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披甲人到底是谁 犯人为什么害怕给他们做奴隶

Posted 罪犯

篇首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的披甲人到底是谁 犯人为什么害怕给他们做奴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的披甲人到底是谁 犯人为什么害怕给他们做奴隶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披甲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任何时代,犯罪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很多人觉得明朝时期对贪官进行的酷刑实在是令人发指,但是却没能抑制住贪污之风,实则是制度上的问题。清朝时期面对罪犯,不同的罪有不同的处罚方式,其中很多犯人都害怕的,就是给披甲人当奴隶,这还不如让他们直接死掉。披甲人是什么,为什么犯人会如此害怕给他们作奴隶呢?

清朝是建州女真人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政权,本来他们世代生存在东北地区,夺取中原政权后为了便于统治广袤的土地和人口,他们便把政治中心迁移到明朝故都北京。随着满族人口大量的迁入关内,原先女真人居住的地方人口开始锐减,作为祖宗的发祥和壮大之地,清朝统治者自然不舍得因为自己的转移而放弃的,他们就让披甲人世代居住此地守卫边疆,同时给予一定的政治优待以安其心,比如很多罪犯被发配到宁古塔就是给披甲人为奴。

披甲人,多指受降后披甲上阵为统领部族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军人。满清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披甲人的地位低于旗人而高于汉人,他们受清政府的差遣世代镇守东北戍边,那里生活条件恶劣且交通不便,很多犯人之所以不愿意去给披甲人为奴,除了不甘屈辱外,更多是从现实角度考虑的。

看清宫剧时,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桥段,面对不听话的臣民,皇帝老子一发怒,大手一挥,就会来一句:“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领刑者顿时吓得面如死灰,大有生不如死之感。确实,有清一代,除了死刑,最让人难以承受的就是“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看似普通的流刑,可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前往生存环境恶劣的边关,先不说沿途作为罪犯遭受的折磨,能不能安全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都很难说。

“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研堂见闻杂录》)”有人还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这也是皇帝震慑罪官常用的手段,正是因为这里地处偏远且离内地很远,很多罪犯往往半年都很难到达,即使侥幸到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后面所受之罪一点也不比流放途中差。

披甲人本身地位就没有满人高且世代镇守边关,对于流放而来的罪犯基本不会考虑什么人权,完全都是当做自己的私人物品对待,受辱和被折磨还是轻的,缺衣少食也还能忍受最难的是被披甲人弄死也很少有官府追查,对于这些犯人清政府感觉没有直接下令处死就已经很仁慈了。

宁古塔辖界在顺治年间十分广大,盛京以北、以东皆归其统。随着设厅,疆土逐渐减少。黑龙江省东部的海林县,是三百多年前清廷流放人犯的宁古塔所在地。流放宁古塔的人,其结果大多被冻死、累死、被折磨死等。能回着回来的人不多,能从这里重返朝堂的几乎没有。宁古塔气候恶劣,大部分地区常年冰封,五谷不长。

著名诗人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后,这样描述当地的气候:“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这样的地方人迹罕至,“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但却成了野兽的天堂,流放到此的犯人,经常和虎豹狼虫不期而遇,“前有猛虎后苍兕”,稍不留意就会葬身兽腹。

所以才会有很多罪犯再听到流放宁古塔以后宁愿自杀,这不仅仅是捍卫自己的尊严与气节,也有现实生存的无奈,毕竟被折磨而死还不如主动去死,这样或许还能留下一个好的名声,皇帝如果内疚了或许还能赦免自己的妻儿老小和族人。而原则顺从屈辱的流放边关,能不能活不好说,反正基本是没有希望获得皇帝的信任而重返朝堂了。利弊得失之间,很多有胆魄的罪犯都选择了自杀,从而让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成为了恐怖故事,后面的罪犯也宁愿自杀也不愿流放关外。

相关参考

雨伞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雨伞到底是谁发明的

雨伞的起源与发展:是谁发明了雨伞?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为他们撑太阳伞。其实,中国才是伞的故乡,早在4000年前伞就出现了。据

雨伞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雨伞到底是谁发明的

雨伞的起源与发展:是谁发明了雨伞?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为他们撑太阳伞。其实,中国才是伞的故乡,早在4000年前伞就出现了。据

古代为何不直接将犯人关在监狱?反而花钱流放

...外的偏远地区去,这可是一件要花大钱的事情。古人为何到底要这样做呢?在古代流放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大罪,是通过将犯人流放到老少边穷、人烟稀少的地方去。这些地方的生存环境恶劣,瘴气非常重,因此一般被流放的犯

古代为何不直接将犯人关在监狱?反而花钱流放

...外的偏远地区去,这可是一件要花大钱的事情。古人为何到底要这样做呢?在古代流放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大罪,是通过将犯人流放到老少边穷、人烟稀少的地方去。这些地方的生存环境恶劣,瘴气非常重,因此一般被流放的犯

人间地狱般的宁古塔披甲人,实际上犹如世外桃源被人误解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人间地狱般的宁古塔披甲人,实际上犹如世外桃源被人误解”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清朝,满清十大酷刑大多时候用来威慑,而真正的惩罚是流放,有一句口头语:流放宁古塔,与披甲

清朝,宁古塔令人闻之色变,而在宋朝最令人胆寒的地方却在山东

「”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得益于无数清宫剧中的这一句台词,宁古塔也让后人人尽皆知。其实在大清朝,虽然流放之刑要好过死刑,但对于流放犯人而言,宁古塔也绝对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方。无它,

做一个清朝官员到底有多累

我们从一个清朝官员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里发现,处理公事的部分其实占很小的比例,大量的时间会消耗在私事应酬的漫长程式里。平常我们读史,读的都是“大历史”,好像那些英雄都是不拘小节只干大事的超人。他们总是显

古代有种很轻的刑罚,为何犯人宁愿砍头也不愿受此刑,原因很简单

夏商周奴隶社会,流传着五种刑罚,即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这五种刑罚,一个比一个残酷,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其中的墨刑。顾名思义,墨刑又称黥刑、黥面,通俗来说就是在犯人面部刻字。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

抗战时期,这个省没出过一个卖国贼,而且勇猛无比,日军都害怕

抗战时期的中国曾经出现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他们为我们今天的生活铺好了道路,但是有好人也就有坏人,他们在抗战时期,贪图富贵,将自己的尊严给了日本人,这种人我们称他们为

古代女子最害怕的刑罚竟跟骑木驴一样耻辱

纹身成为现代大众时尚潮流的一种普遍的方式,而在古代,纹身却是作为一种残忍的刑罚存在——墨刑,该刑罚让古代的女子及宁愿死也不愿碰此刑罚。该刑罚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