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三大儒

Posted 思想家

篇首语: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错误。——丘吉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末清初三大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末清初三大儒

  在我国的历史上,百花齐花,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作为文学如家思想家,在明末清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儒家思想家是谁?分别叫什么名字?如果你也想对这类文史内容感兴趣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看看相关的介绍吧!
  明末清初三大儒介绍
  明末清初时期,整个社会正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革,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觉醒。其中,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三人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观点,反对君主专制,他们提倡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讲求经世致用,被后人称为“明末三大儒”。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
  黄宗羲简介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相关参考

顾炎武的学术思想

,,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

融合碑帖,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拙巧无痕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姑苏府昆山人,有名思惟家、史学家、说话学家、书法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书法上,顾炎武是董其昌的入室学生,走董派路线。其书法融合了碑本,笔致秀气中

融合碑帖,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拙巧无痕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姑苏府昆山人,有名思惟家、史学家、说话学家、书法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在书法上,顾炎武是董其昌的入室学生,走董派路线。其书法融合了碑本,笔致秀气中

明末东林党领袖,南京城破带头降清,乾隆六个字评价他

1776年,乾隆皇度心血来潮,命人编写《贰臣传》,目的是为了给那些投降清朝的明臣明将歌功颂德。结果当史官将前朝大儒钱谦益列入甲等的时候,乾隆皇帝怒了:此人尤为可鄙可耻,降为乙等,甚至给出六字批复——有

明末三案

明朝号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黑暗腐败的时代,在它即将覆亡的前夜,明朝的统治者让我们领教到了祸起萧墙的真正含义。说起明中后期的三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一直穿插着东林党人与阉党,黄族与大臣的斗争。一,梃击

清初曾有个“十三衙门”,因为什么而导致它的消亡

作者:郭小凤,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宦官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由于他们与皇帝亲密的原因,曾经在东汉、晚唐、明三朝权倾朝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中扮演了十分的重要角色。清朝入关之前并未使用宦

作为明末三朝重臣,张四维有着怎样的仕途历程

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其于嘉靖五年出生于蒲州风陵乡,其出生于盐商世家,其父便是当地的富商。张四维幼时便聪颖好学,嘉靖十五年,张四维考中秀才,次年,其舅父王崇古考中进士。嘉靖二十八年,张四维以第二名的

大儒朱熹“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事件的真相

导读: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代大儒朱熹在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借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被重重地闪了一下腰,“闪”得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

心学的集大成者大儒王守仁的政治抱负是什么?

明代大儒,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继承了前人学者关于心学的精华思想,又从禅学中吸收养分,从而形成了明代独树一帜的心学。但从王守仁心学的体系上来讲又比前两者的学说更为细致且学说内容也更加完

“官二代”的历史出路 考出来与选出来

清初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开篇论秦始皇功过。他认为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后设置郡县,是“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那么何谓“大公”?王夫之解释说:“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