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Posted 行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
站著好位置、被陽光充分眷顧的玉蘭們開得早,也凋謝得快,短短几日,飽滿的花瓣便褪了顏色,從枝頭逐一掉落;像片片紅的、白的雲霧飄在枝上的櫻花,也經不起幾場風吹雨打,每見到它們,地下就多一層香雪,枝頭上的花朵漸被冒出的新葉擠占,想起杜甫那句「一片飛花減卻春」,就讓人無端沮喪起來。我混跡於周末戴著口罩出遊的人群間,看大家拿著手機、端著相機、騎著自行車、推著嬰兒車,在各類花前樹下爭相留影,心裡有些著急:這春天難道就要錯過了么?回家再翻看下豐子愷的漫畫,便又不急了。
遊人不管春將暮,來往亭前踏落花——豐子愷《游春圖》之一
在我的印象中,豐先生的畫作中「春」的內容,似乎遠多過他對其他幾個季節的描繪。每年春天到來,定是豐先生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他要回答小孩子樹木為什麼會變綠,他要與他們一起去郊遊,一起去看燕子新築的巢;他可能也會帶上些酒,在春風中喝醉了,然後頭上插滿花兒回來;他要在春雨中聽簫,也要在春日中午睡。
翻看豐子愷這些有關春天的畫作,心中便覺淡定。雖然已經錯過一些春日,但那黃燦燦的油菜花不是才開嗎?柳樹枝不是剛剛吐出鵝黃色的幼芽嗎?還有那桃、李、梨、杏,都還要再開放好一段時間呢。
即使春天過去了,可它明年還會再來。
豐子愷《游春人在畫中行》
壹 豐子愷漫畫中的詩意
豐先生這些有關春天的漫畫,並不像別的那些具有諷刺、挖苦,甚至控訴、怒罵一類的漫畫,可是它們為什麼能夠打動人呢,我想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其一是在於畫中的詩意;其二是他用旁觀者的視角記錄自己的普通生活;其三是他有一顆童心,用孩童的眼睛看世界。
同時是散文家、翻譯家的豐子愷,對於文字的表現力有著深刻的體會。他很清楚,漫畫的表現力不及詩,因此若是漫畫形象的表現力不足時,他會藉助詩歌作為他的畫題,或者在畫中借用古人詩意寫上一段題畫詩,來增強畫中具象形象的表現力。由此,將抽象而自由的詩意與形象而具象的畫面相結合,創造出一種綜合的藝術形象。
豐子愷《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如此一來,當我們欣賞豐先生畫作時,便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將詩與畫的結合中,豐先生做得恰到好處,詩拓展了畫的意境,並非只是簡單的插圖說明文字,欣賞其圖畫時,自然地聯想到了詩中意境,絕不牽強,也絕不喧賓奪主。
就拿他有關「春天」這一題材的畫作來看,我搜集了一些羅列如下,單就他為這些漫畫所取的題目,就足夠令人無限遐想:
「艷不求名陌上花」、「游春人在畫中行」、「春日游、杏花吹滿頭」、「春在賣花聲里」、「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放綠」、「垂髫村女依依說:燕子今朝又作巢」、「遊人不管春將暮,來往亭前踏落花」、「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看花攜酒去,酒醉插花歸」等等......
如以下這幅《兒童不知春》中,新綠的柳樹下飛來一對燕子。兩位孩童站在前景的青草地上,穿紅衣的姐姐,領著一位弟弟,小弟弟正張口問站立前邊的大人:「草為什麼都變綠了呢?」
豐子愷 《兒童不知春》
豐子愷在自題中認為,這穿著藍布長衫雙手抄在身後的大人,恐怕是難以回答這熊孩子的問題。他對引用的詩句做了說明:「此袁子才詩句,予愛其含義深遠,譯為圖畫,料畫中成人對此問不能作答,永遠默默而已,又記。」
袁子才,即是指乾隆時期代表詩人袁枚(公元1716——1798年),他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該圖為設色紙本、立軸。尺寸為75×28厘米,約1.9平尺。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在圖上方詩堂中題道:
先父一向關注兒童之題材,喜其天真無邪。例如青草何故綠,此自然現象,絕不會使成人產生疑問,而兒童卻提出了此問題,先父愛讀袁子才詩,此袁詩全文為:偶尋半開梅,閑倚一竿竹,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豐一吟敬題。
袁枚的這首絕句,讓人聯想到兩年前,因為一群山區孩子和鄉村老師在電視上演唱了那首《苔》,而突然再度被傳唱的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它同樣描繪了春天,但是從另一個更卑微生命的小視角,一朵在角落中默默等待春天的苔花,它雖不起眼,但當春日到來,也會像牡丹那樣綻放自己的生命。
想起袁枚的《苔》,也讓人聯想起豐先生在緣緣堂畫箋中的另一幅漫畫《艷不求名陌上花》,兩位身穿民國服飾的「無臉男」,走在春日的路上,道路兩邊鮮花盛開,一對蝴蝶上下翻飛,只有一人扭頭去注視著那雙蝴蝶。而路邊默默盛開的花朵,卻並沒有吸引他們的目光。
豐子愷《艷不求名陌上花》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他們只會關注牡丹,有誰會去注意苔花呢?而「苔」和路邊這些無名之花一樣,默默盛開,也並不需要別人的關注。
以下這幅《柳燕圖》,作於1945年(乙酉年),當時抗戰已經勝利,而豐先生一家人仍然寓居重慶沙坪壩。這幅畫作內容很簡潔,兩位攜手的少年,背對觀眾。他們所站立的背景,與上面介紹的《兒童不知春》極為類似:柳枝飛舞,燕子飛來。
顯然,這幅畫作描繪了春日踏青的場景,但豐先生要表現什麼樣的情緒?
豐子愷《柳燕圖》
豐子愷在自題中認為,為這幅畫取名為:「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最為貼切。
在題識中,豐子愷抄錄了北宋詞人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錦纏道·春遊》一詞【注】,宋祁字子京,小字選郎。是與歐陽修同時期的北宋文人,因為他寫有一首《玉樓春》詞,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廣為流傳,而被世人稱為「紅杏尚書」。
在該幅《柳燕圖》的邊題中,豐子愷的女兒豐一吟在2009年題道:
此描寫兩小無猜之柳燕圖,乃一九四五年父親畫給忘年交夏宗禹之佳作。當時抗戰已勝利,而我家尚在重慶沙坪壩未歸江南。此畫雖小,但書法佔據畫面一半。父親在晝靜人閑,窗明几淨之環境中寫他喜愛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一首,並指出第三行甚切畫意,實為精心之作也。己丑(2009年)霜降,豐一吟題。
一吟女士此處誤將該詞記作歐陽修《生查子·元夕詞》。歐詞全文為: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位歐陽修與宋祁曾共同編著《新唐書》,也算交往密切。一吟女士的誤記,倒也讓人聯想到這兩位宋初文人之間的一段佳話。在宋仁宗時期組織的《新唐書》寫作班子中,歐陽修的名氣遠遠大過宋祁。歐陽修負責「紀」、「志」部分,宋祁負責「列傳」,最後編校時由歐陽修統一審閱,但歐陽修認為宋祁是其前輩,對於原文未作修改。在署名時,歐陽修也並不因為自己官高一級而貪功,將自己與宋祁的名字並署,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豐子愷《春在賣花聲里》
而上述《柳燕圖》,也正是豐子愷送給忘年交夏宗禹的畫作。夏宗禹曾歷任重慶《商務日報》記者,《新疆畫報》主編,《人民日報》記者,編輯過《弘一大師遺墨》、《豐子愷遺作》、《馬一浮遺墨》等書。
貳 孩童眼中的世界與年輪
若是讓豐子愷自己來談談什麼是「漫畫」,他定是談不了太多,因他自己也不清楚人們稱呼他這些「漫畫」所依據的定義是什麼。
早在1934年林語堂就這樣做過。他曾請過豐子愷談談什麼是「漫畫」,但是豐子愷拖了很久,也發現自己實在談不了什麼。一年後,林語堂改了個題目,請他談談「自己的畫」,豐先生也沒有詳盡寫出自己漫畫創作中的技法、構圖、敷色等等,而是記錄了一段他在上海生活十年的普通日子。
豐子愷《努力惜春華》
豐子愷《春色滿園關不住》
那時的豐家共有三個小孩,豐子愷先生那十年的畫作便是記錄了這普通人家在上海弄堂中生活的點滴。他描述每當自己走回家的弄堂門口,當孩子們從陌生人中認出自己的父親時,都會歡呼舞蹈,每當這時,他恍惚變成了兩個人:其中一人做著孩子們的父親、妻子的丈夫,體驗著與家人重逢的快樂;另一人,便遠遠地站了出來,從旁觀者的角度目睹著這普通一家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各種世間相。
其實在這裡,豐先生道出了他創作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是從旁觀者的角度,扮演一個客觀的用繪畫記錄世界的人。
在他另一篇短文《漫畫藝術的欣賞》中,豐子愷在論繪畫創作時,借用了胡適的一段話對文學作品的評論文字。胡適的觀點是,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應是記錄社會、國家、生活的橫截面,就像「把大樹的樹身鋸斷,懂植物學的人看了樹身的橫斷面,數了樹的年輪,便可知道樹的年紀......若截在緊要的所在,便可把這個橫斷面代表這一人,或這一國,或這一個社會。這種可以代表全部分的,便是我所謂最精採的。」
豐子愷《柳下相逢握握手》
豐子愷《一隻紅杏出牆來》
豐子愷《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
豐子愷用年輪為其漫畫作比,如今翻看其作品,正對應了上述觀點,他為我們留下了那個時代大樹的橫截面,我們可以從這些圖像中感知時代的年輪。
在前邊我們分析了豐先生的作品為什麼感染人,我總結了有兩點:1,詩意。2,用旁觀者的角度,記錄時代年輪。
若是做到這兩點,距離感染觀眾,包括一個世紀後我們這樣的觀眾,依然是不夠。
其實豐先生的作品,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便是第3點:帶著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豐子愷《游春人在圖畫中》
豐子愷《游春人在圖畫中》之二
豐子愷《傷春圖》
他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描述自己中年時的人生遺憾:
......我企慕他們(孩子們)的生活天真、艷羨他們的世界廣大。覺得孩子們都有大丈夫氣,大人比起他們來,各個都虛偽卑怯;又覺得人世間各種偉大的事業,不是那種虛偽卑怯的大人們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們似的大丈夫氣的人所建設的。
——在經歷如此凌亂一個春天后,豐先生的這段話讀來讓人心頭一顫。
豐子愷《鞦韆慵困解羅衣》
豐子愷《春風欲勸座中人》
豐子愷《酒醉插花歸》
豐子愷《春雨樓頭尺八簫 》
【注】宋祁《錦纏道·春遊》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綉。
海棠經雨胭脂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
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相关参考
陽春四月,鳥語花香,正是出遊的好時光,當然,現代人的春遊好時光,對於古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那麼,古人們出去如何讓踏青春遊呢,會不會比我們現代人更會玩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評一下古人的春遊玩法:曲水流觴
唐朝清明节有哪些游戏娱乐?在唐朝,上坟扫墓、改火、治蚕室、斗鸡、打马球、蹴鞠、拔河、荡秋千、宴饮、踏青、插柳等,都已成了清明的习俗活动。踏青活动在唐代尤为盛行,清明踏青之盛况,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
秦武公是秦宪公的大儿子,秦穆公的伯父,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78年在位。相比较而言,秦武公是秦国历史上战功卓著、政绩斐然的一位国君。> 秦武公继位后,继续执行他的父亲宪公制定的建国战略,挥兵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清明的诗以上面这首杜牧的七绝最为读者所熟知。它曾被选进《千家诗》,而这部诗选是旧时代四大启蒙课本“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了当上皇帝,争抢地盘成了常态。人是铁饭是刚,吃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军队来说那就是更重要的了。那么,在几千年之前中国古代,运输条件差,道路情况又异
清明节一般是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昨天,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告诉记者,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昨天,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告诉记者,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
>王夫之> 王夫之(1616-1692),湖南衡阳人,著名的哲学家。字而农,号姜斋,官至南明行人司行人,掌传旨,造封册。后受排挤、迫害,化为瑶人,避难湘西。清兵攻入湖南,他与好友管嗣裘举兵抵抗。后返
古代最著名的3首情诗,1首浪漫,2首直接,3首作者无名却最大胆
古代最著名的3首情诗,1首浪漫,2首直接,3首作者无名却最大胆谈情说爱、风花雪月,几乎是文人骚客最擅长,最愿意干的事。躲进小楼,喝着美酒,与喜欢的女词人一起,对酒当歌,不禁才思泉涌,留下一首首名篇。比