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时期的米价是多少
Posted 王朝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贞观之治”时期的米价是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贞观之治”时期的米价是多少
“贞观之治”真是一个繁盛的局面吗?还是仅是史书杜撰出来的“虚假盛世”?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新唐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贞观四年之时,粮市上一斗米的价格在四钱到五钱上下,百姓外出时大可安心,就连房门都无需紧闭,甚至外出千里也不需自备干粮”。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一时期唐朝的生产力大有提高,而且治安稳定。似乎唐朝已经从战乱的阴霾中走出来了,经济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不过,用粮食的价格来衡量一国的综合国力情况,显然是行不通的,在经济学上这更是站不住脚。
在《汉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虽然粮食的价格不能来衡量一国的综合国情,但是却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基本经济状况。
粮食价格太贵,百姓负担不起;粮食价格太低,则农民受到损失。不管粮食的价格是高或低,对社会都是有危害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合理发展。
而贞观四年的米价仅四钱一斗,低得太离谱,对于农民来说实在是大大的伤害。而归咎下来只能说明唐王朝的奋斗,仍未取得较好的成果,反而可能会引起经济危机,导致社会动荡。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新唐书》中的其他内容,大致是:“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周边的土地都很肥沃,然而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却少得可怜,粮食的产量都无法满足城内的日常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要满足城内的粮食需求,只能从全国各地调粮,最常见的方式便是漕运”。
既然要运粮,那么自然要承担运费。当时,唐朝的交通并不便利,核算下来一斗米的运费大概在三钱。而《新唐书》中记载的米价却是四钱,也就是说除去运费之后,这一斗米其实只卖一钱。
这个说法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因此,《新唐书》中的内容产生了矛盾之处,不可尽信。
其实唐朝都城长安的米价并不便宜,反而非常昂贵。在贞元年间,长安米价最高达到了一斗千钱,正因米价昂贵,长安地区最大的储量仓库太仓也仅屯了十天左右的粮食,供天子的后宫食用。
这与贞观四年时的一斗四钱相差巨大,要知道,唐太宗到唐高宗也不过几十年而已,时间并不久远,这米价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革呢?
稍微一想就明白,《新唐书》并没有如实记载。完全是为了夸赞唐太宗的政绩,这才有了如此浮夸的记录。
事实上,在贞元年间,长安的米价也曾跌落到最低价,堪称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事。据史料所载,
贞元初年宰相陆贽曾上书皇帝,建议从民间低价购粮,扩充粮仓,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朝廷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在关中一带大量收购未脱壳的大米。当时,购买这些谷子的价格在一斗七十钱。
可见,唐高宗刚继位之时,正逢历史上明确记载的“谷贱”之年。但是这低价之年的谷价也是一斗七十钱。
从这一史实,我们不难发现,
贞观四年的“米价四钱”就是一个谎言,一个荒诞的笑话。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唐太宗所创造的“贞观之治”并非盛世。
想要知晓唐太宗统治之时的综合国力,不仅要通过史官的一家之言,还要通过“外人”的评判。当时,高昌国与大唐王朝往来密切,而高昌国国王鞠文泰与唐太宗也私交甚好。
不过,鞠文泰对大唐王朝的评价却是这样的:“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也。”翻译过来,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算是萧条的,无法与之前的隋王朝相比。
既然连之前的隋王朝都比不上,又何谈步入盛世呢?
其实,李世民奋斗了一辈子,大唐也没能发展成他想象中的模样。与隋朝的经济相比,初唐实在是不值一提,实在是比不上。
至于原因,相信大家也很清楚,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战乱刚结束,国家的人口自然会锐减。所以说,初唐不仅经济比不上隋朝,人口规模也远不如隋朝。
在唐太宗去世三年之后,大唐王朝的人口连四百万户都不到,而此前的隋朝全国总人口大约有八百万户。可见,唐太宗努力了那么多年,连人口都没能追上隋朝。
不过,一个新王朝,总要给人一种“勃勃生机”的感觉吧?不然,又怎么稳住民心,稳定统治呢?
所以只得伪造出盛世王朝的模样,所以说,这也是一种维护王朝稳定的手段。
其实伪造盛世并不是“贞观之治”开创的先河,早在之前便已经产生了,唐朝只能算作是模仿者。
《晋纪总论》中就对太康时期进行了评价:“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
从这段话的意思来看,太康时期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时期。但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这样的记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太康时期真像文字记录那般繁盛,又怎么会历经了三代便亡国了?由此可见,
史料记载的只是王朝统治者的意愿而已,不一定是按照真实的状况来记录。
所以说,我们印象中的“贞观之治”是一个盛世王朝,其实这仅是王朝统治者稳固朝政的一种“舆论”手段而已。
真实的“贞观之治”仅能说明唐太宗的政治清明而已,至于国家昌盛就凸显不出了。
相关参考
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到了1500文一石...
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
开元盛世是哪个时期,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属于哪个朝代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贞观之治时是哪位皇帝在位的唐太宗李世明年号为“贞观”当时李世民非常信任魏征,采纳了很多魏征的好的意见,才创造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出现于哪位皇帝的执政时期?“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习题和答案问:贞观之治的含义?答: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贞观年间为公元627~649年),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
开元盛世是哪个朝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分别属于哪个朝代文景之治: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天下开泰,四方无虞”可谓盛世。此话何意?通俗一点解释:国泰民安,富足安康。且周边无外敌入侵袭扰。纵观古今,中国历史也仅「”贞观之治”时的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的GDP世界第一,超过世界的一半有余
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的共同特征,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的共
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在政治上的的共同点都采用道家思想。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比较,贞观之治同汉代的文景之治相比,有了哪些发
贞观之治同汉代的文景之治相比,有了哪些发展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说:“盖天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贞观之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盛世了,唐朝初期李世民创立的一个盛世时代,成了后世无数人非常向往的一个时期。不过,所谓的盛世到底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