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情什麼樣
Posted 百姓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情什麼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戰國時期的愛情什麼樣
古代的史書大都重點寫各國君王的著名言論和戰爭的過程,其中很少有史書記載古代的愛情故事。當古代時鐘從母系社會逐步進入父系社會時,女性的主導地位迅速的開始轉變。在那個弱肉強食、顛沛流離的時代,女性的擇偶和感情尊重是那個大時代最不被注重的事,可是一份份愛情卻真實的存在於那段歷史之中。羋月與秦王
《戰國策》中走出的「灰姑娘」
在史書《戰國策》中的「齊策」一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愛情故事。
公元前284年,樂毅帶領五國軍隊伐齊。這次滅國戰爭的目的就是燕昭王策劃的「復仇行動」。當年,燕昭王的父親把國位傳給丞相子之,這導致燕國大亂,太子造反,民不聊生。此時,齊王趁亂佔領燕國,導致數百年基業的燕國差點消亡。
從國外回國的燕昭王築造黃金台,招賢納士,就是為了報這個血海深仇。由此,樂毅帶領的燕國軍隊目的是:一方面勢如破竹的打下齊國大片土地,一方面決心吞併齊國,以絕後患。齊王在五國軍隊進攻時倉皇外逃,竟然死在了半路上,有繼承權的太子法章也只能慌忙躲避。
法章以傭人身份來到太史敫(jiǎo)家中,而太史的女兒看到法章英俊的容貌和不俗的談吐後深深被吸引。她主動的向法章示愛,送他衣物、食物,甚至還私下以身相許。這樣主動、自由的愛戀讓法章的心從地獄彷彿來到了天堂,而女子也表現出了讓人羨慕的積極主動。
後來齊國在田單的帶領下僥倖復國,而太子法章順利回到都城繼位。他把太史家的女兒接回宮中,封為王后,這成為了戰國時期的一段愛情佳話。
古代美麗的女子
自由開放的民風來自環境的襯托
其實,在戰國時期,很多女子都比較開放,比如丈夫死後改嫁、離婚、私奔等情況也多有發生,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
1、連年征戰導致男性大量減少。
青壯年男性因為戰國的混亂紛爭導致數量極具減少。每場戰爭過後,雙方都會進行大量減員,遠去參軍的丈夫有可能再也無法回到家中。
而當時的參軍是強制性的,所以如果丈夫沒有或者回來,在家的妻子並沒有義務守著那毫無意義的忠貞。況且,各國朝政同樣鼓勵喪偶的妻子繼續改嫁,即使改嫁後再次改嫁也沒有人限制,因為諸侯都需要更多的人口來參與戰爭。男子在戰場上死去,女子就需要生育更多的人口來補充。
2、禮崩樂壞帶來了自由的突破
春秋時期的儒家引領了「百家爭鳴」,「仁義」、「禮儀」、「道德」成為春秋各個諸侯的主流,這種主流從上至下影響著所有的貴族和百姓。儒家的思想中,人應該「仁愛」,愛情是一種自然的、用於繁衍生息的現象。所以,春秋時期就開始有鼓勵戀愛、不限制愛情,但一定要遵守禮儀,不能胡作非為。
這一點在孔子編訂的《詩經》中有很多體現。比如第一篇《國風·周南·關雎》中就有最著名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隨著春秋到戰國的進展,禮義廉恥也在一個個虎狼之師的破壞下蕩然無存。一次次拚命的戰爭、一次次血流成河,戰國的諸侯們早已把之前「齊桓公」 式的禮儀拋諸腦後。欺騙、訛詐、嫁禍無不所用其極。在此作風之下,百姓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在不斷耕地、養育、參軍、生育的過程中,在國家混亂的情況下,愛戀成為百姓們唯一一個沒有官員、士兵進行干涉的自由選擇項目。
3、顛沛流離造就了開放的環境
在春秋戰國的中原大地上,上百個諸侯國不斷的相互征討、吞併,無數的王孫貴族、平民百姓顛沛流離。今天是趙國的百姓,明天可能就是魏國的子民,後天也許就是韓國的難民。這樣的生活讓百姓,尤其是邊境的百姓早已沒有了國家的歸屬感。沒有歸屬感的人就彷彿斷了線的風箏,心中的追求不是家,而是生存。
公元前655年,晉文公重耳由於內亂,帶著趙衰逃亡到翟國。翟國把兩名女子許配給重耳和趙衰。而趙衰在晉國早有妻兒,後來重耳逃亡到齊國又在齊國娶妻。
由此可以看出,在戰亂的春秋戰國,妻子丈夫的婚姻關係根本無法保持穩定和長久,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和貴族們都已經接受了「好聚好散」的思想,因為即使現在不散,哪一天也會因為戰亂而自動散開。所以,何不放開一點,讓本就緊張、困難的生活多一點自由呢?
戰爭中的士兵
禁錮的禮儀讓守舊思想仍然存在
在開放的民風下,雖然很多年輕男女都得到了自由的愛戀和為數不多的選擇權,但守舊的禁錮禮儀之風也同時存在。比如齊國太子法章接回「太史家的灰姑娘」,封為王后。女子的父親太史敫知道自己的女兒如此行為後,竟然破口大罵,當即宣布與女兒劃清界限,斷絕關係,再不往來。
太史敫曰:「女無謀而嫁者,非吾種也,污吾世矣。」
又如,《詩經》的「鄭風·將仲子」一篇中,描寫了一個女子十分思念自己的情郎,對自由的愛情十分渴望,但是當自己喜歡的男子真的到來時,女子卻又非常的害怕緊張。.
「畏我父母」、「畏我諸兄」、「畏人之多言」
這也正是表明,在普通百姓中仍然存在著「父母、諸兄」對愛情的限制,甚至是一種守舊的禁錮,這種禁錮也成為了開放民風最大的對手。
影視劇中的古代男女
這種禁錮的思想其實來源於兩個原因:
1、民眾的文化水平太低而導致的守舊思想。
在春秋戰國的時代,貴族能夠得到教育的機會都不是很多,更別提平民百姓。蘇秦、張儀不好好在家種地,父母出錢去拜師讀書,可是歸來後又無用武之地,窮困潦倒的讓眾人恥笑。當時的社會注重的就是戰爭、種地、生育,而讀書當上客卿的幾率是非常低,甚至普通百姓認為讀書的過程就是浪費時間。各國的求賢若渴也直接證明了當時文化知識的普及性太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文化帶來的就是無知和守舊。守舊就是不敢嘗試新事物、新思想,自由戀愛的風潮讓很多沒有文化、守舊的百姓進行了激烈的反對。所以當時的年輕人更加崇尚自由戀愛,尋求突破,年紀大的人則更崇尚「老老實實」的躲災避難。
2、春秋以及之前的禮儀教化深入人心。
在春秋的一段發展時期中,百家爭鳴帶來的不只是各項文化的發展,在孔孟之道的影響下,也帶來了「仁德」思想的一個高潮。貴族和民眾被這股思想風潮中,逐漸接受了「禮儀」這種東西的重要性。前文說過,儒家支持戀愛,但是要注重禮儀。這種禮儀的複雜思想不能讓所有百姓都能夠理解其中的全部意思,這導致了他們的禮儀變成了一種「制約」和「榮耀」。
《詩經》記載,上古堯帝把兩位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為了觀察舜的賢明程度。兩位妻子極力孝敬著惡毒的公公,甚至還以禮相待那個想殺舜的象(舜的同父異母弟弟)。
春秋時期,姜夫人和楚莊王外出遊玩,姜夫人獨自在河邊休息。兩人約好見到符節信物,姜才能跟別人走。楚莊王在遠處遊玩的時候,河水上漲。楚王趕緊派使者去接自己的姜夫人,但是他卻忘記了約定的信物。姜夫人沒見到信物,遵守約定而不離開,活活被水淹死,楚莊王追封她謚號為「貞」。
這些事都可以看出,禮儀中的忠貞已經深入了中原百姓的內心,對夫家的忠貞成為了一種「榮耀」的象徵。所以,在自由愛戀的風潮下,守舊的禁錮也在盲目、無知的百姓間同時存在。
秦王背後是波濤洶湧的諸侯形勢
兩種風潮的並存的根本原因是諸侯的矛盾顯現
自由愛戀和禁錮守舊兩種思想同時存在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原因其實是當時政局最好的一個投影。在春秋戰國的戰亂中,諸侯的君王們都想發展壯大自己的領土和勢力,在固定大小的地盤上想要擴張,就需要不斷的發動戰爭。而戰爭的結果卻有勝利和失敗之分。
在削弱、變強的跌宕起伏中,各諸侯國都有「變法改革」的想法,「變法」本身就是一種新的思想風潮。縱觀各國的變法情況,也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是徹底,最有效率。韓國、楚國、趙國的變法革新雖然也曾經進行的如火如荼,但終究夭折逝去。變法失敗帶來的不僅僅是變法者的死亡,還是整個國家機器運轉的方向變動。這種變革之下,男女愛戀之情也被國家的改革影響著。
商鞅意氣風發
比如商鞅變法中,秦國不斷的鼓勵百姓多耕地、多開荒、多生產、多育兒,士兵嚴格律法又加大賞賜,這種形式下的國家轉變讓秦國從一隻小綿羊變成了一頭大灰狼。
商鞅變法的目的就是不斷的擴展秦國的軍事實力,而冷兵器時代的軍事實力根本就是士兵。不論50萬、80萬還是100萬,這就是征伐韓、魏,統一六國的根本。士兵的來源就是百姓,說到底就是生育和賦稅兩個項目。所以秦國朝廷在體制上就開始影響著百姓的思想,多生兒子的前提條件自然要有一個更自由、更開放的「男女」關係。
秦國這個率先砸碎「禮儀」的國家,最看不上的就是那些繁文縟節,他們看中的是中原上的一寸寸土地和一座座城池。秦國的男女在這樣的條件下,獲得了更多的自由愛戀空間,當然也必須背負著其他六國不曾有的「以民養戰」壓力。
反觀其他六國,情況不一。比如燕國憑藉地理位置和優質血統,一直信奉「禮儀仁德」的執政方法,這種思想下,燕國百姓就更加守舊,相比之下,男女的戀愛風也更加安靜的多。
古代女子正在打扮
?結語
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禮儀的轉變為時代帶來了巨大變革。從前延續下來的結婚過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步驟早已因為戰亂進行了簡化和拋棄。也僅僅只有諸侯國的君王、貴族們才會有心情遵守這些禮節。
而處在中下階層的古代女子們,她們的愛情觀其實受到本國的朝局、紛爭的影響非常大。這樣的大環境下,讓戰國女子有了追逐自己愛情的權利,也有了「自由戀愛」的先進思想。當然,這種看似「自由」的戀愛,其實也是當時世事混亂的一種無奈抗爭罷了。
圖片:來自網路,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参考
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德育思想形成的經濟基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關於社會發展關係的論述。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德育思想,也離不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展的經濟背景。(一)春秋戰國
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一個只用了十年就統一六合,秦朝為什麼能在十年內
公元前376年,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廢晉靜公,並瓜分了晉國公室剩餘的土地。這件事史稱「三家分晉」,它被看作是春秋和戰國兩個歷史時期的分界線。晉國原本是春秋時期四大強國之一,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諸侯國
導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同時這段時期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段大變革時期,這個時期雖然社會動蕩、戰爭不斷但也人才輩出。經過春秋時期持續將近三百年各諸侯國
運城市和臨汾市,均位於山西省的西南部。兩個市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那麽,從春秋至漢末三國時期的運城市和臨汾市屬於當時的哪個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河東”這個名詞說起。“河東”一詞
曹沫手劍劫齊公魯國曹沫。曹沫為魯國將軍。和齊國作戰,三次戰敗,以至於魯國要割地求和。在訂立盟約的時候,曹沫挾持了齊桓公,讓齊桓公答應歸還齊國侵佔魯國的土地,齊桓公無奈同意了。事後齊桓公想反悔,但是管仲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戰爭史同樣如此古時候可不像如今的太平盛世每過不久就會爆發戰爭,當然有戰爭也就會出現不少的戰爭奇才,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起,楚霸王項羽,還有萬人敵呂布等等數不勝數,更是有孫子兵法
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每一個朝代都有千古流芳的美女,比如說戰國時期的西施、秦朝時期的趙姬、漢朝時期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唐朝時期的楊玉環、宋朝時期的李師師、明朝時期陳圓圓、而說到離我們最近的清王朝,那麼不得不提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