当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了正统的意识形态之后,这一切的变了!

史书成为了维持正统性与统治稳定的工具

于是一场又一场历史的造假和修改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出现。

唐朝时,李世民就喜欢看史官对自己评价,然后玄武门之变就成了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在昏聩无能弟弟们逼迫下的绝地反击。

宋朝时,杯酒释兵权成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和平夺权,反而淡化了背后的政治斗争。(后续专文论述)

明朝时,明武宗出关和蒙古小王子打了个昏天暗地最后报战果不过数人而已,军事演习也不止这个伤亡好不?

清朝时,在清修《明史》中,清朝祖先的事迹要么隐去不说,要么胡编乱造。

如果这就完了那是小看了清朝历史发明家的觉悟。

雍正帝的大作《大义觉迷录》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以循循善诱之言,行灭绝言论之事,还著书立说,最后孝子贤孙乾隆都看不下去,将《大义觉迷录》给禁了!

由此可见,这中国的正统史很多时候都有问题,自从孔子作《春秋》将《鲁春秋》修改之后,这传统就几乎已经成型。

所谓“春秋笔法”就是用一种既有的道德性标准来修撰史书,至于这既有道德性标准是什么?

谁掌握了权利的本质,谁就可以给这个标准定义。

从焚书坑儒,到春秋笔法,再到著书立说,步步紧逼之后,国人也都学会了如何说话。

相关参考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 曹魏与东吴以及蜀汉谁才是正统

【剧照曹丕】文/纪年东汉末年中央政府腐朽无能,宦官外戚内斗不止,百姓民不聊生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继而引发黄巾起义:张角率先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农民起义使得本来就百孔千疮的汉

请耐心看完,别再被《西游记》骗了,这才是正统的传说

西王母是谁?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导火索是什么吗?是因为王母娘娘没有请他列入蟠桃会……没错!《西纪行》中的王母娘娘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那么,西王母是传说中的人物照样汗青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首先,“西王母”

请耐心看完,别再被《西游记》骗了,这才是正统的传说

西王母是谁?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导火索是什么吗?是因为王母娘娘没有请他列入蟠桃会……没错!《西纪行》中的王母娘娘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那么,西王母是传说中的人物照样汗青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首先,“西王母”

从“废帝”到“明代宗”,朱祁钰艰辛的正统之路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檀弓朱祁钰虽然日后得以荣升"明代宗",但这一庙号来的太晚了,还打了很大折扣。一、贬为王爵,加个恶谥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十七日,这一天离明英宗朱祁

江苏有2个单字为名的县,都号称是“刘邦故里”,谁才是历史正统

江苏省在我的位置很重要,处在东部沿海地区,向北连接山东,向西与安徽接壤,东部面向黄海。而且这里经济实力也非常强,GDP已经达到8.5万亿,竞争力在全国排在首位,经济活动非常活跃。在江苏省内有13市,2

秦始皇究竟因何人发动这浩劫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

揭秘林冲棒打洪教头究竟谁才是最大的输家?

小编语:水浒中"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段描述,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也写出了林冲,柴进,洪教头三者性格特征。林冲到

曹操的72座疑冢究竟哪个才是曹操真正的墓穴

一代奸雄曹操曹孟德,生前防人防到了“梦中杀人”的扯淡境界。这样一个人自然对自己死后“被害”的可能性也要防备,曹操为了避免自己死后被挖出来或被盗墓者折腾,他破天荒地提出了“薄葬”的倡议。按理说,当时曹操

梁元帝萧绎究竟为什么要焚书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焚书。焚书是对文化的践踏。因为书籍上所记载的各种思想不统一,有的甚至相互对立,所以统治者通过焚书可以消除异己思想。专制时代不仅政治上,文化也逃脱不了被专制的厄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