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降清得封平西王,如果後來不背叛清朝,能安享榮華富貴嗎

Posted 清廷

篇首语: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吳三桂降清得封平西王,如果後來不背叛清朝,能安享榮華富貴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吳三桂降清得封平西王,如果後來不背叛清朝,能安享榮華富貴嗎

吳三桂想要安享晚年是不可能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吳三桂本來可能並不想造反,而是康熙削藩,逼得吳三桂等人是不得不反。即使你不想背叛清廷,清廷也不會接納你,這就是以吳三桂為代表的異姓王的最終宿命。
清廷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對漢人有著天然的警惕與敵視,尤其是在剛入關不久,雙方之間的隔閡很大,在中央上,漢人不得擔任重要權力機關的高級官員。
在地方表現在,將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人分封到南方邊陲,豈不是那句,卧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所以打一開始,清廷對漢人異姓王就抱有天然的不信任。
其實,也不要說清廷對吳三桂等人不信任,就是秦末漢初,民族觀念還沒有那麼強大的時候,劉邦為了鞏固政權,將韓信等功勛卓著的異姓王全部誅殺,最終確立「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盟約。
在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歷史進程中,所有的異姓王都是攔路虎,自然要被掃平,之所以不在之前掃平,是因為剛開始的時候,當權者對他們還有依賴之處,等到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像一個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吳三桂自然是深知清廷狼子野心,在明朝滅亡後,不得不投靠清廷的情況下,為表忠心,吳三桂的戲已經做得很足了,前者率領明朝降兵千里追擊農民軍,後者更是殺到緬甸,把南明最後的皇帝永曆帝給擒了回來,為了表忠心,直接給殺了,這種殺前朝皇帝,沒有給自己留有後路的舉動,其實都在表明,自己不想反叛清廷。
因為當時的吳三桂已經六七十歲,還能活多大歲數都不知道,在雲南當一個土皇帝就很好,沒有必要興師動眾,把身家性命都壓上去造反,最後給自己留下一個千古罵名。
但是吳三桂沒有想到康熙的野心,年輕時期的康熙認為當時的清廷不穩固,西北有準噶爾的威脅,南面有漢人藩王的威脅,東南有鄭經侵擾,北方有沙俄,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康熙必須首先拿回藩王的權力,再收復台灣,整個南方都沒有問題的時候,才能全力以赴的跟準噶爾與沙俄掰手腕子。
其實,相對於吳三桂與清廷的複雜關係,另外兩位藩王耿精忠與尚之信的父輩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本身就是遼東人,為明廷所不容,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投靠皇太極,他們帶來的火炮器械,對清軍入關奠下了基礎,因此為清廷封為「三順王」。
可是,在著手削藩的時候,康熙卻是直接拿尚可喜開刀,在尚可喜告老還鄉的時候,想把位子傳給兒子尚之信,康熙認為要盡撤全藩,這才讓吳三桂與耿精忠慌張,不得不著手造反。
吳三桂是見識過各種大風大浪的人,唯一知道的一點是,不能把兵權交出去,一旦交出,下場必然很凄慘,造反反而是放手一搏。
其實,吳三桂造反還是有一定成功機會的,並且當了八年皇帝,最後也不是兵敗被俘而死,實在是歲數大了,干不動了,如果再給吳三桂年輕二十歲,三藩之亂的後果,必然更加嚴重,從這方面來說,康熙削藩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手段上,未免太露骨,沒有一個婉轉的過程。

相关参考

三藩之乱因何最终爆发? 三藩之乱的历史背景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

如果清軍入關失敗,中國會遭遇什麽

公元1644年,滿清八旗在吳三桂的引導下入主中原,自此開啟了大清王朝兩百餘年的歷史。儘管從唯物主義觀點來看,清朝取代明朝是必然的歷史趨勢,但回到吳三桂、李自成和多爾袞三方角力的當時,清軍入主中原還是具

危急时刻吴三桂曾单骑救父击退万余名清兵

吴三桂,江苏高邮人,崇祯时为宁远总兵,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封平西王。后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母亲是明代名将祖大寿的妹妹。国民党主席汪精卫称其是一个能文善武的

铁锅饭的历史

一、锅烙的历史及文化水城即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当地的名食烙锅据说起源于明末清初。水城厅志记载,康熙三年,时封平西王的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土司,到达水西后粮草不足,官兵们只好取来屋顶瓦片和腌

兵力遠超過清朝的三藩,到底為什麽會失敗呢

清朝初年有三藩,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這三位都是漢人,在明清交替之際,投降了滿清,並為了滿清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他們也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一切。然而卸磨

吳三桂為何堅持要追殺南明的永曆

編者註:歷史上的今天,1644年4月25日崇禎在煤山上吊自盡。本文就轉載一下吳三桂追殺南明最後一個偽帝永曆的故事。文章來源轉載,轉載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觀點。在南明小朝廷里,永曆帝朱由榔依靠大西軍余部李定

一個是吳三桂,一個是施琅

公元1683年10月3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這個日子估計,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康熙收回臺灣之日。這一年,在臺灣安平港外海堤之上,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等率領文武官員人等,在此迎接施琅率

历史上的平西王吴三桂是如何身败名裂的

导读:公元1644年3月19日的凌晨,明帝国走到了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此时的大明皇宫里一片死寂,饥饿愤怒的农民军已经相继攻陷了外城,冲天的火光将紫禁城映照得更加金碧辉煌。崇祯皇帝听着宫外传来隐约的厮杀

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后,除了吴三桂,另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清朝入关后33年,清朝迎来最大一场叛乱,此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所谓的「”三藩”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其中吴三桂是领头羊,但尚可喜未参与叛乱,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参

吴三桂叛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吗

原标题:吴三桂叛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吗?说起吴三桂,人们都想当然地认为他这个人反复无常。先是背叛明朝投靠闯王李自成,后倒戈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合伙灭了李自成,最后又反了清朝。最后他的运气不那么好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