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坎坷一生

Posted 棋局

篇首语: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坎坷一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坎坷一生

  建安七子,是东汉时代令人钦佩的一群才子。建安七子之首,他的才华就更出类拔萃了。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一生悲壮卓绝,他写出来的诗也成为后世的传世之作。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多少关于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资料呢?今天我们一一来了解。

  建安七子之首的年代:人才辈出的东汉

  在东汉的160多年里,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无数建功立业、豪武英发、才气非凡的人物,不断涌现出来,为东汉历史留下了许多生动的篇章,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上升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都超过了西汉。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张衡的 “浑天仪”、名医张仲景、华佗、王叔和(下文记载)等都出现在这个朝代。历史学、文学艺术也达到新的高度,我国第一步完整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历史传记的体例。东汉时期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散文等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对后代的影响十分明显,与唐诗宋词并列,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特别是乐府民歌、五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东汉文学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同时代的陈琳、徐干、阮禹、应、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文学成就最高,是唯一被封侯的才子,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他以诗赋见长,他写的诗赋锻字炼句,风格清丽,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王粲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出身名门 博文强志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出身于显贵家庭。王粲的曾祖父王龚为汉顺帝时太尉,“有高名于天下”,因善于推荐人才,被誉为“推士”,祖父王畅,名在八俊,位至司空,与李赝同称为“天下高士”,成为“党人”的领袖,受到官僚仕大夫的拥戴;其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手下的长史,名位显达。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同常人的文才。有一天,他与人同行,路上遇到一石碑,王粲看了一遍,别人问他能否背诵这篇碑文,王粲微微一笑说“这有何难?”当即背碑而诵,一字不差,随行的人无不惊叹。又一次,王粲看人家下围棋,棋盘不小心被掀翻了,乱了棋局,下棋的二人正在唏嘘不已的时候,王粲凭着自己的记忆,重新把棋局恢复。下棋的人不信他摆得对,就重新摆好棋局用手帕盖上,另换一棋盘让他恢复。摆好后,两相对照,一般模样,无有一棋错位。二、三百个棋子的棋面能一目默识,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此事被时人传为佳话。

  汉献帝西迁,王粲也随之徙居长安,深得左中郎将蔡邕的赏识,当时,蔡邕才学卓著,朝内官员无不敬仰,宾客盈门。蔡邕听说王粲来到,慌忙出门迎接,匆忙中竟把鞋子穿倒了,留下了“倒履相迎”的千古佳话,后人用“倒履相迎”用来形容待人十分热情。看到大文学蔡邕“倒履相迎”的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且身材矮小、长相平平,众宾客十分看不起他,蔡邕对宾客们说:“这位是王龚的孙子,才华出众,我都不如他啊!我所有的藏书、文章,都要传授给他。”从此王粲成为蔡邕的传人。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洞察时势 劝降荆州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十七时,朝廷选拔人才,授予他黄门侍郎的职务,王粲没有应诏。当时权臣董卓刚刚被剿杀,其手下大将李、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为躲避战祸,王粲和族兄王凯赴同乡荆州牧刘表处避难,刘表曾经是王粲父亲王畅的学生,从此一住就是16年,期间,刘表的女儿嫁给了王凯。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诗今存23首,包括四言、五言两种体裁。四言诗主要作于前期,有《赠士孙文始》、《思亲诗》等,多抒发其悲愁忧苦的情怀。五言诗数量较多,成就也更高,代表作有《七哀诗》3首、《从军诗》5首。《七哀诗》作于前期,其中第一首是诗人自关中避乱荆州途中所作。它以亲身体验的事实为题材,具体描写了汉末战乱给国家、给广大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诗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等句,真实地概括了这场时代的惨剧,其中关于饥妇弃子的描写,更是传达了当时社会的凄楚气氛。此诗的写作时间早于曹操《蒿里行》5年,是最早反映汉末战乱的优秀诗篇。《从军诗》作于后期,其一写西征关右,二、三、四、五皆写东征孙权,诗中提出“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对曹军的征伐作了热烈歌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政治进取心。总的来说,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诗歌以抒情见长,故有人评论说他“情胜”(刘熙载《艺概》),同时辞采也比较秀美,刘勰将他与曹植同列,说“兼善则子建、仲宣”(《《文心雕龙》·明诗》)。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赋今存20多篇,篇幅短小,大多为骚体。最为人传诵的是作于客居荆州时期的《登楼赋》。它摒弃了汉赋铺张扬厉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世道,怀念故乡,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散文以他为刘表拟的《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比较成功。书中劝解袁氏兄弟不要做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写得“词章纵横”(张溥《王侍中集题辞》),甚有情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粲集》11卷,《去伐论集》3卷,《汉末英雄记》10卷,皆佚。明代张溥辑有《王侍中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关参考

建安时期重要诗人“王粲”的诗有何特点及风格

王粲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号称七子之冠冕,其诗在建安诗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可以分为两期三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五言诗苍凉悲慨,志深笔长,前期的四言诗情至语质,文当而整。后期的

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之首是谁 建安七子简介

【建安七子是谁】建安七子之首是谁建安七子简介  所谓建安七子,指的是东汉建安时期涌现的七位文学大家的统称。建安七子主要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七人,他们对诗、词、歌、赋、文的发展都作出

曹丕为何率众人在文坛才子王粲墓前学驴叫

曹丕为何率众人在文坛才子王粲墓前学驴叫?  魏晋时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趣闻:有人听见驴的叫声,就像听到了天籁一般的仙乐,如痴如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有这样的癖好,每次

曹丕为何率众人在文坛才子王粲墓前学驴叫?

...见驴的叫声,就像听到了天籁一般的仙乐,如痴如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有

曹魏的“建安风骨”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陈

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一个小故事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

“建安七子”之一徐干

  徐干(170~217),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伟长。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

  应[yīng]玚[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父名应珣,官至司空掾

历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孔孟(孔子、孟子)、墨翟、老庄(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屈原、宋玉等人对楚辞贡献巨大.两汉时期:擅写赋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七子(曹操、曹植、曹丕、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