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早不下手推翻康熙,落得個階下囚的下場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其实最美好的日子就是,我对你闹,你对我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早不下手推翻康熙,落得個階下囚的下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早不下手推翻康熙,落得個階下囚的下場

鰲拜不推翻康熙,是因為他其實對清朝忠心耿耿,直到康熙設計擒拿他之前,他都沒想過要謀反,等到康熙動手之後再想已經來不及了。
更何況,清朝初年也不存在鰲拜謀反的土壤。
康熙是怎麼抓的鰲拜?金庸小說《鹿鼎記》里描寫得很詳細,除了沒有主角韋小寶,過程和歷史上的差不多,都是找了幾個愛摔跤的勇武少年,趁鰲拜不備突然發難,亂拳鎮住了老師傅。
由於小說的影響,在大家印象中,鰲拜是個囂張跋扈、目無君主、專權擅政的亂臣賊子。
這不算冤枉鰲拜,他的確有這一面,抓著權力就不想放,在康熙長到可以親政的年紀時還把持著朝中大小事務,不願還政於皇帝,對皇帝也不怎麼客氣。
但他最大的問題,也僅是想專權而已,其實鰲拜的另一面,一直都是以忠於皇室、忠於朝廷的形象示人。
順治皇帝去世前,為年僅8歲的幼子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指定了四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歷史上真實的順治,可不是小說或電視劇里的戀愛腦,而是個很有政治手腕的皇帝。指定這四人,是因為他們資格老、功勞高,可以壓制朝中眾臣,而且他們都各自手握大權,彼此間可以形成一種制衡局面,不至於讓其中的某個人威脅到皇權。
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順治精心構建的平衡,時間一長總有被打破的時候。
索尼本來最有權勢,是四人之首,但他年老體衰、行事謹慎,只想保住家族現有的榮華富貴,別人只要不動他的乳酪,他也就不怎麼管事兒,所以也不敢過於得罪其他權臣;
蘇克薩哈本是攝政王多爾袞一派,卻在多爾袞去世後跳出來揭發他謀反,因此得了順治的賞識。索尼、鰲拜雖然和多爾袞有嫌隙,卻更看不起蘇克薩哈的為人,時常排擠他;
至於遏必隆是顆牆頭草,不怎麼有主見,慢慢也就淪為了鰲拜的小弟。
四個人中,索尼不愛管事,蘇克薩哈不招人待見,遏必隆是「自己人」,鰲拜就漸漸成了輔政大臣中的話事人。等到索尼去世、鬥倒蘇克薩哈之後,鰲拜更是志得意滿,集政治軍事大權於一身,日益驕橫,朝中遍布黨羽。
但要說他想謀反,卻也沒有什麼真憑實據。
如果鰲拜曾經想過或籌謀過推翻康熙,那麼在他被抓後,也不至於毫無應對措施。但他被抓了,從被關押到死去,期間沒有發生過什麼劫獄或兵變、政變的跡象,這不是有意謀反者該有的表現。
就連康熙都說他「無篡弒之跡」,因而寬大處理,可見康熙囚禁鰲拜,並不是因為他要謀反,而是因為「妄稱顧命大臣,竊弄威權」。說直接點,就是他不肯交權退休,把小皇帝當成了擺設。
其實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的權臣霍光,專權而不篡位。漢宣帝非常懼怕他,和他獨處一室就感到害怕。在他死後,漢宣帝才終於成了天下真正的主人。
然而康熙顯然不是的漢宣帝,他沒有耐性等著鰲拜自然老去或被別人斗垮,他選擇自己動手,手段還非常巧妙,毫無防備的鰲拜就這麼中了招。
那麼,政變發生之前,手握重兵的鰲拜,為什麼不先下手為強推翻康熙呢?
一方面是因為他忠誠,另一方面是因為他遠遠沒有達到權傾朝野的地步。
翻翻鰲拜的履歷,他在忠誠度上的確可圈可點。
皇太極駕崩後,多爾袞和豪格爭位,鰲拜堅決站在豪格一邊,堅持要讓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多爾袞無奈之下,只得退讓一步,提出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即後來的順治帝。
對於鰲拜等忠於皇太極的人來說,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誰上位都行,便同意了多爾袞的提議。滿清渡過一大危機,得以在接下去的山海關之戰,一舉擊潰李自成的大順軍。
也就是說,順治能繼位,甚至滿清能入主中原,都有鰲拜一份功勞。但他壞了多爾袞的皇帝夢,此後受到多爾袞的多次打擊,險些喪命,卻一直堅持立場,沒有倒向多爾袞。
順治對鰲拜的表現十分滿意,所以才會讓他擔任輔政大臣。
鰲拜之所以不敢造反,比較現實的原因則是他獨掌大權的時間太短,還不夠他上上下下全盤布局。
索尼和蘇克薩哈活著的時候,雖然一老一弱,不管怎樣還是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制衡鰲拜,使他不能肆無忌憚蔑視皇權。
這兩人是在1667年死的,1669年康熙就布局抓鰲拜。這兩年是鰲拜真正沒有掣肘的時期,可時間太短了,習慣了忠於愛新覺羅家族的鰲拜,一時之間不會想到推翻康熙。
當然了,就算他想,也不一定就能成功。鰲拜雖然表面上掌握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但他要是敢露出反意,不等康熙動手,早已對他不滿的大臣們就能撕了他。
清初的滿洲八旗是非常悍勇的,貴族元老們都是憑軍功起身,對鰲拜不會真心信服。鰲拜掌權擋了很多人的路,這些人巴不得鰲拜出錯,好取而代之或分他的權勢。有他們在,鰲拜離為所欲為的境地,還是很有距離的。

相关参考

淝水之戰為何八十萬大軍不敵八萬人

淝水之戰為何八十萬大軍不敵八萬人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

垓下之戰還有10萬大軍,為何項羽隻帶800精銳騎兵逃亡

垓下之戰嚴格說來是滎陽成皋對峙戰的延續,公元前203年,楚漢雙方已經在滎陽到成皋一線相峙幾年,糧草、兵員都嚴重短缺,於是雙方議和,以鴻溝為界劃分楚漢勢力範圍。協議簽訂後,項羽就率10萬大軍東撤,項羽剛

郭松齡的七萬大軍,浩浩蕩蕩兵臨奉天城下,為何最後敗得那麼慘

郭松齡是民國時期的奉軍骨幹將領,與張學良關係要好,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在奉軍內部慢慢形成一個以陸軍畢業為首小派系,當時稱為陸大派,而郭松齡就是這個派系的首領。除此之外,奉軍內部還形成了

蒙古大軍能掃平歐洲 卻40年攻不下弱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團曾橫掃歐亞大陸,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可是,這麼一支強悍的蒙古鐵騎,在面對積貧積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幾乎束手無策。蒙古為了攻下南宋,在戰爭中還損失了兩代汗王。成

蒙古大軍能掃平歐洲 卻40年攻不下弱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團曾橫掃歐亞大陸,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可是,這麼一支強悍的蒙古鐵騎,在面對積貧積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時,幾乎束手無策。蒙古為了攻下南宋,在戰爭中還損失了兩代汗王。成

長平之戰滅趙國是舉手之勞,可秦國為何突然就放過趙國了

據歷史資料記載,長平之戰中秦國出動大軍40萬,趙國也派出了45萬大軍迎戰,可最終的結果是趙國被豬隊友趙括坑得不輕,大軍幾乎全部被坑殺,只有240名年幼的小卒被放回了趙國。此戰過後,趙國損失大軍45萬,

康熙費盡心機扳倒鰲拜,為何雍正卻為鰲拜平反,還讓百官向鰲拜學習

看過有關鰲拜影視劇的人,都知道鰲拜是大清的一個奸臣,此人不僅囂張還目中無人,康熙雖然年紀輕輕的就繼位了,但他對鰲拜很忌憚,所以他第一次親征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鰲拜。鰲拜在經過影視劇對他的篡改下,

鰲拜手里有軍權,為何還要束手就擒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家對於鰲拜這個人應該很熟悉吧,前半生在戰場上拼搏,可以說也是因為功勞太多,所以被皇帝重視,不過在順治去世之後,因為康熙年幼,所以鰲拜絲毫不將他放在眼里。康熙帝真的是對鰲拜恨得牙癢癢,苦於這個時候沒有

牛人發明的“木板防彈衣”,阻擋了十幾萬大軍

1400年(建文二年)6月8日,朱棣擊敗李景隆後,大軍兵鋒所指,直至濟南城下。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座小小的濟南城,讓他這次南下铩羽而歸。而領導這次濟南堅守戰的人,他的名字叫鐵弦,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忠

二戰德國投降時仍有700萬大軍,爲什麼不打了

二戰時期,德國的V1、V2導彈讓英國吃了不少苦頭衆所周知,二戰中,提到德國就是強大的代名詞,以一己之力連續挑翻了數個歐洲老牌主義強國。法國淪陷,戴高樂政府被逼流亡,而英國在和德國的對抗中更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