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吴是哪一年?揭秘三国吴国怎么灭亡的

Posted 武昌

篇首语: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晋灭吴是哪一年?揭秘三国吴国怎么灭亡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晋灭吴是哪一年?揭秘三国吴国怎么灭亡的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西晋一统天下。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惟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不但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还专横残暴,惟我独尊。他曾经下令迁都武昌,可武昌物产不多,要从扬州那里运粮运物,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后来只好又迂回了建业(今南京)。他贪图享乐,乱杀大臣,弄得军民、君臣关系十分紧张。这样,吴国被晋朝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网络配图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便着手准备灭掉吴国。晋泰始五年(269),晋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他操练士兵,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经常与晋武帝商量盘算灭吴的大计,羊祜为晋灭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晋咸宁四年(278)羊祜病逝,司马炎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继续羊祜未竟的大业。279年,杜预和王濬上表晋武帝请求发兵征讨吴国,朝廷中张华等主战派也努力排除贾充、荀勖等人异议,奉劝晋武帝发兵,司马炎同意了请求,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主持伐吴大计,掌管漕运粮饷,同时,下诏伐吴。

网络配图

晋咸宁六年(280)三月,晋龙骧将军王濬自武昌直取建业,吴军望旗而降,王濬兵甲满江,旌旗遮天,威势甚盛。三月十五日,率领八万士兵,百里船队进入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北郊)。吴帝孙皓向王濬投降。

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

至此,吴国灭亡。晋武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100年左右的分裂局面。

灭吴之后为开创新的业绩,司马炎以洛阳为中心,在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使百姓摆脱了战乱之苦,使国家走上了发展之路。

相关参考

西晋灭吴是哪一年

西晋灭吴是哪一年?三国吴国怎么灭亡的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西晋一统天下。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惟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不但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还专横残暴,惟我

东吴灭亡时,孙皓为何不迁都南方,从而继续抵抗西晋呢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一统天下的战争。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到了公元28

揭秘金朝是在哪一年灭亡的? 宋蒙灭金之战

金、蒙古是和宋并存的中国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1126年,金灭北宋之后,金人统治者继续进攻新建的南宋政权。尽管南宋偏居一隅,无心收复中原,但金人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中原人民极大的愤慨。此间,出现了岳飞、韩

三国西陵之战是哪两个国家间打的

三国西陵之战是哪两个国家间打的?参战方:孙吴、西晋西陵之战,是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

牧野之战结果和影响是什么?战争时间是哪一年?

牧野之战是上古时期,周举兵灭商的一次决战。武王在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之后,他率领军队讨伐无道的昏君商纣,在牧野大败商军。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

宣统元年是哪一年,宣统元年是哪一年呢

宣统元年是哪一年呢?是什么时候末,什么时候初呢?宣统元年是1909年也是宣统初年,宣统末年是1911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溥仪登基,次年(1909年)改元“宣统”。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

光绪二十一年是公元哪一年,光绪二十一年是哪一年

光绪21年是哪一年?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五月,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在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变法维

三国西陵之战是哪两个国家间打的?

三国西陵之战是哪两个国家间打的?参战方:孙吴、西晋西陵之战,是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援救...

三国西陵之战是哪两个国家间打的?

三国西陵之战是哪两个国家间打的?参战方:孙吴、西晋西陵之战,是三国后期吴国陆抗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西晋朝廷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援救...

光绪,光绪元年是哪一年

光绪元年是哪一年1875年。光绪元年(1875)正月二十日,光绪帝即位,年仅四岁。光绪帝名爱新觉罗载湉,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之子。他即位后,两宫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光绪元年(1875)八月二十一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