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害死了隋朝? 打高句丽和挖运河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是什么害死了隋朝? 打高句丽和挖运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高句麗,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楊廣不惜亡國也拼命打
是什么害死了隋朝? 打高句丽和挖运河
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589年,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继秦汉以后又一个统一王朝。一些人认为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富庶、强盛的王朝,出现了与汉代“文景之治”和唐代“贞观之治”相提并论的“开皇之治”。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但好景不长,618年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繁荣富足的隋王朝为何二世而亡?
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隋朝断送于炀帝的暴政,隋炀帝好大喜功,打完匈奴又远征高句丽,国内还开挖大运河和皇陵,隋炀帝不理朝政又荒淫无道。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义军纷纷而起。其实我们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隋朝无论是打高丽还是挖大运河都没超出隋朝国力的承受范围,因为隋炀帝在我看来不是昏君,在当时打高丽并不错,高丽在当时国力是上升期,如果不打,高丽在几十年后就会做大,那就更难打了,而且李世民当皇帝后也远征高丽,也没打下来,最好还是高宗时期才解决高丽,这说明杨广是个有战略眼光的人。
修大运河在当时确实是劳民伤财,但是我要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修大运河,这说不通吧。
说到隋朝灭亡的原因,我个人看法是隋朝不是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宫廷政变,众所周知,杨广和李源是亲戚关系,杨广很信任李渊,在当时李渊独霸太原有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和经济实力,在隋唐演义中,把杨广演的很不堪,以至于出现十八路反王,天下打乱,最后李渊夺了天下,我认为这都是假的,隋末时确实出现农民起义,但是并不严重,这时李渊以镇压起义为借口,利用杨广的信任率兵入京勤王,出其不意的发动军事政变解决了杨广,夺了政权,并由李世民镇压了农民起义。
我说的这些是有依据的,现在人对唐朝的文治武功很推崇,确实唐朝很强大,强大到了可以四面出击,东征高丽,北打突厥,南面打南诏,西面还有土番回扈,从唐初李世民开始一直到唐玄宗安史之乱,唐朝就没停过对外战争,可是唐朝对外征战是要有有强大国力支持的,唐军的兵马钱粮从何而来,要知道唐朝并没有休养生息的说法,那么唐朝的国力是哪来的呢,那就是隋朝留下的,隋唐交接时并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隋唐演义都是假的,如果隋朝末年真像演义里写的那样,那么唐朝建国后也必然要像汉朝那样休养生息,要不对外打不了仗。
安史之乱不过八年,但就这八年几乎就要了唐朝的命,因为战争都是在唐朝腹地打的,给当时社会生产造成了级大破坏,唐朝在也缓过劲来,这就是事实。
唐朝没有司马迁那样的史官,所以隋唐史人为修改的很明显,李渊父子都擅长权谋,宫廷政变在唐朝成了家常变饭,最好唐朝也亡于此,最后被朱温灭国。
高句麗,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楊廣不惜亡國也拼命打
隋朝,短暫而強盛,公元581年楊堅打開了隋朝的大門,但可惜的是,他所創建的王朝僅有短暫的38年,隨後公元618年,一個以隋朝為基礎的盛世王朝強勢躋身而來,也是基於此,後人常常將二朝稱為「 ”隋唐”。值得一說的是,面對高句麗,隋唐二朝4位帝王思想一致,那便是堅決攻打。從明君楊堅,到亡國的楊廣,再到千古帝王李世民,最後加上收尾的李治,他們像參加接力賽一樣,一個接一個,直到消滅了高句麗為止。楊堅劇照
第一位出戰者楊堅。他當時的情況很慘烈,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 ”師還,死者什八九”。意思就是,出征的隋兵,十之八九都戰死了,由此可見,雄才大略的楊堅戰績不合格,可以說是大敗而歸。
第二位出戰者楊廣。楊堅去世,楊廣上位,他也一心一意、堅決攻打。因此他上位沒多久,就開始組織進攻,根據記載,第一次他就組織了110多萬兵馬,剩余後勤保障人員還不在計數內,可見陣仗有多大?如果你無法想象,那么看看史料的描述,「 ”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也就是說當時道路上都擠滿了人,白天晚上來往人不斷,死者也都堆在一起,整條路都散發着污臭味。
楊廣劇照
其實從這一次開始,百姓就不滿了,剛剛穩定的生活又一次陷入戰爭,他們自然不滿意,因此,小范圍的農民起義開始不斷。但是隋煬帝自大,他絲毫不在乎,接二連三地發起了第二次、第三次征討,但卻因為國力過度消耗,引發了暴亂,最後高句麗沒有滅掉,反倒把自己江山搭上了,可見他動用人之多、手段之粗暴,結局之慘烈。
第三位出戰者李世民。隋朝覆滅,唐朝建立,過度了李淵時期,等到李世民上位之後,攻打高句麗的任務又一次轟轟烈烈展開,盡管前有楊廣慘烈的教訓,李世民仍舊雄心壯志,甚至他曾為自己辯白說,「 ”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郁邑,豈比隋之行怨民哉!”意思就是,征戰高句麗是百姓自願的,甚至征兵時,招10人能來100人,招100人就來了1000人,可見是人心所向。
李世民劇照
有決心,有謀略,最後李世民也獲得了勝利,但雖說勝利了,唐朝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就連李世民自己也不滿意,還曾暗嘆道,如果魏征活着,一定不會同意開戰打高句麗。
第四位出戰者李治。李世民之後,李治上位,後人常說李治人性軟弱,在政務方面也多靠武則天,但出奇的是,在打高句麗這一事上,他毫不含糊,最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況。李治派兵出征後,取得了四人之中最高成就,成功後,高句麗的百姓有些入駐中原,有些逃亡到突厥,只有少數人還留在原地,但也翻不起了浪花,高句麗就此滅亡。
李治劇照
接力賽終於跑完,隋唐二朝、4位皇帝不遺余力,直至將其打扒下。那么眾人不禁好奇,高句麗有何魅力,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而楊廣不惜亡國也要拼命打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原統一大國不允許強鄰環繞。
眾所周知,在古代,中原強國與四鄰少數民族國家之間有一種關系,叫朝貢。也就是說,以中原國家為宗主國,四周的少數民族國家都會成為他的藩屬國。但這種關系的前提是,中原國家必須強大,而少數民族國家比如處於弱者,如若不是,少數民族國家不服,那么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李世民劇照
而在隋唐創立之前,是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政權四分五裂,各個勢力都很弱小,高句麗也是在此基礎上才逐漸壯大,等到隋唐建立起來,中原趨於統一,自然不允許周圍國家強大,因此,高句麗才受到了4位皇帝不遺余力地打擊。這種打擊,就類似於秦漢時期,他們二朝對匈奴的幾番征戰,最終在漢武帝時期,終於將匈奴打跑,二者可以說是「 ”殊途同歸”。
不一樣的是,當時匈奴占據着漠北和河西,這一塊本就戰亂不斷,而隋唐時期的高句麗,是在遼東地區,遼東一直都很穩定,也從不強大,至少在隋唐之前,他們都很老實本分,從不騷擾中原國家,突然他們一下壯大,中原統一國家自然忌憚,所以不將他們打趴下,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隋書》、《舊唐書》
相关参考
隋朝,短暫而強盛,公元581年楊堅打開了隋朝的大門,但可惜的是,他所創建的王朝僅有短暫的38年,隨後公元618年,一個以隋朝為基礎的盛世王朝強勢躋身而來,也是基於此,後人常常將二朝稱為「”隋唐”。值得
隋朝,短暫而強盛,公元581年楊堅打開了隋朝的大門,但可惜的是,他所創建的王朝僅有短暫的38年,隨後公元618年,一個以隋朝為基礎的盛世王朝強勢躋身而來,也是基於此,後人常常將二朝稱為「”隋唐”。值得
隋朝末年,因隋炀帝杨广滥用民力,导致各地起义军大规模爆发。不可否认,杨广其人还是有能力的,他完善科举制,修建大运河都是有利于后代的。可是因为他过于急功近利,在三征高句丽之后不堪重负的隋朝人民终于爆发了
隋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隋炀帝杨广的暴政是其中之一,他在位时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修建宫殿等,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民不聊生,百姓时常饿死,最后引得民怨沸腾,纷纷起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隋炀帝
...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
...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
隋朝亡于隋炀帝杨广之手,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也要清楚一个问题,杨广并非一无是处,甚至称得上颇有能力,创科举、修运河以及建东都,均是杨广当皇帝时的成就。开疆拓土没有错,可惜杨广太急躁,连年对外用兵,尤其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下: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
公元668年,唐军在第五纵队的帮助下攻克了平壤城,享国700余年的高句丽宣告灭亡。但在不到半个世纪之前,他们刚刚击败了隋炀帝发起的三次远征,甚至由此触发了隋朝的崩溃。那么,作为隋朝的嫡系继承者,唐朝何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但是准确地说,历史上的大运河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隋炀帝杨广(604年至618年在位)修建的大运河,第二个是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大运河。这两条运河的起点都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