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
Posted 政治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天下大势。
实际上,得知刘备率兵攻打东吴后,曹丕并没有帮助孙权,攻打蜀汉,虽然孙权终于遣使归顺,但那只是名义上的,孙权并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投降行动。因此,在夷陵之战后,由于孙权迟迟不肯送人质入朝,曹丕甚至亲自率兵攻打东吴。
实际上在《三国志》刘晔的列传中,当得知孙权遣使求降的时候,曹丕曾经就此事询问过谋臣刘晔,刘晔的分析十分到位,他说孙权这是事急来降,并非本心,而且此时投降,孙权有两个好处,一是消除了魏国进兵攻击孙权的理由,所谓伸手不打笑脸的人,二是可以借魏国的势,告诉刘备我已经投降了曹魏,你打我,曹魏就会帮我打你。可以说刘晔将孙权的心思完全分析出来了,于是他劝谏曹丕,应该趁此机会攻击东吴,和蜀国共分吴地,吴国灭亡了,剩下一个蜀国独木难支,很快也会被击败。
曹丕听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孙权都已经投降了,这个时候再出兵攻打,道义上站不住脚,当时曹丕继位不久,国内还不够稳定,因此曹丕需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政治形象来收拢人心,因此刘晔算的是军事账,而曹丕算的是政治账。曹丕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帮助孙权攻打刘备,刘晔继续给他分析,蜀国远吴国近,等到魏国准备就绪,蜀国早就收到消息从吴国退兵防守了,如果是攻打吴国,刘备正在气头上肯定会和魏国瓜分吴国,而不会继续和吴国结盟对抗魏国。
曹丕最终还是接受孙权的假投降,没有出兵吴国,但也没有攻打蜀国,只是坐山观虎斗。后面战争的胜负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居然是刘备战败,损失八万人马,但孙权假投降的事情还是被刘晔说中了,于是曹丕借亲征孙权的名义,一举解决了割据青徐的军阀臧霸、孙观。可以说曹丕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考虑问题往往首先从政治角度出发,算总账,因此虽然蜀吴之间的战争,曹丕虽然两不相帮,但实际上仍是最大的赢家。
相关参考
夷陵之战虽然没有小说《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夸张的战役规模,但确实也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决定性大战役,而且还是以蜀国的大败、吴国的大胜而收尾。对于吴国来讲,经历了此等大胜,的确有继续西进攻蜀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三国有着著名的三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分别成就了曹操、周瑜、陆逊。当然今天我们都不讲这些,我们要讲的是关于东吴的一位名将,而且其作用和能力如果不被孙权害死很有可能大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军讨伐孙权。当时,蜀国的总兵力约为11万左右(大概)。刘备派冯习为大都督在前,领4万兵,进攻孙权,快接近一小半总兵力了,这个阵势是很吓人。而且,刘备还亲率2万(荆州兵,最精锐的主力)在后,暂...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向东吴发起进攻,然而最终吴国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中东吴的统帅是谁 陆逊的高超军事才能在夷陵之战是展露无遗,面对气势汹汹,
蜀汉主君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于西元221年带着蜀汉数十万大军伐吴,对此孙权派大都督陆逊迎战,史称「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对于这场战役,曹丕分析,刘备在这场大战中会惨败的关键是施行
有人问:夷陵之战开战之前,孙权为什么马上示弱求和,刘备为什么不接受?这个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两个问句,咱们一一解答。首先所谓三国,很明显魏蜀吴是三国制衡的局面,蜀汉和东吴互咬很可能便宜了一旁虎视眈眈又无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ID:shuosanguo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直接追击刘备杀入蜀汉?其实这太难了~众所周知,夷陵之战是蜀国国运的转折点。当时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新率数万精兵出征东吴。而东吴
在夷陵之战的相持阶段,刘备在东西七百里的线路上建立营寨,魏文帝曹丕听说了这件事情,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军事(不晓兵),哪里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攻击敌人的!‘在大片低洼和险要地区驻扎军队,容易被敌人击败’”
陆逊为何不擒杀刘备,现在权威的解释,都云三国志的这样一段话:曹丕大合士众,外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火烧连营后,陆逊指挥东吴人马,对刘备进行了疯狂的追击,几乎在马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带军师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的7月持续到222年8月,主动进攻的蜀汉大军由国主刘备亲率,东吴被动应战,在陆逊的指挥下,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最后扭转战局,大败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