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Posted 国家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是个怎么样的国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平天国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太平天国是个怎么样的国家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洪秀全的能力根本不能支撑起一次起义,他在太平天国中的作用相当于精神领袖。打仗施政靠的都是杨秀清,所有的战略大方向都是由杨秀清一手定夺的,洪秀全就是个甩手掌柜。
到了南京之后,更是有了甩手的本钱。所以在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完全有这个资本我在王宫中,不问世事,因为他有杨秀清。
其实对于洪秀全来说他的成功模板应该是汉高祖刘邦。刘邦是个三无皇帝,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出谋划策不如张良,治国理政不如萧何。但是为什么他的皇位这么稳定,关键在于他会用人,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了最合适的岗位上。但是对于这一点,洪秀全做不到。
因为这是太平天国奇葩的体制导致的,这是一个神棍国家,而且是个很奇特的神棍国家。神权高于王权,名义上的教主是洪秀全,可是在洪秀全的头上,还有一个天父,那就是太平天国的太上皇,和他平起平坐的还有天兄。
当然,在太平天国中的天父下凡,天兄附体都是类似于跳大神的封建迷信把戏。但是这无异于在人民内部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天王也是有人管的,无形中使得那些个表演天父和天兄的人有了相当高的威望。威望萌发野心,再加上洪秀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让人产生了借用神权取而代之的想法,这个人就是杨秀清。
当洪秀全发现这一切时,他决定换一个前台的代理人,他采用了最为暴力的方式。结果没有控制好力度,用力过猛,致使太平天国遭到了极大的分裂,新生的天国政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既然事实证明放权不行,那么洪秀全为什么依旧躲在王府之中不愿意离开呢?我认为洪秀全之所以不愿意从幕后走上前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洪秀全的人设有关,他不是人,他是神。
作为一个宗教的教主,受万众景仰,就必须与人民群众拉开距离。就像我们追求女神一样,在追求的时候,觉得女神就是天仙下凡,不食人间烟火,追求到了女神之后,发现女神原来也是人,睡觉也要磨牙齿,吃多了也会放屁。
一个人接触的多了,就会从神坛上走下来,变成一个凡人。这是洪秀全所不愿意看到的,他心目中所建立的太平天国应该是一个神的国度,所有的战士都愿意为他这个神去奉献去牺牲。
如果他一旦由于和人民接触的过多,暴露了,他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本质,那么他的立国的根本基本盘就不存在了,到时候谁还为自己这个假神卖命呢?
所以说洪秀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的神秘感,来维持他在天国百姓中神之代言人的形象。
相关参考
“太平天国”是怎么建立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去世,正月二十六日奕詝即皇帝位,表明咸丰时代开始了,但那一年仍称道光三十年。这年十二月,即道光三十年
现代人判断古代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通常喜欢用“明君”和“昏君”两个名词来表达。“明君”即是圣明的君王,在他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昏君”则为昏庸的君王,在他的治下吏治腐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尼泊尔是个怎么样的国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们都知道,欧洲列强的崛起是伴随着罪恶与血腥的奴隶贸易以及殖民活动而崛起的。奴隶贸易使得整个欧洲列强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而殖民统治便使
杨秀清的女人提到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国二号人物――杨秀清的女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个盛名不亚于潘金莲的淫妇洪宣娇。洪宣娇本是洪秀全同父异母的妹妹,亦是与西王萧朝贵有过事实婚姻关系的女人,那她是怎么和杨秀清
“楼兰”是怎么样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盛唐文化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诗人,其中的边塞诗更是唐诗中的主旋律,波澜壮阔又慷慨激昂,浓郁着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形成气宇轩昂又英姿飒
原因:1、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时间比较晚在东西方基本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时候,美利坚民族还找不到影子。这个民族形成是源于大航海时代之后的移民大潮,许多人移民北美,才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民族。相比之下,其
大理国前后存在300多年,和宋朝比邻而居,却不为宋朝熟悉,《宋史·大理传》对大理国的记载只有区区700多字,并且只提到了一位名叫段和誉的国王。由于史料的匮乏,大理国长久以来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好在金庸
强者终归有过人之处,被斥为 ”野蛮”的亚述,到底是个什么国家
「”凶狠”、「”残忍”,这个民族以及他们形成的国家在战场上一直是所向披靡的。我们听闻亚述最多的事迹,好像都是在记述一些战争场面。仿佛亚述人除了打仗之外,并没有什么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一样。亚述人既然如此
因太平天国,洪秀全、石达开等人都成为清朝末年的风云人物。然而悲伤的是,1863年8月6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杀害于成都,年34岁。那么,石达开是如何被害死的?石达开是个怎样的人?石达开(1830年生
据学者统计,孙中山在一生中曾25次提到「”一盘散沙”或「”散沙”。孙先生对清末和民国时期一盘散沙的状况深表痛心,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人能团结起来,建设强大的国家。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从两千年的秦朝就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