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制定的永不加赋政策 让百姓走上了逃荒路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制定的永不加赋政策 让百姓走上了逃荒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制定的永不加赋政策 让百姓走上了逃荒路
说好的永不加赋,税却越收越多。康熙一脸无辜,百姓一路逃荒……
康熙非常喜欢好名声,所以他将“宽仁”当成治国理念,处处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网络配图
他认为皇帝要对臣子以礼相待,因此很会体贴臣子。有时宴请大臣,为了避免大家拘谨,他并不亲自参加,还特意传旨让大家多喝点儿酒,高兴高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甚至邀请大臣到中南海钓鱼,并让他们将钓到的鱼带回去,让家里人尝尝。他在外巡行,会专门请随行的大臣到行宫参观,还亲自当导游,遇到名胜就亲自指点讲解。文渊阁大学士生病了,康熙嘱咐他去泡温泉,还让他注意养生法则,少吃人参、不食生冷之物、多吃牛羊鸡鸭肉。
就连对犯罪之人,康熙也很宽宏大量。某一年夏天,北京天气炎热,康熙下令改善被关押在京城监狱的犯人的待遇:狱中多放置冰水以降温,戴枷锁的犯人也要少戴点儿锁条,一些期限未满的枷号人犯也可以暂时释放,等三伏天过去再补全日子即可。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达圣旨:要将天下丁银(即所谓的人头税)固定在现在的数字上,以后再生人丁,免征银粮——这就是后人概括的“永不加赋”原则。
如此种种作为让康熙的好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从大臣到百姓无不对他交口称赞。然而,对封建帝王来说,好名并不是好事,好名过头甚至会给社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网络配图
为了做明君,康熙向百姓承诺要“永不加赋”。然而康熙在位时期并不太平,朝廷常有规模较大的战事,而打仗是要花大钱的;对各个地方来说,他们要担负兴修水利、赈灾扶贫等责任,也非常需要钱。但康熙从地方上收走了大半钱款,又不允许他们加赋,一些地方官府连维持正常运转都很难做到。
那怎么办?地方官员想出一个馊主意:收陋规。总督、巡抚收布政使、按察使的,布政使、按察使收道员、知府的,道员、知府则将目光盯向下属县令。县令也有自己的办法,在征收田赋时额外加征“耗羡”:老百姓交粮食的同时还要交“鼠鸟耗”(在运送过程中可能被老鼠或鸟类吃掉一部分的损耗),交银子时必须加付“火耗”(从民众手中收来的散碎银子要熔铸成整锭大银交给朝廷,熔铸过程中的损耗叫火耗)……康熙后期,各地征收的火耗,全国平均为30%~40%,山东与河南则达到了80%!
羊毛出在羊身上,康熙想减轻百姓负担,实际反而加重了百姓负担,这可能是他事先想不到的。然而,当大臣建议他将火耗明定标准、依规进行监督时,康熙拒绝了。他下旨说:加派火耗,地方官尽可以去做,别收得太多就是;至于要朕亲自下令加收,朕不干。
网络配图
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康熙宁愿看着百姓沉沦在痛苦的深渊。他的“好名”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仁义的。顺治和康熙中前期,官场虽有腐败,但还可以收拾,假如康熙听从建议,将火耗合法化,并适度提高官员工资,官场肯定会清廉得多。
可惜这样的历史机遇被康熙错过了。康熙后期,从朝廷到地方,贪官遍地,遇到灾荒,老弱病残者只能等死,年轻力壮的人只能背井离乡逃荒,朝廷距离全面溃烂已经不远。
好名者必被名声所累,这一点,康熙也许到死都没想明白。
相关参考
康熙年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是如何产生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康熙五十一年清朝规定全国征收丁银的总数以康熙五十年为准,总数固定不变,此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末期和雍正时期发展成为“摊丁入亩”。 张居正
康熙皇帝说:「”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世。”他不仅这样说而且在他在位的六十一年也是这样做的。康熙在位期间将这句话当成了他的治国目标,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的阐述这一个基本思想
清朝廷通过从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摊丁入地”的赋税改革,建立起完备的赋税制度。>> 的田赋、火耗、平余、摊丁入亩,以及工商税诸项制度,体现了清代在赋税应征额及简化赋税项目方面的一系列原则,
刘邦制定一个政策,只有2个字,朱元璋却反过来用,结果让人意外
说到朱元璋,一般都能想到刘邦,这两个草根皇帝在中国知名度是非常高的,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出身低微,但最后都成为了一代帝王。朱元璋一直将刘邦视为自己的榜样,当时朱元璋的手下李善长对朱元璋说,你出生的
乾隆当着全天下打老爸雍正的脸,不但违背先帝遗嘱甚至还篡改遗诏
「”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国传统美德之首,连最尊贵的皇帝在「”孝道”这个问题上也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扣上了不孝的帽子被天下人给喷死。就比如说康熙定下「”永不加赋”的指示,后世皇帝就算是穷得要上
原标题:明穆宗为什么要解除明太祖时期制定的海禁政策?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黄炎。>略微了解明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明代初期海禁政策严厉,“太祖定制,片
康熙四十九年,享有与江南官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而康熙帝对此案的处理则让我们看到处在“盛世”之下帝王的选择。 康熙四十九年(1710),江苏巡抚张伯行在查勘当地船队及其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现,大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个人非常厉害,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的得力助手,而且他本人也是一个书法家。网络配图人生能确认的最早的漢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也许还有更早的文字,但尚未发现。甲骨文当时也不叫甲
沙皇彼得大帝为俄国制定的称霸世界战略,苏联直到解体前都在执行
提到沙皇俄国的彼得大帝,人们总会想到另一个人:康熙皇帝,这两个皇帝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他们处于同一个时代,都是少年登基,统治者国土面积最大的两个帝国,都被称为明君。但彼得大帝的开放与交流政策使俄国走向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