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明朝如何度过危机
Posted 京师
篇首语: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土木堡之变”明朝如何度过危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木堡之变”明朝如何度过危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土木堡之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立国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机,军队惨败、皇帝被俘,朝堂乱成一锅粥的大明王朝,应对不好便有亡国之危。那么,也先为何没有趁机成功攻入北京呢?其实主要源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明朝应对得当。
“土木堡之变”示意图
从成祖北征到“土木堡之变”,瓦剌是如何崛起的?
瓦剌部,元朝时被称作斡亦剌,明朝人称瓦剌,清代则称卫拉特或卫喇特,其生活区域主要集中于蒙古西部。在蒙元时期,瓦剌贵族长期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保持着世代通婚关系,男尚公主,女适皇胃,可谓“世联戚碗”,因而权势极为显赫。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北元败退出中原,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于是率领元朝残余撤往上都,之后又在明军的多次北伐中迁居漠北。到天元十年(1388年),由于北元在捕鱼儿海之战中惨败于蓝玉,结果不仅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天保奴被部将所杀,而且黄金家族就此失去了在蒙古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统治,蒙古草原就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
由于瓦剌和鞑靼争斗不休,因而双方都在积极争取明廷的支持,永乐七年(1408年)时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还分别被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明永乐八年(1409年),鞑靼太师阿鲁台杀明朝使节郭骥,并就此与明朝决裂,明成祖朱棣派大将丘福率军10万北征,结果因轻敌冒进而全军覆没。于是,从次年开始,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军亲征蒙古。
由于明成祖朱棣北征的主要目标是鞑靼,导致鞑靼就此实力大损,而明朝则因连年用兵而在仁宣年间采取战略收缩,这使得瓦剌趁机奉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为汗,开始强势崛起。不过,崛起后的瓦剌由于无法拥有黄金家族那样的声望和号召力,只能通过武力征服蒙古各部,还无法对明朝形成威胁。
为了名正言顺的统治蒙古各部,瓦剌于是向黄金家族后裔察合台汗国发动进攻,击败并强娶了卫思汗的妹妹哈尼木公主,这次联姻使得瓦剌人拥有了足以号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统,此时的瓦剌才算真正崛起。崛起后的瓦剌开始连年犯边,并最终制造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
从“土木堡之变”到北京保卫战,大明惊险至极地渡过难关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剌太师也先率兵犯边,明军初战不利,尤其是大同一路堪称损失惨重,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大同“塞外城堡,所至陷没”。接到边关奏报后,朝廷调遣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大同前线战报传至京师后,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之下,明英宗朱祁镇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16日亲率20万大军(号称50万)亲征,包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等在内的100余位文武官员从征。
结果,明军在不懂兵事的王振统率下,尚未与瓦剌大军真正交战便慌忙撤退,又因屡次更改行军路线而导致将士疲惫不堪,最终在距离居庸关不远的土木堡遭遇惨败,二十万明军“伤居半,死者三之一”,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从征的文臣武将50余人死于乱军。
十月初一,瓦剌裹挟者俘虏明英宗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一路经宣府进攻居庸关,从京师正面吸引明军。另一路也先亲率主力3万经大同进攻紫荆关,迂回京师。十月九日,也先大军在投降的明太监喜宁的帮助下,攻紫荆关,经易州、良乡、卢沟桥,于十一日抵达北京城下。
明军则陈兵二十万于北京城外严守以待,双方交战数日,也先大军在明朝军民的不断抵抗和袭击下,对近在咫尺的明朝京师无能为力,而中路军进攻居庸关同样受挫,再加上明朝各路援军即将抵达。也先无奈之下,只得于十月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马,挟持英宗朱祁镇由良乡向紫荆关撤退。结果,也先大军的撤退被明军识破,在明军的追击下一路损兵折将,这才艰难逃出了紫荆关。
综上所述,得知皇帝被俘的也先,在被俘太监喜宁的唆使下,的确产生了以送还明英宗为名,趁机南下、夺取京师的想法,然而由于明廷应对得当,最终以失败告终。
也先进攻京师为何失败?自身实力不足+明廷应对得当
明军在军队损失惨重,皇帝被俘,文臣武将损失大半的情况下,却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一举粉碎了也先趁机南下的妄想。明朝是如何做到的呢?实际上主要是也先实力不足和明廷应对得当的原因。
1、也先实力不足。从瓦剌的崛起过程不难看出,在鞑靼衰败之后,瓦剌的确在蒙古草原一家独大,但由于先天的劣势,使得他们始终无法获得蒙古各部的认同,虽然通过联姻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由于蒙古草原部落联盟式的统治方式,导致属于也先自己的实力仍然较弱,许多部落只是暂时的臣服而已。以脱脱不花为例,他虽然是名义上的蒙古可汗,但实际权力却操在也先手里,脱脱不花对此早已不满,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在北京保卫战之后,脱脱不花便单独向明朝遣使进贡,与明廷议和,而此后双方矛盾不断加深,更是发生了一场火并。此外,从兵力上也能看出也先的劣势,他南下所率的主力也不过是三万人,而明军却能在一次惨败之后迅速集结二十万兵力于北京城外,且还有各路援军源源不断赶来,双方的实力差距可见一斑。也先最大的筹码便是手中的皇帝,而一旦这个皇帝失去利用价值,他可以说毫无胜算。
于谦
2、明朝应对得当。在“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入京师后,的确引起了一阵慌乱,甚至有人提出了京师南迁的建议,后在于谦和皇太后等人努力下,这才稳住阵脚,并预料到了也先会趁机南侵, 因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以明英宗的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九月继位),在解决了国无主君的同时,也弱化了也先手中明英宗的作用。二是对京城和大同、宣府、居庸关、紫荆关等重要关口的将领中贪生怕死、玩忽职守者进行了撤换,各地严防死守。三是紧急抽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令其分守九城,使得京城兵力迅速由数万人增加到22万多人。并派监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员,进行应急训练,以备补充。四是命令工部加紧赶制武器装病,并南京库存兵器共126万件调入北京,还派出人员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9000余项、甲5000余件、火枪1.1万余杆、火铳2万多只、火箭44万枚、火炮800余门。五是充分发动百姓备战备荒,将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先后加固北京周边45里的城墙,并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不断加强城防。同时,传檄京城周围的州县和山西、河北等地民众,拿起武器,视情况打击瓦剌军队,切断其后路。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明朝虽然在“土木堡之变”中损失惨重,但此时距离立国不过短短80余年,人才储备、朝政运转、军队战力等方面仍然极为强大,具有极强的纠错能力。
不过,“土木堡之变”对明朝造成的危害同样极为明显,最重要的是由于开国功勋集团和靖难警讯集团损失殆尽,导致文官崛起速度加快,而皇帝只能通过内廷宦官来对抗文官集团,一定程度影响了明朝中后期的朝政格局。
相关参考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瓦剌部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土木堡之变之前,瓦剌跟明朝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两国领导层也先和英宗还是希望彼此友好的,但两国稳定的友好关系硬是被下属给破坏了。明正统十四
明朝276年,16任皇帝,平均每任17.2年。我们国人对权力的追求达到了嗜血的地步,不顾后代安危也要体验一下权力的颠峰,接着就有各种各样的死法和斗法:什么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叔伯抢位。这么说就是平均1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军事、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此战过后勋贵武将集团势力大减,加上长城防线没有发挥出预警功能,很多人就产生了这是文官集团阴谋的想法。这个论断有两个致命错误,第一就是把文官集团想象成了
朱祁镇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但是第二年他又被放了回来,回来后他发动夺门之变又复辟了。那么瓦剌首领也先为什么不杀明英宗呢? 土木堡之变的真相 其实,土木堡事件的产生是由于明朝内部的不和谐而
...历史上所占笔墨却是不少,全因一场闻名后世的战役——土木堡之战。土木堡之战,是瓦剌部最骄人的战绩,同时也是明朝最可耻的一场战役。明正统十四年,统一蒙古各族,称雄西北的也先,最终按捺不住日渐膨胀的野心,以...
...历史上所占笔墨却是不少,全因一场闻名后世的战役——土木堡之战。土木堡之战,是瓦剌部最骄人的战绩,同时也是明朝最可耻的一场战役。明正统十四年,统一蒙古各族,称雄西北的也先,最终按捺不住日渐膨胀的野心,以...
明代的朝贡政策,一向以赔本赚吆喝著称,凡是向明朝称臣纳贡的番邦各国,都能以极低的朝贡成本获取明王朝丰厚的赏赐,在利益的驱动下,番邦各国对于朝贡,都显得异常的积极踊跃。土木堡之变的导火索恰恰就出在朝贡之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成废帝,后来他为何又能重新夺得帝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挂帅,率领二十万精锐大军北征瓦刺。明英宗想重演明成祖的辉煌事迹
什么是土木之变?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初,蒙古地区分鞑靼、瓦刺、兀良哈三大部,英宗正统年间,瓦刺部统一蒙古各部。正统四年(1449年),瓦刺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此时明英宗昏庸
明英宗本人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土木堡之变”,跟“靖康之变”有一拼,皇上都被人逮着了。瓦剌首领也先,自称大元天圣可汗,想恢复大元江山,率十万大兵南下,直抵北京。于是,爆发了气壮山河的北京保卫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