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這三個大國曾被消滅兩次,你都知道嗎
Posted 疆域
篇首语:别在该厚脸皮的年纪里过度在意自尊,别在该努力的年纪怨天尤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戰國時期,這三個大國曾被消滅兩次,你都知道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戰國時期,這三個大國曾被消滅兩次,你都知道嗎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戰國時期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在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不管是戰國七雄等大國,還是鄭國等小國,基本上都避免不了被消滅的結局。比如魏國、韓國、趙國、齊國、楚國、燕國這六國,就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消失。當然,對於一些諸侯國來說,還是比較頑強的,也即被消滅一次後,還可以成功復國。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三個大國,就屬於這一強國。換而言之,對於這三個大國,在戰國時期被消滅兩次之後,才終於告別了戰國歷史的大舞台。
中山國
首先,就中山國來說,在戰國時期先被魏國,後成功復國,然後再被趙國消滅,從而徹底消失。其中,就魏滅中山之戰來說,是發生於戰國時代初期(前408年至前406年)期間,魏國攻滅中山國的一場戰爭,為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國大軍在顧(今河北定州)攻滅中山國的作戰。在這場戰役中,魏國大軍經過三年苦戰,這才消滅了中山國的主力。到了公元前408年,魏國大軍終於攻克顧城,佔領中山國全境。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而封樂羊於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
這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第一次被消滅。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太子擊繼任魏國國君之位,是為魏武侯。在此之後,中山桓公復國,國力鼎盛,有戰車九千乘。而就復國之後的中山國,將趙國的領土分割為南北兩個部分。因此,中山國成為趙國的心腹大患。
對此,趙武靈王在位時,向中山國發起了戰爭。趙滅中山之戰是戰國時代中期的戰爭。從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國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國結束,共計12年的時間,趙國不僅除掉了心腹之疾,使得南北二地得以連成一體,領土的擴張也使國力強大起來。在公元前296年之後,中山國徹底告別了戰國歷史的大舞台。
燕國
和中山國一樣,燕國在戰國時期也被消滅兩次。其中,第二次被消滅,自然就是秦滅燕之戰了。公元前226年(燕王喜二十九年),荊軻刺秦之後,秦國大將王翦率軍攻破燕都薊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等人逃到遼國。公元前222年(燕王喜三十三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俘虜了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而在秦國消滅燕國之前,燕國曾被齊國消滅,並成功復國。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在此背景下,齊國名將匡章利用燕國人心離散的機會,北上進攻燕國,五十天就滅掉燕國(戰國策記載三十天)。在這場戰役中,匡章率領的齊軍幾乎攻佔了燕國的全部疆域,也即可以稱之為滅掉了燕國。當然,因為燕國上下的抵抗,加上趙國、秦國等大國的施壓,齊國最終從燕國撤軍,這促使燕國得以成功復國。而對於復國後的燕國,自然將齊國視為仇敵,這為五國伐齊的到來埋下了伏筆。
齊國
和燕國一樣,齊國在戰國時期也被消滅兩次。其中,第一次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樂毅伐齊,或者說是五國伐齊。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五國聯軍和齊國大軍激戰於濟西,結果齊軍被擊敗。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燕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燕國至此達到鼎盛時期。雖然齊國當時還剩下莒、即墨兩座城池,但是,齊國君主齊閔王被殺,其都城被燕軍攻佔,至於齊國的絕大部分疆域,也落入燕國等諸侯國之手。所以,這顯然可以稱之為齊國被燕國消滅了。
不過,在此之後,燕惠王撤掉樂毅,由騎劫掌軍攻城。結果,田單成功恢復了齊國,也即收復了齊國的失地。當然,在五國伐齊之後,齊國雖然成功復國,卻難以恢復到巔峰狀態了。在戰國後期,齊國幾乎失去了存在感。齊王建這位君主在位時,對其餘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備,也即坐視秦國消滅其他諸侯國。終於到五國滅亡後,齊王建才頓感到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21年,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五國之後,以齊拒絕秦使者訪齊為由,命名將王翦之子王賁率領秦軍伐齊,齊王建令齊軍主力40萬慌忙集結於西部,秦軍避開了齊軍西部主力,由原來的燕國南部南下直奔齊都臨淄。在此背景下,齊軍面對秦軍突然從北面來攻,措手不及,瞬間就土崩瓦解了。面對強大的秦國大軍,齊王建出城投降,齊國滅亡,這促使齊國告別了戰國歷史的大舞台。秦國一統天下,在原先齊國的疆域設立齊郡和琅邪郡。
相关参考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過渡性的動亂時期,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還有很多小的國家。他們都是周朝的諸侯國,他們互相攻伐,大國吃小國,大國間再爭奪霸權和地位的時代,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是大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德育思想形成的經濟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關於社會發展關係的論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德育思想,也離不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展的經濟背景。(一)春秋戰國
在我國提及移民這個話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從我國移民出去,而非是別國人民移民進來。造成這個大眾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因為我國曾經一度是對外移民大國,第二個則是因為移民我國的難度超高。要知道,我國可是國際公
五國相王,指的是戰國時期五個諸侯國互相承認對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該事件標誌著周天子權威的徹底消失。周朝時期,周天子稱王,比如大家熟悉的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等。而就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在爵位上分為公、侯、
導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同時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段大變革時期,這個時期雖然社會動蕩、戰爭不斷但也人才輩出。經過春秋時期持續將近三百年各諸侯國
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起來的魏國從來不缺乏人才,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魏國缺乏的是像魏文侯、秦孝公那樣的伯樂,那么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本來在自己陣營的人才呢?我們來看一下。吳起吳起(公元前4
戰國時期最先強盛起來的魏國從來不缺乏人才,可惜的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魏國缺乏的是像魏文侯、秦孝公那樣的伯樂,那么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多少本來在自己陣營的人才呢?我們來看一下。吳起吳起(公元前4
趙國在戰國時期崛起的標誌,就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趙國是戰國時期一個中等強國,也就比偏居一隅的燕國和被秦國打的半死不活的韓國好一點。平心而論,那個時候的趙國不要說和秦國打的
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
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