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九边是怎么来的
Posted 边境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的九边是怎么来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的九边是怎么来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九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 —— 谈迁《国榷》
九边的由来。
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就开始了分分合合冲突,在农耕和游牧之间碰撞,融合。于是边境防御就变成了王朝安稳不可忽视的一面。而到了明朝,边境防御变成了天下最大之事。当时就有今天下之事,惟夷狄惟大。于是在明朝几百年历史之中,大大小小的明蒙战争不下190次。但是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虽然心里空有着有着天下大一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梦想,但是实力不足,便开始转变策略,从进攻变成守边,封王于边疆,驻守边界,以卫所制度为保障的镇戍制度应运而生。延续着高筑墙,缓称王的基本策略,开始据要塞而扎营,在边地屯田练兵,逐步蚕食边境,敌来兵战,敌走兵耕的战略,达到征服漠北的结果。
但是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这样无异于直接拉断了中原和塞北的经济往来,造成“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引发更大的战争;与此同时朝廷虽然号称着养兵百万,不花一钱的屯田制度,也没考虑到士兵的意愿。所种所战皆非我所有,是个人都会有私心吧,自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军民占地等问题;加上后期的靖难之役的影响,王子守边的事情,越发引起当朝者的重视;永乐大帝五次出征漠北,造成的原有基础的崩塌,所得战果和伤财程度成反比,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只剩九边重镇。
为了延续抵御外敌的战略,陆续建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 、延缓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形成明朝的“守外虚内”的国策。
九边的覆灭
九边的士兵由早期刘基的军位法形成的卫所制度演变而来,后建立都司管辖,五府掌控,由兵部管理。权权制衡,兵部有令无权,五府有权无令。兵力早期达到百万,占据明朝兵力近半。后来日益的边境消极守边,导致边患加重镇戍制度,给予边镇将领,足够的统治力,也有些拥兵自重的现象,但是这些都不影响大明的基本盘。要说开始动摇,就要从土木堡战争。
土木堡之变——宣府镇遭遇重创
明英宗亲率五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朝边境决战。以近乎全军覆没的战绩,让整个明朝由盛转衰。这些或许大家也都知道,我们说说宣府的重要性。
宣府镇作为九边之首。为啥这么说呢?
宣府镇管辖范围是“东至京都顺天府(今北京市)界,西至山西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界,南至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县)界,北至沙漠,广四百九十里,轮六百六十里”。这里隔壁就是北京,占据着蒙古军队南下威胁首都威逼中原的几条交通要道,一旦宣府镇失守,蒙古大军直达首都的关隘只有一个居庸关。要是连宣府镇都守不住,居庸关被破也是时间问题。
也是因为这场战争,明英宗把宣府镇的防线,对内收缩,卫所搬移距离独石口300里,直接丧失了蒙古高原的防线,没有足够时间应对战争的缓冲,防御空间进一步收缩,促使丧失了主动权。也由此明朝进入了防御阶段,少有主动出击。
宁夏之役——宁夏镇重创
宁夏镇位于明王朝的西北边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宁夏“背山面河,四塞险固”,自古皆为“西陲巨屏”,依靠着黄河绕其东,贺兰耸其西,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的天然屏障,发挥着“捍御北虏,屏蔽中原”的重要作用。
就在这里发生万历三大征的宁夏之役,也就是拜之乱。明代嘉隆两朝在对防御蒙古人的问题上采取了消极防御的策略,边政日益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拜自投宁夏镇以来,四处征战,对宁夏镇以及其他边镇的兵力部署、军队实力,更主要的是对边政的利弊已有相当的了解。随后叛变,投靠蒙古,依靠资源换取兵力,导致了这场历时六个月的战争,明朝先后调集了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固原等镇兵力,耗银上百万两,粮食兵器不计其数,才平息这场战乱。
但是这场战乱,严重影响宁夏镇的经济劳动力。尤其明军以水攻宁夏城,导致大量农田被水淹没,严重的破坏了宁夏的生态环境。加上很多百姓被拜之兵烧杀抢掠,人口农力缺乏。后期的明朝为了重建体系,还原人口,所需费用,更是万历年间所不能承担。同时为了避免再次战争的,关闭的通商口岸,导致宁夏全靠自我补给,更是带来重建的压力。
萨尔浒之役——辽东镇重创
万历朝鲜之役,明朝为了支援朝鲜抗击日本,在露梁一战打的日本200年不得崛起,然而同样是这样的一场战争,让辽东的精兵九万变为四万。促使辽东对女真的压力大大降低。加上万历后期财政空缺,辽东一直都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努尔哈赤也是在此期间重振女真各部,逐步积蓄力量。 确立八旗制度, 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18年以七大恨的名义开始进军明朝。
明朝议和失败,迫于压力,将宣府,大同兵力增援辽东,并从川、甘、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共9万多人进剿后金,然而这场战争明军战殁4.58万,辽东,北直隶,山西精锐尽数覆没。
辽东作为明朝抵御游牧民族的重要关口,后期用于抵御后金,依靠着独有陆地和海洋防御制度,阻止外患进入,一旦辽东受损,明朝将面临着后金的虎视眈眈,也是因此后金占据沈阳,一步步蚕食大明,大明朝陷入危境。
松锦之战
随着后金对漠南蒙古的逐步统一,借道入侵,边军的失败,明朝财政的一塌糊涂,开始的农民起义,不断削弱明朝的军事力量乃至经济实力,乃至于明朝多次从边境调兵进行围剿,包括袁崇焕的辽东镇以及九边中最西边的甘肃镇皆有士兵入援京师,导致的边界空虚,后金则乘机出兵,夺取利益。边军需要应付农民军和后金的军队,导致此消彼长。长此以往,朝廷对于边界的掌控力日益削弱,与此同时疲于奔命的边军,更有了情绪,疲惫,导致战斗力下降。后期的军饷,粮饷的缺乏,更是进一步拉低了边军的战斗力,直至松锦之战。
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也是九边精锐的最后一战。宁远之战后,袁崇焕为了防卫清兵的进攻,开始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凭借着关宁锦防线多次挫败皇太极的军队。皇太极吸取过去强围困锦州,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明军因为粮食缺乏,朝廷催促,于匆忙作战,死伤五万多人,元气大伤,洪承畴与祖大寿相继降清,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
后续 大顺的九边,清军入关。
明军在辽东惨败,精锐丧失殆尽。而此时李自成则迅速发展壮大,采纳了谋士顾君恩的意见,先攻占了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此后自西向东,先后战略了明九边中的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太原镇、大同镇、宣府镇以及原明蓟镇区域的居庸关,最终兵临北京城下,九边地区的沦陷,意味着松锦决战之后明朝残余的军队全部丧失,明朝大势已去,未等到吴三桂前来,北京已被攻陷,崇祯自缢于景山。此时仅剩的吴三桂,面对着清军和大顺的夹攻,放清军入关,不足一年,大顺灭。
九边
从朱元璋开始的诸王守边,就是在巩固明朝的政权,解决北方边患。但是九塞让整个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独立,未采取安抚政策,来促使边境稳定,而已分化,攻击;在早期明朝国力不足采取的防御政策,倒是足以抵御贼寇一时,不是长久之策。后续的永乐大帝五次出征耗尽大明财产,不得所获;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颓势一发不可收拾英宗,嘉靖,隆庆日益松弛,屯田的矛盾,兵役等等日益摧毁着大明朝的九边;万历三大征,直接一战耗损九边近半精兵,明朝对于边境的控制日益削弱,才导致后来的清蒙联合,引发更多的农民起义,崇祯一朝或许是自我作死,或许大明气数殆尽,垂垂暮朽,淡出了历史舞台。
相关参考
熊廷弼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抗击后金的辽东统帅,广宁失守后他沦为阶下囚,又陷入党争之中,与东林党、东林六君子关系匪浅,而阉党素来与东林党不和,最终遭斩首,尸体都不得收殓。 熊廷弼为什么被处死熊廷弼
...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
崇祯继位时年仅16岁,是如何短短三月就扳倒了权倾朝野的九千岁
明朝,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在明朝君主专制发展的十分迅速,出于对臣子的不信任,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明朝就开始建立特务机构,也就是锦衣卫。后面一层保险还不够,就又有了以太监为首的东西厂。我们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明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欢迎阅读哦~作为明朝的开国君王,朱元璋的一生可谓传奇。他出生在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八,父亲朱时珍为其取名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加入红巾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国号,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的名号、称号,更加严谨点说,那就是一个政权的官方名称。在我国古代,朝代的名称就是国号,最早的国号则是夏启所
元旦以来股市的巨幅调整,让投资者有些畏惧,但若追求较为稳健的收益,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投资者可以关注高股息率板块,有一些蓝筹个股股息率已经超过7%,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股息率超过4%的个股(截至1
古代军用物资如何运输的,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在边境设置了“九边”,建设城池,并派重兵镇守。后人根据当时史料统计,明朝长城一带有约80万驻军,该怎么保证这些驻军的军饷呢?一、军屯自
西厂:全称"西缉事厂"。英宗、景帝、宪宗等皇帝一个个昏馈无能,长期不视朝政,宦官乘机窃夺权势,于是朝臣和宦官之间为争夺权势也在明争暗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日趋激烈。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对臣宦实行
我们的常识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殊不知兼容并包首先是来形容汉武帝时代用人盛况的
导读:《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下》载其《难蜀父老》文,云:武帝欲兴功业,「”必将崇其弘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前141—前8
我们的常识以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殊不知兼容并包首先是来形容汉武帝时代用人盛况的
导读:《汉书》卷五十七《司马相如传下》载其《难蜀父老》文,云:武帝欲兴功业,「”必将崇其弘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前141—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