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押送犯人流放路途遥远,为什么还有人抢着做

Posted 流放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时候押送犯人流放路途遥远,为什么还有人抢着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时候押送犯人流放路途遥远,为什么还有人抢着做

要知道,流放的历史,已经几千年,说是古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几种法律惩戒方式亦不为过。甚至不论是文人,还是道家,亦都对其不喜之情溢于言表,如:《汉书》:“ 仲舒 下吏, 夏侯 囚执, 眭孟 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抱朴子》:“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那么流放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主要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当然,这样的刑法并不是初始就有的,而是在远古的零星出现,至秦汉时代形成体制,直到南北朝后期,才“发扬光大”,不光是进入五刑,更是占据“降死一等(死刑之下)”的重刑地位,并一直影响到清末。为什么流放会这么严重?或许许多人不理解,不就是去另一个地方安家落户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思想方面,古人普遍强调家族主义,子多福多。

儿孙满堂,四世同堂。但是流放就是彻底打消了这种安居乐业的想法,对于思想上也是极大的打击。另外身体上,许多流放的犯人根本没有挨到地方,就已经病死他乡,就算到了也绝不是过日子,而是工作,而且往往都是极为劳累和危险的工作,兼之发配的地方往往环境艰难,更谈不上什么医疗体系,所以病死、饿死、受伤死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结果,而且往往都不超过5年。

当然有人就会问了,流放之刑确实辛苦,一路上罪犯必须自己徒步行走。对于被押解的罪犯来说,还不能轻松,通常都是身戴枷锁和脚链前行。但是除了罪犯以外,还有押解罪犯的衙役啊?罪犯步行,他们也要一路同行,虽然没有枷锁等,但是也要盯着犯人,一样非常辛苦,但是即便如此,为什么依然有很多人络绎不绝的想要来做这份苦差事呢?其实自古至今,对于工作的需求,似乎都未曾变过,便是活少钱多出成绩。那么这个工作其实就是如此!一、活少。

不论是影视还是小说之中,常有一对衙役压着犯人,一路到了流放之地的情节,但是事实上,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对于衙役来说,是有着换班制度的,即押送犯人的并不是一批人,因为一般流放的都是边远的苦寒之地,所以衙役多是到一个新的地界就换成新的人,一来减轻当差者的痛苦,二来可以让他们迅速的返还到本职工作之中,所以说虽然是旅途,但不过是个短期旅途,可以说活并不重。

二、钱多。工作就是为了挣钱,这一点衙役也不例外,首先罪犯的家属,通常会在流放前,偷偷给衙役们送上一笔“辛苦费”,以期望他们能在路途中对自己的罪犯亲属好一点。其次,因为属于“苦差”,所以,完成任务后一般也还能有一笔丰厚的薪酬,总体来说,这样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故而许多人愿意赚这个“辛苦钱”。三、出成绩。古代衙役,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风光!首先衙役不像官员和吏员,有官方身份,衙役属于衙门自行召集的当差人员,朝廷不发给俸禄,由县衙自筹俸禄发放。上面说的还是好的,甚至有的朝代,衙役属于义务工性质,根本就没有俸禄。衙役往往被列为贱民。

也就是说,要想混出这个“圈层”,就得有一些业绩,才有可能受到提拔,而押送犯人这个高风险(可能遇见野兽、劫狱等等)的工作,带来的成绩也是不错的,只要在自己押送的一段路程上不出事情,那么之后就算犯人逃脱也与自己无关,而只要送到,多少也有自己一份不小的功劳了。所以综合以上三点,就算这是个看起来辛苦的差事,还是有不少衙役趋之若鹜。

相关参考

古代押送流放的女犯人,來回數千公里,爲何官差都爭先恐後前往

流放是古代的一種大刑,就是一些影視劇裏常說的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是僅次於斬首的重刑,被判放逐罪的罪人將在官差的伴隨下前往數千公里外的蠻荒地帶去勞作,可是,就是這麼一件苦差事,有些官差還相互搶奪,特別是

古代人为什么都抢着做“衣冠禽兽”? 野史趣闻

中国骂人的话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好多都是不带脏字的,也有指桑骂槐的,还有歇后语式的,但有一句是谁都能听得懂的,假如有人说你是“衣冠禽兽”你绝对高兴不起来,这就直接指到痛处,和品行有很大关系。既然要骂人是

古代犯人被流放了能偷偷跑走吗?有没有办法溜走?

  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见,犯了重罪的坟人如果不是被杀掉的话,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沦落到流放之地的流放犯,而流放之地距离遥远,而且到了流放之地之后,还要受尽折磨,最终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不过现实情况究竟是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有办法逃走吗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有办法逃走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见,犯了重罪的坟人如果不是被杀掉的话,最后都会变成一个沦落到流放之地的流放犯,而流放之地距离遥远,而且到

曾国藩押送两个犯人到刑部 为何刑部拒绝接收

1870年夏天,直隶总督曾国藩派人押送两名犯人来到北京,送到刑部听候审讯。可是,在刑部尚书郑敦谨的授意下,刑部直隶司郎中拒绝接收这两名犯人。这是唱的哪出戏呢?原因是,这两名犯人不简单。他们一个是天津府

曾国藩押送两个犯人到刑部 为何刑部拒绝接收

1870年夏天,直隶总督曾国藩派人押送两名犯人来到北京,送到刑部听候审讯。可是,在刑部尚书郑敦谨的授意下,刑部直隶司郎中拒绝接收这两名犯人。这是唱的哪出戏呢?原因是,这两名犯人不简单。他们一个是天津府

古代押送犯人很辛苦,為何遇到女犯人,衙役們卻都搶著去

引言《韓非子·有度》曾經強調過國家與法律之間的關係,他說:「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根據這句話可以了解到法律對於國家而言十分重要,只有法律越嚴明,國家並且嚴格按照法律治理國家,國家的發展

古代流放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流放,看着并没有那么痛苦,但实际是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中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让犯人死在异地他乡,也是对犯人的一种惩罚。古代交通不发达,流放意味着长途跋涉;犯人身上带着枷锁,行动不便,痛苦难当;流放

古代流放犯人一般发配到哪里

流放,其实是劳动改造的一种。并不是流放到发配地,什么活也不干……在古代,流放、发配或曰流配,是一种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最有名的流放犯人,《水浒传》中的林冲与武松、宋江,都曾受过流放发配之苦。有一出戏剧《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为何士兵还抢着上

文|知更晓打仗,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九死一生,危险至极的事情。古时候作战,虽然没有现代的军火弹药,但也是死伤惨重,尤其是队伍中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最容易送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士兵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