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简介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汉奸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陵简介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汉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陵简介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汉奸

【李陵简介】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汉奸

  一、引言

  一些国人如今的历史观糊涂得很,说起李陵这种汉奸居然也冠以“丹心”、“忠魂”之类的词,多有维护溢美之语,真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力战后降敌也是投降,也不能改变做叛徒的性质。历史上有几个叛徒降将是在局面大好时投降地?还不都是逼不得已?如果李陵降敌并在敌方做官后能被理解甚至赞颂,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理解一下吴三桂、洪承畴等人的苦衷,把他们列为歌颂的对象呢?更何况战死的都是士兵,李陵非但没有死战报国,最后还降敌苟活,比起那些在血战中殉国的勇士,他这种躲在士兵中间溜嘴皮子的官老爷也实在令笔者难生敬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扯下李陵虚妄的英雄画皮,从司马迁偏颇的记述和后世牵强歪曲的赞颂中走出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李陵事件和司马迁被阉割事件。

  二、教科书和其它主流媒体上的伪说法

  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凤范。司马迁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为李陵的辩护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讽刺带领主力却战败而归的李广利,把李陵兵败投降的责任推卸给李广利救援不及时,于是震怒,不仅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被判死刑。

  汉朝的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即阉割)。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而他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把 《史记》写完,所以甘受腐刑,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三、真相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因受祖先荫庇,虽然寸功未立,却自幼便受封为侍中。由于他是将门之后,所以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是他大力提拔的五名后起之秀之一,弱冠之年就被加封为“骑都尉”,统军五千,在酒泉、张掖驻防。

  公元前99年,李广利率军攻匈奴,李陵奉命引所部“为贰师将辎重”,也就是负责为李广利的主力运送辎重。但李陵建功心切,不屑于担任后勤工作,便上奏汉武帝:“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意思是自己麾下士卒战斗力强悍,用来保护运输队实在是大材小用,要求自出一军,在侧翼配合李广利作战。刘彻起初没有答应他:“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意思是,怎么现在谁都想做主将,而不愿意辅助别人作战?我没有多余的马匹给你出征。其实汉武帝的话里已经委婉表示了对李陵不安分的不满,毕竟打仗讲究团队合作,总要有人在后方默默付出。李陵不肯去运辎重,皇帝就必须再委派其他人去,若人人像李陵般不安分,不肯做绿叶,只想立功升官,大出风头,这仗就没法打了。但李陵看了汉武帝的回书后,却坚持自己的愿望:“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意思是,我麾下很强,没马也无所谓,照样可以以步破骑,以少胜多,孤军深入到匈奴首领的王庭处,将其踏平。言外之意是,你一定要给我这个机会,不能埋没我这个人才,我马匹援兵啥都不要,就凭麾下五千步兵就能打胜。

  由于汉武帝本人也是个好大喜功,喜欢赌博冒险之辈;再加上被李陵挤兑得没办法,有些赌气;李陵又是他的爱将,恃宠几次要求,不便不给这个面子,便答应了李陵的出兵请求,还“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也就是让路博德在后方接应李陵。

  路博德此人是沙场宿将,深通兵略,之前曾领兵平定了南越王叛乱,并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海南岛纳入中原统治。他所辖的仁义之师深得越人敬仰,由于路博德被封为“伏波将军”,越境处处都是百姓纪念他的“伏波庙”,至今南方仍有不少地方供奉伏波将军。平南越后,路博德又在北御匈奴的战争中屡立大功。汉武帝此次让他做李陵的副手,足见对李陵的重视和扶持之心。一些人谣传汉武帝厌恶李陵,有意坑害他,这完全是说不过去地。李陵一生从无显赫军功,唯一的一次小功就是带着八百骑到大漠转了一圈,也并未做战。他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统领大军,被汉武帝赏识重用,给予建功立业的机会,完全是因为他将门子孙的身份。那个在他投降前力战而死的副将韩延年是大汉朝的前符离侯,地位颇高,却仍是他的下属,由此也能看出汉武帝对李陵的器重和关照。也正是因为汉武帝对他相当不错,几次破格提拔,所以在得知他降敌后,才会非常恼怒。他不仅辜负了汉武帝的信任,更显得其毫无识人之明。

  汉武帝同意李陵出兵后,强弩都尉路博德却反对李陵的这个计划。他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擒也。”也就是希望等到明年春天时机更有利时再出击。实事求是地说,路博德提出的计划才是稳妥且明智地,比李陵的冒险计划强得多。不过路博德也未尝就没有私心,撰史者认为是“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拒”,这也不无可能。路博德的资历比李陵老得多,自然不愿做一个毛头小子的副手,自己只负责接应,把大功都让对方得去。既然李陵能拒绝给李广利当绿叶,他自然也不甘心为李陵当垫脚石。当然,撰史者也可能是在以小人之心度路博德之腹,因为单纯地从军事角度考虑,李陵的军事冒险计划也不可能得到大部分将领的赞同,李陵冒险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路博德反对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士卒安危的负责,出于公心不同意李陵的计划也完全合情合理。

  李陵军覆没后,汉武帝曾说过一句“陵当发出塞,乃诏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一些人据此指责路博德嫉贤妒能,有意违抗诏旨不援李陵,造成李陵箭尽援绝被俘,这是错误的认知。在路博德上奏反对李陵的计划后,汉武帝并没有坚持要他负责在居延接应李陵,而是改派他自西河独立出击,用多增一路进攻来配合李陵和李广利。李陵部被围歼时,路博德与他相距近千里,根本就不该为李陵军覆没负任何责任。李陵在出兵前,是知道整体战局部署地,也知道路博德就不在居延,而居延守军有限,身负守关要职,也不敢轻出……所以李陵全军覆没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利欲熏心,根本怪不得别人不来援助。

  李陵自引所部出师,深入到浚稽山,遇匈奴军,五千步兵对十一万铁骑,不敌。且战且退八日,沿途杀伤匈奴万余人,汉军剩三千余。当退到距居延要塞百里处时,李陵军箭尽兵疲,渐渐无力支撑。李陵治军松懈,军纪涣散,远征在外时,军中竟然还带着数车“妻妇”,士兵在行军中亦不忘在车中与女人鬼混。李陵平日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但此时为减轻行军拖累,于是将这些女子“搜得,皆剑斩之。”

  之后李陵继续率部突围,由于箭矢不足,汉军在匈奴铁骑反复冲击下伤亡惨重,渐趋崩溃,不得不放弃继续退却,在小坡上固守。李陵叹道:“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他说的这“数十矢”,应该是每人再有数十支箭。此地离居延不过百里,如果箭矢足够,或许真能逃回居延。可惜原本放箭矢的车辆装了女子,成了风月之所,李陵军最终未能逃出生天。

  在笔者看来,李陵案本来清楚地很,就是一起简单的战败降敌事件。从古到今,将领因贪生保命而事敌者也不止他一人,李陵根本就是真投降,也并没有当内应的想法。事实上,他也根本没有当内奸的能力,内奸都是潜伏在暗处才能生效,他一个叛将能有什么作为?怀念故国之情哪个叛将都会有,为了保全声名和家眷,他起初确实可能没有卖力为匈奴做事。但后来全家被杀,也就再无顾忌,在北国做了驸马,开始死心塌地为北国效力了。其实对于无望逃回的李陵来说,全家被杀等于是替他上缴了一份“投名状”,自此他便得到了匈奴人的信任,不仅恢复了自由,还成了掌握实权的统军将领,并开始用他在汉朝和李家学到的军事技能,为匈奴大军指挥士卒了。

  把水搅浑的人是司马迁,正是因为他单凭主观臆断为李陵辩护,毫无根据就说李陵投降是为了做内应,才引出受腐刑撰《史记》的这段千古佳话。司马迁说“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断言李陵是要留下有用之身报效国家。这完全是巧言狡辩。李陵作为新降之将,匈奴人也不是傻子,又怎会给他“报汉”的机会?而这点李陵投降前也肯定清楚地很。

  等到司马迁被被阉后,于此事上更是嘴硬,此时他的声誉已经和李陵绑在一起了,为李陵喊冤就是为他自己申冤,只有借助手中的生花妙笔,把汉奸李陵塑造成英雄,才能证明自己在朝堂上为其辩护是正确行为。由于有了切身的利益纠葛,所以《史记》在李陵处的记述未免有了偏颇,感情倾向很重的文学塑造和主观臆断俯拾皆是,这不免极大地歪曲了后世人们对李陵形象的感知。

  而对于后代敬仰太史公的读史人而言,既然司马迁是撰史的功臣,那他受腐刑自然就是不白之冤,而他是为李陵申辩而受刑,所以李陵必须是正面地,这便是很多后人罔顾事实盛赞李陵的根源动机。李陵这个铁杆汉奸之所以能令人们产生争议,甚至被一些糊涂人捧为爱国英雄,这完全是沾了司马迁的光。

  在《史记》和此节几乎照搬《史记》的《汉书》中,对李陵边战边退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在“惜墨如金”的《史记》中并不多见。太史公凭借一支妙笔,硬是把一路败退的李陵描写得神勇无比,五千步兵在平野上打十一万精骑,还占了明显上风。当后撤到居延时,李陵军在数万匈奴骑兵的冲突下后撤近千里,竟才死伤千余人,却消灭了一万多精锐铁骑,直看得笔者目结舌。可惜即使抛开司马迁在此事上的私心不谈,此事在逻辑上也令人生疑。李陵部并非汉军主力,若一支偏师也能在绝境下以一换十,那数万汉军主力步兵早就把几十万匈奴人杀光了,汉朝边境又何必多年来始终苦受骚扰?

  七、误会

  在一些浅薄的历史读物中,着力渲染汉武帝之残暴,并力图给读者带来一种错觉,好像汉武帝一听说李陵投降就杀其满门,他急躁轻率的举动硬把李陵的诈降逼成了真降;而司马迁一言不顺其意,就被下狱遭受宫刑……这些说法都是对历史的可耻歪曲,都是在竭力替李陵的贪生怕死开脱。

  虽然司马迁对李陵诈降的猜测完全是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也与常理常情不符,但汉武帝仍不愿意贸然行事,他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谨慎地,不仅没有为难李陵的家属,对为汉奸说话的司马迁也只是暂时关起来,并不加刑。很显然,汉武帝想看清楚李陵在匈奴会不会有什么举动,到底是真降还是诈降,到底会不会“报汉”。

  然而结果却令汉武帝异常失望:“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

相关参考

宋仁宗是个怎样的人 他为何是宋朝口碑最好的皇帝

其实整个宋朝并没有一位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皇帝,和明朝皇帝相比,宋朝皇帝往往显得存在感不高。不过要说宋朝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可能多数人都会选择宋仁宗。宋仁宗13岁即位,在位一共41年,也是整个宋朝在位时

苏武历经千辛万苦,终顶住李陵的劝降,不辱使命,光荣回归大汉

匈奴叫李陵前来劝降苏武,没料到被苏武喝斥了一顿,他彻底被震住了。过了好久,只见李陵脸上淌着泪水。他昂首向天,无比激昂地吼道:苍天!义士!李陵和卫律,他妈的是天大的浑蛋汉奸啊!李陵吼完,伏地而哭,哭得天

战败投降匈奴 汉朝将军李陵

身为根正苗红的红三代、军人世家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李陵一直活得压抑而高调。从爷爷李广开始,李家人就似乎中了魔咒,始终没能在朝廷大展身手。解除魔咒,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成为新生代战神!他终于替自己争取到了一...

战败投降匈奴 汉朝将军李陵

身为根正苗红的红三代、军人世家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李陵一直活得压抑而高调。从爷爷李广开始,李家人就似乎中了魔咒,始终没能在朝廷大展身手。解除魔咒,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成为新生代战神!他终于替自己争取到了一...

战败投降匈奴 汉朝将军李陵

身为根正苗红的红三代、军人世家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李陵一直活得压抑而高调。从爷爷李广开始,李家人就似乎中了魔咒,始终没能在朝廷大展身手。解除魔咒,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成为新生代战神!他终于替自己争取到了一...

战败投降匈奴 汉朝将军李陵

身为根正苗红的红三代、军人世家优秀品质的集大成者,李陵一直活得压抑而高调。从爷爷李广开始,李家人就似乎中了魔咒,始终没能在朝廷大展身手。解除魔咒,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成为新生代战神!他终于替自己争取到了一...

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

【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是谁?破巢之下几完卵?亡国之君多悲惨。在历史上,亡国皇帝被毒害、刺杀、砍头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有幸能够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

历史上有几位皇帝的庙号是“仁宗”

仁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之一,历史上凡是被授予“仁宗”的皇帝基本都拥有良好口碑,并且政绩有佳。最有名的仁宗恐怕还是宋朝的宋仁宗,宋仁宗性格天生善良,待人宽厚和善,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他有可能是古代脾气最好

有个昆仑奴李陵容当上了皇太后,那么历史上昆仑奴是一群什么人?

有个昆仑奴李陵容当上了皇太后,那么历史上昆仑奴是一群什么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昆仑山又称昆仑虚、玉山,古人尊其为中华“龙脉之祖”,号称中国的第一神山、万祖之山。古代神话里昆仑山中居住

谁有中国历史(英文)最好是简介别太多或太少

civilizationoriginatedinvariousregionalcentersalongboththeYellowRiverandtheYangtzeRivervalleysin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