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手握重兵的胤禵本想造反,最后为何却又不敢
Posted 造反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死后,手握重兵的胤禵本想造反,最后为何却又不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死后,手握重兵的胤禵本想造反,最后为何却又不敢
历史已经成为过往,胤禵手握重兵为什么康熙驾崩后不发动兵变夺位,其实只是后人一种假想,也许当时胤禵压根就没想过要这么做。
康熙驾崩后,雍正第一时间通知总理事务王大臣:“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胤禵势难暂离,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来,恐于心不安,著速行文大将军王,令与胤曙二人驰驿来京。”(《清世宗实录》卷一)雍正以内阁行文,而非新皇的上谕,不会激怒胤禵,逼其拥兵自重。如果他拥兵造反,或者不来,那就是不忠不孝,等同谋反,与整个国家和朝廷为敌。
胤禵大将军王的兵大多数是从京城带出去的,这些兵的家眷都在京城,这样的情况下让这些兵打回去,就算打到城墙脚下,只需要一个朝廷重臣登高一呼。大军瞬间就会土崩瓦解,甚至倒戈相向。京城并非是一座空城,不仅京城有禁卫军,京畿也有许多营兵拱卫,大将军王想要打破京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再者西北大军是打草原战,以骑兵为主,这种野战军队并不适合攻城战,毕竟马没法爬城墙,缺乏甚至没有攻城器械的军队,哪怕有十倍于京城的兵力,也很难攻破一座坚城。
当时负责后勤粮草供应的是雍正的铁杆亲信李卫,李卫当时已运输困难为由,大军的粮草都是一日一运。试想十四爷前脚发动兵变,后脚就被人切断了粮草供应,没有饭吃相信任何军队都会哗变。更何况前方还有年羹尧的大军挡道。所以说那会兵变夺位还不如说是找死。
其实胤禵和胤禩、胤禟等不同,他是雍正同母弟,且争位有之,却并未和雍正直接发生冲突,如果承认雍正皇位,甚至带头称臣,雍正再刻薄也不会把他怎样。但胤禵年少气盛,回京后赌气不肯称臣,结果雍正赌了口更大的气……即便如此,他的命也比阿其那、塞思黑等强太多。乾隆朝给他“平反”,也正看准了他只是赌气,并没有真正造反或违拗行动这一点。
相关参考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十四阿哥胤禵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通篇雍正王朝中,我们对邬思道的权谋之术佩服的五体投地,正是因为他的帮助,才让雍正多了几分夺嫡的把握。然而整部戏中,堪称权谋最厉
他手握八十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却又痛哭吐血
谁能想到,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竟来自于一任将军之手?危及灭国,崇祯帝守不住国家,急命左良玉引兵救驾,左良玉却迟迟不肯,而令人倍感惊奇的是,崇祯帝与国同亡之时,左良玉却是哭的最惨烈的一个,直至吐血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据说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
年羹尧作为康雍两朝重臣,未满三十岁时就别康熙皇帝破格提拔为四川巡抚,成为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奉命进京,得到康熙御赐弓矢,升任川陕总督,成为西陲边疆重臣要员,不久又升任抚远大将
手握20万重兵,掌握秦王朝最后救命稻草的章邯,怎么说降就降了
有朋友看完我上一篇文章决定秦王朝存亡的巨鹿之战,章邯为何屡屡退却,最终选择了投降?后发消息问我:章邯率领的20万大军都是秦国精锐部队,战斗力肯定比起义军强,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难道就没其它路走了吗?从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义军揭竿而起,最后获得天下的是李渊父子,而李渊之所以能登基称帝,主要是有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辅佐。但很明显李渊并非是一个高明的君主也不是一个高明的父亲,他一边坚定地让太子李建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
导读:梁山一哥晁盖去世后,宋江坐上了总寨主的位子,很快就搞了个聚义仪式,毫无疑问,宋江成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卢俊义、吴用分别位列第二、第三。正当众好汉准备与朝廷一决高下时,宋江却接受了朝廷的招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在28岁时即进士及第,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