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

Posted 司马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

既路人皆知,为何司马昭没夺位,诬陷了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早已变成民间俗语。即使是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也可以刻骨铭心地了解,并十分熟练地应用。换句话说,这句话的本义、引申义、形容义我们都知道。而做为本义,所所的是司马昭想篡夺帝位,自身称帝的思绪,非常明显,世人都了解。

但是问题来了。既然司马昭想篡夺皇位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那么,司马昭就不用顾及什么了,为什么他却不篡夺皇位呢?

要知道,在皇权社会,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只要有一线机会,他都会付出百倍努力。就算没有机会,他创造机会也要试一试。但司马昭为什么不夺取皇位呢?难道是我们冤枉了司马昭吗?

当然了,这个话如果是“路人”议论,我们可能会将信将疑,但这话是皇帝曹髦说的,他肯定是有最切实的感受的。因此,他说的话,一定是不错的。既然他说的话一定不错,为什么司马昭并不篡夺皇位呢?

我们来看看司马昭当时的条件是否具备。

实际上,司马昭当时的条件是完全具备的。经过司马懿、司马师两代的经营,以及由这两人发动的两场政变,已经达到了以下一些目的:

其一,把曹魏皇室控制了起来。司马懿把曹魏皇室从各地收拢回来,就像关猪一样,全部把他们集中在邺城。这样一来,他们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反抗的权力。

其二,掌控了魏国的兵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虽然诛杀了曹爽,但是兵权其实并不完全在他手里。后来,他又通过诛杀王陵,兵权得到进一步集中。尤其是司马师在平定淮南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中,他更是把所有的兵权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再后来,司马师虽然死在前线,但是在死之前,他让司马昭来统领军队,这就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总之,兵权已经被司马昭掌控了。

其三,掌控了魏国的政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整个朝廷都已经变成了司马家族的人,大家也都拥戴他。而皇帝曹髦一点权力都没有,也正是如此,曹髦才会铤而走险,要去杀司马昭。后来司马昭立了曹奂,曹奂显然更加没有权力,完全是傀儡。

其四,舆论宣传已经到位。如果某个权臣突然杀掉皇帝或者逼迫皇帝“禅让”而改朝换代,不了解的话,可能大家都无法接受,就像大家不接受董卓一样。但是经过了两三代的经营再改朝换代,舆论上已经做足,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会再惊讶了。比如曹魏家代替刘汉家,经过两代经营,就没造成什么变故。而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能说明当时普天下都知道司马家族要替代曹魏,舆论上是做足了的。

既然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为什么司马昭终生没有取代曹魏当皇帝呢?

我认为,司马昭之所以还终生没有取代曹魏,登基当皇帝,是因为他正在等待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他想建立一个巨大的“事功”。这个“事功”就是灭亡蜀国。

事实上,在司马昭提出发动对蜀国最后一战的时候,当时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当时适合率军攻打蜀国的,只有钟会和邓艾两个人。不过邓艾本人并不同意攻打蜀国。而钟会这人不可靠,有野心。这一点,很多人都提醒了司马昭。可是司马昭却一意孤行,一定要发动对蜀国一战。他劝服邓艾参战,并且说,钟会就算有野心,想造反,也成不了气候。因为军队不会支持他。

总之,这场大战在司马昭的坚持下,打了起来。最终,司马昭灭掉蜀国。同时,他的运气又非常好,钟会、邓艾两将争功,都被杀掉,给他除掉了心腹大患。

司马昭一定进攻蜀国,就是他要建立“事功”的表现。只有灭掉蜀国,建立了这个“事功”,取代曹魏,他才具有说服力。

可以想见的是,司马昭在灭掉蜀国以后,稍微稳定下来,肯定就会准备取代曹魏,登基当皇帝。可惜的是,司马昭没有挺过来,灭掉蜀国后第二年就去世了。取代曹魏这件事,只能由他儿子来完成了。

相关参考

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为何也不称帝? 曹操不称帝

曹操,司马昭都是很有能力的人,都窥视着皇位。不仅是他们,所拥用大权者无一不向权力的巅峰看齐,毫无疑问权力的吸引力是何其大。曹操一生打下来的魏国、司马昭辛苦打下来的西晋,当之无愧的说是开国皇帝,临死前却

司马懿死后,为何把大权交给了司马师,而非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应该没人没听过,语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注》,意思是司马昭要篡权的用心十分明显,恐怕路人也看得清楚。但在司马懿死后,真正奠定司马家篡魏之路的人是司马师不是司马昭,连司

司马懿死后,为何把大权交给了司马师,而非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这句话应该没人没听过,语出《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注》,意思是司马昭要篡权的用心十分明显,恐怕路人也看得清楚。但在司马懿死后,真正奠定司马家篡魏之路的人是司马师不是司马昭,连司

司马懿是谁

提到司马懿,小编就想起了那句话:“三国尽归司马懿”。古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在司马昭之前又有一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一说,似乎姓司马的人都何厉害很有野心,但是,三国尽归司马懿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为何会有这

慈禧为何一定要罢黜恭亲王

爱新觉罗·奕䜣的精明能干,众所皆知。「”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和曹髦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清除了政敌曹爽,独揽了曹魏大权。不久司马懿去世,大权被传给了长子司马师。司马师雄才大略,沉稳刚毅,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当时的少帝曹芳已经成年,却迟迟无法亲政,忿然与中书令李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氏是如何夺取曹魏政权的

作者:和李齐慧,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司马昭是司马懿的二儿子,他是晋景帝的司马师的弟弟,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末期手握大权的臣子,也为西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劳。成年后他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不断积累作

解析历史上司马昭之心为什么路人皆知?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主要讲的内容是什么

《三国志,高贵乡公髦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昭是曹魏曹髦时权臣,他在父兄政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扫清拥曹势力,完全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做好废曹登基的准备。曹Z赐司马昭天子礼乐,司马昭佯装不受。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司马昭>  名人语录>>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志·魏书》>>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权臣。他独操国柄,专断朝廷,阴谋代魏,野心毕露,为世人皆知。>>  【名人历史】>>  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