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之争到底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Posted 朋党

篇首语:知识才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朋党”之争到底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朋党”之争到底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其幼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的后周正处于“主少国疑”的关键时期。960年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赵普合谋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大戏,北宋王朝在这一场闹剧中粉墨登场。

为了预防武将擅权的戏码再次上演,宋太祖又策划了一起“杯酒释兵权”,至此北宋“文人治国”的政治思想被正式确立。相比较于武将谋国来说,“文人治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陈桥驿兵变”的悲剧再次上演。

但由于文官阶层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党派之争”和“君子之奕”。当时北宋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几乎都无法免俗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文人集团的“朋党”之争,从一开始简单的的改制争执,到最后开始出现了政见之争。这其实才是北宋开始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朋党”之争的起因与形成

“朋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当时在北宋年间,同一年考取进士的考生以“同年会”的形式维系同窗之谊。取得功名之后就会入朝做官,并逐渐攒下自己的人脉,随着官职高升也使得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加稳固。官员拥有大量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使自己在官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北宋“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逐渐使北宋时期的文官权力不断上升。官员权力越大皇帝越忌惮,所以皇帝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官员手中的权利。因此设置了御史台和“台谏”。随着台谏对官吏作用越来越明显,官吏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互相吹捧的恶习。

而此时“朋党”正在悄然酝酿,并成为当时官吏之间相信赖和交往的一种途径。“朋党”之间相互倾轧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从一开始的改革意见不同,到最后的政见之争,朋党之祸愈演愈烈。这使当时北宋的政坛开始出现了震荡的矛头。

笔者认为北宋“朋党”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文官集团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利益”。

文臣之间由于思想和言论不同会出现争执,因此北宋的“朋党”关系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社会具有特殊意义的存在。纵观历史在封建社会中,这种“朋党”之争一直存在,而在北宋年间由于畸形的政治形态,使得“朋党”之争最为严重,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延续。

“朋党”之争对北宋政局的影响

“朋党”之争并不是始于北宋,但当时北宋的“朋党之祸”尤为严重。这其实也是北宋“文人治国”政治形式的弊端之一。到了宋仁宗时期,以大官僚集团为基础所形成的“朋党”之争日趋激烈。

“朋党”实际上就是围绕个人私利而组成的利益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或者团体内部之间,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朋党”之间相互争斗不但扰乱了官场秩序,甚至导致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朋党”之争对于统治者巩固政治地位有极大的影响,由于“朋党”之间相互诋毁、互相陷害,使北宋时期的官吏在处理问题方面毫无道义可言。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到北宋的发展,并使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1.“朋党”之争对北宋政治影响

所谓 “朋党”兴,则国衰亡。在北宋出现的“朋党”之争,其实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皇权统治的政治需要。在北宋年间皇权高于一切,皇帝对大臣拥有生杀大权,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皇帝砍掉头颅。

皇帝为了牢牢的控制自己手中的权利,采取了“异论相搅”的政策。北宋皇帝担心文臣、武将权力太大,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皇帝就会有意无意的让大臣们相互争斗,从而逐渐形成了“朋党”之争。

笔者认为“朋党”在早期的确可以维护皇权统治,但这种纷争却一发不可收拾。大臣们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异党采取不择手段的毁灭性打击。而以“朋党”为基础的官场斗争,使当时的北宋政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朋党”之争对于权力的拥有者而言,自己的追随者越多自己的权利就越大。而对于普通的官吏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找一个大靠山。在这种局势影响下,当时的北宋形成了“无人莫做官”的局面,而老百姓却在这场“朋党”知政中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朋党”之争对北宋经济影响

熙宁之后北宋“朋党”之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完全形成了一种,以党派之间相互压榨的利益斗争。有些人就会打着维护新法令政策的旗号,与旧党形成鲜明的对立。旧党也会在各种言论和行为方面针对新党派,由于官场局面混乱使当时北宋的经济处于消极落后的状态。

“朋党”之争对北宋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朋党”具有极强的排他性,这种情况就使得优秀人才无法为国家所用。而深陷党派之争的官又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在这种前提下北宋经济一度处于落后状态,国家机关和管理机构十分混乱。

“朋党”之争的最后结局与北宋盛世衰落

“朋党”之争最初是为维护皇权统治,然而随着党派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大,官员和官员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已经没有人忧国忧民。特别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后,由于新党派和旧党派之间的争斗,使当时的国家局面极度混乱,并加速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在“朋党”之争大行其道之时,北宋正处于外强内弱、内忧外患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朋党”之祸确实是北宋王朝灭挖的催化剂。北宋后期国家政治和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而“朋党”之争的出现导致北宋朝廷逐渐分崩离析,最终以党派为核心形成多个小集团,严重影响了北宋安危。

结 语

笔者认为北宋社会“朋党”之争,不仅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时,最深受其害的就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

由于各种改革政策朝令夕改,不仅耽误了农业生产,同时也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进化。而此时深陷“朋党”之争的官吏不思进取,使北宋成为朝中无人可用、军中无将领兵。

由于每个人都在寻找政治靠山,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其他党派,却无人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形成人人自危和各党派争权的混乱局面。笔者分析北宋“朋党”之争,出现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权利之争,同时也是为各自的政治集团利益而争。

北宋时期国家内部文人之间思想和言论不能完全统一,引起不同党派之间相互纷争,这种党派争斗发展到后期,官员们就不再考虑谁为国家出力更多,而演变成个人和之间的恩怨,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的发展,导致北宋王朝逐渐走向消亡。

笔者通过北宋“朋党”之祸不禁怅然若失,一个强大的王朝在文人墨客,相互倾轧中不断走向没落。这不仅是历史的遗憾,也是非常值得后人反思的问题。“文人治国”到底是不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现在看来“文人治国”虽然不能负全责,但绝对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关参考

清朝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给东北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以山海关为界的关外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饶,通常被称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清朝的地位十分特殊。作为龙兴之地,清朝对东北地区给予了格外的重视,不仅长期实行

北宋两大名瓷之争——定窑和汝窑,早定晚汝,汝窑到底胜在哪里

宋朝,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朝代,文人墨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现代人难得的闲情逸致在宋朝成为一种常态,品酒赏花沏茶,风靡整个时代。在这个时候,自然兴起了一些器皿,宋朝的器皿在需求的催促下,发展迅速。因此,

174 朋党的争吵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

南北之争的由来 南北之争的不良影响

 南北之争发生于红军长征途中,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和张国焘之间发生了行动路线上的分歧,南北之争由此产生。南北之争对中国革命产生过不少不良影响,其中包括战略、思想以及军心等方面。南北之

八王之乱的影响,八王之乱的影响对社会造成了什么

八王之乱的影响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八王之乱对社会的影响如下:“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

唐古特究竟给成吉思汗造成了怎样的遗憾?

西夏如同一个为战争而生的国家,在经历长达一百多年的统治时期,中原,辽朝、北宋、金朝三国鼎立之势建立而又打破,西夏大多主动少数被动的挑起了百场大大小小的战争。三国鼎立之势破除之时,西夏多年的内乱尚未平息

晚清时期李鸿章为何选择两个庸才当统帅

导读:古代中国朋党之争,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乃至甲午战争的完败亦与党争有关。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

从维护皇权统治的目的出发,浅析雍正帝打击朋党的具体举措

导语:朋党即为因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相互对立的特殊政治集团或利益集团,它既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又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必然产物。因朋党之间的党争而造成的官场腐败和吏治败坏对于封建王朝

"侯景之乱"对当时的中国造成哪些影响

"侯景之乱"对当时的中国造成哪些影响?为何有人称之为“梁末奴婢解放运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

甲午惊世惨败实为李鸿章狠斗左宗棠的恶果

朋党之争,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同时世界史上也司空见惯。然而,奇怪的是,在晚清末年,中日两国同样有朋党之争,但却出现迥然不同的结局。这也成为中日两国的一盛一衰的标志,并最终决定了中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